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学反思。 今天与学生一起学习《西双版纳密林奇观》一课,当学到奇观之三——黑心树时,有学生问道:“老师,这种植物木质优良,可以当柴烧,可以做家具,它的风格这样高尚,为什么把它叫黑心树?‘黑心’是个贬义词啊! ”学生的思考很有价值,因为文中没有提到黑心树的其他特点,我也不敢妄下结论,只好利用课下时间再进一步探究。 经过搜索,我从网上找到了这样一段资料: 铁刀木属苏木科大乔木。其树心黑,在西双版纳叫黑心树。
铁刀木萌生力特别强,砍伐后又能萌发,萌发枝再砍伐。当地人戏称它为“砍不死的树”。铁刀木是很理想的薪柴树种。 西双版纳傣族用黑心树做烧柴,每家每户在房前屋后,田边地角种三五十株黑心树,每年轮流砍伐,每株2~3年轮砍一次。第一年砍伐后的主干,能萌生6~8枝杆。这样,每家种三五十株黑心树,已够烧柴了。一株黑心树,2~3年砍一次,可以砍伐上百年甚至几百年。有些傣家人的黑心树林,很多都是阿公阿祖就种下来的了。 黑心树砍伐容易,好生火,火力猛,倍受傣家人的喜爱。所以,傣家人居住在森林边,不到森林中去砍柴,烧的是自家栽种的黑心树柴。这在中华56个民族中,是绝无仅有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我国国土上最后一块雨林。这片热带雨林为什么能保留下来,其中原因之一,是居住在热带雨林旁边的傣家人,不到热带雨林中去砍烧柴。 从资料中可以看出,黑心树的名字来源是因为它的树心黑,而与品质无关。 <教研工作>佚名老师作品《西双版纳密林奇观》教学反思。 施和招:感受名师幽默教学魅力。 幽默来自于精思熟虑,来自于教学灵感,幽默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的言行举止折射出来的活力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让学生调整情绪,感受愉悦的心情,让孩子微笑度过每一天,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所以无可否认它是一种艺术。 于永正老师教学活力最突出的方面为善于变化的艺术、教学幽默的艺术、成功激励的艺术。 于老师的幽默感与新课程同步发展,他始终把自己当成学生的伙伴、大朋友,而不是师道尊严的师长。 于老师的许多教学片段都说明他是个真正的“幽默大师”。 例一:设计幽默画 看图作文《四毛的故事》,把四毛的头发画得竖起来,眉毛变成了八字形,怯怯地心虚地将考了66分的数学试卷倒过来,正在给什么人看。66变成了99! 例二:幽默开场白 师:小朋友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你们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 师:那我得自我介绍一下(板书:于永正)你们应该怎么叫我? 生: 于老师、于爷爷 师:还可以怎么叫呢?(生默然,师指着名字)谁敢叫我的名字? 生:于永正 师:(立正)到。还有谁愿意叫的? 生:(大声)于永正 作者:施和招 来源:xsk 点击: 961 次 评论: 0 条 师:(双手抱拳)在下便是。(全场笑声) 例三:幽默提醒 教学《翠鸟》第二段,学生小庆打哈欠,说小声话, 于老师说:“小庆,请你去逮一只翠鸟。”生:“到哪儿逮?”提醒看课文——“翠鸟不好逮,它住在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小,里面又深,谁上得去呀?” 例四:幽默解说 教学《狐假虎威》片段—— 师:“扯着嗓子说”,“扯”懂吗?(老师边说,边用双手做了个“拉”的动作) 生:是“拉”的意思 师:不错,“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什么呢? 生:拉嗓子(笑声) 师:把嗓子拉长?(说着,双手做了个拉喉咙的动作)。这能受得了吗?(众笑) 例五:幽默动作 口语交际课《送,还东西》中关于嘴的作用, 于老师说:“看来,嘴的作用还真多。如果 于老师没有嘴,就无法和你们说话。我要请你站起来,没有嘴,这个意思就无法表达出来。”说完, 于老师作了演示:嘴巴紧闭,从鼻子发出含糊不清的声音。生大笑。 例六:幽默里有“我” 作文教学《一块面包》老师把自己放进去,成为课堂的一个角色。 师:现在我当晓理。谁借条红领巾给我戴戴?(师戴红领巾)我是谁? 生:(齐答)晓理 师:是于晓理。懂得道理。(板书:于晓理,众笑)劝的时候千万别说:“ 于老师您不要扔面包。”(生大笑)现在我请一个同学到前边来劝说晓理,其他同学在下面听,允许插话,都要参与,看谁有口有心,能说会道。 例七:幽默人物 作文课《说说、画画、写写》设计新人物 师:如果你不愿意写孙悟空,我再向你介绍一位,此人姓猪。(学生说:猪八戒)(老师说:猪九戒)叫猪什么戒? 师:对,不是猪八戒,而是猪九戒,认识吗? 生:不认识 师:我告诉你们,猪九戒是猪八戒的弟弟。愿意写猪九戒的举手!只有一个。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一天,有一个人问一名画家,画什么最难呢?画家说,画人最难,为什么?因为大家熟悉,有一点不像都不行。画什么最容易呢?画家说,画鬼最容易,因为没有鬼,爱怎么画就怎么画,没一个人提意见的。 以上这些例子都说明,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幽默艺术有益于教学氛围的愉悦,学生心态放松,思想灵活,敢想敢说;有益于驱除疲劳,符合劳逸结合的原则,课堂40分钟,学生不可能全神贯注每一分钟,中间又没有休息时间,所以运用幽默的方法,放松了学生紧张的神经;有益于学生换脑思考,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因为幽默需要从不同角度,非常规思维;有益于师生关系的改善,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近。
<教研工作>施和招老师作品感受名师幽默教学魅力。 小学教师作者老师:整万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认识整万数教学设计 宜兴市新芳小学 贾再洪 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数学教材第七册P86~87 教学目标: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