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刚:尝试三段教学反思 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前反思即对自己即将授课的教案进行再完善,教师要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心中有数,并思考相应的对策,不能“只见教材不见学生”,对将要采取的教法再行斟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例如,在讲“地球的公转”时,原先备课安排学生读“图1.19北纬400地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并计算其昼长。这时学生可能会发现这个地区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昼长之和是24小时,并有可能产生这样的困惑:全球各个地区是否都如此呢?为什么呢?我及时对本节教学设计进行补充完善,正是在课前对此的再思考促使我发现学生的困惑,也努力寻找好的方法讲清这个问题。最后请教数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平面几何知识加以证明,可以得出肯定结论。这才能彻底地讲清这个问题。通过教学前反思,借助数学知识很好解决在课堂上学生可能提出的困惑,提高了教学效果,增强了教学能力。 教学中反思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什么,可能想了些什么,随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恰当地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偶发的事件。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量高效地进行。例如,讲述“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的变化”时,强调“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而不能说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只能说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讲述了半天,还是有学生不是很清楚。我就及时地反思如何讲清这个问题,刚巧我看到教室里的学生南北坐向,突然想到以中间一排为赤道,前后第三排为回归线,教师为太阳,进行演示,请不同位置的学生观察并回答其所代表的纬度地区,在一年中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何时达到最大值。采取此演示做法不但较好地解决这个疑难,也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耗时不多,效果十分显著 教学后反思在每节课后,及时在教案上写出“教后感”或“课后追记”,记下自己本节课的感受,自己最满意的地方和最不满意的地方,做好课后总结补充与完善,这就是一种教学后的反思,这种反思不但能使教学水平得以提高而且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平时注意写好教后感,积累较多的素材,再有意识地学习一些教育理论,这样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撰写出较高质量的论文,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提高教学效果,促进自身发发展。
<教研工作>倪 刚老师作品尝试三段教学反思 提高教学水平。 佚名:《比高矮、比长短》教学反思。 《比高矮、比长短》是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以游戏激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教材所呈现的情境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幅情境图安排的内容是通过观察比较高矮;第二幅情境图是通过笑笑和淘气比高矮,引出研究比较的方法。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我把两幅情境图交换了顺序,以游戏的形式,请上两位同学代替笑笑和淘气比高矮,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后来,我以公平(两人在同一高度比)和不公平(一人站在椅子上,一人站在地上比)的游戏,让孩子们自己总结出了比较高矮的基本方法(两个物体比较,需要在同一个起点下进行)。紧接着在教室中组织学生开展比高矮的模拟活动,在比的过程中,让学生一边比一边说“谁比谁高,或者是谁比谁矮”,让每个学生更进一步的体会到比较高矮要在同一起点下才能进行。于是,我就趁热打铁,出示第一幅情境图,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再加上生活中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这一环节很顺利的解决了。在学生探寻到比的方法之后,结合教材和教室中的情境,安排学生比高矮(长短)的游戏,让学生“自由结合,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这使学生感到新奇,“老师让我们自己玩”,学生活动的兴趣高,主动积极地选择各种比的对象,全力投入比一比的活动中,并认真比出高矮(长短),体会尝试成功的快乐。最后,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话来叙述两样物体进行高矮(或长短)的比较方法。 二、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不足:在利用教材和教室的情境做游戏的时候,完全放手了,没有给出一定的时间和范围让学生操作,为了肯定每个小组的发现,要耐心、认真的倾听孩子们的发言,所以在时间安排上不合理,导致了部分练习题没有当堂解决。 <教研工作>佚名老师作品《比高矮、比长短》教学反思。 新街中学教育工作者殷春燕教学人:八年级语文《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能归纳出作者论述的主要内容并梳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 2、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论据并说出它们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周国平其人其文;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文中涉及的名人; 3、通读课文,查阅字典词典,疏通字词。 课 中 训 练 一、导入新课 作者简介: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出版各类著作二十多种,其中《人与永恒》、《守望的距离》、《妞妞——一个父亲的杂记》《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上》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当代具有号召力的学者、作家。 二、自主学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思考: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 2、论据有哪些?如何论证的? 学生边读边做记号。教师组织交流、归纳。 (1)作者先引述帕斯卡尔的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然后对这句名言进行解释。由名人名言申发出自己的观点——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接下来的两句对文章的中心论点稍作解释说明人的灵魂、内心世界的差异决定人的高贵、平庸,乃至高贵、卑鄙。 (2)文中用了事实论据,举了五个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论点。 例证一: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得认为他的学术研究--图形比他的生命更加宝贵。 例证二:哲学家欧根尼认为阳光下的沉思比赫赫战功更加宝贵。 作者观点:古希腊优秀人物对于灵魂生活的珍爱,他们爱思想胜于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灵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显赫的权势更加高贵。 作者观点: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 例证三:英国作家王尔德认为艺术的才华最宝贵。“没有比人的灵魂更宝贵的东西,任何东西都不能跟它相比。” 作者观点: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现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 例证四:火车傻瓜在闹哄哄的车厢一角专心致志看书的少女;我少年时代拿起书就忘记一切的经历。 例证五:世界名画展览上在名画前流连忘返的青年画家。 反面论证:据我观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作家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 (3)小结:综上所述,作者所要提出的观点是: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有思想的灵魂。这里的高贵,这里的灵魂指的是纯正的追求,不管是名人的学术研究,艺术才华,哲学的沉思,还是常人的对于文学艺术方面的纯正的追求,都是高贵的灵魂生活。简单的说,在内心世界保持着纯正的追求的人,他的灵魂就是高贵的,这些纯正的追求高于物质生活,高于赫赫的权势,甚至高于生命。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教师提供: (1)“布鲁诺因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广场。”这例子同样能证明本文的论点,能否把第三段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例子换成布鲁诺的?为什么? (2)有人说,第五段少女读书的例子鲜为人知,做事实论据不合适,你认为呢? (3)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瞿秋白有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位思想家的名言的?试加以阐述。 (4)你认为人的高贵体现在哪里?你能说说具有哪些特点才能称得上高贵吗?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3、在班上讨论并分析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4、反馈交流。 (1)不可以。因为作者选取的三个事例,有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非常典型,有代表性。换成布鲁诺的就跟第欧根尼的例子重复。且第三段的事例即用来做事实论据,又引用他的名言作道理论据。论证很严密。 (2)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重点让学生明白运用事实论据应注意典型性、代表性。 (3)这两位思想家都强调了人最为宝贵的是有能思想的灵魂。与之相比,肉身是脆弱的。是不足道的。 (4)人的高贵主要体现在精神的高贵。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不为名利缠身,不惧权势,不畏强暴邪恶,关注自身修养,追求精神世界的崇高。 5、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还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课后拓展 练笔:从自己的记忆里,选取一则“会闪放出动人的光彩”的平凡事,字数150字左右。 <<工作动态分析>>新街中学教育工作者殷春燕教学人的文章八年级语文《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教者徐永军教育者:【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鼓乐传情。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2、动:露一手:节奏听辨与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正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2、通过该活动培养学生听辨旋律并从旋律中提取节奏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演奏较密集节奏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歌曲活泼、欢快、节奏较为紧密,学唱时又采用整体听唱与分句模唱相结合的方式。熟悉后,可将几个难点节奏单独列出,让学生自由组合练习。用教材提示□的方式听辨节奏,这样既能解决了节奏难点,又不至于枯燥无味。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新授歌曲: 1、指导性谈话。 2、先范听一遍录音。 3、具体进行教唱歌曲。 4、具体进行分析透析歌曲结构、情绪、曲式等。 该首歌曲是一首热情、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表达了佤族少年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其旋律流畅,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节奏,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 5、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有表情地演唱。 6、歌曲进行总结归纳。 三、动:露一手:节奏听辨与表现: 1、用小鼓模仿老师所奏旋律的节奏,并说说它是歌曲中的哪一句?(略) 2、用自制的小鼓敲出 为歌曲伴奏。(略) 四、布置竖笛作业:古曲《夕阳箫鼓》 五、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将军令》《滚核桃》。 2、动:我们创造:以击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欣赏《将军令》《滚核桃》的过程中感受到“鼓示”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击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可以让学生看一些关于“苏南吹打”的图片,简单介绍苏南吹打乐的主要演奏乐器。听赏过程中,可引导学生结合哼唱主题旋律感受这种器乐演奏形式的独特风格。 老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简单的“锣鼓经”知识,了解“同、丈、台、七、朴”所代表的打击乐器音响。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三、欣赏乐曲《将军令》、《滚核桃》 1、先范听《将军令》一遍 2、具体进行分析 在分析时要注意给学生提示时语言要通俗化。 3、让学生结合所听内容畅谈自己的所听感受。 4、师作归纳总结。 5、试听《滚核桃》一遍。 6、具体进行分析。 7、让学生结合所听内容畅谈自己的所听感受。 8、师作归纳总结。 9、对欣赏内容作总结归纳。 四、动:我的创造:以击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 请同学们动手敲一敲鼓,想一想能用哪些方法让鼓发出不同的声音,怎样利用这些声音表现特定的情景。 五、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非洲鼓魂》 2、唱:《咿唷嘞啦》 3、拓展:欣赏非洲舞蹈。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欣赏《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咿唷嘞啦》,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正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教学重点及难点、解决方法: 1、先听赏,听赏后交流自己的体会,接着可以让学生做“会说话的鼓”的节奏游戏或让同学们欣赏非洲鼓乐表演的视频,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非洲鼓乐。然后老师指导学生听赏,再随着《非洲鼓魂》音乐模仿非洲人也击鼓 舞蹈的情态。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学习新授歌曲《咿唷嘞啦》 1、先范听一遍录音。 2、具体进行教授。 3、具体进行分析、透析。 “咿唷嘞啦”是刚果民歌中的衬词,本身没有具体含义,歌曲的显著特点是节奏极其丰富,旋律行进独具特色,我们仿佛听到了非洲丛林里欢腾、激越的歌声和鼓声。 4、在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演唱。 5、检查学生演唱情况。 6、对歌曲进行小结、归纳。 7、听赏《非洲鼓魂》。 8、先进行范听一遍。 9、进行具体分析: 鼓是非洲普遍流行的乐器,又被称为“非洲传统音乐之魂”。 10、在分析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感受一遍。 11、师在欣赏上作小结。 三、拓展:欣赏非洲舞蹈 可以建议学生网上收集非洲歌舞,并感受。 四、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听:《黄河留下威风鼓》。 2、奏:竖笛《夕阳箫鼓》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黄河留下威风鼓》让学生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 2、通过吹奏竖笛让学生了解这段脍炙人口的曲调优美如歌,旋律线如波浪般进行,显得格外柔美与和谐。 教学重点及难点、解决方法: 听完全曲后,老师带着学生学一学“老河留下千面鼓,面面鼓里有传说,年年岁岁打下去,日子越打越红火”这一段,跟着录音唱一唱,体会歌曲那振奋人心的气势,观赏《黄河留下威风鼓》的演出。录像,交流听赏的感受,然后老师带着学生念一念教材部分,创编节奏,并用鼓进行伴奏。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复习学过的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 三、欣赏教学《黄河留下威风鼓》 1、先范听一遍录音 2、具体进行分析: 这是一首气势宏伟、振奋人心的歌曲,歌曲采用了具有黄土高原风味的高亢 调,插入说唱音乐中常用的数板,使作品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古老神韵,又展现出当代中国人激情澎湃的精神风貌。 3、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聆听。 4、学生聆听后畅读感受。 5、师作听后小结。 四、吹奏竖笛:《夕阳箫鼓》 学生练习吹奏:注意以“连音”演奏为主,在演奏颤音时,要求和谐、手腕、手臂自然放松,指跟关节独立、轻松、快速地开闭相关音孔,手指动作灵活而富有弹性。 五、教学后记:<<工作动态分析>>实验小学教者徐永军教育者的文章【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鼓乐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