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梓生 喻建军 李志鹏:深入研究 全面分析 道出精彩(二)——对说课的审视与反思。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学过程就是强调重点和突破难点的过程。因此,确立教学重点、难点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关键,也是说课活动必须阐述的一个内容。要确定重点、难点,就必须搞清什么知识是重点、分析学习难点是如何形成的。什么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指有共性、有重要价值(包括认知价值、迁移价值和情意价值)的内容。从化学学科来看,教学重点知识,主要包含了核心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核心技能(化学实验技能、化学用语书写技能和化学计算技能)和核心的思想观点(微粒观、运动观、分类观)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有利于知识本身的系统化,而且还有利于学生能力水平的提升。所谓难点,就是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学习难点是如何形成的呢?一般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没有知识基础或者知识基础很薄弱;(2)学生原有的经验是错误的;(3)内容学习需要转换思维视角(如从宏观到微观);(4)内容抽象、过程复杂、综合性强。具有上述一个或多个特点的内容,都可能成为教学的难点。下面是一位老师在初中化学《绪言》一课的说课内容:《绪言》是学生首次接触的化学课,本课的学习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态度、动机等学习内驱力的形成,因此本课教学重点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概念是今后学习不可缺少的知识,它将直接影响元素化合物的学习。特别是化学变化,它是化学研究的核心,贯穿化学学习全过程,因此这一内容是教学的又一个重点;此外,本节学习是在实验基础上进行的,实验是学习、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而认真、有序地观察是实验的关键,因此借助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观察的目的性、有序性是本节课的第三个重点。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头脑中的感性材料积累是有限的,这就使概念的形成过程——由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有了障碍,要准确理解两种变化的区别、正确判断两种变化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准确判断某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成为本节教学的难点。该案例不仅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价值准确定位了教学重点,而且根据学生经验水平分析了教学难点,因而成为说“教学重点难点”中较为成功的范例。一些有特色的说课,在分析教材重点、难点的同时,还分析了教学关键点。所谓关键点,指的是教材中对顺利地学习其他内容(包括重点、难点)起决定性作用的知识。分析这一内容很有意义,因为关键点往往是学习与研究其他知识点的枢纽,是众多学习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准确把握教学关键点往往在教学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四、说“学情”深入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在于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但仅仅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是不够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情况制约着学习的开展,影响着目标的达成。因此,学情分析也是说课必需突出的一个方面。如何分析学情呢?由于学习不仅受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技能水平制约,而且还受学生的认知风格、能力状况和学习兴趣等影响。因此,一个好的说课方案,应尽可能从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等五个方面综合分析学生情况,这些方面都是因材施教的基础。1.学生的“已知”。这里的“已知”是指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等。明确这点很重要,它决定了教与学的起点。2.学生的“未知”。“未知”是与“已知”相对而言的,它既包括通过学习应该达成的终极目标中所包含的未知知识与技能等,还包括实现终极目标之前的过程中所涉及到学生尚不具备的知识与技能等。3.学生的“能知”。“能知”就是通过这节课教学,学生能达到怎么样的目标要求。它决定学习终点(即学习目标)的定位。4.学生的“想知”。所谓“想知”,是指除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外,学生还希望知道哪些目标以外的东西(注:学生学习中,往往会通过提出疑问来体现“想知”。当然,学生的“想知”可能会超出教学目标或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真是如此,课堂教学可不予拓展,但建议给学生一个提示性的交待或利用课外时间作个别解答)。5.学生的“怎么知”。“怎么知”反映学生是如何进行化学学习的,它体现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下面是某老师在《硝酸的性质》说课中所描述的“学情”:硝酸是氧化性的酸,既有酸性又有氧化性。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初步接触了硝酸,知道它是一种常见的酸、具有酸的性质。在《化学1》的学习中,学生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知道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和构成物质中心元素的化合价有着密切关系。这些知识为硝酸化学性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此外,经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从物质类属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和“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因此,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硝酸化学性质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当然,教材只介绍“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中+5价的氮被还原”,并未分析为何不同浓度的硝酸与铜反应得到的还原产物不同、不同浓度的硝酸其氧化性存在差异等,这些内容将会成为学生的疑点。此外,由于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学生对教材中提到的硝酸“常用来制备染料、塑料、炸药”也会感到困惑。该案例从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等角度分析学生现有的学习状况,并对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点(“想知”)进行预测,较为深入、全面地分析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 作者 福建 杨梓生 湖南 喻建军 河南 李志鹏 此文发表在素质教育报化学专刊教师版第10期总第10期 <教研工作>杨梓生 喻建军 李志鹏老师作品深入研究 全面分析 道出精彩(二)——对说课的审视与反思。 佚名:教师必须注重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如果说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实践是元研究的话,那么教学反思就是次研究。 教学反思的特征 首先表现为自觉性。如果你想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你会觉得不断地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你会发现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是新的。 其次表现为超越型。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 第三个特征为个性化。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反思的方法 第一,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开辟信息绿色通道,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第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教学反思的类型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 ●“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 ●“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教研工作>佚名老师作品教师必须注重教学反思。 和桥二中教育工作者吕超教学人: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江苏省宜兴市和桥镇第二中学 吕超 邮编:214211 E-mail:lvchao012326@163.com 一、教学背景 (一)使用教材: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 (二)教学内容:第二单元第1节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环境:极域广播系统 上网状态 (五)课前准备:计算机各部件图片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2、了解计算机基本组件及其作用。 3、了解计算机软件知识。 4、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计算机的各部分组成,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 2、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 2、通过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交流、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行为与创新: 1、利用所学知识设计虚拟购机方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难点: 1、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单元第1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对应于《纲要》中“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有关部分,是计算机基础知识中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基本组成、软硬件知识,以及工作原理,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为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今后的教学做好铺垫。 五、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小学五六年级的学习及第一单元的学习,对计算机的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还不太了解。本文通过情景教学法,揭示计算机的各部分组成,学生必来对计算机的有极大的兴趣。 六、教学策略分析: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本课尝试引导学生置身于网络这一开放的信息化资源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探索能力。 七、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猜两个谜语:方方正正两个盒,小老鼠在旁边卧。每天摸摸又点点,比尔盖茨乐呵呵(电脑)。一线希望(微机)。学生思考回答。2、电脑就是我们的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有笔记本、台式电脑。这节课老师就以我们机房的台式电脑为例带着同学们认识了解一下计算机。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二)师生讨论、讲授新知 1、老师简单介绍一下计算机的发展史并请学生通过网上搜索了解我国的计算机发展史。从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分别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目前我们使用的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未来还有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着同学们去发明创造。 2、人是通过手摸、耳朵听、眼睛看这种方式来输入信息的,那什么设备可以充当计算机的手、耳朵和眼睛呢?学生思考回答。 3、老师出示键盘、鼠标器、话筒和扫描仪图片。计算机可以用键盘来写,用话筒来听,用扫描仪来看,用鼠标器来选。这些设备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输入设备,人们用它来把信息传入计算机。 4、人获取到信息后,交给什么去处理的呢?学生回答:大脑。眼睛、耳朵等器官将获取到信息交给大脑去思考。 5、计算机也有具备像人的大脑这样功能的设备。老师出示CPU图片。它叫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名称是CPU,它的作用就像人的大脑,它是计算机的运算控制中心。 6、人的大脑把信息处理完以后通过什么来表达的呢?学生回答:嘴巴说出来的。 7、除了通过嘴说出答案,我们还可以通过手写、脸、肢体来表情达意。那计算机可以通过什么来说、来写、来表情达意呢?大家一起来看这样一组图片,老师出示:显示器、打印机、音箱。计算机通过音箱把信息“说”出来,通过打印机把信息“写”出来,通过显示器把信息呈现出来。人们就把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叫做计算机的输出设备,通过它来把计算机处理过的信息传出来。 8、人的大脑除了会计算,还有记忆的功能,但是计算机的“大脑”中央处理器可以没有记忆的功能。它只负责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那么需要处理的信息和处理好的结果放在哪呢?这就需要用到另外一种设备,我们来看。老师出示内存条、硬盘、光盘、U盘等设备图片。这些什么设备都是可以用来存储计算机的信息的。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叫存储器。计算机的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内存储器简称内存,一般是指内存条。外存储器简称外存,常见的有软盘、光盘、硬盘、U盘等。 9、存储器的容量单位是字节(B),一个汉字2个字节。常用的容量单位还有KB,MB,GB。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KB=1024B,1MB=1024KB,GB=1024MB. 10、计算机的主板是硬件系统的基础部件,为CPU、内存及各种功能卡(显卡、声卡和网卡等)提供安装插槽,为存储设备、打印机和扫描仪等外部设备提供接口。老师提供主板、网卡示意图。 11、为了便于记忆老师将计算机进行了类比。请同学们观看下表。 CPU 犹如人的大脑,起运算和控制作用。 主板 它是计算机的血管和神经,有了它和CPU才能控制其他硬件 显卡 相当于人的眼球,图像的形成由它完成 声卡 它是计算机的声带,计算机能发出声音全靠它 内存条 计算机的临时仓库,它是计算机的内存储器 硬盘 犹如一个大仓库,它是计算机的外存储器,用于储存程序和数据 显示器 相当于人的脸,大脑处理后的信息往往通过人的脸表现出来,它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音箱 是计算机的嘴,计算机由它发出声音,同样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键盘鼠标 各种操作和命令由它输入计算机,它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 打印机 相当于我们使用的笔,也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12、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有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刚才老师介绍的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设备就是硬件。而软件是指在硬件系统上运行的各类程序、数据及有关文档的总称。软件通常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这在我们今后的教学中为重点讲解,这里老师就不一一阐述。 设计意图:情境教学、对比教学能加深学生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课堂实践、设计虚拟购机方案 1、请同学们完成书本25页的实践学习,将查找结果填入表中。 2、请同学们登陆“模拟装机平台,先了解一下市场的行情,选择自己喜欢的配置,填写“我的电脑配置单”。 3、模拟平台(http://mydiy.pconline.com.cn/)。 设计意图: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四)课堂拓展、体验升华 1、同学们都已经选择自己喜欢的电脑配置。课后网上搜索一下这些配件的发展历程。 2、思考一下:当我们把这些配置组装成功以后,电脑能不能使用?我们还要做怎么?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再学习的乐情。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涉及的概念较多,大的操作基本没有。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本课以学生为中心,并设计虚拟购机方案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实践操作设计,体验了成功,同时更大胆了表达了自已的想法,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本节课后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工作动态分析>>和桥二中教育工作者吕超教学人的文章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 宜丰小学教者周伟琴教育者:Unit7Where(第二课时说课设计)。Unit7 Where (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说教材 where是牛津小学英语3 教材中的第七单元。本节课学习本单元 部分的日常交际用语,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本单元的居室类带单词及句型It s\She s\He s 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的日常交际用语是围绕“询问地点”展开的,教材中提供了四个场景的图片,第—、三场景是询问某人在哪里,第二、四场景是询问某物在哪里,在回答时用人称代词+介词短语(地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听懂、会说日常交际用语 I can ’ t find … Where ’ s … 并能熟练运用日常交际用语进行问答。 2、能正确使用礼貌用语Excuse me, Sorry, 3、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听懂会说本单元的日常交际用语。 教学难点:能熟练运用日常交际用语进行问答。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情景交际法、游戏法。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相互交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交际的能力。三年级学生学习的持久性不强,学习了一定时间后,注意力就会不集中,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不仅调节了身心,而且巩固了知识。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分三个环节进行 (一) 游戏、歌曲激发兴趣 该环节主要通过“字母接龙”游戏、唱歌曲 A B C song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教学新知,进行交际 1、Free talk中引出 “Excuse me” 进行教学 教师出示a watch 说 “What’ s this in English ? 学生答 It’ s a watch. 教师紧接着说:Yes, It’ s my watch, but It doesn’ t work.。 然后把手表放入包中,并走下去问:”Excuse me ,What’ s the thim? 学生答后 ,再相继问 Excuse me,what ’s this on the desk? 等问题与学生对话,然后出示 “Excuse me, 的句型,让学生在自由的对话中,自然而然的明白当你打扰别人时要用 :Excuse me, 2、教学 I can’ t Find… ,Where’ s… 紧接上面说:”Excuse me,I can’ t find my watch?Where’ s my watch? 学生前面已经看到我把表放入包中,因此他们都会很积极地回答,然后我又故意问 :I can’ t find my English book, Where’ s my English book? 当学生回答了两个正确问题后,一定很高兴,这时学生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状态,于是我就出示句型 I can’ t find Where ’s… 进行教学,学生一定学得很投入、很认真。 3、编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句型 跟读比较容易,但识记比较难,针对这一特点,我把该句型改编成顺口溜如下: find find I can’ t find where’ s where’ s, please tell me. 4、玩游戏,练习对话 通过一阵紧张学习,学生一定比较疲劳,因此我在此设计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让学生放松身心,巩固知识,设计的游戏如下:煤体出示一幅 bedroom的图片 ,让学生用英语说出看到的东西,然后我故意丢失一样东西,然后问:I can’ t find… ,Where’ s the … ? 这时再出现丢失的东西,让学生用 It ’ s\She’ s\He’ s… 来回答。通过这样的游戏,调节了学生的身心,而且使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的对话,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 5、学习课文 通过前面句型的学习和游戏的感知,学习课文就水道渠成,在这一环节我分五步进行: (1) Listen the tape (2) Listen the tape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 No.1Where’ s Mum? No.2where’s the cake? No.3Where’ s Dad? No.4What have Dad said? 由第四个问题引出:Sorry,Idon’ t know. 进行教学,让学生明白当做错事或不能帮助人家而感到抱歉时说:Sorry (3)read after the tape (4)T-S (5)Practise in pairs (6) Act 三、游戏操练,反馈信息。 新授全部结束,而学生到底掌握得怎样呢?于是我有设计了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对话。我的游戏如下:我拿出许多学生熟悉的东西,例如:apples oranges bananas rubbers pens Helen Mike的头饰 等,我请一个同学猜,我让他站到讲台前,背对着同学,然后,我把东西藏在学生的书包里或者文具盒里等,然后有全体同学发问:I can’ t find … 然后猜的同学用It’ s \She ’s\He’ s… 来回答。猜对了我把东西奖给他,然后换一个人猜,如果三次还猜不对,我们就一起告诉他。 这样通过游戏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对话,而且我也丛中获得反馈的信息,取得双丰收的效果。 <<工作动态分析>>宜丰小学教者周伟琴教育者的文章Unit7Where(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