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摘 要】高中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从历史、社会或生活中选取专题进行研究,自主地了解与思考人类以往的事实,培养材料处理、历史理解、历史解释以及历史评价等基本能力,从而孕育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课程形态。
【关键词】 历史研究性学习 实践 思考
在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的过程中,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受到巨大的挑战,因为知识本身已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培养学生如何获取、处理和表达各类信息的能力。“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古训在新时代再一次发出耀眼的光芒。研究性学习正是这种趋势的必然产物。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问题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认识和结论。高中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从历史、社会或生活中选取专题进行研究,自主地了解与思考人类以往的事实,培养材料处理、历史理解、历史解释以及历史评价等基本能力,从而孕育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课程形态。
对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的认识基本为“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研究性学习既在单一学科中实施,又以综合学科的形式出现。本文将阐述我对本校高三年级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思考,和各位专家商榷。
一、在专题教学中引发研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是传统历史教学方式的基本阵地,因此利用课堂教学渗透专题研讨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渠道之一。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形成历史意识、国际意识、公民意识。历史学科的知识具有科学性、过去性、具体性、多样性和连续性等特点,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亦应切合这些特点。高中历史新教材中有22个研究性学习课题,这些为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专题研讨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专题研讨是指就课堂教学中的某一个问题展开全班性的专题研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选择便于学生展开思考、发挥的专题,如本人在上《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一课时,先完成教学进度,分工协作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然后拟定四个专题(辛亥革命成败之比较;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民主化;辛亥革命与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辛亥革命后的社会风尚),在全班范围内分为四组,学生在课外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筛选、整理,撰写小论文,开展辩论会等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结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