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8日至9日,怀化市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赛课活动在洪江市芙蓉中学举行,来自全市的14位老师参加了本次课堂教学大赛的决赛。笔者有幸受学校的委派,观摩了本次大赛。11月2日和11月5日,笔者又分别参与了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初中语文、数学、政治三科教学比武若水片区和城镇片区的比赛活动,与来自兄弟学校的老师一起相互学习、互相交流。笔者通过参加这两次教学观摩与比武活动,收获多多,感受多多。通过观摩他人的赛课活动,对照自己的赛课过程,反观平时的常态教学,引发了笔者对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误区一:为刻意体现新课程理念而忽视了学生与文本的深层对话
新课程利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重视课堂的灵动和合作探究。在这两次赛课活动中,我发现有的老师为了体现这一新课程理念,而刻意去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营造课堂热热闹闹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表象。其具体表现在:
1、教学中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众所周知,新课程理念下的多媒体教学越来越时尚,越来越有市场,尤其是在公开课或比武课中,没有多媒体的运用似乎就不能成其为“新课程”了。不少老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只图感觉上的好听、好看,“赏心悦目”,而对文本只是蜻蜓点水,不痛不痒地分析。有的甚至仅仅只是把多媒体当作课文内容的图片式说明,或者老师授课言语的视觉直观展现,抑或是课堂板书的简单替代。还有一些老师为了多媒体课件的美观而在其中加入了不少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的花里胡哨的东西。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但下课以后,却似看了一场电影做了一场梦,在脑海中没留下什么东西。
2、课堂上任意朗读,用“热闹”的读书声渲染课堂热烈的气氛。的确,语文课堂离不开琅琅书声,但有些老师却因此而认为:“既然语文课要有读书声,那课堂上就让读书声越多越好。”于是乎,老师范读、听录音朗读、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齐读……不一而足。既没有对朗读的指导,也没有对朗读的点评,反正一条:课堂上有热闹的读书声就行。于是一堂课下来,学生读得晕头转向,口干舌燥。笔者通过网络观摩过特级教师程翔上的《将进酒》一课,这堂课最大的亮点是朗读,但程翔老师的朗读教学可是别具匠心的,是既有指导又有点评的朗读教学,是想方设法通过朗读让学生逐步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朗读教学,而且一节课下来,他的诗歌朗读教学的目标也最终达成了。
3、随意提问且问题设置没有梯度,试图用满堂问渲染课堂的探究气氛。有的老师认为,既然不能“满堂灌”,课堂上多提点问题总不会错的。于是提问满堂飞,一堂课下来,学生要回答大大小小10几个问题,甚至还要多些,而且问题的设计也很存在问题。此外,还有人忽视基础知识教学,文言文教学不重视文言实词和虚词意义的积累,好像一重视语基知识教学,便是回到了传统的老路,就没有体现新课程理念了。
误区二:为了追求课堂结构完整而牺牲了学生探究思考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语文教学大赛,参赛老师往往都是选择一篇短文一个课时教完,以保证课堂结构的完整性。于是只要一提到参赛,不管是省市县哪一级的,参赛者和智囊团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增加课堂容量。但任何事件的利弊往往都是同时共存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最大的弊端便是授课者很容易被预设的课件牵着鼻子走,老师等于是按事先编好的剧本导戏演戏,课堂上总是按固定的套子去“套”,想方设法把学生往预设好的“笼子”里引。教师在课堂结构预设时,过度追求课堂结构的完美,课堂的各个环节,诸如“导入、自学、探讨、拓展、迁移”,探讨过程中又有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等,都缺一不可。于是试教时掐算着时间,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都是精心测算过的。追求的是课堂预设与生成的高度合拍,完美无缺。孰不知,课堂是动态的,而教案是静态的。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重视课堂的灵动和合作探究。如果一堂课都只是按照预设好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去“演”,必然把学生探索的过程取消了,而取消了探索的过程,就无异于取消了学习能力的培养。其实,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练习检测”和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课堂都是培养学生探究思考能力的很好示范。
误区三:为了追求拓展迁移而淡化了语文学科特色
现在的赛课,好像没有拓展迁移这个环节就缺少点什么,或者说没有形成高潮。于是就出现了为拓展而拓展,为迁移而迁移。每堂课最后一环多半都是先用多媒体出示一些图片或文字作为背景资料,然后让学生“写一篇短文”、“写一段话或者写一句话”;或是让学生任意畅谈,反正,只要挨着边际就行。当然,这还有一个导向性的问题,!笔者看了看“2010年怀化市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的评分标准,其中就有这么几条:“听、说、读、写多方位对学生进行训练”,“读中悟写,拓展迁移”。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老师能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方面的综合训练或者拓展迁移,这自然是好事,但每一堂课都要保证听说读写和拓展迁移面面俱到,要把每一堂阅读教学课的结尾都上成写作课,要用这几条标准去机械地衡量每一节语文课,那必然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自然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