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丰小学教育工作者王东华教学人:按比例分配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认识连比。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三个数量连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填空 (1)已知六(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 ( )人数是( )人数的(——) (2)白兔有20只,黑兔有23只。 ( )只数是( )只数的(——)。 2、解决问题(口答) 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5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口答:150÷2=75(平方米) 提问:这是一道分配问题,把什么去分?(150平方米) 怎么分?(平均分) 六(1)班学生和二(1)班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保洁任务,合理吗? (不合理,六年级应比二年级多一些)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还想知道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配问题。(板书:分配) 二、教学新课 1、把复习题2改变条件“如果按3︰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任务各是多少平方米?” (1)提问:把什么分配?(150平方米)怎么分?(按3︰2分) 求的是什么?(求二1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六1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2)讨论:对“按3︰2分配”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讨论后,小组汇报结果。 媒体出示:六(1)班面积占3份,二(1)班面积占2份,两个班总面积是5份。 六(1)班面积占总面积的3/5,二(1)班面积占总面积的2/5。 (3)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 出示两种方法: 方法一: 3+2=5 150÷5=30(平方米) 30×3=90(平方米) 30×2=60(平方米) 方法二: 3+2=5 150×3/5=90(平方米) 150×2/5=60(平方米) 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后,我们着重来研究第二种方法,你是怎么做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出什么?3/5表示什么?2/5呢?) (4)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验? ①两个班级的面积相加,是否等于原来的总面积。 ②把六(1)班和二(1)班的面积化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的结果是不是等于3︰2。 学生检验后,师生交流。 2、教学例2 学校把300平方米的保洁任务交给二(1)班、四(1)班和六(1)班三个班,按2︰3︰5分配给各班。三个班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谈话:三个数或更多个数组成的比叫连比,它只表示三个量或更多个量各占几份,而不能理解为连除,这与两个数的比是不同的。 (1)提问:那么“ 2︰3︰5”就表示什么呀?怎样算出三个班分别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呢? 引导学生思考:就是把300平方米按二(1)班2份,四(1)班3份,六(1)班5份来分配。 (2)学生独立解题,集体订正。 3、小结: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特点? (已知总数量、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 像这样,(贴: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我们叫做“按比例分配问题”。(板书课题) 怎么解答?(贴) (先求总份数,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2、练一练第2题。 提问:把180块巧克力按什么比来分给三个班?(按人数的比) 3、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7+3=10 20×7/10=14(厘米) 20×3/10=6(厘米) (错,要分的不是20厘米,而是20厘米的一半,即一条长加一条宽。) 4、提问:其实平均分也是按比例分配的问题,你知道它是按照几比几来分配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这种问题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解答? 五、课后作业 练习十四第 1、3、4三题。 板书设计: 按比例分配问题 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总数量×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部分量 <<工作动态分析>>宜丰小学教育工作者王东华教学人的文章按比例分配问题。 中学教师中学欧玲老师:苏少版八年级音乐教案。第三单元 西南风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能用准确、和谐的声音和欢快、喜悦的情绪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 2、聆听《渔歌》,感受乐曲的情绪和巴乌的音色,体验彝、哈尼族音乐的色彩和风格,了解相关的民族文化和风情。能听出、说出乐曲的大体结构。 3、培养合作探究的兴趣,尝试利用《什么水面打跟斗》填词对歌,增强创新实践的意识。 4、通过欣赏舞蹈能学跳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 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赏、体验、感受,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采用听、看、辨、演唱等多种方法了解、感受。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表达兄弟民族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表述自己对西南少数民族歌曲风格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渔歌》,感悟民族音乐风格,拓宽民族文化视野 。 难点:赏析《渔歌》。 培养合作探究的兴趣,尝试利用《什么水面打跟斗》填词对歌,增强创新实践的意识。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作品分析 《渔歌》这是一首根据彝族、苗族、哈尼等少数民族音调改编的巴乌独奏曲,它描绘了秀丽的苗家山寨,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憧憬。全曲由引子、三个部分和尾声构成,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南疆兄弟民族对新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引子在拉弦乐器的震音和弹拨乐器的琶音背景上,巴乌吹出了辽阔悠缓、恬静优美的旋律,给人以“云霞出海曙,梅柳度江春”的意境;第一段渔歌的旋律轻盈、舒展,继而发展为激动、兴奋,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第二段欢快热烈,具有歌舞性,其后半段由渔歌变化发展而来,旋律变得更为舒展宽广而深情;第三段是彝族《阿细跳月》的音调,由1、3、5三个音构成,旋律活泼跳跃,充满了兴高采烈的情绪;最后,乐曲在再次响起的渔歌声中结束。 《什么水面打跟斗》这是歌剧《刘三姐》第二场中刘三姐与众青年姑娘对歌的唱段。歌曲充满生活气息,采用较自由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唱出劳动生活中的欢乐,表现了刘三姐的智慧与幽默。歌曲采用五声徵调式,单乐段结构,曲调具有浓厚的壮族民歌色彩。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提问:你们知道是哪个民族风味的曲子吗? 二、 导入: 欣赏一组少数民族服饰 三、 欣赏歌曲《什么水面打跟斗》 1、播放录音 2、学唱山歌 注意思考:每一段开头第一个字“哎”,为什么要加这个字? 每句后面为什么要加“嗨,了了啰” 3、介绍“歌仙”刘三姐 4、跟伴奏齐唱 5、填词对歌 6、介绍我国少数民族歌手 四、 欣赏舞蹈《雀之灵》 1、介绍少数民族舞蹈,请学生说说熟悉的少数民族舞蹈 2、介绍白族舞蹈家杨丽萍 3、简介杨丽萍《云南印象》 4、欣赏《雀之灵》 5、介绍傣族舞蹈并能学跳简单的动作 6、舞蹈展示,师生评价 五、 欣赏巴乌独奏《渔歌》 1、播放《渔歌》的片段 提问:刚才同学们欣赏了一首乐曲的片段,它具有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用得是什么乐器? 2、作品介绍 这是一首根据彝、苗、哈尼等少数民族音调改编的巴乌独奏曲,它描绘了秀丽的苗家山寨,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憧憬。下面,我们完整欣赏《渔歌》,让优美的音乐声把我们带进美丽的彝家山寨。 3、介绍乐器巴乌 4、欣赏《渔歌》 (播放彝、苗、哈尼等民族生活、风情的画面) 要求: (1)欣赏时,感受乐曲的情绪和巴乌的音色特点,分辨以下A、B、C三段旋律的演奏顺序。 (2)乐曲由几个部分构成?以下旋律的演奏顺序和情绪是怎样的?请填写下表。 情绪选择:轻盈舒展、热烈欢快、活泼跳荡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西南风情 一、复习歌曲 二、欣赏歌曲《什么水面打跟斗》 三、欣赏舞蹈《雀之灵》 四、欣赏巴乌独奏《渔歌》 <<工作动态分析>>中学教师中学欧玲老师的文章苏少版八年级音乐教案。 佚名:《少年王勃》教后反思。 一、寻找中心话题,让教学设计绽放美丽的花 教学的设计一直是我们教师努力追寻出新而又时刻离不开的话题,教学设计不应为教而设计,应该为学而设计。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但作为教师怎样的设计才能达到促进学生简简单单学习、扎扎实实发展的目的?我以为:每一篇文章都有特定的主题,教师要围绕主题设计教学,寻找中心话题,有时一个关键的问题可以牵动全文,让整个教学顺利地展开,老师要做的只是适时地“煽风点火”。 本课教学,“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少年王勃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是教学的重点,但我以为,紧紧抓住这个问题,显然不够,学生很简单就能体会到王勃的很有才华,似乎没有悬念,没有悬念的前提下为找寻答案而去答案,似乎没有什么深度探究的价值,那所谓的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中去探究、发现、思考也就是水中望月。 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读书。本课教学,我首先播放情景flash短片,让学生进入情境,进入故事,再引导出课题,并从课题出发,引导出“少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这一个开放式话题,虽然,这个问题,也许没有“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少年王勃是个很有才华的人?”风平浪静有保障,但我以为:“少年王勃是个什么样的人?”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研读文章,真正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运用自己的力量从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精神,且能够让不同起点的学生能有自己的收获,拥有一片自己发展的空间,并且孩子们抓住后“少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这一话题后一定会学得简单,学得深刻。 3月份,我在两个学校不同的班级先后进行了公开课教学,从课堂反馈来看,两个班级的学生首先发现的不约而同都是王勃会观察、会思考,而不是首先便提到“很有才华”,两个班级的学生也都读出了:勇敢、孝顺、谦虚……等,学生在自己的理解与获得中更学会了读书。
二、在阅读教学中,正确处理“读”与“讲”的关系 我们主张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再“开讲”,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课文,一定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要指导全班学生都能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读出感情,让学生在自己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容,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语言,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水平。教师的讲解一定要精当,通过老师的“讲”,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帮助学生领会课文中叙事状物、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不求面面俱到。 如:本课第3、4自然段,描写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这些文字应该是本课的重点段落,很多教师会忽略第1、2自然段,而在这里也许花上很多的时间,我以为,本节理解也许不必要放在第一位,因此我没有过多地去解释、理解,而是通诗句与叙述文字的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领会诗句、领会美丽的秋景。这一段有也很多词语含义深刻,因此,需要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体会,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我采用手势、比较等,让学生体会到“缓缓地”、“轻轻地”体现了野鸭的悠闲自在和云彩飘荡的轻柔。另外,像“笔走如飞”、“拍案叫绝”、“胸有成竹”等词语,我又采用动作表演等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了的意思,避免了枯燥的词义讲解,使学生兴趣盎然。 三、感悟写作过程,把学生带入习作殿堂 语文教学要十分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在研读教材和备课时,我发现课文中有这么两句:“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这两句也许并不是课文的重点句,容易被忽略,我想,课文通篇反映王勃是奇才,但他为什么能够很快地写出千古传诵的文章,是因为,王勃善于观察,肯于思考,而且是凝神观察,静静的思考,方能胸有成竹,这其实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学生写作文也应该这样。所以,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把这两句用心读一读,边读边体会一下写好一篇文章的过程,我觉得,这段文字应该让学生记在心里,模仿王勃写作的这一形式,因为习作离不开这样的观察与写前思考。当然这也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要只顾自己讲,应该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给学生静静思考的环境,因为这非常重要的。 四、相机拓展,促进课内外的有效延伸 本篇课文,简短的叙述了王勃路过滕王阁赴宴而写下千古传诵的《滕王阁序》的经过,其实,背后的花絮很多,滕王阁的介绍、王勃的传奇与佳作、《滕王阁序》全文……资源极其丰富。 本课教学中,我随着课文精读相机介绍王勃、滕王阁有关知识,在教学结束时,播放孙道临诵读的《滕王阁序》,还预设了:古今中外,像王勃这样的少年奇才,历史上还有很多,你知道那些?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等拓展内容,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热情,为学生在今后学习《滕王阁序》做好铺垫。
<教研工作>佚名老师作品《少年王勃》教后反思。 王燕:美术课教学方法的反思。 美术教学原则是美术课教学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用于指导中学美术教学的一般性原理,也是具体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依据。认真贯彻教学原则,有利于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教与学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美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原则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当然,教学方法本身又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谓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教的方法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方面,这进一步说明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完成预定之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正确选择美术教学方法。 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很多,但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精神的要求和笔者长期从事美术教学的经验体会,最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讲授法。 这是一种由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但其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感性知识,如无法解决怎样画等问题。鉴于这种情况,使用这种方法教学时,应该注意下述情况: ( 1)对所表述的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以给学生一个合符逻辑的完整的概念。如中国人把描绘大自然为主的作品称之为“山水画”而不叫“风景画”,学生肯定会问一个“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讲:一是从中国人的情感习惯去讲,在通常情况下,“山水”、“山河”、“江山”、“河山”是“祖国”的同意词或同义语,因此山水画也可以说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艺术中的反映;二是山水画的画家经过拟人化加工处理了的作品,它是画家艺术修养的表现。而风景画属西画的称谓,它是写实性作品,是自然的客观表现。经过分析和比较,就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山水画”不能叫作“风景画”。 ( 2)语言的形式要符合语法,要清晰、准确、精炼,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动,要富有感染力。 ( 3)要善于组织学生听讲,所述问题能引进学生的思维共鸣,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讲授的内容,变换讲授的方式。 ( 4)可以借助板书、板画或示范图等直观教具,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帮助理解的目的。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或其它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 运用这种方法,应该做到: ( 1)演示的内容必须与课堂讲述的内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讲”是“练”的前提和基础;“练”是“讲”的深化,是所学知识的表现、运用和实践。 ( 2)课堂演示要做的简明扼要,要图象清晰、准确、生动熟练,并能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看清。 ( 3)为节省时间,有些示范可以在课前先制成毛坯、半成品,在课堂上选择关键的过程适时演示。 (三)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等。按新编教材的要求,它在整个初中的教学活动中要占80%以上份量。所以,采用这种方法,要求特别讲究: ( 1)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并且目的要求恰当,引起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鸣;还要注意组织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忌盲目性和单纯的为练习而练习的作法。 ( 2)应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步骤的情况;要科学合理地分配作业练习的时间。 ( 3)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予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统一讲。 (四)谈话法。 谈话法是通过同学生互相交谈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包括启发式谈话法、提问式谈话法和指导式谈话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积极反锁。但谈话法的缺点是意见容易分散,不易控制,运用不好还容易使所传授知识支离破碎。因此,运用谈话法应做到: ( 1)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提问的目的要明确,要带有启发性,并且难易得当,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回答问题可能出现的麻烦情况要有充足的预计,并为此还要准备好正确的答案。 ( 2)对此法的运用要带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要构成前后连贯,层层深入、逐步引向结论的问题系列,还应讲究谈话技巧,要面向全体学生。 ( 3)提问要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应搞突然袭击,而且谈话的形式要活泼多样。 ( 4)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均应有明确的表示,要鼓励他们敞开思路,大胆发言,错了也不宜过多批评。 (五)参观法。 参观法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扩大视野,使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从中受到实际教育的一种方法。其内容有参观书画摄影展览、作业观摩展览、还有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建筑物体、自然风景、动物花卉等。这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热爱生活教育的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下列要求: ( 1)教师对参观的内容要有足够的了解,对其参观活动要有充分的准备,并有明确的目的。 ( 2)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规定,切不可放任自流。 ( 3)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认真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认真总结。 上述教学方法具体怎么选择,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目的、任务,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灵活选择运用;还可依据课型,有时仅用一种方法即可,而有时两种甚至三种联用。 总之,中学美术教学的特点决定了美术教学的原则,其特点和原则又确立了符合美术教学规律的方法,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只有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实事求是,遵循中学美术教学的原则,灵活机动地选择最佳之教学方法,切实上好每一堂课,方能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教研工作>王燕老师作品美术课教学方法的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