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对语文优质课评比的几点反思

潘树波:新课改理念下生物教学的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人们的目光进一步聚焦教育的主阵地——课堂,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这是相当可喜的。但是,认真审视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也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1、学习方式提倡“探究式”,还要不要“接受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并逐渐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对于改变过去机械的、被动的“注入式”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探究式”是万能的吗?没有“探究”就不是教学吗?
  我们知道,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要受到教学内容、学生水平、个性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们认为: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让学生通过探究去解决。第二,“探究式”适合智力好、主动性强的学生,而学生的智力发展、知识水平不平衡是客观现实,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会严重脱离一些学生的实际,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第三,学生个性不同,“探究式”也好,“接受式”也罢,适合学生个体特点的学习方式才是最有效的。
  另外,“探究式”学习有优势,也有弱点;“接受式”学习有弱点,但也有优势。机械的“探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有意义的“接受”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运用之妙。如果不顾实际,对于明明是简单而不需探究的,或者学生没有能力探究的那些知识,也去搞形式,追求探究的“时髦”,就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事实上,“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取中、平衡、按本国传统来整合”,“搞理论要走一点极端,搞实践应用必须‘执其两端而用之’,真理往往在两个极端的中间。”顾泠沅先生的这段话可以说是对“探究式”与“接受式”关系的最好诠释。
  2、教学注重“过程”,还要不要“结果”
  “结果”与“过程”的关系实质上是“知识”与“方法”、“能力”的关系。倡导教学应该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这对纠正过去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教学“重在过程”也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随之而来,有一种声音似乎越来越流行,认为知识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知识真的不重要了吗?真变成第二位了吗?不!从知识与方法、能力的关系来看,知识是基础。没有知识,何谈方法与能力。如果只让学生追求形式上的“过程”,而不论“结果”,甚至不论“是非”,到头来学生获得的是什么?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能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有明确的评价标准,这是我们的长处,是我国教育的特色。我们应当做的是改变过去轻“过程”甚至无“过程”的现象,不仅使学生“孤零零地掌握、记忆、再现”知识,而且使学生弄清知识发生过程的“来龙去脉”,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重构、质疑、批判”知识。“结果”与“过程”并非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统一的关系。
  3、突出学生的“主体”,还要不要教师的“主导”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教学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的“容器”、“仓库”。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可言,也就谈不上处于主体地位了。新课程改革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这一主体,这是绝对正确的。但有些教师似乎没有 在新课程中找到准确的角色定位,他们由过去的“一切都管”变为“一切不管”,课堂上教师不讲授,完全是学生的活动,还美其名曰“敢于放手”,教师的作用被淡化,渐渐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
  其实,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进行的。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也离不开教师,师生双方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两者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行为还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因为,学生正处于认知、情感、价值观的发展阶段,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都有限,大部分学生对于自主学习还有一个适应过程,他们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学过程的发展、教学节奏的调控、教学效果的评价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教学已不再是教师所能预设的,而是呈现出双边共时、动态生成的特性。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做什么、怎样做,也对其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广大教师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创造出新的教育经验,产生出更多的教育智慧。
  4、追求“民主”、“开放”,还要不要“秩序”、“规则”
  教学方式的转变,必然带来课堂常规的变化。我们注意到,随着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民主、开放,一些如上课要发言先举手、不许随便下位子、两手平放坐姿端正等旧的课堂规则被打破了,这是令人欣慰的。民主教学氛围的创设,是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精神的前提,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平等相处,有利于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理放松、敢于质疑的空间,使学生真正享受生命成长的自由与快乐。
  但是,追求“民主”、“开放”,有些教师又走入了一个两难境地。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但是学生一旦兴奋起来,争着发言,几乎吵做一团,不少学生为了凑热闹,只顾自我表现,根本不管他人(老师或同伴)的意见。这时,教师如果板起面孔“管”一下,就会压制这样热烈的气氛,甚至会戴上教学“不民主”、“违背新课程的精神”的“帽子”;如果听之任之,不予组织,教室里就会乱成“一锅粥”,秩序混乱,效率低下,有时根本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怎么办?首先对“纪律”与“规则”要有全新的认识。我们反对专制、惩罚等手段,但教学的“民主”、“开放”是以课堂的“秩序”、“规则”为基础的,是离不开课堂管理的。没有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要在“民主”、“开放”与“秩序”、“规则”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把学生当成学习知识、追求真理的朋友,还要与学生共同建立发言、讨论、争辩的新规则,养成尊重、理解他人,善于倾听、接纳他人意见的习惯,使课堂教学高效、有序地开展。

<教研工作>潘树波老师作品新课改理念下生物教学的反思
饶 艳:语文优质课评比的几点反思

新课标颁布以来,为促进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各地举办了各种形式的优质课评比活动。这些优质课在课程目标、教学观念、学习方式方法及角色转换方面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一改往日的一言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原则,从教师讲学生听的"讲堂"变成了人人讲人人听的"学堂",让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就课型而言,把讲授型变成讨论型、自学总结型、诵读评价型、发问评点型,让学生在活泼多变的课堂上,在真实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探讨,去感悟,去体验,而不是让学生死板地去记抽象的结论。但是优质课评比中也存在一些弊端, 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重新研读新课标,对优质课评比进行反思。

一、优质课评比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1.教材的把握和处理肤浅化。

高中语文教学要有一定的深度,对文本必须认认真真地钻研,实事求是地解读,深入细致地鉴赏,恰如其分地评价。再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化或者生发,切不可脱离文本架空分析,去寻求表面上的热闹。 如果文本的主旨、意蕴很明白,可以从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入手,传授学生一种终身受益的读书、写作方法,切不可无论任何文章,一律品味语言或联系现实进行拓展,看似热闹,实则舍本逐末。如一位教师教学《赤壁赋)),整整一堂课,除了开始请一个学生读过一遍课文外,就是全班学生"穿越时空隧道"与“苏轼”对话"。二十儿个学生,你方说罢他登场,没有一个"论域"、没有一个话题,海阔天空、信马由缰。热闹是热闹了,热闹过后呢?我们称这一类课为"课堂虚假的繁荣",目前这种"语文课"好像有了一种流行趋势。这种引导学生脱离文本、信口开河、夸夸其谈、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教学,培养的只能是一种肤浅、浮躁的学风。

2教学过程的表演化。

一节课只有 45分钟,而教师必须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素养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刺激和征服评委,导致许多教师从导语到课件、板书、结束语都精确化、程序化了,整堂课硬逼着学生朝预先设定好的凝固的目标和计划进行,学生无丝毫发挥的空间,并且模仿名师教学的痕迹也很重。看上去,教师文采斐然,一切皆在掌握之中,实际则是一 种作秀,像戏剧表演早已程序化。这样的课堂缺少开放性和个性,其真实性和创新精神也荡然无存。

纵观历年的优质课评比,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语文教学模式的演变。仅以武汉为例,先是模仿魏书生的点课式,接着便是模仿宁鸿彬的板块教学模式,再接着便是模仿洪镇涛的品味语言,直到现在的拓展迁移式。在这些模式的演变中,我们看到的是教师对教学形式的生硬模仿,整个教学过程毫无创新和个性可言。只要知道当时哪位名师最红,便可知参赛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更有甚者,甚至连提什么问,谁答都能看出,整个教学就像工业流水线上的产品,完全是对流行教学模式的拙劣模仿。

3.教学手段的形式化。

新课标提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科技传媒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这本是一件好事情,但实践中却往往走向了一个极端。 现在的公开课、优质课已经到了无多媒体不上课的地步。有些地方甚至将课件精美与否作为评价公开课、优质课优劣的一个主要标准,这实在是有点本末倒置。君不见现在许多根本不需要运用课件的文章,教师也会将板书、练习题甚至课文在多媒体上展示出来,再生硬地加进一些音乐和图片,似乎这样一来课就"优质"了。其实讲授一课,需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采用何种教法,这既取决于课文的体裁、性质、内容,也取决于教师的素养、兴趣、爱好、性恪和能力。不是每一种体裁、每一种课型都一律需要多媒体,也不是每个教师都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切莫将我们的关注焦点投放在那些无生命的生硬物品上,教师的素养、能力、情感、意识才是决定学生未来的不可替代品。

4教学技巧的低幼化。

新课标倡导"对话式"教学,强调教学是师生之间、生师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 打破了以往那种教师一人独霸课堂、学生被动学习的沉闷气氛。但是现在的一些公开课、优质课却一改过去的"满堂灌"为"满堂问"似乎这样就体现了新课标的互动性,实际上导致提问低幼化、媚俗化和评价简单化的趋势。

语文课堂上的答问应该充满智慧,遗憾的是有些教师的问题提得肤浅、琐碎、频繁,甚至很媚俗。如公开课、优质课竟然时时可以听到"是不是" "对不对"“好不好”诸如此类毫无意义的简单问话和"你在童年时期做过什么恶作剧?能不能把你做过的恶作剧讲给大家听听? "你最喜欢那个明星?" 等这一类媚俗的问题。课堂气氛是活跃了,但学生的回答多简单、多调侃,而教师又不注意引导,甚至还附和学生,使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取向发生了严重的倾斜。在什么地方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是需要老师精心考虑的。孙绍振教授指出:“文章有矛盾的地方就是我们需要思索和探讨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在文本中找出"矛盾"理解有障碍的地方,在此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课堂上教师的点评应该实事求是, 有针对性地进行鼓励和引导,而非一味地迎合学生,评价"不能只是"好……好……好"而应该敏锐地抓住学生思维的角度、回答的侧重点进行引导恰到好处的点评,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的思维是纯真的、开阔的,他们回答的问题有时是我们未曾预想到的,此时我们不能单纯盲目地说“好”,更不能轻易否定学生,打击学生,而应注重学生思维方法和角度的启发,并以此来"点拨"、"激发"、"评价"、“交流”引导学生对文本"赏"前发文、 "赏"中发问、"赏"后发问,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注重整合“问题源”,这样, 教师的课堂评价既具有评价性、启发性,又具有引导性和整合性。准确精到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在昏暗中看见光明而豁然开朗,在思考中心领神会而智慧飞腾。

二、优质课评比中存在弊端的原因

面对优质课评比中教材处理的肤浅化、教学过程的表演化、教学手段的形式化和教学技巧的低幼化,以及愈演愈烈的形式主义和日益严重的浮躁之风,我们的确得好好反思一下问题出在哪里。

I.新课标解读的简单化。

新课标重视教学过程,提出改"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但并不等于忽略基础知识的落实,否认教师对阅读方法、写作方法的讲解传授。在实践中,我们对新课标的理解却过于简单化、教条化,用一种"打碎一个旧世界"的态度对过去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及经验等加以全盘否定,将新课标理解为只重过程不重结果、只重能力不重基础、只重课堂氛围而不重实效。这曲解导致优质课评价过于强化教学过程,而忽略教学效果,致使优质课中的弊端愈演愈烈。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也应兼顾这两者。笔者认为语文课的目的不外有三:

一是使学生掌握并能运用定量的字、词、句,这是最基础的;二是传授学生阅读文章、写作文章的知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读写能力,这是较高层次的;三是借文本对学生进行情感、人文熏陶,或通过文本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这是最高层次的。语文课应兼顾这三个目标,而不应厚此薄彼,甚至舍本逐末。可现在的一些优质课教学中大有忽略基础、架空文本、追求表面热闹的趋势,而这带来的恶果则是学生作文中错别字连篇,连最基本的应用文格式和各种文体的基本章法都没有,却可以对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滔滔不绝地说一大堆,浮躁而 不务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曲解新课标和评价体系不合理所导致的。

2.优质课评比的功利化。

优质课应是促进教师能力全面提高、探索教研教改、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有效形式,而不应成为评职称、评优秀、评先进等荣誉的破性条件之一。纵观现今的优质课评比,其评价功能越来越弱,功利性却越来越强。许多教师为了一课成名而优而仕,不惜花大量的财力、物力请专业人士制作多媒体课件,请专家帮忙精心设教学方案,再反复进行排练。这样的课早已不能代表参赛者个人的水平,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失去了评价该教师能力的真实性。

少数教师甚至在一课成名之后不思进取,对平时的教学教研懒于钻研、学习,对琐碎、繁重而无名利的日常工作不屑一顾,只对公开课、优质课感兴趣,只重名利而淡忘本职工作。这固然是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所造成的,但不可否认优质课的功利化也起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3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懒于学习。

语文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率,而成功的语文教育,总离不开执教者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我们的语文教育却越来越推崇技术。许多教师一心钻研开课技术、结课技术、板书技术、朗读技术,调动学生情绪的技术,乃至极为详尽的几课型、几步法、几环节等等。在这些技术的操作下,语文课堂确实变得热闹起来,然而由于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制约,语文课失去了应有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底蕴,剩下的是组织技巧和电教手段,简言之,只是技术而已。然而语文教学又怎一个"技术"了得?尤其是高中语文,教材难度加大了,思想内涵丰富了,文化积淀深厚了,没有教师坚实的基本功垫底,授课艺术和技巧又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呢?如果语文教学只是让学生大量接触感性材料而没有教师智慧光芒的闪耀和指引,不可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只是让学生诵读、感悟、记忆而没有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和点评,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品位;只是让学生畅抒己见而没有教师巧妙的引导和淋漓的发挥,不可能迅速提升学生的 语文素养和思想境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语文的魅力来自教师深厚的修养,而深厚的修养只能来自于不断的学习。可某些语文教师却懒于学习,多年下来难得读几本书,更别谈广泛涉猎历史、哲学、美学以及自然科学类的书籍,有的甚至连语文教材本身也读得不很深入,这些教师的自身素质可想而知。叶圣陶说惟有老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书。"苏霍姆林斯基甚至这样说:“一个语文教师每年不读五六本书,几年以后,他就当不好老师了?要提升话文教学效率,提升自身素质,语文教师尤其要多读书。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立志做一名学者型的教师,而非擅长模仿、人云亦云的教书匠。”

三、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淡化优质课的功利性,呼唤个性化的语文课堂

优质课的评价体系应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去综合评价。既应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能力的提高及其终身影响,也应关注能否准确评价教师的能力、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现在的评价体系过于关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却不太合理,用一节课的表现来对某个教 师的教学质量下定论,容易造成评优活动的导向发生偏差。因此,评优活动除了听一节课之外,还应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做一个全面的评估。对教师的评估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1、.教师所带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知识的能力、习惯养成等等。 2.教师对促进学生成长所做的工作,如给学生作文和做人的评价、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等等。3.对教师素质进行评价,如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文化素养、共事能力、教学研究成果、自制的教具、模型、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等。教师在平时对教育工作付出的劳动、取得的成绩才最具有说服力。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但这些方式并不等于"讨论问题"、"品味语言"、"拓展迁移" 这三种同定的模式,应该允许并鼓励多种形式的探索。只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即使是讲解、传授也是好的。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才有可能使课堂具有教师的个性化色彩。只有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淡化优质课的功利性,教师自身提高素质,做到淡泊名利,才能在课堂上自由地展现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或情感丰富、以情动人;或博古通今,为学生打开广阔视野;或治学严谨,教学生做人;或语言精辟幽默,充满智慧,给人启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呼唤充满个性化色彩、异彩纷呈的语文课堂!

<教研工作>饶 艳老师作品语文优质课评比的几点反思
丰义小学教学朱丹梅学习者:《小和大树》第一课时

《小和大树》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走进夏洛蒂

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它既不是童话,又不是寓言,题目叫《小和大树》,(板书课题),通过预习,你能告诉老师,课文写了谁?交流课前的资料的搜集,走进夏洛蒂姐妹们,懂得课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赏读名著便览——《简爱》,课文为什么用“小和大树”作题目,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

二、学词排障,了解大意

1、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3、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现词语

(1)堪称  逆境成才  孜孜不倦  脱颖而出  钢铁般的意志  罕见的毅力

(2)不幸早逝  嗷嗷待哺  要强好胜  成年累月

(3)惴惴不安  大名鼎鼎  提携  羞惭  激怒

(4)寥寥无几  节衣缩食  权衡  开拓

2、指名朗读,理解有关词义,看看每一组词语分别写了谁?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并以此来理解课文。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重点突出:逆境成才,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第一句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夏洛蒂逆境成才,课文从几方面来叙述的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用最简洁的话概括一下,老师随机板书:

家庭不幸,艰难谋生

立志写诗,遭遇打击

寥寥无几,开拓新路

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大门

五、整体感知

文章中的“小和大树”共出现了几次?用“------”画出。用“——”出文中的中心句。

1、指导学生读好这些句子,并让学生初步理解。

2、朗读、理解中心句,体会夏洛蒂不屈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

3、齐读第一节,体会在全文中的作用。

六,对照板书总结课文,布置下节课的任务。

七、作业:习字、熟读课文。

板书:

家庭不幸,艰难谋生

立志写诗,遭遇打击

9、小和大树             寥寥无几,开拓新路

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大门

 

 

<<工作动态分析>>丰义小学教学朱丹梅学习者的文章《小和大树》第一课时
新街中学教育工作者储云教学人:九年级语文《谈骨气》教学设计

课题:《谈骨气》

设计意图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文用事实作论据的论证方法。

2.积累孟子的名句及文天祥的诗句。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朗读、举例等方法加深对本文的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思考,了解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用典型事例论证观点的议论方法。

2.教学难点:对能证明本文观点的事例材料作拓展性探论。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播放歌曲《龙的传人》,导入“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记得有位名人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今天我们学习吴晗的《谈骨气》,本文的体裁是议论文。

(二)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

吴晗 (hán) 富贵不能淫 ( yín ) 嗟来之食  (  jiē )        拘囚 ( jū qiú )  慷慨 (  kāng kǎi ) 吆喝( yāo hē  ) 高官厚禄  (  lù  )

2、解释划线词语。

富贵不能淫:迷惑。

高官厚禄:古代官吏的薪水。

拘囚:把人逮捕关押在监牢里。

汗青:指史册。

拍案而起:桌子。

横眉:形容怒目而视。

3、填空:

(1)、议论文的三要素为:(论点)、(论证)、(论据) 。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问题持的见解和主张,从形式上看是一个明确的判断,一个完整的句子。为证明论点的材料可称为论据。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可称为论证方法。

(2)、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类。其中(事实论据)应该是确凿的,有代表性的。

(3)、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4)、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议论文的语言:严密、生动。

4、介绍作者和课文写作背景。

  作者吴晗,生于1909年,浙江义乌人,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曾担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等职。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把他关进监狱,进行百般摧残和折磨,但他大义凛然,宁折不弯,表现了革命者刚直不阿的骨气。1969年10月11日含冤逝世。

  本文写于1961年,当时我国正处在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吴晗为了让广大人民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学习先人勤劳、智慧、勇敢的美德,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做有骨气的人,去克服困难,奋勇前进,撰写了这篇杂文。

(三)读文章,理脉络

1.作者在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全体重点朗读)

2.作者在提出这一论点时带着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我们不妨对比阅读一下,如果把这句话改成“我们中国人有骨气”,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很明显,原句是个判断句,语气肯定,“是”有强调的作用,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一感情始终贯穿全篇文章。请同学们再充满激情地把论点齐读一遍。

3.提出论点后,作者引用了孟子的三句话,这三句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孟子的三句话解释为:“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

——引用孟子话的作用:(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用孟子的话解释了骨气的含义,更有力地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点。

4.在论证这个观点时,作者用了哪些事例作论据?(分组朗读5、7、9三节,适当板书)

(1)论据一:文天祥兵败被俘,高官厚禄收买不了。(ppt展示文天祥挥毫写下的《过零丁洋》这首律诗来有力证明文天祥的“富贵不能淫”)。

(2)论据二:古时齐国一个穷人宁可饿死不食嗟来之食。(“贫贱不能移”)

用通俗的话来说,人活的就是一口气,即使受苦受难,也不能少了这口气。还有一些类似的说法,比如人穷志不短,都表示了对气节的看重,对人尊严的强调。

(3)论据三: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威武不能屈”)

他即席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慷慨激愤地痛斥国民党特务杀害李公朴的罪恶行径。

5.提问:列举的三个人物能否顺序颠倒?

——文天祥是丞相,穷人是平民百姓,闻一多是民主战士,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同时,三个事例按顺序证明了孟子的三句话,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来进行论证。

6.齐读最后一节,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向无产阶级发出号召。

7.对课文的整体写作思路加以小结。

提出论点——举例论证---总结。本文歌颂的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气概。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论点)——富贵不能淫(文天祥);贫贱不能移(穷人);威武不能屈(闻一多)——向无产阶级发出号召。(ppt)

(四)拓展迁移:

课堂讨论:

(1)、小张同学时常把学校的中午饭一口不吃的倒掉,声称不好吃,老师屡次苦口婆心的加以劝导却屡教不改,并与老师顶嘴,有同学说小王的挨饿行为真有骨气。让我们思考一下,小张同学的这种行为是不是有骨气的表现?(有骨气 ≠娇气和傲气)

(2)小王同学一次违反校规以后,被老师批评不服气,并与老师顶嘴,不承认自己错误,有同学说小王真有骨气。让我们思考一下,小王这种行为是不是有骨气的表现?(有骨气 ≠ 江湖义气)

(五)自我小结

(播放歌曲《中国人》-----激起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早在几十年前,梁启超就给了我们答案——“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我们要弘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了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就让我们牢记中国人的骨气,做一个有志的中学生!为早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懈努力!

(六)布置作业

在我国历史上,有骨气的人岂止三个?在现实生活中,你还了解哪些有骨气的事例?请为课文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七)板书设计:

谈骨气

吴晗

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论据:   文天祥(富贵不能淫)

         穷  人(贫贱不能移)  

闻一多(威武不能屈)

论证: 举例论证

 

 

 

 

 

 

 

 

 

 

 

 

 

 

 

 

 

 

 

用慷慨激昂的歌曲

导入,激起学生的学

习兴趣

 

 

 

让学生通过预习掌

握本课的字词。

 

 

 

 

 

 

 

 

 

 

了解基本的议论文知识。以便更好地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技巧。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可以更容易走近文本。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中心论点。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弄清论据的次序安排

 

 

 

 

 

 

 

小结,明确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拓展迁移,让学生真正明白什么是有骨气。

 

<<工作动态分析>>新街中学教育工作者储云教学人的文章九年级语文《谈骨气》教学设计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研究资料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对语文优质课评比的几点反思,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可爱的蚂蚁
    1×100与100×1不等值的启示
    7B Unit 2  Integrated skills
    苏少版八年级音乐教案
    《角色游戏——面具设计》
    别致地复习  异样的精彩
    让诚信教育融入童谣唱编中
    19、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蹲下来看学生――低年级语文教育教学…
    在触动心灵的思考中发展智慧
    在对比中教学《桥之美》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课堂因生成更精彩——一节语文阅读课…
    苏教版音乐第九册第三单元课时教案
    一次试题评析后的思考
    让数学故事走进课堂——“0的认识”教…
    做一个反思型教师
    《观察物体》教案设计
    环境教育教案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设计及教…
    [图文]广汇实验小学英语教师板书设计…
    牧羊给我们的教育启示
    《三角形的分类》课后反思
    8A Unit 1  Integrated skills教案
    八年级语文《我的母亲》第1课时教学设…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
    我的艺术课程教学反思
    对一节班队活动课的反思
    新目标英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其实并不难写
    《有趣的发现》教学反思
    我最为得意的一段课堂陈词
    七彩的节日
    谁的本领大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磁铁》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促使我更快成长
    《枣核》说课稿
    《过新年》课后反思
    高三年级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思考
    教学比武课易走入误区的几点思考
    《倍数和因数》的教案
    《复式统计表的教案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亿以内数…
    没有了课件,我们还“会”上课吗?
    8A Unit 1  Welcome to the unit教案
    语文课堂实录《识字8》(一)_语文课…
    《登鹳雀楼》教案
    《水乡歌》教学设计
    《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9B Unit1 Life on Mars  Grammar Ⅱ …
    Starter Unit8 Our things 学案
    《陈涉世家》 孙燕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三年级《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网络教研带给我的思考
    7B Unit 2  Integrated skills学案
    《竹乡之歌》教学反思
    高三教学研究资料2012届高三教学工作…
    “赏读”教学研究方案
    提高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思考和…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学习感悟
    关于《台阶》的案例与反思
    《菱形》教学反思
    架设文本和学生之间的桥梁——《白鹅…
    8A Unit 1  Intergrated skills学案
    梅兰芳学艺(第一课时)
    《数一数》教学反思
    枣核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认识整十数
    《统计》教学设计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画圆形和方形》教学设计
    学习习惯课题研究的阶段性问题及合理…
    4A Unit7 It’s late 第一课时(Part…
    《幻灯片链接》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教学反思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
    《认图形》教学设计
    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3-5复习课教学设…
    11 北风和小鱼
    教育碎思
    感受名师幽默教学魅力
    反思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之一
    《多角度思维创新与作文》教学反思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_倒数的认识
    《克与千克》教学反思
    肺和呼吸
    抛硬币教学反思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让朗读成为这一课的主旋律——《梦圆…
    《三亚落日》第一课时教后想
    《认识比》教学设计
    “争做文明礼仪小学生”主题班会
    认识比
    我的成长记录袋
    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不倒娃娃
    红灯处,让我们停一停
    草原(第一课时)
    《认识图形》说课稿
    《生物的分类》说课
    [推荐][图文]
    认识线段
    你早
    小学英语5A首字母填空练习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
    美丽的金鱼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牛津小学英语5BUnit 2 A telephone c…
    6B Unit3 Asking the way教学设计
    《四个太阳》教学反思
    《英文儿歌》教学反思
    pep book 7 unit 4 的反思
    “赏读”教学研究方案
    在主题环境布置后的思考
    自主、互助、学习型新课堂教学研究
    对一节课口语交际课的思考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
    fruits 教学反思
    关于作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鹅湖秤店
    我教《在家里》
    怎样写课后反思
    教师必须注重教学反思
    由一道题所引发的思考
    从“学会”到“会学”
    一线教师反思“洋思”课堂教学
    如何对待过于认真的同学
    诚信在发光
    构建聋生档案袋评价体系的思考
    《比多少》教学反思
    六年级信息技术主题活动设计:“五心…
    篮球教案
    初中音乐八上第三单元《西南风情》教…
    电能表和电功
    三年级上第一单元第四课时
    三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三课时
    三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三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云雀的心愿(第2课时)
    我执教的《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妈妈的爱》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材料哪里来
    教学反思怎样才有深度
    《可能性》教学反思
    一花一世界 一树一菩提—《社戏》教学…
    《出师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春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我教《钓鱼的启示》
    《比高矮、比长短》教学反思
    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
    一堂历史公开课的反思
    反思语文课堂的“超链接”
    《解比例》教学片断及反思
    《可贵的沉默》教学反思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兴趣、积累、思考
    关于本科生《经济法总论》课程建设的…
    阅读教学研究资料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
    给后进生一个跃的支点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一语下册识字3教学设计
    改进高中生历史学习策略的教学研究
    《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教学研究》实验…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堂教学…
    “事实学习”课型初探
    由一堂历史观摩课引发的思考
    作文教学研究之我见
    终身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有趣的水》大班科学活动_《有趣的水…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系统教学研究之我…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