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庄小寒:《开国大典》上的冷与热。 今天的孩子怎么了?历史怎么都成了舞里看花?满腔热情去教学《开国大典》却带给我太多的冷思考—— 揭示课题时,有学生说“开学大典”,于是就引出“大典”与一般的典礼有何不同。并随即自由初读课文感受“大典”的盛大与隆重。 反馈的情景是热烈的,从朗读到感受,从课文的每一部分,从课文中许多描写群众掌声、欢呼、红灯、红旗,以及其他的语句中,学生的感悟给课堂造就了热闹的氛围,似乎也身临其境,激动高兴。 然而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几个意外的冷场也带给我们深刻的冷思考。 冷场一:研读“乐队奏国歌,国歌就是原来的《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师问:“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进行了哪些奋斗?”生沉默。师补充:“为新中国的诞生我们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听到几个声音,“经历了抗美援朝”、“经历了鸦片战争”……我傻眼了,其实在解题的时候我也提到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而学生偏偏冒出了这些历史颠倒的语言。 冷场二:读“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我亦问:“你们知道为什么54门大炮齐发,共28响吗?”一位学生大概从相关的辅助教材中看到过,“54门大炮是代表54个民族。”学生异议:“我们有56个民族。”我补充:“当时是54个民族。”又追问:“28响呢?”生答不上来,坐着嗡嗡,在猜,却没听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我提示:“中国共产党是几几年诞生的?”哎,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学生面面相觑,竟然有说1949年的,有个聪明的学生大概想到了老师问这的用意,轻声说1921年,显然毫无把握。 冷场三:朗读感受“阅兵式”。我问他们有否在电视、电影中看到过阅兵式的场面。回答我的又只是无奈地摇头。什么方正、队列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同样的恍惚。甚至大部分学生不懂得解放军由“海、陆、空”三军组成。 冷场四:关于“游行”的概念,学生又是无法感知。 [思考] 为什么这样一篇具有历史意义的课文,在课堂上会如此步履艰难?教师的满腔热情却换来一次又一次的冷场呢?粗略想到以下几点: 1、因条件限制,无法借助直观的多媒体教学。从教十六个年头,生活中是充分体现了现代化科技的迅猛发展。可回首我们的教学设备。最初使用挂图;而后有了投影仪,投影片替代了挂图;再而后出去听课看到过使用录像(我们这样的学校是只能望洋兴叹的);如今电脑时代了,投影仪老旧破损,都成了只能看不能用的家伙,光盘堂而皇之地成了主角,可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这倒给我们的教师免去了劳心的准备。一支粉笔,一本书,又回到了最原始的教学状态。 2、以德为首的教育走向了哪里?似乎应该人人皆知的历史,却成了一团糨糊。学生熟知四大天神、魔兽,而共产党、解放军在他们眼里却成了雾里的花。细想也不能完全责怪孩子,毕竟学习是需要一定的环境的。看看热播的影视作品,看看各处的广告宣传,听听街头巷尾的谈论,在看看我们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学生上哪里去走近历史? 3、把《开国大典》编入语文课本,我们教这些课文的时候,到底应该重“语”重“文”还是偏重“思想教育”?
<教研工作>墨庄小寒老师作品《开国大典》上的冷与热。 佚名:给后进生一个跃的支点。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地球。” ——阿基米德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这句充满自信的话,或许就是他登上科学高峰的阶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又何尝离开过一个个充满尊重、信任和爱的 “ 支点 ” ?他们思想的进步、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教师为他们搭建的一个个 “ 支点 ” 的推动。 但是,很多时候,作为老师的我们常常很慷慨的把 “ 支点 ” 给了升学有望的所谓尖子生;其实,后进生更需要 “ 支点 ” 。他们或是由于基础知识薄弱、接受能力差成为学习上的差生;或是由于自制力差,成为自由散漫、颇令老师头疼的纪律差生。正因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不足,才更需要教师爱、尊重、信任的 “ 支点 ” 。 一、给后进生一个尊重的支点 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卡耐基就曾告诉过我们:每个人都有被人尊重的渴望。 中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后进生学业的落后或许只是暂时的,行为的不良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也或许会很快矫正。人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潜在的才能是多方面的,有的长于记忆,有的有运动潜能,有的具备绘画天才;有的少年早慧,有的大器晚成。培养了 6 位美国总统、 33 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32 位普利策奖获得者、数十家跨国公司总裁的美国哈佛大学,近年来提出教育新观念,主张学校要 “ 减少评比,多化心力找出每个学生天赋的一面加以培养 ” ,并指出: “ 成功可以有无数种定义,成功的途径更是千变万化 ” 。学习成绩优秀不是好学生的唯一标志,后进生也是活生生的有其独特个性的人,如果我们多几把尺子衡量学生,或许会发现,后进生同样很可爱;因为有过失,有缺点,在其成长的道路上,才更需要教师给他们以人格的尊重、能力信任和师爱的浸润,他们的成长才更应该有 “ 支点 ” 的推动。生活上的困难主动帮忙,学习上的问题耐心讲解,思想上的困惑尽力解决,和学生一起甘苦与共。在时间面前,我们这个班级又重新站起来。这就是支点的伟大。 二、给后进生一个希望的支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差生抬起头来走路。让后进生振作起来,这需要老师的肯定、鼓励、赞扬和欣赏,要多给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还要以饱满的热情和真挚的关心去影响感化学生,以求得与他们的情感共鸣,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只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学生,让学生厌烦的老师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我们不要吝啬那一点点期望吧。哪怕是一个美丽谎言,也有可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