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的理解,而且培养了搜集、归纳、整理资料等基本的史学研究方法,并培养了创造性和团队合作精神。正是在“编”与“演”的过程中,学习者触摸历史事件,感受历史情境,体验历史人物的心态,体会与同伴合作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在求真、探究、反思与沟通中,学习者与历史文本、历史人物之间不断发生对话,既升华了对历史的理解,也完善了自我的人格。
四、从乡土历史资源中发掘研究性学习
全国各地都有数量可观、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如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蕴涵丰富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不管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资源(如古人类化石、先民的村落遗址、前辈遗物、墓葬等),还是以文字形态存在的资源(即前人遗留下来的各种文字记载,如史书、典籍、笔记、档案、铭文、碑刻等),乃至口碑史料(传说、民谣等),这些社区课程资源对学习者感知历史和理解历史大有裨益,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也为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个性化特色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各地学校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与历史文化资源,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发可行的、有实效的历史课程。
如在南通开展以张謇为典型的教学有特殊的优势-----学生对张謇比较熟悉。张謇在南通是妇孺皆知的名人,他为南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在南通有大量的历史遗存,包括大生纱厂仍在发展。有很多学生的长辈曾在张謇的企业中工作过,学生对张謇的事迹耳濡目染。我在讲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一课时,参照南通市启秀中学的冯国荣老师的教学设计,首先学生对在校同学进行《张謇其人其事问卷调查》,包括张謇的诞生地、考取状元的时间、张謇奠定的“一城三镇”格局的含义、张謇社会事业涉及的主要领域、大生纱厂的地址及盈利的主要用途、张謇的指导思想、张謇的评价等,并撰写调查报告。然后由2009年国务院批准南通为“历史文化名城”导入新课,《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为张之洞写的《条陈立国自强疏》、1897年大生纱厂发行的股票、大生纱厂办公室内悬挂的四幅《厂儆图》、沦陷期间日寇的疯狂掠夺图、内战时期瘫痪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改造等材料让学生通过近代时期大生纱厂的兴衰成败,让学生在掌握乡土历史的基础上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五、在撰写小论文中深化研究性学习
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是课后作业中较高要求的训练形式。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是以课堂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核心,教师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最终以论文的形式结题。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应切合历史知识的特点。学生在资料的搜集、分析过程中,教师应在科学性、具体性方面给予指导。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可以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运用较为丰富的资料深入研究某一个历史问题的多个侧面。论文的结题与评价是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关键,评价标准应符合史论结合的原则,更应以学生探究的过程、体验和参与程度为评价的原则。例如:在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中,针对日本的法西斯军国主义残遗势力(主要表现为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略历史),我以“中国青年学生给日本青年学生的一封公开信”的形式布置了一个历史小论文。目的是给日本学生澄清历史,要求结合史实,语言中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在批阅论文时,发现学生们都能从不同角度揭露日本当局者隐瞒侵略的史实,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处置不彻底、日本“入常”为什么会失败等等。这就是学生们在广泛阅读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从中分解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加以研究的成果。更值得我兴慰的是一些学生还非常注重在文章中体现历史的现实作用,显示了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历史研究中的创新思维。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我们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将研究性学习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的一个重大举措。研究性学习如何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相结合,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它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摸索,同学们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转变传统学习方式,勇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