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一线教师反思“洋思”课堂教学

张学青:拿什么来吸引孩子—我教《月光启蒙》的思考

《月光启蒙》是五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作者是诗人孙友田。它主要讲母亲在“我”童年时代为“我”吟唱民歌童谣,给“我”讲故事、说谜语,为“我”带来了童年夏夜的美妙。

基于对文本的理解,笔者从“启蒙”入手,紧扣开篇第一句“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从“夏夜的美妙”、“民歌童谣的美妙”到“母爱的美妙”,逐渐靠近作者,逐渐走进文本深处,发现“月光”与“母亲”的内在联系,感受月色、歌谣以及母亲的美丽。

“上出了语文味儿”、“润泽的课堂”、“无法预约的精彩”——有的老师听后如此说。这也引发了笔者对语文教学的一些思考。

让文字有灵性

“本色”一词在词典里解释为:本来面貌;原有的性质或品质。语文如何彰显自己的本色呢?就是要充分发挥汉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情和意,使一个个文字符号成为有呼吸、有脉搏、有翅膀的灵性之物,叩击学生的语言敏感点,达成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

在课题的导入中,笔者从汉字的本义出发理解“启蒙”,由形及义,形中通义,字中藏理,感性而富有意味。中国的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在它自身的结构中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如“斩”字,可以证明古代有一种车裂的酷刑;如“国”字,“口”与“戈”合成,“口”为人口,“戈”为武器,合起来便是用武力管理、保卫人口,这正是国家的职能。如果我们在字词教学时能够多一点对汉字文化内涵的理解,让学生感悟字词的意象、意蕴、意趣,感受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由衷的敬畏和热爱。

又如“长”字的教学,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句子中“长”字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当代青少年的智能应包括7种彼此相互独立的能力,其中第一种就是“语言能力:对文字意义和搭配的敏感性”。这一理论是否合理姑且不论,但从中可以看出语言能力的重要性。而语言能力的获得,有赖于对教材范文中的典范语言进行揣摩、评点、推敲、赏析甚至质疑,对标题、标点、词语、句式等种种实例增、删、调、改,在对照中展开对话,从而识别文字的“通”与“好”,“好”与“妙”。由言及意,由言悟神,以“语文的方式”练就学生的“眼力”,这将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阅读的技能,自主建构语文的能力。

素描淡抹又何妨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素面朝天,干干净净,不蔓不枝。一支粉笔一本书,演绎最本真的语文常态,是为境界。

面对多种媒体声色光影的“入侵”而影响学生“拥抱”文字的现象,目前有这样一种导向:语文要走一条回归路,要学会勇敢地拒绝外来的“干涉”。一位参加全国小语阅读大赛的选手执教《月光曲》,为是否播放乐曲而犹豫不决:语文的五彩缤纷已承受了较多的争议,播与不播,都是问题。

语文课堂唱起了歌谣,是不是喧宾夺主、哗众取宠?

课文中出现了民歌、童谣。关于童谣,那些天真烂漫、贴紧儿童的童谣,在学生拍手、跺脚、打桌子的节律,在一遍遍的朗读甚至叫喊中被唤醒,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它们的明快、流畅、含蓄和幽默。

但是,民歌不行。如果不能让这美妙的民歌复活,如果不能感受这些文字背后民间文学的精彩,学生怎么去体会母亲声音的美妙,感受月光下母亲的美丽?1分28秒的无伴奏吟唱,改变了现场的温度。宁静的歌声所带来的心的潮润,对课文重点的理解、难点的突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外来的“营养”,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使语文更为健康红润而诱人。譬如,音乐与文学,本身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让人有灵性。合适的音乐非但不会伤害语言,而且会让语言自身的意味保持得更长久。

量体裁衣——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素描淡抹又何妨!

[NextPage]

语文应让学生更智慧

心理学上把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的过程,称为“解答距”。根据解答距的长短和深浅,可以把问题分为4个等级:微解答距、短解答距、长解答距和新解答距。诸如“音韵为什么是芳香的”、“月光与母亲之间有哪些联系”这样的问题,引发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和不协调,属于长解答距的问题。此类问题的解答,需要综合全文相关内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行思考。这种思考,有助于学生思考力的形成和提高。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和思的训练。优秀的表达,必是思想锤炼的结果。如果忽视了思维的训练,就会:读,有口无心;看,浮光掠影;说,鹦鹉学舌;写,词不达意。

语文教学在重视传统的语文学习经验,强调诵读、积累的同时,也绝不能轻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在刻板、被动、缺乏问题情境的情况下进行语言训练,学生成了语言的工具。而一个好的问题,往往能刺激学生对精神世界的好奇,主动地交流并兴奋起来,产生表达的欲望,在老师的带领和自己的探索中发现原先不曾看到的风景。

应该说,我们的语文课堂多“微解答距”和“短解答距”的问题:“××外貌怎样?”——可以照本宣科;“从外貌可以看出他是怎样一个人?”——略作概括即可。但是,一堂课如果没有一个“长解答距”和“新解答距”的问题,学生在思考力上的训练明显是不足的。思考力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效益。

智从问中来。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变得更智慧。

“从月亮那里回来”

曾经有过这样的情形,当然是公开课,为了体现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充分发掘,课堂的拓展远离文本,天马行空地任意发挥,盲目地扩大课堂的容量,结果弄丢了课文这个“本”。

由是,前不久又闻听某校有一大型的公开课活动,为了确保课堂的质量,教研员与年轻的老师约法三章,其中第一条便是“不要拓展”。因噎废食。

“忘本”固然不好,但地为牢的“本本主义”也是可怕的。语文课堂教学,如果没有源头活水引入,必将是一潭毫无生机的死水

课堂的教学时间是个定数。用在这里多了,那里必然少了。在本课体会“母爱之美妙”一环,笔者引入了课外资料,对孙友田的《黑土地》进行了大胆的剪裁,取我所用,舍我不用。呈现的段落,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月光下的启蒙”以及母爱润物细无声的美妙。这样的引申和展开,紧扣文本,使课堂更为充盈饱满。

在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小兔子与大兔子比谁爱谁更多,最后大兔子有一句极其经典的回答:“我爱你一直远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

“从月亮那里回来”——这句话读来颇有意味。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拓展,拓展何为?“从文本这里到月亮那里”,一种“放”的旷达;“从月亮那里再回到文本这里”,一种“收”的充盈。两相结合,收放自如,方为本色语文课堂应达成的美妙境界。

<教研工作>张学青老师作品拿什么来吸引孩子—我教《月光启蒙》的思考
丁卫军:一线教师反思“洋思”课堂教学

怀着满腔的热情和期望去洋思学习,看了课,听了介绍,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很多同志也许会对洋思之行感到后悔和失望。仔细想来,洋思现象值得我们反思。下面我谈一点个人的学习体会,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大方之家。

洋思的精髓可以概括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蔡林森校长从他的儿子和女儿身上获得启发,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细细品味,朴素中无不蕴涵着真知灼见。

联系实际,也许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需要加以改变和调整。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具备一定文化素养的合格公民,还是一个顶一个的英才?我们往往着眼于后者,都在为培养英才而努力奋斗着。效果呢?教师筋疲力尽,学生怨声载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我们首先要搞清楚,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人。目中有人,要切合实际地制定培养目标,落实切合实际的方法和措施。“人”在洋思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

洋思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这一个“好”字的标准也不是一样的。正如蔡校长介绍,9分的同学通过努力得了64分,这是一个怎样的成就啊!如果你仅认为他刚刚及格,不以为然,那就要检查检查自己了。如果我们放大这一成果,欣赏他,鼓励他,也许这就会使这位同学走上成材之路。学会欣赏,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实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素养。

洋思毫不隐讳给差生补课,而且形式多种多样:优生差生同座,以优补差;教师给差生开小灶;课后补,周考后补,月考后还补……否则又怎能做到“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呢?这“三清”正是洋思取得好成绩的法宝,课外的功夫也可见一斑。这是建立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之上的。一位教育家有一个精辟的论述:学生是有差异的,当你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你就已经面对差异,而且永远面对差异。有差异自然就有差距,有差距就要理直气壮地补,补到他(她)可能达到的目标,最起码是合格。这样就不至于出现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现象。更重要的是,洋思那种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的精神值得学习。蔡校长已经预见到一种可怕现象在某些地区可能出现,其实已经出现,这就是大量流生的出现,这不仅仅会影响“普九”成果,更会产生新的社会问题。所以我们要给予差生更多的关怀和热情,不断的发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这一点对于我们多数学校和班级特别值得借鉴、学习和反思。

就教学而言,所谓的先学后教,就是重视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和发挥,用洋思的话说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学习,课前预习,课上思考交流,学生自己能弄明白的老师不教,相信学生自学的能力;该教的教师就要讲透;训练是检查自学和掌握新知的手段,而且一切训练无论是课上的还是课后的都要像考试一样来完成,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我看来,洋思的教学围绕着一个“实”字来进行的,时间的安排,讲课的内容,作业的布置,无一不是从学生掌握住应学知识。他们坚信,牢固的文化基础是最重要的素质。这听起来似乎狭隘了些,但显然有其道理。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因此在洋思听不到一节“好”课,看不到一节“美”课,有人也许会自鸣得意,而就在这些看来有点无味的课里,蕴藏着考出好成绩的玄机,也许这些课不仅仅是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下面我以听到的一节课来略作分析。

这是初二的一节语文课,上的是说明文《向沙漠进军》

1、开始上课,板书文题

2、展示本课学习目标(投影)

3、检查预习情况:

(1)知道作者的请举手(板书“竺可桢”,并在“竺”字上加点注音zhu 强调第2声)

(2)检查朗读情况(5位同学接龙,大概化了近15分钟。整个过程学生举手踊跃,有的同学读得并不十分好,但基本做到了流畅。这就是预习的习惯,读书的习惯,对于语文学科来讲没有比这一习惯来得重要和有用。预习检查起点很低,我们也许没有人会问第一个问题,这似乎太简单了些,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新知。也许正是由于简单让学生容易回答,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兴趣和习惯也许就是在快乐中形成的。)

提问:当你拿到一篇说明文时首先会找什么?

生1:说明对象

提问:这篇课文说明对象是什么?

生2:沙漠(下面有同学提出反对)

提问:如果是“沙漠”应写什么?(问得好,这一细节可以澄清学生对说明对象的模糊认识。)

众人:不是

明确:这是一篇说明文,一篇事理说明文,应重点落在一个“理”字上。

提问:如果要说明“我们要好好学习”这个事理,要说明些什么?(这个例子似有不当,说明与议论容易混淆,且不谈这,从说明文的角度,给了学生一个把握说明文一般思路的拐杖,化抽象为具体。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生3:为什么——怎样——前景

要求学生读课文回答三个问题(学生大声读书,相互讨论。学生读书很投入,讨论很自然,旁若无人。这也正是习惯使然,非一日之功,下面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准确把握证明了这一点。)

下面就是围绕三个问题,在学生读书与交流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了本文的学习。(由说明的内容到说明的方法再到说明的语言,大都是学生边举例边解说,都要求说出个原因来,避免了贴标签,让人感觉十分具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提问要求很明确,如回答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时,要求找出课文原话,而回答沙漠两种进攻方式的特点时,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从文中找原话和概括文章内容都是阅读的基本技能,也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最后迁移到课外《自读课本》完成练习(因时间问题没能在课内完成)

这篇课文在一堂课就基本完成了,让我们或许要两课时甚至要三课时,但给我的感觉依然十分实在,该讲的都讲了,该练的也练了。整堂课,学生答问积极,发言踊跃,较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人地位。很显然课堂45分钟要抓住,必须做到一个字,那就是“精”,精讲,精练,前提就是课要精备。

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不放弃本应教给学生真理教会学生自学的时间,这样,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教研工作>丁卫军老师作品一线教师反思“洋思”课堂教学
小学教者杨付娣教育者:《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宜兴市新庄小学         杨付娣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

课前活动: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及步数。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考虑到城北小学校园及学生的特殊情况,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氿滨广场及学校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初步感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宜兴到到无锡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宜兴到到无锡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宜兴到无锡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学习新知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四张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书上4页四幅图)

 A图一: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B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C图3;离南京还有98 千米。

 D图4:地图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长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二)新课展开:

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课件出示食堂到店门口)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个来回。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课件出示,相机板书)

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00米)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想想做做第3题)

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

(1)出示新庄小学操场:这是我们新庄小学的操场,一圈是250米,沿着它跑几圈是1千米?

(2)出示氿滨广场图片: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氿滨广场,你知道沿着它周围的走道走一圈时多少米吗?老师做了实地测量,是400米,那走几圈是1千米?(指名回答:2圈半)

(3)星期天,杨老师进行了一次实地测量,从我们熟悉的太滆广场出发一直往西走,到氿滨广场最西端大约是1千米。(课件出示图片)

从太滆广场出发一直往南走到王府大约是1千米。(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4)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三、实际运用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慧宫去闯一闯,愿意吗?

1、第一关:(算一算)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千米。

小明的好朋友小华是个体育爱好者,看,他在早锻炼呢!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练习(在自备本上)。

(2)交流反馈。

(过渡:顺利通过第一关,有没有信心闯第二关?)

2、第二关(填一填)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出示

独立思考,也可让同桌交流交流,再指名回答

3、第三关(比一比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课件出示

让学生说说谁最长?谁第二?谁第三?谁最短?你是怎么比的?

比完这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我国的河流很长,中国的国土是多么辽阔呀)

4、第四关(估一估)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是呀,辽阔的土地上不光有这么多长长的河流,还有很多纵横交错的铁路,你们瞧:

(课件出示)

(1)第1题让学生直接算一算。

(2)第2、3题小组讨论,充分交流估计的方法和思考。

(3)小结:在交通路线图上,依据已知一段的实际长度,估计其他路段的长度是十分有用的本领。

过渡:同学们都是顺利通过了四关,但小明却过不了关,信不信?请看他写的一片数学日记你就知道了。

第五关:改一改:

(课件出示)     小明的日记

               2009年12月5日      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氿滨广场放风筝。” 丁丁说:“氿滨广场离这里很近,才1米呀!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

五、课后延伸:

  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第一、第二小题:从简单的回忆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

 

 

 

 

 

 

 

第(5)小题的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考虑到城里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较丰富,提出了第(2)个小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氿滨广场为例,对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能更充分、印象更深刻。

 

 

 

 

 

 

 

 

 

 

 

 

 

 

 

 

 

 

 

 

 

 

 

 

 

 

 

 

 

 

 

 

 

 

 

 

教育工作者应教书育人,数学教师也应有大德育观,所以此两题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对学生相机进行爱国主义教学。

(想想做做5、6)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本则日记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生活,让数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板书设计:            认识千米(公里)(km)

1千米=1000米

 

<<工作动态分析>>小学教者杨付娣教育者的文章《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教者杨付娣教育者:《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宜兴市新庄小学         杨付娣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

课前活动: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及步数。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考虑到城北小学校园及学生的特殊情况,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氿滨广场及学校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初步感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宜兴到到无锡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宜兴到到无锡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宜兴到无锡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学习新知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四张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书上4页四幅图)

 A图一: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B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C图3;离南京还有98 千米。

 D图4:地图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长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二)新课展开:

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课件出示食堂到店门口)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个来回。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课件出示,相机板书)

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00米)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想想做做第3题)

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

(1)出示新庄小学操场:这是我们新庄小学的操场,一圈是250米,沿着它跑几圈是1千米?

(2)出示氿滨广场图片: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氿滨广场,你知道沿着它周围的走道走一圈时多少米吗?老师做了实地测量,是400米,那走几圈是1千米?(指名回答:2圈半)

(3)星期天,杨老师进行了一次实地测量,从我们熟悉的太滆广场出发一直往西走,到氿滨广场最西端大约是1千米。(课件出示图片)

从太滆广场出发一直往南走到王府大约是1千米。(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4)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三、实际运用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慧宫去闯一闯,愿意吗?

1、第一关:(算一算)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千米。

小明的好朋友小华是个体育爱好者,看,他在早锻炼呢!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练习(在自备本上)。

(2)交流反馈。

(过渡:顺利通过第一关,有没有信心闯第二关?)

2、第二关(填一填)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出示

独立思考,也可让同桌交流交流,再指名回答

3、第三关(比一比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课件出示

让学生说说谁最长?谁第二?谁第三?谁最短?你是怎么比的?

比完这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我国的河流很长,中国的国土是多么辽阔呀)

4、第四关(估一估)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是呀,辽阔的土地上不光有这么多长长的河流,还有很多纵横交错的铁路,你们瞧:

(课件出示)

(1)第1题让学生直接算一算。

(2)第2、3题小组讨论,充分交流估计的方法和思考。

(3)小结:在交通路线图上,依据已知一段的实际长度,估计其他路段的长度是十分有用的本领。

过渡:同学们都是顺利通过了四关,但小明却过不了关,信不信?请看他写的一片数学日记你就知道了。

第五关:改一改:

(课件出示)     小明的日记

               2009年12月5日      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氿滨广场放风筝。” 丁丁说:“氿滨广场离这里很近,才1米呀!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

五、课后延伸:

  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第一、第二小题:从简单的回忆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

 

 

 

 

 

 

 

第(5)小题的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考虑到城里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较丰富,提出了第(2)个小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氿滨广场为例,对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能更充分、印象更深刻。

 

 

 

 

 

 

 

 

 

 

 

 

 

 

 

 

 

 

 

 

 

 

 

 

 

 

 

 

 

 

 

 

 

 

 

 

教育工作者应教书育人,数学教师也应有大德育观,所以此两题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对学生相机进行爱国主义教学。

(想想做做5、6)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本则日记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生活,让数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板书设计:            认识千米(公里)(km)

1千米=1000米

 

<<工作动态分析>>小学教者杨付娣教育者的文章《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研究资料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一线教师反思“洋思”课堂教学,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可爱的蚂蚁
    1×100与100×1不等值的启示
    7B Unit 2  Integrated skills
    苏少版八年级音乐教案
    《角色游戏——面具设计》
    别致地复习  异样的精彩
    让诚信教育融入童谣唱编中
    19、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蹲下来看学生――低年级语文教育教学…
    在触动心灵的思考中发展智慧
    在对比中教学《桥之美》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课堂因生成更精彩——一节语文阅读课…
    苏教版音乐第九册第三单元课时教案
    一次试题评析后的思考
    让数学故事走进课堂——“0的认识”教…
    做一个反思型教师
    《观察物体》教案设计
    环境教育教案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设计及教…
    [图文]广汇实验小学英语教师板书设计…
    牧羊给我们的教育启示
    《三角形的分类》课后反思
    8A Unit 1  Integrated skills教案
    八年级语文《我的母亲》第1课时教学设…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
    我的艺术课程教学反思
    对一节班队活动课的反思
    新目标英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其实并不难写
    《有趣的发现》教学反思
    我最为得意的一段课堂陈词
    七彩的节日
    谁的本领大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磁铁》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促使我更快成长
    《枣核》说课稿
    《过新年》课后反思
    高三年级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思考
    教学比武课易走入误区的几点思考
    《倍数和因数》的教案
    《复式统计表的教案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亿以内数…
    没有了课件,我们还“会”上课吗?
    8A Unit 1  Welcome to the unit教案
    语文课堂实录《识字8》(一)_语文课…
    《登鹳雀楼》教案
    《水乡歌》教学设计
    《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9B Unit1 Life on Mars  Grammar Ⅱ …
    Starter Unit8 Our things 学案
    《陈涉世家》 孙燕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三年级《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网络教研带给我的思考
    7B Unit 2  Integrated skills学案
    《竹乡之歌》教学反思
    高三教学研究资料2012届高三教学工作…
    “赏读”教学研究方案
    提高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思考和…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学习感悟
    关于《台阶》的案例与反思
    《菱形》教学反思
    架设文本和学生之间的桥梁——《白鹅…
    8A Unit 1  Intergrated skills学案
    梅兰芳学艺(第一课时)
    《比多少》教学反思
    枣核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认识整十数
    《统计》教学设计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画圆形和方形》教学设计
    学习习惯课题研究的阶段性问题及合理…
    4A Unit7 It’s late 第一课时(Part…
    《幻灯片链接》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教学反思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
    《认图形》教学设计
    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3-5复习课教学设…
    11 北风和小鱼
    教育碎思
    感受名师幽默教学魅力
    反思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之一
    《多角度思维创新与作文》教学反思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_倒数的认识
    《克与千克》教学反思
    肺和呼吸
    抛硬币教学反思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让朗读成为这一课的主旋律——《梦圆…
    《三亚落日》第一课时教后想
    《认识比》教学设计
    “争做文明礼仪小学生”主题班会
    认识比
    我的成长记录袋
    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不倒娃娃
    红灯处,让我们停一停
    草原(第一课时)
    六年级信息技术主题活动设计:“五心…
    《生物的分类》说课
    [推荐][图文]
    认识线段
    你早
    小学英语5A首字母填空练习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
    美丽的金鱼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牛津小学英语5BUnit 2 A telephone c…
    《认识图形》说课稿
    《四个太阳》教学反思
    《英文儿歌》教学反思
    pep book 7 unit 4 的反思
    “赏读”教学研究方案
    在主题环境布置后的思考
    自主、互助、学习型新课堂教学研究
    对一节课口语交际课的思考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
    fruits 教学反思
    关于作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鹅湖秤店
    我教《在家里》
    怎样写课后反思
    教师必须注重教学反思
    由一道题所引发的思考
    从“学会”到“会学”
    如何对待过于认真的同学
    诚信在发光
    给后进生一个跃的支点
    构建聋生档案袋评价体系的思考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
    篮球教案
    初中音乐八上第三单元《西南风情》教…
    电能表和电功
    三年级上第一单元第四课时
    三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三课时
    三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三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比高矮、比长短》教学反思
    云雀的心愿(第2课时)
    我执教的《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的材料哪里来
    教学反思怎样才有深度
    《可能性》教学反思
    一花一世界 一树一菩提—《社戏》教学…
    对语文优质课评比的几点反思
    《出师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春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我教《钓鱼的启示》
    《数一数》教学反思
    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
    一堂历史公开课的反思
    反思语文课堂的“超链接”
    《解比例》教学片断及反思
    《可贵的沉默》教学反思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兴趣、积累、思考
    关于本科生《经济法总论》课程建设的…
    阅读教学研究资料
    《妈妈的爱》教学反思
    6B Unit3 Asking the way教学设计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一语下册识字3教学设计
    改进高中生历史学习策略的教学研究
    《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教学研究》实验…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堂教学…
    “事实学习”课型初探
    由一堂历史观摩课引发的思考
    作文教学研究之我见
    终身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有趣的水》大班科学活动_《有趣的水…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系统教学研究之我…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