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的汉斯•罗伯特•乔斯就提出了接受美学的理论。他认为,文学作品从根本上讲都是为接受而创作的。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体,它只是向每一时代每一读者,提供同样观点的课题。它不是一尊纪念碑,机械不变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更多的是像一部管弦乐,在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本文从语言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又说,文学的历史是作家、作品、读者三者关系史。认为一部作品的价值是由创作意识、接受意识两种因素决定的。作品本身并不存在什么永恒客观价值,作品能否达到认可,完全依赖于读者的接受意识,是读者的接受在创造作品的价值。 由接受美学的理论告诉我们,一部文学作品,读者越喜欢,其价值会越来越显示。作为与社会生活、学生密切相关的语文教学,也应该重视教师的教法内容在学生心中的反映。我们中学语文教师,课堂不应该只是纯粹的增长学生智力,而应该在课堂上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喜爱学习,快乐主动地学习,学生才能积极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才能形成。怎样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尊重学生人格,给学生自由的空间 现实中,我们为了有一个秩序井然的课堂,强调铁一般的纪律,有的学生就会正襟危坐。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情緖就会紧张,这样的学习生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何产生?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回忆他1905年创立相对论的过程时说,最后的理论框架是在一天晚上躺在床上,全身放松时一下子闪现在脑海里的。由此说明一个人的创新灵感具有松弛性,如果情绪紧张会压抑创新思维。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对小孩应该实施“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社会里去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消化所学和所干一点自己高兴的事。这说明儿童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才能获得积极、主动的发展。作为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有宽松的思维想象空间。 二、热爱学生,不体罚学生。 心理学家早有验证,一个人在认知某一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的优劣,假若在智商相同的情况下,主要取决于这个人对这一事物感受的兴奋程度。王蒙《在声音的世界里》说,“热爱,这已经是做好一件事的首要的保证了”。因此,教师若关爱学生,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激起幸福、欢乐和奋发向上的热情,形成一股强烈的兴奋感,从而提高智力活动的效率。如果老师对学生冷酷无情,动辄训斥、体罚,学生就会感到一种威压,精神痛苦,智力也会衰退。学生毛可,一年级上期有节语文课,老师检查作业时,发现他的作业未完成,就罚他站了一节课。课后,他痛哭流涕。但老师认为这样才能严明纪律。谁知他却因此怕语文,学年考试考了82分(试卷总分为100分),居全班45名。后来,老师上课经常抽他回答问题,帮助他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对其日常生活常常问寒问暖,他慢慢地喜爱语文,学习成绩明显提高。2年级学年考试得了100分)(试卷总分为120分),位居班上29名。3年级时,学习兴趣更为浓厚,创编小说《剑侠》上万字,构思新颖,内容精彩。学年参加眉山市毕业考试,得了106分,居全班第三名。教师的关爱如雨露甘霖,滋润着学生幼稚纯洁的心灵,使他们渐渐地健康成长。 三、尊重学生个性,给学生成功的机会。 望学生成才,是每一个教师的殷切希望。但是,每个学生的发展绝对是有差异的。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尊重学生个性,课堂上给学生以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尝试成功,学生才会有甜蜜之感,信心才会倍增,情绪才会高涨,创新思维才会活跃。否则,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有这样一个实验:把一条梭鱼放养在很多小鱼的鱼缸中,让它随时随地可以吞吃小鱼,然后用一块玻璃把它与小鱼隔开,它饿后再去吃小鱼时,会碰到玻璃的阻挡。由内部饥饿和眼前游动着的小鱼的双重刺激引起强烈食欲,驱使它一再向小鱼发起攻击,但每次都遭受到失败。在屡次碰壁之后,它吞食小鱼的希望和信心渐渐下降以至完全失去。这时,试验者抽去隔离的玻璃,让它张口之间就能吞食眼前游动的小鱼,但它却不再捕食,最后竟活活饿死。由上实验说明,屡次失败会失去欲望。对于心里还未成熟的中学生来说,若经过过多的失败体验,就可能放弃上进的努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尽量地让学生全部参与、有效参与,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成功的机会。老师在上《安塞要鼓》时,设计了全班快速阅读、分角色表演朗读、分组朗读、提问、答问、全班有气势地朗读等形式。课堂上,动口动手、动脑的不是几个“承包户”,而是全班每个同学。这样既照顾了性格内向、能力较差的,又突出了性格活泼、思维敏捷、朗读能力强的优生。真是点面结合。课堂上,很多同学积极举手,踊跃参与活动,每个同学的思维都在随着教学内容的推移旋转、沸腾。教室里不时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热烈的鼓掌。这掌声中有对同学的鼓励、肯定,有来自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欣喜。学习中若有进步,老师给予表扬,哪怕是进步了一点。如在训练话题作文时,第一次每班有十几人拟的好,老师表扬。第二次每班有30多人拟的好,老师表扬。第三次有个班有63人拟的好,老师不厌其烦地逐一表扬。当学生被表扬时,他们的自信心在增强,他们在感受成功的快乐! 四、实施形象教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据统计,人脑中储存图像的记忆量约为文字的1000倍。因而实施形象教学,可增强学生所学知识的直观性、生动性、有趣性,从而使学生热爱学习,产生对知识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组织学生欣赏音乐、观看录像等形式,都可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如教师在教《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设计了苏轼的《水调歌头》配音诗朗诵的画面,表达诗人对宇宙中月亮的向往,还设计了飞船登月、月球上的准备工作等形象的图片和过程。太空知识本来是高深难懂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中配以形象的色彩图片,展示了动态过程,学生对太空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每个同学都搜集了至少一篇有关介绍太空知识的资料,还在课上进行交流。有个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学了《月亮上的足迹》以后,十分高兴,原来太空中有这样无穷的奥秘,我长大了,争取当科学家,到太空去遨游。由于形象教学,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点燃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心灵火花,。 五、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只有让学生体验生活,才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从而活跃思维,而组织生动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体验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活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激活创新思维。如为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社会采访现场采访活动。课堂上,学生根据老师所讲的采访方法,认真选题,快速拟定采访计划,纷纷争当现场小记者。有的下座位到同学面前采访,有的把采访对象请到台上进行采访,有的还当场写成了采访报告。小记者们采访时,那大方的姿态 、 采访的话题、 洪亮的声音,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同学,赢来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记者们在采访中锻炼了能力,同学们在快乐中学到了采访方法和写作技巧。当老师布置课外采访练习后,有的同学下课即对老师进行采访。其它同学也根据自己关注的话题,纷纷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采访,写成了各具特色的采访报告。如果没有活泼的课堂,学生不是乐学,会有这样的结果吗? 伊拉克战争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老师趁此组织学生开展“放飞和平鸽”的活动。学生听说要搞活动,心情十分喜悦,每个同学都写出了一篇渴望和平的主题的作文。活动课上,发言同学慷慨激昂,听的同学专心致志,教室里不时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的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在快乐中锻炼了写作,在快乐中提高了演讲能力,在活动中感受到只有努力学习,国家才能强盛,才能不被挨打。 又如:学生欣赏小说时,引导学生在理解小说特点的基础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研究资料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教学资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