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这儿真好》教后反思。 我们年级备课组的一位老师在上周选用了这一课作为年段互教互学课。课前,她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认真地设计教案,而且精心地准备了许多教具(各种小动物的图片),在课堂中适时使用,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所以整节课下来,学生的学情高涨,在词语的品评上,在句式的练习上,在互动的表演中,表现得十分精彩。我们同年段的老师坐在下面听,也不时地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课后,大家不约而同地向她借教具上课,我也不例外。确实,使用了这些教具,学生倍感新鲜,我的课也上得顺风顺水。 (一) 课前,我先在黑板上板画好一座荒岛。课始,就让学生观察荒岛,用“荒岛上没有( ),也没有( )。”的句式练习说话,让孩子通过观察和表达,具体感受“荒岛”的“荒”。 充分感知了荒岛的“荒”后,紧接着,我在荒岛上贴上那只小熊,(课文插图1的那只)请大家观察小熊的表情,学生马上就说小熊很不开心,小熊觉得很孤独。“为什么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的第一段。看看谁能从第一段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读完课文后,大家七嘴八舌:“因为小熊一个人生活在荒岛上,很孤单。”“因为小熊没有朋友玩,孤零零的。”...... “小朋友们,你们有过这种孤零零的感受吗?什么时候?” “当爸爸带着姐姐出去玩,我一个人在家时,我觉得很孤独。” “小朋友们都不跟我玩,我就很孤单。”...... 当孩子切身体会到小熊的感受时,这时再让他们带着这种感情去读书,他们就读得入情入境了。 (二) 在孩子们读了小熊和白云的对话,明白了白云是让小熊种树后,我问他们:“小熊想交到好朋友的愿望和种树有什么关系呢?”聪明的孩子马上就回答:“因为种了树,环境变得美了,小动物们就喜欢来了。” “因为种了树,小鸟就能搭窝了,就能在大树间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 “种了树,小猴就可以在树上荡秋千了!小鹿也能吃到美味的树叶了!” “是啊,聪明的小熊也明白了,他就赶紧种树了。小朋友读读第三段,读完后告诉老师,你觉得小熊种树很轻松吗?” 学生又埋头读了起来。“我觉得小熊种树很辛苦。”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是从‘一年、两年’看出小熊种了很久。” “是的,小熊花了这么长的时间种树,真是太辛苦了!还有哪个词也能看出小熊的辛苦?” “种呀种!” “对,那么大的荒岛,就只有小熊独自在一个劲儿地种树。他种呀种,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种了,一直干到天黑,脸上流着汗,他顾不得擦;手都种出泡来了,他也不怕。就这样,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最后,整座荒岛都被他种上了树,那该付出多少辛勤的汗水啊!小朋友们,你们能通过朗读把小熊种树的辛苦给表现出来吗?”(学生读,特别突出了“种呀种、一年、两年”) 师:“常言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小熊终于靠他辛勤的劳动换来了荒岛的改变。荒岛变了,变得不再荒凉,变得很美很美。课文中有两个词,告诉我们荒岛怎么美了,大家把它找出来,读给老师听,好吗?” 孩子们找到后,齐读“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这两个词谁懂呢?”一个孩子用他的语言比较准确地表达了对“绿叶成阴”的理解;可是“漫山遍野”大部分都说不准确。“大家看余老师怎么画!”我飞快地在荒岛上画出了一棵棵树,几乎布满荒岛。“请看,岛上到处都是绿树,山上也有,山下也有,一到岛上,满眼都是绿树,这就叫——”“漫山遍野!” 生欢呼。 “那荒岛还叫不叫荒岛呢?荒岛现在已经不荒了,我们该给他改个名字什么名字好呢?”我故作疑惑。 “叫绿岛!”陈诺航激动地直嚷嚷。 (三) “这个绿岛真美!你们看,谁来啦?她说什么呢?”我在黑板上贴上一张 小鸟的图片。 大家兴奋地如小鸟般叽叽喳喳:“啊,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 “谁愿意来演一演小鸟,飞到我这来,告诉我,这儿有什么好?” 一只小鸟飞上来:“这儿都是绿树,我要在这做窝!”接着我请全班女生齐当小鸟,再一次赞美小岛。 接着,小鹿、小象、小猴的图片一个个上了黑板,他们的扮演者也纷纷上台告诉我,因为这儿有好吃的蜜桃,这儿有青青的树叶,有嫩嫩的小草;所以他们都不走了。这时,整个班级都洋溢着一种快乐的气氛,如涟漪,一层层,四处漾开,就连我,也忍不住被感染了。 (四) 学至最后,我问他们:“小熊为什么能交上这么多好朋友?”蔡金宁居然语出惊人:“那是靠小熊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我不失时机地补上一句:“说得太精彩了!只有靠自己不断地努力,才能实现美好的愿望!” 由这些片段,不难看出以下几点:
1、课堂上精彩的生成离不开教师课前精心的预设。撇开课前的精心备课,空谈生成,就如无根之浮萍,飘到哪里是哪里,捞不到,抓不牢。 2、这一节课再一次地通过事实证明了情境的创设对于激活低年级孩子的语言和思维不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简简单单的几笔荒岛,几个小动物贴图,直观形象地再现了故事的情景;使孩子们很快地进入课文的情境当中,和小熊一起品尝孤零零地滋味,和小熊一起感受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欢欣;并很快地转换角色,进入扮演角色的情境当中,一会儿变成小鸟、一会儿变成小鹿、一会儿变成小象,想象着小岛的美好,想象着小动物们赞美的语言;使角色体验走向深刻。 3、孩子们已经初步具有了抽象概括的能力,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这种火花要细心呵护,“星星之火”尽量让它燎原。燎原的方法就是鼓励孩子亲近书本,多阅读,勤积累。视野开阔了,思考问题的能力就会相应增强。 4、许多老师常常埋怨班上的孩子读书能力差,常常为如何指导孩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而感到苦恼。我想,如果脱离了对文本的理解,如果对文本的描写没有进行切身体验,光从语调语气上进行指导,就会吃力不讨好。从片段一可以看出,当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到小熊的孤单时,无须指导,他们读起“孤零零”自有一番滋味蕴含其中。 但是,以此审视自己平时的教学,是受惰性的影响太多了。经常就是一根粉笔进课堂,顶多就是再加上挂图。这样的课堂,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就显得比较单调,缺乏吸引力了。当孩子们呈现出不如意的课堂面貌时,教师就应该找找自身的原因了。我想,与其一味地寄希望学校能为每个班级配备多媒体设备,倒不如先从当下实实在在做起。有时侯,几张图片,几支彩笔,也许就能得到孩子们回报给你的一节春意融融的课堂。 <教研工作>佚名老师作品《这儿真好》教后反思。 佚名:《可能性》教学反思。 推荐在千变万化的世间事中,一定发生、可能发生和不可能发生是必然现象,只是确定性现象不多,而不确定现象(即随机现象)普遍,这些现象发生的规律如何呢?这是数学一个分支——概率论要研究的问题。本课就是让学生先感受最基础的知识“可能性”。
1、 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可能性》这一堂课,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与确定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这堂课一开始,设计了 “足球赛裁判抛硬币决定哪方先开球”这一场景引出课题展开教学,通过学生自己获得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使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主动参加“抛硬币试验”活动,学习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为当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这一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不仅使学生对“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有了初步感受,而且能领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反思:在这一环节,导入课题太慢,浪费了时间,语言不够紧凑。 改善:应该开门见山直接从情景图导入,为后面的教学活动争取时间。 2、重视操作实践,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这节课我安排了这样几个层次的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转转盘”,先让学生感受到以“转转盘”的方式决定谁先走,怎么样设计这个“转转盘”才是公平的,让学生会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第二个活动是学生选择“游戏的骰子”,让学生知道在公平的条件下游戏、比赛才是公平的,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活动的空间、探索空间和创造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 反思:选骰子活动目的不明确。 改善:应该设立矛盾,一队给立方体骰子,一对给长方体骰子,让学生感受到这样是不公平的,从而进行教学,其可能性一样才是公平,公正的。 3、注重思维拓展 教学时,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从多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更好地掌握好知识,并延伸思维。我的教学设计: (1)“猜三角形(黄和绿)的可能性”,让学生明白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什么有关,进一步丰富对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理解。 反思:这一环节,由于时间的问题,展开的不是很到位,没能让学生多说说。 (2)阅读概率小史 渗透数学文化教育,让数学课更有内涵,让学生感受到概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研工作>佚名老师作品《可能性》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教学陆慧静学习者:认识公顷。认识公顷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82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 = 10 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经历观察、想像、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公顷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认识公顷的含义,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2、刚刚我们一起回忆了以前所学的面积单位,你能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吗? 一张邮票的面积约8( ); 课桌面的面积约24( ); 教室地面的面积约72( )。 3、【课件出示:龙背山森林公园】 这是我们宜兴的龙背山森林公园,它的面积大不大?计量它的面积你用什么面积单位? 【课件出示:龙背山森林公园占地面积是5500000平方米】 让学生读,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想法? 因此,数学家发明了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板书:公顷) 4、关于公顷,你想了解什么?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公顷(补充课题:认识) 二、 自主探究,认识公顷 1. 认识1公顷。 (1)刚刚有同学想了解1公顷到底有多大,那么,你认为数学家是怎样来规定1公顷的大小?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教师不作评价。 你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请把书本翻到第81页看一看。 (2)学生个别回答,师(板书: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3)探究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呢?请你们动笔算一算。 (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4)【课件出示:龙背山森林公园】 你看,龙背山森林公园的占地面积如果用公顷作单位就是550公顷,与用平方米作单位相比,你有什么想法?看来,测量和计算较大的土地面积时,我们就可以用什么来作单位?(学生齐答:公顷) (5)【课件出示四组图片】 学生轻声读 刚才我们读到的这些土地面积都是用公顷作单位,因为这些土地的面积——(学生齐答:比较大) 2、具体感知1公顷的大小 (1)【课件出示:教室长8米,宽7.5米】 提问:再算一算,大约多少个教室的面积是1公顷 (2)谈话:还记得数学活动课上,我们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的正方形是多大吗?(100平方米)【课件出示】 推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3)【课件出示:操场长100米、宽50米】 提问:算一算,大约有多少个这样的操场的面积是1公顷。 估一估:你认为我们的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呢?师告诉答案 (4)练一练:体育中心的足球场,长110米,宽7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它的面积有1公顷吗?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填一填练习十四第1题 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面积大约400000平方米,合( )公顷。 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约72公顷,合( )平方米。 练习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用公顷作单位计量较大的面积的好处。 2、填一填练习十四第2题 6公顷 =( )平方米 0.8公顷=( )平方米 70000平方米=( )公顷 9000平方米 =( )公顷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宜兴著名景点善卷洞的洞内占地面积是5000( )。宜兴著名景点善卷洞的洞内占地面积是0.5( )。 (2)江南最大的山水园林之一鼋头渚的面积是500( ) 教室黑板的面积大约是500( ) 一本音乐课本的封面面积大约是500( ) 4、试一试: 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这块菜地有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5. 动脑筋。 出示:一个占地1公顷的正方形苗圃,边长增加100米,苗圃的面积增加多少公顷? 提问:正方形苗圃的边长增加后,每条边的长是多少米?怎样计算苗圃的面积增加多少公顷?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有没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呢?且听下节课分解。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3~4题 板书设计 认识公顷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工作动态分析>>实验小学教学陆慧静学习者的文章认识公顷。 新街中学教育工作者殷春燕教学人:八年级语文《多一些宽容》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能说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并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2、能品析文章结构及论证语言。 3、学会宽容待人,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劝说他人。 课前准备 1、利用工具书查找有关词语注音和解释,扫除阅读障碍。 2、收集有关“宽容”的名言、警句、故事,积累在自己的摘抄本上,与同学交流。 课 中 训 练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林则徐自题联的上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生说下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幅对联16个字,气势磅礴,表现了林则徐磊落的胸襟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 2、交流收集的有关“宽容”的名言警句及故事。 过渡: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因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应该学会宽容。多一些宽容,就少一些心灵的隔膜;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友爱。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宽容他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安凤的《多一些宽容》,从中你就能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指导。 自读指导:细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课文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透彻的分析,辩正的说理。 2、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阐述了怎样一个观点? (2)你认为宽容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怎样重要的意义?如果你觉得你周围有的人心胸狭窄,请引用课文中的关键性的语句对这些人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用语委婉,以理服人。 (3)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学生回答后出示下列问题)“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最难能可贵? (4)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本文的论证方法是以摆事实为主,还是以讲道理为主?作简要说明。 三、再读课文 评点品味 1、请你来当评论员: 要求:选择自己认为写得很好或自认为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摆明理由,写好批注。 2、示例: (1)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 注:三个“一种”,对宽容的性质进行定位,突出了做到“宽容”的要求之高。 (2)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 注:这一层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摒弃私心杂念……把困难留给自己”,是从正面讲道理,说明“让”能消除矛盾;“争名于朝……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从反面讲道理,说明“争”的后果。 (3)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我高你低。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 注:这里先说什么是互敬,再运用对比说明为什么要互敬,并在正面论述中,引用名人名言,以增强说服力。 四、拓展延伸 1、在遇到下列的情况时,你认为应该怎么办,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你的看法: (1)北宋时,吕蒙正为相。一次上朝,有个大臣在帘子后面嘀咕:“这小子还能办好政事吗?”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了过去,他的同僚愤愤不平,让他追查。如果你是吕蒙正,你会如何做呢? (2)梁国大夫宋就,曾任与楚国相邻的边陲县令。当时,驻防的梁军与楚军都种有瓜园。梁军勤劳,浇园及时,瓜长得好,楚军懒惰,瓜长得差。楚军心怀不满,晚上就偷偷地把梁军的瓜蔓拉翻,使之枯死不少。梁军见状,准备就此进行报复。如果你是宋就,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呢? 2、请你来当调解员。 要求:请运用课文内容与自己生活经验,对下面情境中的人物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用语委婉,以理服人。 情境:小李的妈妈性子急,小李的奶奶脾气暴,两人经常为一些家庭琐事争吵,闹得鸡犬不宁,小李夹在中间十分为难,非常苦恼。 如果你是小李,怎么去劝说? 五、一句话寄语 将你本节课感受最深或启发最大的一点,用一句警策性语言表述出来,赠给自己或同学。 课后拓展 1、以“宽容”为主题,仿照课文中“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句式写一段话。 2、课外查找几个有关“宽容”的小故事,与同学交流。 <<工作动态分析>>新街中学教育工作者殷春燕教学人的文章八年级语文《多一些宽容》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