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

小学教育工作者史秋勤教学人:五音《什么结籽高又高》

《什么结籽高又高》教学设计

宜兴市新庄小学       史秋勤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南海风情》

1、欣赏《山歌好比春江水》

2、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

教材分析:

    1、《什么结籽高又高》这首歌曲选自歌舞剧《刘三姐》,由著名音乐家雷振邦编曲,音乐素材多来自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首活泼风趣流传很广的歌曲。歌曲为五声徵调式,采用四二拍、四三拍变换节拍,用领唱、合唱的形式,使渲染情绪的衬词“ 哎”带有某种“呼唤性”,充满着积极乐观的情绪,形成了歌曲淳朴诙谐的风格。这首歌曲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歌词口头化、生活化,犹如一首充满生活情趣的即兴创作。

2、这首歌曲选自歌舞剧《刘三姐》。歌曲为徽调式,以广西壮族山歌为素材,旋律优美婉转,歌词质朴抒情,基本是一字多音,体现了山歌的悠扬婉转。全曲音域在八度之内,歌唱起来既口语化,又有名族特色,描绘出壮族人民勤劳朴实和能歌善舞的形象。

教学模式:

采用“激情导入——激情演唱——激动欣赏——快乐拓展”综合课堂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山歌好比春江水》,感受南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体会广西壮族山歌的特色。

(2)、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体验歌曲活泼乐观的情绪,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3)、通过了解对山歌这种演唱形式,了解传说中的歌仙刘三姐这个人物。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采用听赏——感受——体验——创编——实践等积极的师生互动教学方法,让学生带领学生走近民歌展开,通过听、赏、唱等音乐环节,使学生学会演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知道山歌的特色。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感受南国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在学习中增进民族文化意识、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优秀的情感。

(2)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表现歌曲的情绪。

2、解决歌曲中的难点节奏

教学难点:

掌握歌曲中难点节奏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要求:感受歌舞剧音乐的风格特点

方法:游戏、欣赏

1、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做个有趣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按老师的方式来回答问题。什么方式?待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多媒体出示问题)

(1)、什么水面打跟斗?(鸭子)

教师拍手问,学生拍手答。

如果学生答不出来,教师提示:什么动物能在水面自由地游玩?

(2)、什么水面起高楼?(大船)

教师提示:高楼有什么作用?(工作、睡觉、生活)

水面上有什么东西也有这些作用?

(3)什么水面撑阳伞?(荷叶)

变换方式:老师唱着问,学生唱着答。

(4)什么水面共白头?(鸳鸯)

教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像我们通过一问一答地即兴演唱就叫对山歌。(多媒体出示这句话)

讲到对山歌,人们不由就会想起刘三姐。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她魅力、善良、聪明、可爱,善于用歌声来表达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刘三姐》中插曲《对歌》。

(多媒体播放视频《对歌》)

师总结:真不愧是歌仙,让我们也来学学刘三姐也来对山歌。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导入犹如神奇的魔法石,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猜谜”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活动,我首先运用猜谜语,然后通过欣赏视频音乐,让学生产生求职欲望,这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激情演唱

目的:激发学生的创编热情。

要求: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

方法:欣赏、体验、模唱、创编等

1、播放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

要求:初步感知歌曲旋律,听听歌曲中唱到了什么?

听完后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选自歌舞剧《刘三姐》,由著名作曲家雷振邦编曲,音乐素材多来自于广西壮族民歌,是一首活泼风趣流传很广的歌曲。让我们再次欣赏歌曲。

2、再听歌曲,出示要求:

(1)、仔细看乐谱,歌曲中出现了那些音乐记号?

(2)、这首乐曲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歌曲在拍号上有什么不一样?

3、师生共同讨论

(1)讲授上波音的唱法及自由延长音的唱法。

教师示范演唱、请学生演唱。

上波音:往上波动一个音,轻轻地快速地一带而过。

延长音记号:一般的延长音唱原来时值的一半。在这里是自由延长,总共唱四拍。

教师指出:歌曲开头哎,加上两个记号的使用,更具有呼唤性,呼唤对方来跟你对歌比赛,引起对方的注意。

(2)、歌曲中四二拍、四三拍交替出现,叫做“变换拍子”。

(3)、解决歌曲中难点节奏型。

第一种:

跟着老师打节拍。(加入歌词,边用手打节拍,边有节奏地念。)

唱歌谱,加入歌词演唱。

乐曲中间注意吸气。(多媒体出示吸气记号)

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难点。

采用师范唱、男女生演唱、轮唱等。

4、唱歌谱,用lu哼唱歌曲。

5、带入歌词演唱。

教师纠正中间唱错的乐句)注意歌曲中难点乐句的换气。

6、完整演唱歌曲。

7、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过渡句:既然是对山歌,你问我答才有意思。谁想来学学刘三姐。

老师问、学生答。

男生问、女生答。

一人问、众人答。

8、 歌曲创作,歌唱家乡宜兴。

师:这山歌上唱天、下唱地。只要心灵嘴耳巧,山歌能唱千千万。大家都知道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的《欢乐中国行》都到我们宜兴来了,这说明我们宜兴的魅力很大哦。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做回小小的创作家,把我们家乡宜兴的特色编进山歌来唱一唱。题目老师出好了,同学们接招。

题目:      

什么称作泥中泥哎?   (紫泥称做泥中泥)

什么地方千年成哎?  (宜兴溶洞千年成)

什么解渴又提神哎?  (阳羡茶解渴又提神)

什么生来枝节瘦哎?  (竹子生来枝节瘦)

分小组讨论回答题目

跟《什么结籽高又高》的伴奏对唱编创的山歌,让学生感受一下作为宜兴人的自豪,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真好,我们宜兴素来就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的美誉,看来你们对我们家乡还是很了解的。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不同要求进行反复聆听感受,自己找出重难点。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唱过程中,运用了各种演唱形式,来帮助学生掌握难点,体验学习的乐趣。为了鼓励学生的音乐创造,让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我设计了创编山歌的环节。创编歌曲时播放本课音乐,可以为学生进行二度创作提供一个台阶。】

三、激动欣赏

目的:通过欣赏,让学生体会广西壮族山歌的特点。

要求:感受旋律的优美婉转,山歌的特色。

方法:欣赏、体验、模唱等

1、谈话导入

革新啊刘三姐以动听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流传了一代又一代人,流淌在广西的山山水水间。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电影《刘三姐》中的选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欣赏片段,要求:这首乐曲的旋律怎样?速度怎样?(优美婉转、较慢)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体现了山歌的悠扬婉转,描绘出壮族人民勤劳朴实能歌能舞的形象。

2、再次完整欣赏歌曲。

3、总结山歌的特点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国过足了山歌瘾,既听了山歌,又对了山歌,谁来说说我们今天所听所唱的唱的山歌有什么特点?

A、山歌是民歌的一种, 是人们在各种个体劳动如行路、砍柴、放牧、割或民间歌会上等为抒发情感、自娱自乐而编唱的歌曲。

B、山歌的节奏自由、旋律悠长;曲调多高亢、嘹亮;内容很广泛,常见景生情,即兴编词。它来源于生活、产生于劳动 。

【设计思路】:引领学生从对山歌的内容上,发现对山歌和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同学们,民歌的魅力不是我们今天这短短一节音乐课所能深刻感悟的,刚才我们接触的这只是浩瀚海洋中的几朵浪花。课后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从多种渠道去收集、欣赏、演唱更多的壮族音乐、民族音乐,让自己有更多的深刻体会。下课!

四、快乐拓展

欣赏电影《刘三姐》插曲。

<<工作动态分析>>小学教育工作者史秋勤教学人的文章五音《什么结籽高又高》
小学教师丁浩清老师: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

宜兴市杨巷小学    丁浩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用简便的方法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转化策略的认识,增强策略意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增强策略意识。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具体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导入。

1、解决下面的问题。

(1)一条公路80千米,修好它的,修好多少千米?【80×=60(千米)  】

(2)三年级(1)班有学生50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三(1)班有男生多少人?【 3+2=5 】【50×=30(人)】

2、根据题中信息进行填空。

(1)我们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女生人数是男生的,男生人数是全班的,女生人数是全班的。

(2)黄瓜

     茄子

     种黄瓜面积和茄子面积的比是3:4,种黄瓜面积是茄子面积的,种茄子面积是黄瓜面积的,种黄瓜面积是黄瓜与茄子总面积的。

(3)小华比小红重,小华体重是小红的,小红体重是小华的,小红体重比小华轻。

3、课件演示例1中的两个稍复杂的平面图形及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可先出示图形,再让学生说一说转化过程)【看时间,也可以省略,直接进入4。】

4、谈话:本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指名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学生各自列方程解答。指名板演,共同订正。

指名说出列方程所依据的等量关系式。

3、谈话:这是我们已经会解答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题目稍复杂,解答过程也比较复杂。下面我们研究怎样运用转化的策略,把这道题目变成直接用乘法计算的题目。题目已知美术组人数,要想直接用乘法求出女生人数,就需要知道哪个分数?

你能把“男生人数是女生的”转化成“女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吗?怎样转化?在小组里讨论。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出线段图。

女生

                                 35人

男生

(1)将题中的分数关系转化成份数关系。

把女生人数看成3份,

则男生人数看成2份,

总人数是:3+2=5(份),

女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

(2)将题中的分数关系转化成比的关系。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女生人数和全组人数的比是3:(2+3),

女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

5、让学生根据转化后的条件,列式解答,小组交流。

6、反思:为什么要把“男生人数是女生的”转化成“女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

7、明确:美术组的总人数是已知的,要求的是女生人数,找到女生人数和美术组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了。

8、提问:比较两种解答问题的方法,你有什么想法?

三、组织练习

1、教学“练一练”。

(1)出示“练一练”,指名读题,复述题意。提问:将条件怎样转化,能使解决问题的方法变得简单?

(2)学生图思考,小组交流。

明确:将“美术组人数是合唱组人数的”转化成“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分之几”。

(3)学生尝试列式解答。

(4)反思:为什么把“美术组的人数是合唱组人数的”转化成“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

(5)小结。在解决有关分数的世界问题时,只要把题目中的“问题”转化成“已知条件”的几分之几,就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使解题的方法变得简单。

2、做练习十四第4题。

(1)出示问题,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堆黑子与第二堆白子同样多”的含义。帮助学生出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用来表示两堆棋子,在第一个长方形中涂表示第一堆棋子中黑子的数量。启发学生思考:第二堆棋子中的白子数量怎样表示?谈话:既然第一堆的白子对调,这样两堆棋子会变得怎样?那么第一堆和第二堆中的黑子的数量合在一起一共是多少?白子呢?接下去会算了吗?

(2)学生根据转化后的条件,独立解答。

(3)指名说算法和结果,共同评议。

(4)提问: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哪里运用了转化的策略?

3、做练习十四第5题。

(1)引导学生借助直观的示意图,结合对分数的已有认识,思考问题,自主填空。

(2)交流、点评学生思考的过程。

(3)提问:原来的分数是把什么数量看做单位“1”的?转化后呢?由此你发现了什么?(两个数量间的关系随着单位“1”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4、做练习十四第6题。

(1)让学生借助线段图,对题中表示两个量之间关系的条件进行转化,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转化。

(2)学生填空,列式解答。

(3)在小组里互相检查、订正。

四、课堂总结

1、提问: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你对同学有没有友情提醒?

2、课后做思考题。

板书设计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女生

                                       35人

男生

             3+2=5(份)    “转化”这是重点)

             女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

             35× = 21 (人)

             答:女生有21人。

<<工作动态分析>>小学教师丁浩清老师的文章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
王丽媛:深入地把握,情境式地引导——品德教学反思

沙岭镇东干河小学 王丽媛

新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特别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密切学习内容与儿童生活的联系。我们的教材就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学习主题,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生活 适应社会,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

基于这一思想,我在教材的备课,内容的选择与呈现,都是以学生的视角,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通过活生生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情境中体验和感悟。

同时仅仅依靠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是不够的,而是要求教师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重视教学要与本地区的实际相结合,随时调整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保证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亲近感。通过活动,通过引导和帮助,使学生思考和尝试的范围不断扩大,以此为基础使他们向更成熟 更高级的水平发展,使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得以拓展和提升。

基于以上几点,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只有深入把握了教材的灵魂,进行情境式地引导,才能走进儿童的内心深处。现以《尊重与理解》一课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 谈话导入,拉开序幕,享受美好

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教师首先情感导入。师:“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在我们家的东西院 前后院,有没有和你家特别要好的邻居呢?他们喜欢你吗?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这么喜欢呢?”这样富有乡土气息的情感导入,一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情感需要,这样势必会出现“小手如林”的场面。此时在学生自豪地讲述喜欢与被喜欢后,再趁热打铁,扩大谈话内容,让学生讲讲:你们的邻居喜欢你的父母吗?这样在融洽的气氛中娓娓道来。这个话题的抛出既触到了孩子的心灵,使“尊敬”一词在孩子的眼前渐渐清晰具体,又为下面的教学进行了情感铺垫,让学生从此踏上了情感的涓涓溪流中……

二. 笔锋陡转,情境起伏,对比感悟

在孩子们还沉浸在浓浓的邻里之情时,师话锋陡转,又创设问题情境,质疑问难:居家过日子,哪有舌头不碰牙的?哪有饭勺不撞锅沿的?你与邻里之间有没有过不开心的时候呢?是什么事让你心烦意乱呢?

生:说出自己心里的烦心话。

师:从中选取一两个典型的案例来共同切磋。让“理解他人,心中有他人”在学生的心目中渐渐明朗。

在这个环节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采取到“居民委员会”申诉,居民委员会成员群策群力共同帮助出主意的形式来进行。(生自愿组成委员会,师在其中主持引导)在这里要让生知道邻里之间本来就没有什么大事,怎么处理有时不能光凭谁是谁非,还有时需要我们让出那么一小步,以和为贵,赢得邻里之间金钱无法买到的和谐与默契。

师:小结过渡:当你与邻居和和睦睦时是什么心情?当你家与邻居家闹矛盾时是什么心情呢?是呀,谁不愿天天生活得开开心心呢?那怎么才能让自己高高兴兴呢?到底好邻居应该怎么做呢?在此基础上,师建议生共同讨论制定文明居民公约。采取的形式是以小组讨论,师生共同修订完善文明居民公约。

在这个环节中,我又打破了教材上原有的教学顺序。将理解中的正反两方面颠倒过来教学。学生一定会从强烈的情感反差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于是尊重与理解这样抽象的概念定会在学生的心里扎下根来。接下来的制订公约也一定会在老师的引导下汩汩流出。

三. 小品表演,聚焦情境,体验实践

在学生制定公约之后,再次给学生创设了两个生活中的场景。

小品1:两家邻居的孩子在外玩耍时因一点小事而争吵了起来,后纷纷向家长告状,两位家长是怎样处理这件事呢?

小品2:两家邻居一家养狗,一家有鸡。有一天,这只狗跑到了邻居家把邻居家的鸡刚下的蛋给吃了。这家邻居气势汹汹来问罪,他们是怎样处理的呢?

通过这两个身边经常出现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再一次投入到生活当中,去感受其实心中有他人就是这么简单。

四. 谈古论今,延伸课外,自我约束

师围绕一个真实故事“六尺仁义巷”这一教材本身的教学资源,娓娓道来,让学生从整个事件的前前后后,来深刻体会尊重与理解,心中有他人,不仅是我们开心生活的内心需要,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美好的传统美德,渊远流长。接着师将本课的教学内容延伸课外,完成品德课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终的目的。制定一个邻里之间行为评价表。以每周一评的方式来进行自我评价。从而真正实现了品德课本身的意义与价值。

制定的表格如下:

评价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满意不满意
通过这样的课后追踪评价形式,来约束生的行为,来指导实践。

总之,在这堂课上,教师只有真正地深入地把握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同时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情境中来引导学生走进教材的灵魂深处。在心与心地沟通交流中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净化与提升。

<教研工作>王丽媛老师作品深入地把握,情境式地引导——品德教学反思
冯文梅: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反思

深圳市宝安区光明小学:冯文梅

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反思-创设“生活化、情趣化”的数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社会环境和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抽象的统计图表生活化、情趣化、使学生乐于接受。”在设计这节教学时,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用适当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教学完本课后,经过思考发现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

1、应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本节课引课是从一张普通的统计表导入,再引出统计数据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统计起来更直观和形象。这样在素材选择和情景创设上,没有走出教材,没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愿意关注到的事例。如果创设了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既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又从中可以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观察图形后,设计“看图后说说你想到了什么?”这环节,不仅让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得出调查结论,还能从中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又使学生容易而轻松的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意义。

2、小组合作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发挥真正作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导入新课后,用课件出示某地降水量的统计图,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得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它表示的意义;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汇报在哪些情况可以利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这里是体现了新课标里面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读图这一环节用的时间太多了,效果不好。

3、应先让学生先条形统计图,通过感知、实践操作,再让学生总结得出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然后借助ppt的直观演示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这样课堂效果会好。

而在教学“制条形统计图”这环节时,我却直接借助ppt的直观演示,然后让学生理一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注意点,既没有给学生先条形统计图,也没有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分析、反思学习过程中,总结出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显得教学方式单一,没有发展学生个性化的、独立的思维能力。

4、练习设计应具有现实化和富有挑战性。

我本来是设计了五道练习题,第一、二道是结合生活实例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意义;第三道是让学生课前查找中国近四届奥运会金牌数的资料,已制好统计表,再制成条形统计图;第四道是我国五座名山主峰的海拔高度;第五道是实践作业,调查六年级课桌椅损坏的情况后,制成条形统计图。因为时间不够,只是完成了前面三个练习。。现在回顾起来这五道练习题没有贴近生活,没有一定的难度,没有创新思维的训练。

以后在教学中,我要多创设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的数学,要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已的业务知识。

<教研工作>冯文梅老师作品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反思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研究资料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可爱的蚂蚁
    1×100与100×1不等值的启示
    7B Unit 2  Integrated skills
    苏少版八年级音乐教案
    《角色游戏——面具设计》
    别致地复习  异样的精彩
    让诚信教育融入童谣唱编中
    19、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蹲下来看学生――低年级语文教育教学…
    在触动心灵的思考中发展智慧
    在对比中教学《桥之美》
    抛硬币教学反思
    课堂因生成更精彩——一节语文阅读课…
    苏教版音乐第九册第三单元课时教案
    一次试题评析后的思考
    让数学故事走进课堂——“0的认识”教…
    做一个反思型教师
    《观察物体》教案设计
    环境教育教案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设计及教…
    [图文]广汇实验小学英语教师板书设计…
    牧羊给我们的教育启示
    《三角形的分类》课后反思
    8A Unit 1  Integrated skills教案
    八年级语文《我的母亲》第1课时教学设…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
    我的艺术课程教学反思
    对一节班队活动课的反思
    新目标英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其实并不难写
    《有趣的发现》教学反思
    我最为得意的一段课堂陈词
    七彩的节日
    谁的本领大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磁铁》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促使我更快成长
    《枣核》说课稿
    《过新年》课后反思
    高三年级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思考
    教学比武课易走入误区的几点思考
    《倍数和因数》的教案
    《复式统计表的教案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亿以内数…
    没有了课件,我们还“会”上课吗?
    8A Unit 1  Welcome to the unit教案
    语文课堂实录《识字8》(一)_语文课…
    《登鹳雀楼》教案
    《水乡歌》教学设计
    《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9B Unit1 Life on Mars  Grammar Ⅱ …
    Starter Unit8 Our things 学案
    《陈涉世家》 孙燕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三年级《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网络教研带给我的思考
    7B Unit 2  Integrated skills学案
    《竹乡之歌》教学反思
    高三教学研究资料2012届高三教学工作…
    “赏读”教学研究方案
    提高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思考和…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学习感悟
    关于《台阶》的案例与反思
    《菱形》教学反思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8A Unit 1  Intergrated skills学案
    梅兰芳学艺(第一课时)
    《比多少》教学反思
    枣核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认识整十数
    《统计》教学设计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画圆形和方形》教学设计
    学习习惯课题研究的阶段性问题及合理…
    4A Unit7 It’s late 第一课时(Part…
    《幻灯片链接》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教学反思
    《认图形》教学设计
    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3-5复习课教学设…
    11 北风和小鱼
    教育碎思
    感受名师幽默教学魅力
    反思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之一
    我教《钓鱼的启示》
    《多角度思维创新与作文》教学反思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_倒数的认识
    《四个太阳》教学反思
    肺和呼吸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让朗读成为这一课的主旋律——《梦圆…
    《三亚落日》第一课时教后想
    《认识比》教学设计
    “争做文明礼仪小学生”主题班会
    认识比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牛津小学英语5BUnit 2 A telephone c…
    《有趣的水》大班科学活动_《有趣的水…
    红灯处,让我们停一停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
    六年级信息技术主题活动设计:“五心…
    [推荐][图文]
    认识线段
    你早
    小学英语5A首字母填空练习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
    美丽的金鱼
    云雀的心愿(第2课时)
    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不倒娃娃
    一堂历史公开课的反思
    《认识图形》说课稿
    《英文儿歌》教学反思
    pep book 7 unit 4 的反思
    “赏读”教学研究方案
    在主题环境布置后的思考
    自主、互助、学习型新课堂教学研究
    对一节课口语交际课的思考
    构建聋生档案袋评价体系的思考
    《生物的分类》说课
    《克与千克》教学反思
    关于作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fruits 教学反思
    怎样写课后反思
    教师必须注重教学反思
    由一道题所引发的思考
    从“学会”到“会学”
    一线教师反思“洋思”课堂教学
    如何对待过于认真的同学
    诚信在发光
    给后进生一个跃的支点
    我的成长记录袋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
    篮球教案
    初中音乐八上第三单元《西南风情》教…
    电能表和电功
    三年级上第一单元第四课时
    三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三课时
    三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三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比高矮、比长短》教学反思
    鹅湖秤店
    我执教的《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的材料哪里来
    教学反思怎样才有深度
    《可能性》教学反思
    一花一世界 一树一菩提—《社戏》教学…
    对语文优质课评比的几点反思
    《出师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春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架设文本和学生之间的桥梁——《白鹅…
    《数一数》教学反思
    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
    我教《在家里》
    反思语文课堂的“超链接”
    《解比例》教学片断及反思
    《可贵的沉默》教学反思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兴趣、积累、思考
    关于本科生《经济法总论》课程建设的…
    阅读教学研究资料
    《妈妈的爱》教学反思
    6B Unit3 Asking the way教学设计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一语下册识字3教学设计
    改进高中生历史学习策略的教学研究
    《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教学研究》实验…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堂教学…
    “事实学习”课型初探
    由一堂历史观摩课引发的思考
    作文教学研究之我见
    终身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草原(第一课时)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系统教学研究之我…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