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比例尺》教学反思。 在实物投影仪上出示一张教师自己的生活照。 师:看了老师的这张照片,说说感觉如何? 生:很帅。 生:你人那么高,照片里那么小。 师:是吗? 教师量照片中人的高度,得出是5厘米。 师:我的实际身高是170米,怎么到照片上只有5厘米了呢? 生: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了。 师:是吗?那实际身高与照片的比是多少? 生:5:170=1:34 生:应该是34:1 师:学校这个学期规划造一幢地面为长方形的教学楼,长40米,宽10米。如果要把它画在一张纸上,你打算怎么表示? 生:用40厘米表示40米。 生:用4厘米表示40米。 生:用8厘米表示40米。 师:写出各自的比,并化简这些比。 反馈(略)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师:比例尺是什么? 生: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 师:比例尺有什么用? 反思:尽管“比例”的概念在此之前还未正式教学过,但六年级的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他们看到照片就知道是“按比例缩小”了,要把教学大楼地基的平面图画下来就会想到可以用40厘米、4厘米、8厘米表示40厘米。那是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只要稍稍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比和比例”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是吗?执教老师就带了自己的一张生活照片、一条造新教学大楼的信息,就给学生提供了运用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教研工作>佚名老师作品《比例尺》教学反思。 佚名:我最为得意的一段课堂陈词。 《生物进化的历程》一课的重点是了解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由于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谁亲历过,因此,严谨的思维在资料的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与学生一起分析完了课本提供的三则资料后,学生都明白了比较法在研究生物进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还知道了研究生物的进化不仅仅是比较化石,还有构成生物体的物质、胚胎、现代生物的同源器官、同功器官的比较对生物进化的历程的研究也提供非常重要证据。 最后,我慷慨陈词: 科学研究是容不得半点马虎和疏忽的,更不允许一丝虚假和牵强。大家都知道的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沃森和克里克因为它而获得了诺贝尔奖,而女科学家富兰克林却因为它而遗恨终生!在沃森和克里克之前,富兰克林就得到了一张DNA分子的衍射照片,但她却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就没有充分的深入的去研究这张照片,照片被她搁置在一边!而同时代的沃森和克里克在他们的研究几乎陷入绝境时,他们想到了富兰克林的DNA分子衍射照片,诺贝尔奖就这样与富兰克林擦肩而过,也就是这样被沃森和克里克收入囊中!所以,同学们,在不久的将来,当你们步入科学的殿堂时,千万不要给自己留下这样的遗憾! 科学研究,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纯洁和高尚,在科学界也有许多伪科学的东西。在研究人类起源的过程中就曾经暴出了一个惊人内幕,有一个所谓的学者,他将古猿的化石与400年前的一个人的头盖骨拼凑在一起,然后向世人宣称,他发现了新的古人类化石。当然,谎言终究是谎言,它是经不起真正科学的推敲的,更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很快这个谎言就不攻自破!同学们,如果我们能有幸成为科研队伍中的一员,愿我们都能求真、求善、求美! <教研工作>佚名老师作品我最为得意的一段课堂陈词。 幼儿园教者芮秋瑾教育者:图形宝宝大集合(数学)。图形宝宝大集合(数学) 活动目标:1.感知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正确讲述形状的名称。 2.通过观察和仿编儿歌,大胆讲述生活中常见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物体。 3.在活动中乐意寻找图形,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1.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图画各一张。 2. 4个篮筐装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 活动过程:一.导入 1. 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2. 老师身后藏了几个宝宝,它们也喜欢做游戏,我们猜猜它们是谁? 二.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