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金二火:《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数学生活化”、“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关键是课程内容中要提供好的素材,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该选取那些对学生来说具有现实意义的,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让学生真切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优化课堂氛围,体验学习乐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能使学生的精神振奋,不良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由此可见,营造自然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主动体验成功的前提。因此,我们必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法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更好地体验乐趣、体验成功。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创设情境,设疑激趣,促进了迁移,使学生很快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二、优化教学活动,体验生活实践。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在不违背教学宗旨的基础上,应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因此,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内容的开放性,也应注意形式的开放性,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主动思考,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本课教学中,我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安排了多次观察直观教具,测量身边物体的实践活动,学生对1毫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并且通过手势帮助学生形成1毫米的表象,接着通过看一看、数一数,使学生的直观的认识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分米的认识也是通过实际测量、动手操作引出,向学生渗透分米也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直观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通过练习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练习中,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发展,在练习中比较,在比较中练习,强化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与应用。 当今教育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新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体验了探究的乐趣、体验了数学的丰富多彩…… <教研工作>三金二火老师作品《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谢丽萍:《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并尽可能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时我也在努力着,力求让学生乐学、学懂、学会。并在教学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路。我用了两个课时完成本小节的教学:第一节课,让学生先动手操作(展开长方体纸盒),然后按照教材提供的步骤组织学生分小组探究,最后总结求长方体表积的方法。第一课时的练习全是求六个面的长方体的表面积。第二节课,先是复习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接着解决为什么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学有用的数学),解决生活中如包装盒子、粉刷墙壁等不是都求六个面的表面积的具体问题,即组织学生完成“练一练”的题。总体感觉这两节课上得不怎么顺,总觉得还欠点什么。反思如下:
一、 继续抓好计算。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方法懂了,计算出错,孩子们的借口是数字太大容易出错。所以计算应是常抓不懈。 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出错的原因这一是分不清底面是哪两条棱相乘的面积,之所以这样出错是因为学生对长方体各面的认识没有理解透彻。 三、 进一步在学生“乐学”方面下功夫。从这两节课看,数字是大点,算起来复杂些,孩子们就觉得没趣了,有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了畏惧的念头,这是最不利于我们教学的因素之一。
<教研工作>谢丽萍老师作品《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新街小学教师吴敏老师:《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六册P28-29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1-5题 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是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编排上以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贯穿始终,以感知、发现、归纳、应用为主线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同时对后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打基础,也为今后学习乘、除法作好准备。因此,本课时是本单元的基础,对今后进一步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不进位)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口算出用整十数乘的计算结果。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不进位)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口算出用整十数乘的计算结果。 教学难点:(不进位)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口算出用整十数乘的计算结果。 教法学法 1、教法:(1)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采用愉快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快乐地去学习。(2)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的进行教学,配合发现法、谈话法、讲授法进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3)采用合作交流的组织形式,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实验过程,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争议,有所创新,互助互学,构建活动化教学过程。 2、学法:“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鉴于这样的认识,在强调教法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学习过程中,我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的学习方法:观察法和发现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师:口算,相信大家应该没问题吧,看谁的反应快,做到既快又准确。 32×3 4×21 11×5 13×2 20×4 3×70 30×5 8×70 二、创设情境,研讨探究 师:今年是甲流的高发季节,而我们少年儿童是甲流的高危人群。预防甲流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饮食均衡,营养足够。喝牛奶,强身健体。牛奶场可是备足了货源。(出示送奶图,图中显示5箱牛奶)送牛奶的叔叔为我们送牛奶来了。 师:从画面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送牛奶的叔叔搬来5箱牛奶,每箱12瓶 出示问题:三年级共117人,每人—瓶牛奶,搬来5箱够吗? 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生:12×5=60(瓶),60<117,所以5箱不够。(师板书算式:12×5=60(瓶)) 师:估计再搬几箱就够了?(生猜) 师:(动画演示又搬来4箱)又搬来几箱?现在一共有9箱,共多少瓶? 生:12×9=108(瓶)。(师板书算式) 师:够了吗? 生:还不够。 师:猜猜再搬几箱就够了。 生:再搬一箱。 师:再搬一箱就是10箱。 出示问题:三年级共117人,每人—瓶牛奶,搬来10箱够不够? 师:会列式吗?会计算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下,看谁的想法多。 生1:一箱12瓶,9箱是108瓶,再搬一箱就是108+12=120瓶,120>117。 生2:先搬的一摞是5箱,共60瓶,再搬一箱,第二摞也是5箱,10箱是60+60=120或者60×2=120,120>117。 生3:再搬一箱就是10箱,12×1=12,12×10=120,120>117。 生4:10个10瓶是100瓶,10个2瓶是20瓶,一共是120瓶。 (学生回答时老师适时板书算法) 师:同学们真聪明,自己想出了那么多的计算方法。你最喜欢那种? 师:牛奶场如果搬来了30箱这样的牛奶,够分给多少个同学喝? 你是怎么算的,并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 生:12×3×10 生:先算12×3=36,再在36的末尾添加个0就是360。 生:… 师: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2×10和30×12,这两个算式都是两位数乘整十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揭题板书),计算方法你会了么? 小结:运用这样的计算方法就可以进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揭示板书)。 三:巩固拓展,深化认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 学生独立完成 (2) 交流算法 (3) 分析每组题之间的联系,巩固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指名回答 (2)主动探究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4题。 (1)师生点答。 (2)小组中一生拿卡片,其余学生抢答。 4、做“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算法和数量关系式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吗? 五、拓展强化: 根据:33×3=99 写出:33 ×30= 330 ×3= 33 ×300= 330 ×30= ( ) ×( )=800 ( ) × ( )=1260 <<工作动态分析>>新街小学教师吴敏老师的文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城西小学教者丁姣教育者:《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学实录和反思。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4页-95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十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初步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2、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用数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不断发展和增强数感,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3、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 对随机思想的理解,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唤起经验 谈话: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摸球游戏! 课件出示口袋,装有3个红球和2个黄球。 师:从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有可能摸到绿球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因为袋子里没有绿球。(板书:不可能) 师:在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有可能摸到什么球? 生:有可能摸到红球,也有可能摸到黄球。 师:如果我们来玩“摸球”游戏,摸到红球算女生赢,摸到黄球算男生赢,愿意吗? (女生笑说:愿意。男生:不愿意!) 师:为什么不愿意? 生:口袋里红球有3个,黄球有2个,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比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所以女生赢的可能性大,这个游戏不公平。 师小结:哦,虽然都有可能,但是因为红球和黄球的个数有大小,所以分别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也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内容。(板书:可能性的大小) 【设计意图:从已有知识为切入点,呈现现实场景,唤醒学生已有知识体验。创设学生熟悉的“摸球游戏”情境,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引出不可能、可能、一定,从而全面复习前面相关的知识,为整体建构知识买下伏笔。】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例1场景图 ,提出问题。 师: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生活中我们进行乒乓球比赛时,如何决定谁先发球呢? 生:他们在打乒乓。在生活中我们用猜裁判手中的球在左手还是右手来决定谁先发球。 师:用这样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公平吗 ?为什么? (学生讨论) (明确:一共有2种情况,乒乓球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对于运动员来说,无论猜左还是猜右,猜对的可能性是一半,猜错的可能性也是一半。 所以用猜球的方法来决定谁先发球是公平的。) 师:如果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一半的可能性,你觉得用哪个数比较合适呢? 生:“ 1/2 ” (板书:1/2)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里的1/2 的? 2表示什么,那 1呢?(明确:分母2表示左右2种情况,分子1表示猜对或者猜错其中的一种。) 师:1/2是一个什么数?“分数”,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完整课题的板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讨论问题的学习活动:“这个方法公平吗?为什么?”从中突出猜对与猜错的可能性相等,为接受新知识搭建认知平台。这样的推理过程,不仅能有意义地接受新知识,还为下面继续教学可能性打下了扎实基础。】 2、教学“试一试”。 课件出示试一试场景图。 师:从这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的是几分之几? 生: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1/2 师:你是怎么想的?你还能想到什么? 生:口袋中一共有两个球,红球有一个,所以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1/2。我还能想到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师:再往口袋里再拖入一个绿球:现在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生:摸到绿球的可能性是1/3。 师:口袋里都只有一个红球,两次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怎么会不同呢? 生:因为第一次袋里有2个球,第二次袋里有三个球。 师:如果要使摸到的红球的可能性是1/5,至少该怎么放球?你是怎么想的? 生1:袋里可以放4个黄球,1个红球。 生2:袋里可以放4个黑球,1个红球。 …… 师:只要怎样就可以了? 生:只要满足红球有1个,球的总数有5个就可以了。 课件呈现三次摸球情况统计表 红球个数 球的总个数 摸到红球的可能性 1 2 1/2 1 3 1/3 1 5 1/5
师:这是刚刚三次摸球情况的汇总表,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生1:红球有一个,一共有几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就是几分之一。 生2:球的总数越多,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就越小。 【设计意图:三次摸球情境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巩固了例题1所学习的用几分之一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一知识点,另一方面,三次摸球情况的统计表让学生体验到怎样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一般方法。】 三、迁移学法,提升认识 1、教学例2 出示例2中的6张扑克牌 师:认识这些牌吗?谁来介绍一下!把这些牌洗一下反扣在桌上,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怎么思考的? 生:一共有6张牌,红桃A有1张,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1/6 师:摸到黑桃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摸到其他每张牌的可能性呢? 生:一共有6张牌,黑桃A有1张,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1/6。摸到其他每张牌的可能性都是1/6。 师生小结:一共有6张牌,摸到每张牌的可能性都是1/6。 2、提问迁移。 (1)出现第二个问题:把这些牌洗一下反扣在桌上,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同桌间互相说说你的看法。 生1:一共6张牌,红桃有3张,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3/6,也就是1/2 生2:张牌平均分成2份,红桃是1份,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1/2; 生3:摸到每张牌的可能性都是1/6,红桃有3张,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3个1/6,也就是1/2。 (2)提问:把这些牌洗一下反扣在桌上,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指名回答) 生1:一共6张牌,A有2张,摸到A的可能性是2/6,也就是1/3 生2:张牌平均分成3份,A是1份,摸到A的可能性是1/3; 生3:摸到每张牌的可能性都是1/6,A有2张,摸到A的可能性是2个1/6,也就是1/3。 (3)游戏:拿掉一张红桃3,你能提出与可能性有关的问题吗? (生问生答) 3、指导完成练习十八第1题 说的真不错,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请一生读题目要求。让学生在书上完成连一连,再说明原因。 提问:任意摸一个球,在每个袋子里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呢? 4、教学“试一试”。(课件出示试一试) 提问:还记得这个袋子吗?你能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解释开始时男生为什么不愿意玩这个游戏吗? 生:因为在这个袋子里任意模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3/5,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2/5,所以游戏不公平 师追问:要怎样做,游戏就公平了? 生1:把红球拿掉一个 生2:再放一个黄球 师:只要怎样就可以了? 生:只要红球和黄球的个数相等就行了。 5、教学练习十八第2题 呈现筛子图 师:让我们继续玩游戏。骰子玩过吗?谁来介绍一下骰子? 生:玩过。骰子是一个正方体。它有六个面,每个面上写着一个数字,共有1到6,6个数字。 呈现第二题中的前两个骰子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骰子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个骰子上写着1、2、3、4、5、6。第二个骰子上写着1、1、2、2、3、3。 出示问题(1):抛粉色的骰子,落下后每个数朝上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抛绿色骰子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抛粉色的骰子,落下后每个数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6。以为每个数字都只有一个。抛绿色骰子,每个数落下后朝上的可能性是1/3,因为每个数有2个。 出示问题(2):介绍:这是一个没做完的骰子,请你按要求把这个骰子做好,能行吗? 出示要求:抛这个骰子,落下后,“1”朝上的可能性是1/6,“2”朝上的可能性是1/3,3朝上的可能性是1/2 。应该怎么做呢?(讨论) 生:在这六个面上分别写上一个1,两个2,三个3就满足条件了。 师生验证。 6、教学“练一练” 出示场景图。大统华超市正在进行迎新年大中大奖活动,购物满100元,可以到转盘上转1次指针,一等奖:80元购物券 二等奖:30元购物券 三等奖:10元购物券。假如你是经理,你怎么设置中奖规则?为什么这样设置呢? (学生讨论) 生:假如我是经理,我会设置指针转到红色区域为一等奖。转到黄色区域为二等将。转到蓝色区域为三等奖。因为转到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是1/8,转到黄色区域的可能性是3/8,转到蓝色区域的可能性是1/2,这样安排有利于商场。 师:某位顾客获得1次转动转盘的机会,她有可能得到一等奖吗?为什么? 生:有可能。因为转动一次指针就有1/8 的机会得到一等奖。 师:某位顾客获得8次转动转盘的机会,她一定能得到一等奖吗?为什么? 生:不一定。 因为每次转到转盘得到一等奖的机会都是1/8,转8次不一定就能得到一等奖。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摸牌游戏、掷骰子游戏、转大转盘游戏,低起点、小步伐,让学生在迁移中提高,先教学摸一张牌、到一类牌,通过改变牌的总张数让学生通过迁移,能自己提问并解答,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解决新颖的问题。并且让学生明白算出的可能性的结果,仅仅是一种预测,而实际操作的结果仍然是不确定的】 四、回顾总结,完善体系。 师:回忆这节课我们做过的游戏,我们发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大小不同的分数来表示。思考: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是几分之几?最大是几分之几? 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是0,最大是1 (出示只装有2个黄球的袋子) 师:据这个袋子的装球情况,你能分别说出一个可能性是0或1的事件吗? 生: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1,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0 师:生活中有可能性是0或1的事件吗? 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这节课玩得开心吗?有收获吗?有哪些?(略)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使学生认识到一定发生事件和不可能发生事件也可用数字来表示。完善了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内容的知识体系的建构。并且对整堂课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是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板书设计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不可能:0 可 能:1/2 1/3 1/5 1/6 1/8 2/5 3/5 3/8 …… 一 定:1 <<工作动态分析>>城西小学教者丁姣教育者的文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学实录和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