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水果猜谜》的教学反思。 谜语是幼儿诗歌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有趣的智力游戏。猜谜可以使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了得到训练,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在《水果猜谜》的教学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没有我预想的好,在教学活动中我准备了二个谜语,在猜第一个时,“红果子,麻点子,咬一口,甜丝丝,“猜一种水果的名字,一开始幼儿能有兴趣的乱猜,不是水果的也猜了进去,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也进行了引导而在与幼儿一起分析谜面的时候,发现多是我在讲,给我的感觉是幼儿听不懂,而且兴趣也没一开始好了,因此我也急于把答案说了出来。而在猜第二个谜语时,“兄弟几个真和气,天天并肩在一起,少时喜欢穿绿衣,老来都穿黄衣裳。”听完谜面后,发现幼儿不是很积极的参与其中,幼儿的表现还是不会猜谜语,但是我还是鼓励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的答案。可是还是没有我预想的那样。因此再一次的对谜面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为了吸引幼儿的兴趣,出示了准备好的实物,边讲边让幼儿观察,发现幼儿对实物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我也发现幼儿还是不会猜谜,兴趣没有故事的高。 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也进行了一定的反思,小班的幼儿对猜谜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他们还不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猜谜活动之前,对于小班的幼儿教材的选择很重要,应该是幼儿所熟悉的水果,而且要形象,这样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如香蕉的谜面的一二两句:“兄弟几个真和气,天天并肩在一起。”就比较好。 猜谜活动开始时,教师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来感染幼儿,引起幼儿的猜谜的欲望,特别是小班的幼儿更要这样,而在教学活动中我把课堂气氛调动起来,语气较平和,没有抑扬顿挫的感觉在,所以幼儿的兴趣也就渐渐的减弱了。而且像小班的幼儿应该要交代猜谜的方法,如提示幼儿注意听每字,每句话。对一些关键词要加重,以引起幼儿的注意,我发现自己就是一边一边的讲,没有任何的处理。 整个活动下来,自己还是引的比较累的,幼儿的兴趣不是很高,教师之间的互动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对于这样的活动,平时也应该要对幼儿进行练习,培养幼儿的兴趣,学会猜谜语。 <教研工作>佚名老师作品《水果猜谜》的教学反思。 叶子:《克与千克》教学反思。 教学片段:建立“千克”的概念 1.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分别用盘秤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并填写好实验卡(1)。2.小组汇报填写结果。3.提问。师: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盐都是2袋,为什么1千克的苹果,每组称得的个数会不一样呢? 4.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掂一掂5.让学生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称一称 掂一掂6.举例。师:在你的周围能找到比1千克还重的物品吗?建立“克”的概念1.提出问题。师:桌面上的1袋苹果、1个苹果可以用盘秤称出它们的重量,那1粒黄豆能用盘秤称出它的重量吗?试一试学生试后发现很难称出它的重量。师:用什么秤才能称出1粒黄豆的重量呢?出示天平。2.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并且在天平上演示称1克重量的过程。3.让学生感受1克的重量。(每人在桌上找到1个2分硬币,把它放在手指上感受它的重量)4.举例说一说生活中重量大约是1克的物品。5.猜一猜1克的黄豆大概有几粒?猜后指名演示。6.动手实践。(1)师的桌面上陈列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1件猜它的重量,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的重量。用同样的方法猜出1个苹果的重量并填写实验卡(2)。 师:想不想知道你们猜得对不对? 师:今天我们就到市场管理处的公平秤去称一称。哪些小组愿意当市场管理员?(2)任选三个小组当市场管理处,每组都选出一名工作人员,其它同学是监督员。其它五个小组的同学拿着刚才所猜的物品任选一家市场管理处的公平秤去称一称。称后将结果填入实验卡(2)中。(3)并比一比哪个小组猜得最准。(4)请猜得最准的小组交流经验。 [反思]一、在实践中感知 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所列举的例子都是学生经常能接触到或看到的。师生共同努力,准备了充分的教具、学具和实物,调动多种感官协作学习。学生进行了估一估、掂一掂、称一称、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感受物体的轻重。学生亲身经历了1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实际质量,这种感受不是教师讲解、灌输得来的,而是学生亲身体验到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做”的方式而不仅仅是“听和说”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他们不仅理解了“克”“千克”的正确含义,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发现、认识、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培养了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二、在体验中建构 体验是由身体活动和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让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认知与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命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再仅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而且是身心、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数学学习的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一个突出特征。传统教学中认识质量单位,重点一般都是放在单位的换算上,教学中往往采用讲授记忆的方法,学生只要记住几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并能正确地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这样的教学往往出现学生学完质量单位后,还会闹出这样的笑话:一个西瓜重3克,一个鸡蛋重50千克,王老师的体重是60克……这反映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严重脱节。《克和千克的认识》的教学重点确立在“1千克、1克有多重”的概念的确立上,既重视数学事实,又重视数学经验。所以在“克的认识”中,我反复让学生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找一找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质量,感受它们的质量,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这种感受、体验不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将来“学会生存”必备的本领。“克”“千克”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建立,学生经过眼晴观察、耳朵倾听、脑子思考、嘴巴表达、双手操作,心灵感悟,即用自己身体亲身经历、体验后逐步形成的,它必将沉淀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教研工作>叶子老师作品《克与千克》教学反思。 学校教师陈潇老师:小学英语5aUnit 8第一课时教案。5A Unit 8 教学方案 (第一课时) 第一部分 简要提示 一、年级:5年级 二、单元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