个数 有限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生独立阅读课本第70~72页的内容,画出重要的语句。 五、巩固练习 1、练一练:想想做做2 学生填表后讨论:表中的“应付元数”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还能说出哪些4的倍数?能把4的倍数都说完吗? 2、练一练:想想做做3 学生填表后讨论:表中的“排数”和“每排人数”与24都有怎样的关系?你还能找出24的其他因数吗? 3、填一填。 8的因数: 8的倍数: 40以内8的倍数: 4、游戏“猜一猜”。 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我想我们彼此也应该算是好朋友了!以后呢,你们遇到什么问题的话,可以找我,我很乐意帮大家的!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我的电话号码?那就请你们“猜一猜”。 第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8。 第二个数和第五个数相同,它们的因数只有1和3。 第三个数的因数有1、2、3、6。 第四个数和第七个数相同,它们的最大因数是5。 第六个数比第一个数大1。 <<工作动态分析>>实验小学教育工作者欧曙英教学人的文章《倍数和因数》的教案。 佚名:再谈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 (1)写成功之处 详细记录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以便延用和完善。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收获。
<教研工作>佚名老师作品再谈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秋风使者:给学生一个跳板,学生就能飞翔。 给学生一个跳板,学生就能飞翔 ——比赛场次教学案例反思 记得上一次在实验小学听课的时候就听到了有关比赛场次的一堂低年级的课,对于这样的一堂课在听课的时候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对于整个课的目标把握就是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利用一定的运算加以归纳,发现学生的规律。从以前的低年级的四个量之间的组合到现在十个量之间的组合,从以前的图形和表格到现在的直接归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统计观念。因此在备课的设计的时候也着重抓住了学生的理解,对于真个算式的理解采用了各种不同颜色的粉笔,让学生直观的发现各个数量的依据,加生学生的理解。而且在练习的设计上也作了一定的梯度设计。从真个的教学过程和效果上来看,虽然达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还是有几点的不足。 在上完第一堂课后,在整个的时间上有些不足,关键的让费就是在寻找了常见的比赛场次之后,在进行练习的基础题训练时,整个握手的场景又让学生画图或列表寻找规律,让费一定的时间,因为这是一个和前面的比赛同样的问题,只要学生知道类推就可以了,完全可以不需要再找规律。这样一来,可以给后面的学生对新的问题的寻找规律提供更加充分的时间。现在想想,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目标的定位不合理造成的,这堂课的目标不仅仅是学生掌握比赛场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利用画图或列表寻找规律的策略,所以一堂画葫芦的练习不是重点,重点是对新的问题能够自己去发现寻找规律。 为了加强学生的自我提升性,在设计提升练习的时候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甲、乙两队举行一场对抗赛。甲队友三名队员,小A、小B、小C;乙队也有三名队员,小D、小E、小F。甲队的每名队员都要与乙队的每名队员比赛一场,一共需要多少场比赛? 在上课前准备的时候,自己首先想到的是利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进行理解,在第一堂的课堂上的时候,自己提到了这样提个问题:请学生自己画图或列表寻找规律?这是自己才思考到也可以利用表格来解释,而且是一个6*6的表格。直到后来到第二个班级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