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汇小学教师方雅老师:《孔繁森》教学设计。《孔繁森》教学设计 广汇实验小学 方雅 一、让我认识“你”——解题定“情” 1、播放歌曲《公仆赞》 2、小朋友,你知道刚才那首歌唱的是谁?歌里唱的就是——孔繁森。(出示照片) 3、谁来亲切的叫叫他的名字? 4、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故事,去认识她。故事的题目就叫——(板书课题)孔繁森。孔是生字,看老师来写,左边是个——(子字旁),右边是——(竖弯钩) 二、 让我感受“你”——初读生“情” 1、先听老师来讲这个故事。(范读课文) 2、 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想自己读一读吗?请你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好了,就把自然段标好。 3、 检查生字词。 (1)小朋友都读得很透入,课文中出现了三个小朋友,想认识他们吗?(出示:曲尼、曲印、贡桑三个词,进行认读,同时说明“曲”是多音字) (2)他们的名字和我们有些不一样,他们属于——“藏族”(出示:认读),我们属于——“汉族”(出示,认读),汉族和藏族亲如一家,我们亲切地称藏族朋友——“藏胞”(出示:认读)。当时,藏族比较落后,我们汉族就有一些人去那儿帮助他们,支援他们,这就叫——“援藏”(出示:认读) 4、 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啊?老师就请四位小朋友来讲这个故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做一个认真的小听众。 5、 读了课文,小朋友,你觉得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 三、 让我走近“你”——品读动“情” (一) 学习第一小节 1、 课文中也用一句话来介绍了他,是哪一句啊?(相机出示第一自然段) 2、 出示第1小节 (1)、齐读(2)、出示词语:优秀 a读、b 写 秀 3、孔繁森就是去支援西藏,帮助西藏人民的,最后还因公殉职,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把你心中的感觉通过朗读告诉大家。(指导读好这句话) (二)学习第二小节 1、孔繁森为西藏人民做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事,课文讲的就是其中的一件。让我们接着往下学,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的第二自然段。 2、快速数一数,这个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 3、谁来读一读第一句话?(出示句一) (1)谁知道地震是怎么回事吗? (2)是啊,就在1992年,西藏的拉萨市附近也发生了这样惨痛的事,许多人都被夺走了宝贵的生命,失去了可爱的家园。(幻灯片展示画面) 4、曲尼、曲印、贡桑都失去了亲人。(出示句二) (1)师引:他们失去了亲爱的————,失去了疼爱他们的—————— (2)你觉得他们怎么样啊? (3)那你能用朗读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吗 ? 5、三个孩子可怜极了,这时候谁出现了,自己读一读。(出示句三) (1)小朋友,你们都是爸爸妈妈的亲生儿女,他们平时是怎样关心爱护你们的呀? 填空:我发烧了,爸爸—————— 我的衣服破了,妈妈—————— 我摔倒了,爷爷———————— (2)孔繁森也是这样关心三个孩子的。(说话练习) 曲尼发高烧了,孔繁森----- 曲印衣服破了,孔繁森----- 小贡桑摔倒了,孔繁森---- …… 6、交流说话。 孔繁森白天要工作,晚上要照顾三个孩子,多不容易啊!他是藏族小朋友共同的父亲!谁能用优美的朗读来赞美他! 7、出示第三句。个别读、齐读 8、这就是故事的开始,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三)学习第三节 1、出示第一句: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请求献血。 (1)、范读 (2)、小朋友们,孔繁森为什么要去献血? 生说 看插图 :同学们看,这就是献血,医生将针管插入人的血管中将血抽出来 出示词语:献血 读 写血,血是象形字,像血滴滴入装东西的器皿中 (3)请求 如果你是孔繁森,你要向医生要求献血,你怎么说? 告诉医生自己要献血,希望医生答应,这就是“请求” 这样让我们感动的话,一起来读好它!个别 指导 3、现在老师就是医生,你们就是孔繁森,你们来到医院要求献血,你们会怎么说? 理解再三请求 医生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这就叫勉强,出示读 4、孔繁森是不是为了让别人赞美他才这么做的呢?那个词语告诉你的?(悄悄的) 6、孔繁森奋不顾身、竭尽全力抚养这三个孩子,亲如一家人,这是血浓于水的情意。我们一起来深情的读一读。(读第三节) (四)学习第四节 小朋友们,孔繁森后来又两次来到血库,先后三次共献血900毫升,得人民币900元整。献血所得的营养费不是给自己买点好吃的,好穿的,而是全部用来(帮助这几个孤儿上学读书) 1、出示:孔繁森用献血得到的营养费,帮助这几个孤儿上学读书。 2、齐读 3、孔繁森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用所得营养费帮助孤儿读书的事情,刚开始谁都不知道,还是孔繁森的司机将这件事儿告诉了大家。假如你就是司机,你会怎么向人们讲这个故事呢? 4、生复述 5、一传十,十传百,当藏族同胞知道了这件事,他们(感动地流下了热泪)。 6、千言万语难诉藏族同胞对孔繁森的深深的感激和热爱,有一首诗这样写,有一首歌这样唱:出示歌词 7、师讲述: (孔繁森就像太阳和月亮,给藏族人民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光明。孔繁森是汉族人民的儿子,也是藏族人民的儿子。是孔繁森架起了汉族和藏族人民的友谊桥梁。 8、谁能用深情、赞扬的语气读一读这首诗? 9、藏族人民深切地怀念,深情地唱,我们一起来深情地赞扬这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四、小结 孔繁森把一生献给了西藏,献给了西藏的人民。 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孔繁森 优秀的援藏干部——孔繁森 板书: 15 孔繁森 ↓ 接孤儿到身边 (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 ↓ 献血供孤儿上学(悄悄、请求、再三恳求) ↓ 优秀的援藏干部
<<工作动态分析>>广汇小学教师方雅老师的文章《孔繁森》教学设计。 新街中学教者庄丽教育者:八年级语文《我的母亲》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 2.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课前准备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2.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请思考: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课中训练 一、导语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课文是写母爱。我们来看看作者如何写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母亲的吧。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第三部分(7—8),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还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 三、探究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你还记得自己的母亲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吗? 学生概括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教师评价。 四个片段:1、元宵夜的“巡阅” 2、涌流的泪珠 3、丰富的内心世界 4、劳碌的身影 课中训练 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如:“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如:“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如:“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如:“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四、比较阅读 朱自清《背影》与邹韬奋《我的母亲》,让学生讨论两文的异同点,互相交流。 《背影》《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 课后拓展 课后收集反映父母对子女的爱心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等。 <<工作动态分析>>新街中学教者庄丽教育者的文章八年级语文《我的母亲》第1课时教学设计。 佚名:反思是教学成长的催化剂。 今天又是一周的开始,怀着很兴奋的心情上完了两个班的第一节新课,颇多感受,简单记录于下:常规两件事:今天在五班因为处理一个学生接嘴而生气,结果忘记了读短文,挺后悔的,决定明天晚上的晚自习补上,其实这说明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自己的定力不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这是需要好好注意和培养的!在六班,我读了于丹的《生命的“内不化”》,挺有意义的,其中有一段经典语句:内不化就是生命有所坚持。物质的繁盛不是坏事,但物质是用来作依托的,最后它应该帮助我们完成心灵的遨游。 另一件事由于没有晚自习,故不表!教学方面今天收获颇丰,由于是第一次新课,所以整个上午都在想怎么才能上好,越是思考的多,越是紧张,在十分钟里上了两次厕所,即使这样,上午六班的课还是上得一塌糊涂,下来之后感觉很对不起同学们。经过中午的调整和修改,下午在五班的课上得自我感觉不错,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博客题目:反思是教学成长的催化剂现将备课本上的两节课后的教学反思记录如下:1. 该节课的内容主线:原子结构→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的体积→原子核的质量→质量数(定义,表示方法)→练习2. 充分肯定学生的正确回答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当有同学回答一个小问题时,我给与了积极恳切的表扬,同学们都用欣赏的眼光和语气来看待这位同学,他顿时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同学们也在笑声中活跃了课堂氛围3. 学生练习之前老师必须有示范:在请同学上讲台来做一道原本我以为很简单的题目时,学生却不会,经过我一指点,她也表示的确很简单,由此我看出学生还是不太会自主学习,迁移能力不强,还是习惯于老师示范,学生跟学的教学方式4. 举生活事例时必须考虑班情:在讲原子是一个矛盾统一体时,我举男生与美女的关系,我特意描述了这样一段话:“具有天使的脸庞,魔鬼的身材,集美貌与智慧与一身,合温柔与善良与一体”“这种若即若离﹑不离不弃的关系就好比原子和原子核的关系”。结果班上的女生有些反感,而我当时忽略了整个班的女生占了百分之八十左右这样一个班级情况5. 在使用多媒体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就是由于既要跟着教案,又得照顾视频多媒体,使得在五班上课自己的思路极其混乱,后来经过中午的调整,下午感觉好多了,能根据视频资料向学生讲解,我想以后还得主要以教案为主线来上课,多媒体只能是辅助作用6. 上课语言一定要简洁﹑流畅,语速要尽量放慢:下午的课因为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重复和修饰,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好了很多,以后尽量用简洁﹑肯切﹑有力度的词句!7. 板书事先一定要规划好,在上课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计划书写,这样才有利于思路的清晰﹑主线的明确。另外,整体布局更合理,更美观!希望每天自己都在反思中进步!我的教育故事:今天上五班的课,我说“有问题”时,一位同学马上接嘴“有问题,找警察”,当时同学们都哄堂大笑,我叫他拿书站到后面去,结果他不动,还反问我他错在哪儿,我当时很生气,不过我使用了给自己和学生都能下台的最后的办法:下课后到办公室来。下课后,我把他叫到教室外面,他跟我说我不应该直接就叫他站到后面去,而应该先警告他不要接嘴,如果不听,再罚他,呵呵,这小子,还教我怎么做了,在教育了他之后,这事也在友好的氛围中解决了! <教研工作>佚名老师作品反思是教学成长的催化剂。 佚名:从“教案”到“学案”如何转变?。 立足研究常态教学。常态教学是指教师平时的实际教学状态,那种“一个好的仪表,善于表达、出彩的教师+集体长时间听评‘化妆’+多媒体课件+优质、公开、示范、竞赛场景”的课我们不能一概说它不好,但它远离我们广大教师的实际教学状态。所以,我们最应关注的是教师的实际教学状态,多研究如何“吃好家常饭”,让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升和发展。 立足教师与学生的“双赢”。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同等重要的,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必须找到教和学的最佳结合点——《学案》。编制学案,进行教案改革,为教师减负、为教师提供广阔的研究创造平台和成长的坚实台阶,从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编制学案,落实课改新理念,形成课程意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力”,张扬师生个性,实现师、生、校的发展。 立足“学、教、长、考、编”的高度一致。怎么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学就怎么编制学案,怎么样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感悟方法、养成习惯、提高成绩、健康成长就怎么教,就怎么编制学案和使用学案。它们是一回事,只是教师的角度发生了变化,教师要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关注整个教学过程。 立足于实践、辩证和与时俱进。研究必须根植于一线教学实践,要明白实验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的。在实验中,倡导“提问题、说困惑”同“提建议、想对策”结合在一起的研讨形式,坚持在实践中去做,在做中去处理继承与创新、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吸纳一切先进的教育成果并结合实际灵活运用,不断积累“本土”经验。 立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整个课改的基础工程,又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通向师生幸福工程的桥梁。它能引导教师自觉保持良好的心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民主,关注学生的真实需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立足于建立学习型组织,打造团队精神,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应建成学习型组织,教师的成长要结伴而行,必须在合作中打造团队精神,实现资源共享。相信每位教师通过学习、交流和实践都具有无限的创造性,相信每位学生都有无限的潜能。提倡集体备课,但集体备课并非都是全体教师在规定的时段坐下来研讨,在编制学案过程中,教师一人设计出学案后,找你认为最权威的人审核、补充后即可定案,当然多几个人交流,学案会更完善些。 学案编写与使用的“五化”运作方式 学案编写与使用的“五化”运作方式,是指对学案的生成、规范、转化、使用、提升和发展的过程性操作办法。“五化”指模式化、格式化、栏目化、活动化、个性化。 模式化。即确立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无论课堂教学怎么运行,它都有基本模式可循。十几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其基本模式为:“问题引入——自学探究——启发解疑——尝试练习——评价反思——学习小结”。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运行规律,也正是学案编写与使用的根本性依据。 格式化。即依据模式制订学案的格式。尽管学案可以写得各具特色,但应有一定的格式才便于教师操作。格式是指学案的框架和基本程序,主要有:a学案的名称。如我们规范为“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方式研究学案”;b.项目。包括实验年级、实验科目、设计人、审核人、编制单位、创作时间、责任校对等;c.课题;d.学习目标;e.学习指导;f.学习过程;g.反思与点评等。 栏目化。即把格式中的学习目标、学习指导、学习过程等设计转化成令学生喜闻乐见的栏目。教师在编制学案时,通过自己的理解和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把格式变成栏目,并在栏目中分层设计问题,为学生找到学习的落实点。如有的教师把学习过程称为“旅游线路”,把它的子栏目称为“看景、听景、赏景、议景、摄景”等,极具创造性。 活动化。即把栏目策划成活动系列。教师要把静态的学案看成动态的活动式学习方案。把每一个栏目策划成一个或几个学习活动。比如识记六个字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读、写、背、讲、听、问、查、演、评等活动进行识记,根据时空安排和学习需要灵活选取活动方式。 个性化。即指教师对学案的创新设计与灵活运用。教师通过自己创作和分享别人创作的学案成果,加以个性化理解并进行个性化教学,把栏目菜单和活动方式打造成精品,彰显个人教学风格。 用“六看标准”评价“学案课堂” 我们把以学案为载体的课堂称之为“学案课堂”,评价它的“六看标准”为: 一看课堂上的教与学用不用学案。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通过体悟而策划设计的师生共同拥有的“学习节目表”。它能减少课堂运行的被动与盲目。它能养成教师的研究能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我们把在课堂教与学中用不用学案作为评价“学案课堂”的首要标准。 二看学生学得是否高兴、主动、深刻。学案的每一个栏目都是师生学习过程中走向高兴、主动、深刻的创造和创新天地。栏目条理清晰,活动一波三折,正例加反例,联想加类比,考试加实践的学案课堂会把学生的学习不断引入胜景。 三看教师教得是否轻松。课堂教学是师生不断“合”、“分”的动态过程。教师不能去抢学生的活,要善于把“皮球”踢给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实施“主动撤离”和“适时登畅,做好主持人。教师教得是否轻松是评价“学案课堂”成功与否的显著标志。 四看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强调教师教学发扬民主。要把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选择,是否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是否与学生商量着进行,是否根据学情灵活使用学案,作为评价“学案课堂”的关键指标。 五看教师是否关注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强调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欣赏、关爱、宽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是我们评价教师能否实现成功教育教学的重要标准。 六看教师是否有开拓创新意识。强调教师要知道使用的教材只是一种版本、一个范例,我们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拓展创新有明确的三个导向:一要直通考试,让学生学有成绩,体验成功,增强自信;二要揭示通法,加强“双基”,建构思想方法,形成迁移能力;三是考虑联系生活、实践和育人,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 教师的今日课堂要不断超越昨日课堂。教师要及时写出学案使用后的反思与点评,并在学案上加以批注,同时引导学生保存好学案资料,利用学案进行复习、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习水平。这是我们评价教师驾驭“学案课堂”和评价教师研究发展水平的标尺。
<教研工作>佚名老师作品从“教案”到“学案”如何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