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新学期的第一篇课文《长城和运河》。
为了开好新学期的头,所以我提前备了课,先是熟读了课文,然后简单设计了教学流程和板书的安排,想着课应该顺利地上下来,还争取上出几个亮点来,自我感觉特别好。上课了,我信心十足地走上讲台,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后,让同学们说说对长城和运河有多少了解,然后根据课文“总起——分述——总结”的构段方式讲读课文,可是讲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却不高,更谈不上什么亮点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难道是问题设计的不好,还是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求过高,学生不知怎样回答?反思这节课,又参考了名师的教学实录,感觉自己在教学的设计上确实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要求,而且问题的设计过于生硬,如果这样开头教学效果会更好:
师:有一道城墙建造了2000多年,是人类历史上建造时间最久的建筑;有一条河开凿了1779年,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久的人工河流。沐千年风雨,历世事沧桑,它们的名字将永远地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 师:有谁知道这道城墙的名字? 生:这道城墙的名字叫万里长城 师(出示万里长城的图片):让我们大声地说出这道城墙的名字! 生:万里长城! 师:有谁知道这条河流的名字? 生:这条河流叫京杭大运河 师:(出示京杭大运河的图片)让我们骄傲地呼喊这条河流的名字! 生:京杭大运河 师:(出示填空:万里长城 _________ 。京杭大运河_______。)那么这位同学看到的长城和运河究竟是怎样的一番壮丽景象呢?请大家轻声读课文,用直线在文中划出描写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句子。 生读课文并划句子。 …… 要想上好一篇课文,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需从认真备课开始,多学习,多钻研,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好长时间没来,真想朋友们了,让大家笑话了。也是没办法,实在是忙得焦头烂额,头晕眼花。虽然没有写博,但也常上来看看,读读朋友们的佳作学习学习。)<教研工作>佚名老师作品《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 段凤娥:“教学反思”其实并不难写。 目前,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被教育界普遍重视,教育部门、学校都大力提倡写教学反思。许多学校要求教师必须写,而且在教案中留出“地方”专门写反思。现实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往往在学期结束后,因怕学校检查扣分,而匆忙补上;有的虽然平时在写,但如同记“流水账”,只是对教学经验作简单描述,就像把教案“压缩”一下。以上做法,背离了教学反思的初衷,不利于教师对自我教学进行深度的反思,当然谈不上个人的成长了。反思应该记什么?也就是说反思点应该在哪里?面对岁岁年年重复的教学工作,写点什么?这是摆在我们眼前的问题,也是让许多同行困惑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写教学反思: 反思自我感觉成功的教学案例 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某一节课上完,老师有一种“爽”的感觉,让人兴奋不已,回味不已!这样的好课为什么成功?原因何在?这就是要抓的“反思点”。 我在教学传统的名篇《背影》时,也像参考书介绍的一样,抓住父子之爱,“我”的几次流泪等方面讲述。应该说效果还不错,可是,班上一个平时比较深沉的男生,面对大家的感动不屑地说:作家就是喜欢夸张,不就是父亲买了几个橘子吗?至于一个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哭吗?此话一出,我和同学们一时无语,场面有点尴尬。 这也难怪,现在的独生子女被爱包围着,什么可以感动他们?于是,我没有继续讲课文,而是展开了讨论:父母究竟做什么,才能感动我们?是不是父母买橘子不值得感动,只有买钻石、豪华名车、别墅,才值得感动?结果,学生一下激动了起来,他们分成了两派激烈争论。我看“火候”差不多了,及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父母的爱不是可以用金钱衡量的。有经济能力的父母,为我们提供豪华的物质生活,值得我们感动;没有经济能力父母,哪怕为我们买几个橘子,也同样值得我们感动。因为,父母这样做是基于爱——无私的爱!这样课上完,效果出奇的好,让学生自己感动了自己! 这样的细节是很容易一闪而过的,有心的教师应该把它及时记录下来,寻找自己成功的原因,不断提高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理解。 反思自我感觉不成功的教学案例 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时候在上课时会感觉“堵”得慌:学生反映不积极,自我感觉良好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买账。一节课上完,总觉得好像少点什么似的。 我教学八年级上册的《羚羊木雕》一文时,课后感觉自己带领学生开了一场“父母的批斗会”。此文应该是讲父母子女在对待友情问题上的不同观点。文中的子女也有不对的地方,为什么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讨伐”父母?我没有及时阻止这种“事态”,而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了。在这堂课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几乎没有了,顺着学生的思路,这是一节不太成功的课。 反思不成功的教学案例,寻找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的差距,可以促进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方式转变。如此不断地追问,可以促进自我行为的改造和重塑。 反思教学教育的“大”问题 一个优秀的教师或者一个想成为优秀教师的人,应该关注教育教学、关注本学科的前沿问题,应该有问题意识。问题对于唤起教师成长的渴望、探索的冲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大多数教师只是关心自己的“自留地”,真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我认为走出课堂这个小小的世界,走进语文教学甚至教育这个大大的天地,是十分必要的。我的教学反思也经常写此类话题。也许,这样的写法不太合乎规矩,但我认为它为老师的成长打开了一扇大门。在这方面成功的人士不少,他们就超出了语文课堂的小圈子,成为教育改革的榜样。 我针对目前语文界的深度语文、针对批评语文无效性等问题的讨论,在教学反思中痛快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虽然,我的看法是肤浅的、是没有机会公开的,但是,在教学反思里应该有这样的言论。写教学反思应该是内心的“冲动”,有一种非写不可的欲望。教学反思贵在及时、真实、朴实。如果有了平时教学反思的积累,我想写出几篇有独特见解的论文,也不再是“难于上青天”。只要做个“有心人”,教学反思就有东西可写。 我们应该把反思作为继续进步的动力,这就需要我们对反思这种手段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要有勇气,并且学会反思的方法,提高反思能力。我们不要把反思仅仅用来应付学校检查,而要把它作为一种需要。假如有一天,我们是从心灵上反思,而非技术上的反思,我们距离“名师”就会越来越近。
<教研工作>段凤娥老师作品“教学反思”其实并不难写。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