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竹乡之歌》教学反思

吴晓:英语公开课的反思

我国近20年来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公开课在促进英语教学改革和青年教师成长方面功不可没。一堂成功的公开课,是师生人生美好的记忆,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笔者通过观摩省、市级优质课评比及不同区域、学校的公开课,发现这些成功的公开课常有下列特点:

1、一堂成功的公开课,教师具备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标准的语音语调,有益于开发学生心智的课堂教学设计。

2、课堂上,教师们除了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外,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处理好了教学的各个环节,既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有龙点睛的结尾,更有开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升华。

3、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注重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4、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

5、一堂好的公开课包含些许的不确定性,并且乐意向这些不确定性开放。每一个具有创新教学理念的教师都知道,这些不确定性很可能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它们本身就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笔者在近几年深入一些学校听课学习的同时,观摩了许多公开课课堂教学,这些公开课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

1、课型单一

综观这些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大同小异,显示出基本统一化、模式化的特点。下表是笔者就所听的课做的对比和分析:

总课时

课型类型

课时分配

所占比例

30

整体阅读

23

77%

对话

3

10%

听力

1

3%

写作

2

7%

口语

1

3%

习题讲解

0

0

在笔者所听的公开课中,整体阅读理解23节,占总公开课时的77%;对话课3节,占10%;写作课2节,占7%;听力和口语两种课型占6%,而为学生解决疑难和知识实践的习题讲解却无人问津。究其原因是有些教师感觉整体阅读课更容易展现自己,或更适合课堂上处理。但是这样一来,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按照预先设计的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场合内按规定好的流程把烂熟于心的教案一股脑倾泄给学生,师生之间以短、平、快的问答为主,一切顺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推进,教学环节衔接得天衣无缝。这和实际课堂操作颇有距离。

2、设计思路古板、狭窄、僵化

阅读课上,先进行true or false练习,接着是几个问题,再下来是课文的延伸和拓宽,分组表演,最后是discussion。有些问题的设计和教材联系并不大,对实现教学目标帮助甚微,使听者如坠雾里云端。教师关心的是自己教学方案的按计划完成,而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重视不够。一堂成功的公开课,教师的课堂评价活动实质上是教师深层的教学思想的具体化和现实化。而一些教师的公开课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进行,而且大部分问题是质量虽高但都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由此看来,有些教师教学思想肤浅,对于教学环节的设计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和科学理论依据。

3、公开课上成了表演课

上公开课之前,常常要上一堂或几堂模拟课。同样的教学内容要用几节课来演习,一切都程序化、规范化,包括提几个问题,问题该怎样回答,应找谁回答,都预先设计,预先安排。虽是阅读课,但也名不副实,除了几分钟的阅读或跟读之外,剩下的就大多是师生驾轻就熟的show了。课堂本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今却成了一些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这种公开课有悖于真实。教育是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浮躁与虚名。教育家布卢姆曾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称其为一种艺术了。”

4、公开课做成一顿夹生饭

由于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于show,因此无法处理信息量比较大的课文,所以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还一时无法理解所有的课文内容,因而,课下还要花大量的时间来消化难点和重点,以弥补课上的不足。至此,有些公开课给人感觉是中看不中用。

5、过分夸大了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喧宾夺主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我们基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但有些公开课却走向了另一极端。有些教师在尝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的甜头后,便将其奉若神明,课前将整个操练材料、问题和答案,甚至整个教案都输入计算机,课上一一显示。如某一位老师在一节公开课中的Powerpoint课件里用了50张幻灯片,这里面不乏精美的图片和巧妙的构思,但把过度部分的语言显示在屏幕上,就显得多余了。试想一下,在仅有的40分钟的一节课里,每个幻灯片能在学生的视野停留多长时间呢?我们知道,英语课堂上教师必须随时根据教学进展需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操练而达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传统的板书也应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可以清晰明了地展现教学设计的思路,而且教师可以根据情况随时进行修改。若完全用计算机大屏幕投影,一方面易造成学生视觉感知僵化,也由于计算机屏幕难以在一屏当中显示整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对整个课堂结构、教学思路的把握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适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英语语言操练变得难以把握。总之,完全依赖计算机投影,不能发挥计算机多媒体在解决教学疑难问题方面的独特优势。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许多传统的教学媒体不可替代的,但这并不等于说计算机多媒体可替代其他一切教学媒体。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1、更新课堂评价的观念

英语公开课评价中的价值判断主体、价值理念和价值目标在评价活动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在有了科学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的条件下,才能对一节课做出符合教育教学科学理论的评价。不同的价值信念就会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那么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归根结底是看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和要求,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是否关注学生学会学习及自我发展。因而要更新课堂评价的观念,组织教师对他人的公开课进行讨论和评价,通过对一些教学案例的研讨分析,让教师了解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得失与不足,或者由教师们共同研讨、客观地评析他人的课堂教学,同时自己也从中得到发展与提高。

2、更新教学观念

从深处入手,全面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鼓励教学创新,就是鼓励教师在课堂外积极探索教材教法,在课堂内充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狠抓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深化“教学设计”,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丝不苟地完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和课后反馈或自我点评等一系列的课堂教学工作,为公开课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切莫急功近利,梦想“一课成名天下知”。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如果每一节公开课都能贯穿着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设计,让课堂乐意向着不确定性开发,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那么英语公开课一定会在新一轮的课改和新课程标准的实践中发挥大功率动力引擎的推动作用。

<教研工作>吴晓老师作品英语公开课的反思
李桃宁:《竹乡之歌》教学反思

尹庄镇中心小学 李桃宁

《竹乡之歌》是北师大版小学第二册新增的一首儿歌,编排在第十四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中,为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学习带有竹字头的字词,避免了以往归类识字时只有图、字的单调性,使识字教学更有趣味性和直观性。结合开放性语文学习的课题,以多样识字、趣味识字和自主识字为目的,我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了精心教学设计>设计和教学,有了不少收获。

本课的第一个亮点是猜词游戏。对于“篱笆、彩笔、风筝、笛声、竹筒、箩筐”这几个词,学生有的非常熟悉,但有的一知半解,有的根本闻所未闻,为此我运用了猜词游戏,其一,游戏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无论什么游戏内容,只要摊上“游戏”这两个字,学生总会精神一振,兴趣盎然;其二,在说词中学生要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阅读体验,体现了大语文的新理念,同时还要组织语言,不能出现所说词中的字,需要思维的快速运动,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再者其他同学要边听边猜,还要想想自己可以怎么补充,培养了认真听讲且边听边想的好习惯;其三,游戏的奖励是观赏相应的图片,图形与文字有机结合,在这个游戏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口、眼、耳、脑等各种器官,而且把识字教学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与图片资料相联系,与学生的语言积累相联系,体现了大语文的学习观。

本课的第二个亮点是学生的多样识字。俗话说,教无定法,学亦无定法。学生的识字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自由识字和自主识字,只要你喜欢,用什么方法都无所谓。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说一说,各种方法齐上阵,同一个字不同的角度,学得不亦乐乎,而且学得实在。

当然,世上本无完好无缺的课,比如学生的感情朗读还不是很到位,时间关系,为了展示课的完整性还有一部份生字没有学习,但只要每堂课学生都有收获,那其实也不必太在乎课上完了没有,反正未的还能再继续。

<教研工作>李桃宁老师作品《竹乡之歌》教学反思
范道小学教育工作者蒋丽萍教学人:生熟鸡蛋的秘密

《科学》课程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它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科学,我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小实验,既不受教学时间的限制,也不受探究内容的约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究空间,使学生可以去做那些在课本上没有的探究实验,迎合小学生探究的心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较好地实现了因材施教,真正地培养了学生的特长,提高了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我以学生探究“生熟鸡蛋的秘密”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实施教学的。

【问题来源于课间】

为了研究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并探究这一现象,我根据教材让学生自己带好鸡蛋和盐。在课前,有一个学生拿出自己的鸡蛋,对同桌说:“我俩来比试一下吧!比比谁的鸡蛋转的时间长?”于是俩人就比了起来。奇怪的现象发生了,其中一个学生的鸡蛋不听使唤地只转了三、四下就重心不稳地停了下来。而另一个学生的鸡蛋呢?像卯足了劲,在桌上转的飞快,许久才停下来。比了几次,结果还是不变。这是什么原因呢?他们去请教了别的同学,找不到答案,

这里面肯定有秘密!

    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孩子们就带着问题来找我:“老师,为什么我的鸡蛋花很大的力始终转不起来,而他的鸡蛋只要稍微用力就能转得很漂亮呢?”我很惊讶,一是惊讶他们的发现,二是惊讶他们有这种可贵的探究精神。我当即表扬了他们,并动手转了两个鸡蛋,的确如此。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也说不上来。我立刻抓住这一契机,全班参与研究。

【问题解决于学生】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这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中“固体和液体”单元中的第五课,在此之前我们研究了固体和液体的性质。两个鸡蛋转动速度为什么有差别呢?我先把一个问题抛给学生:“这两个鸡蛋有什么不一样?”

“颜色不一样。”

“大小不一样,一个大,一个小。”

……

我又把一个问题抛给学生:“刚才你们看到的都是表面现象,但是我们研究一个物体的时候要全面,这两个鸡蛋的内部有区别吗?”

“可能一个是双黄的,一个是单黄的?”

“可能一个是生的,一个是熟的?”

“可能一个蛋黄大,一个蛋黄小?”

……

此时,学生的小脑袋装满了问题。

我就让这两个学生说说自己的鸡蛋是什么鸡蛋?两人异口同声说:一个是生的,一个是熟的。那么是不是这个原因呢?

由于我在布置带鸡蛋的时候没有强调带生的还是熟的,所以学生带的鸡蛋不统一。我把学生分成两组:生鸡蛋一组,熟鸡蛋一组,先在小组内进行比赛。

很快学生的信息传来:生鸡蛋一组的鸡蛋转动的现象是一样的,慢而且转不长;熟鸡蛋一组的鸡蛋转动的现象是一样的,快而且时间较长。

此时,我又提出一个问题:“生鸡蛋和熟鸡蛋在性质上有何区别?”学生立刻联想到前几天学的固体和液体的知识。

最后,我小结了一下:因为生鸡蛋里面的蛋黄和蛋白是液体,当我们转动鸡蛋后,蛋壳开始旋转,而鸡蛋里面的液体由于惯性的作用,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惯性的现象,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比如我们乘坐在行驶的汽车上,车突然停下,我们的身体会向前倾。生鸡蛋内部是液体,与外壳没有完全粘住,因此,不容易转。所以生鸡蛋旋转起来比较慢。反之,熟鸡蛋里面的蛋黄和蛋白是固体,而且和鸡蛋壳已结为一个整体,当我们转动鸡蛋后,各部分一同旋转,所以旋转起来的速度比生鸡蛋来要快一些。

学生恍然大悟,都为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

【教后反思】:

课堂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也不能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课堂内,教师精心组织孩子们经历探究过程,课堂外也要让孩子的探究运作起来,不要把上下课的铃声作为探究的起点和终点。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但探究的时间是无限的,我们应该结合课堂内外,使学生的探究无限延伸。以后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帮助学生选择有价值的问题。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研究时,首先应该对学生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筛选,从中选出比较容易完成的、确有价值的问题,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

二、指导学生进行合理探究。

在探究性的科学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计划,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当然作为小学生,尤其作为刚学习《科学》的小学生来说,刚开始进行课外探究时,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教师大量帮助,这就要求教师要重新定位探究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此时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可以依托的协助者。

1、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学会课外探究。

引导学生课外探究是一个慢慢从扶到放、逐步培养的过程。刚开始时,教师应当为学生的观察、研究搭好脚手架,多一些指导,也可以确定较少的题目,让多人合作或单独探究同一活动,等到学生适应了课外探究的过程以后逐步放手,再让他们各自进行活动。

2、帮助学生制定好探究计划。

    每次探究活动,都需要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在课堂上,有教师的指导,每次计划都较详细、合理。但是离开了教师,学生能否较全面地制定可行的计划呢?实践证明,三年级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着手,所以,教师在了解了学生探究的题目后,帮助、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取得课外探究成功的前提。

三、探究活动之后要及时反馈。

学生的科学活动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探究活动上,在探究活动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及时进行反馈,为学生搭建交流的舞台,因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此时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学生间的交流和质疑,引导、启发学生想办法解决。

1、提供可交流的平台。

科学课应当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与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在探究之后,教师应当提供学生交流的平台,在课堂上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科学学习有一个民主、和谐、愉悦、包容的氛围,让每个同学都有提问、发表、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及时督促检查,鼓励评价,给学生提供可交流的平台,品位课外探究活动的成功感,也是促使学生养成课外探究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举措。

    2、多形式展示学生课外探究成果。

小学生的恒心是有限的,即使大人,能长时间持续也是较困难的。为了让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探究,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外探究成果,让他们产生一种科学家搞发明似的成就感。所以,应尽量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示学生课外探究的成果。

(1)在实验室专门开辟一角,展示所有学生的探究成果。

  (2)与班主任沟通,利用黑板报一栏,专门展示班中的优秀探究成果。

  (3)每学生设置一探究成果袋,记录每次探究成果,并与期末总评挂钩。

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新的《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书本之间,课堂之中,不受时间、空间、形式、内容的限制,需要不断开拓、引入鲜活课程资源,通过生活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时间上可以有很大的跨越性和延续性,在空间上可以有很大的拓展性和开放性,在形式上可以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在内容上可以有很大的选择性和重组性。如果说课堂教学是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演练、技能的训练、情感的熏陶,那么课外探究则是知识的运用与累加、方法的重组与强化、技能的训练与增强、情感的体验与升华。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注意上述特征,应以课前调查为前奏,以课外探究为后续,开展跨时空、全方位、多角度的延伸活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总之,要加强学生在课外进行合理的科学探究,的确是一件烦琐的事情,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我们都要付出很多,做一位科学老师是辛苦的。但是,只要我们去做,相信学生也会给我们带来成功的喜悦。

<<工作动态分析>>范道小学教育工作者蒋丽萍教学人的文章生熟鸡蛋的秘密
中学教师徐乐益老师:父母的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把故事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动人。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启发为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情节的曲折性、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三、教学模式:问题情景教学模式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出新课

    传说:上帝创造了人,但没有精力照顾好他们,所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他,这个地方,叫做“家”;而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感受父母的伟大、博爱。二、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在大阪。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二)自学互助

1、理清结构,把握脉络

1、默读、朗读结合,了解大意,扫清字词障碍。
  2、快速默读课文,请概括叙述本文大意。
  3、精读课文,回答:
  本文一共写了几次换孩子过程,每次理由是什么?
  分别在什么时间,财主夫人有什么态度变化?这对夫妇当时各是什么表情?
  4、你认为他要孩子、换孩子理由充分吗?如果是你,会同意吗?
  5、既然要孩子,为什么当初要把孩子给出去?既然给出去,那么为什么结果又把孩子都要回来?
  三、自学过程:
  1、自己读书,在书中找出答案。
  2、小组交流,合作写出答案。
  3、全班交流,明确答案,理解主题。
  四、探究、明确;
  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一颗崇高的爱心。
  全文主要写三次调换
 时间 人物 顺序 表情 理由 财主夫人态度
当天傍晚 夫妻二人 长子 眼含热泪 难割难舍 贫穷 付钱
第二天早上 父亲 二子 无精打采 接班人次序 高高兴兴答应
第二天傍晚 妻子 女儿 不好意思 婆婆太大了 有些不高兴无可奈何
第三天上午 夫妻二人 全要回 痛苦 太小冷酷 悲伤、落泪(感动)
  几次调换孩子两人表情各不相同,理由也不同,但是这些理由只要一个出发点,那就是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尽管家境贫穷,但孩子毕竟是父母的心头肉。因此无论失去哪一个孩子,父母的心都会很痛苦,因此尽管理由不够充分,甚至前后矛盾,但他们还是想要回孩子,但每一次都找借口掩盖其事实意图,直到最后才不得不说出实话。父母三番两次反悔,似乎是很不诚实,但正是如此才更能表现出他们对子女无私的爱。
  把孩子给出去,是现实所迫,富人家条件好,对孩子有好处,也会减轻家里负担,理智告诉他们可以这么做。
  但是这种理智无论如何都经不起时间情感折磨,骨肉分离,理性决策经不起感情考验。 爱子之心使他们实在难以割舍任何一个孩子,不得已,她们又向她要回孩子。
  我们发现,无论是给还是讨还孩子,都是因为父母之爱心在支持他们。父母的心就是这么矛盾,他们在爱中挣扎。
  总结:人们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心如海洋般广阔。父母心时时刻刻系在子女身上,又希望孩子有优越生活条件,又无法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担心给孩子带来痛苦、伤害。所以同学们一定体谅这矛盾的父母心,伟大父母心。
    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不能。因为父母总是这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如果一开始就加以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的好处是:符合生活的真实;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惟其如此,才能使作品产生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
2、品读语言,突出重点

仔细体味课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他的妻子的心理。
1、 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2、送走长子时?
3、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4、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5、要回女儿时?
3、变式训练,互评自纠

有人认为两口子“宁愿一家六口饿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这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教师可以从理性和感性(感觉和情感)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从理性上说是不明智的,但理性却是经不住感觉和情感的考验,世任何事物都不能与父母对子女的爱相比。
4、应用转化,拓展延伸

“那一家六口人终于团聚了”,这是一个美好的结局。但我从这个美好的结局中,心中会产生一种淡淡的哀愁。你能体会到吗?

我们会为这一家六口的未来担心,他们能否度过艰难的岁月呢?他们是不是真的会死在一起呢?

我们祝愿父母浓浓的爱心,能克服生活中的千难万险,让全家人健康而幸福的生活着。

三.作业布置

收集反映父母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学生互相交流。

四、板书设计

           协商领养      十分犹豫

           送走长子      眼含热泪      至情至爱

父母的心   次子换长子    无精打采      血浓于水

           女儿换次子    失魂落魄

           索要女儿      痛哭失声

五、教学反思:

多给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的时间,对学生引导多于灌输。及时总结写作方法,加深学生的印象,使课堂主题鲜明。学生在合作探讨几次送子、换子的过程中“父母亲”不同的心理变化,可以感知到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文章比较贴近生活,尤其是在让学生搜集一些话来赠送给自己的父母时,学生都表现的很积极。缺少课堂训练,需加强。

   

   

 

<<工作动态分析>>中学教师徐乐益老师的文章父母的心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研究资料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竹乡之歌》教学反思,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可爱的蚂蚁
    1×100与100×1不等值的启示
    7B Unit 2  Integrated skills
    苏少版八年级音乐教案
    《角色游戏——面具设计》
    别致地复习  异样的精彩
    让诚信教育融入童谣唱编中
    19、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蹲下来看学生――低年级语文教育教学…
    在触动心灵的思考中发展智慧
    在对比中教学《桥之美》
    抛硬币教学反思
    课堂因生成更精彩——一节语文阅读课…
    苏教版音乐第九册第三单元课时教案
    一次试题评析后的思考
    让数学故事走进课堂——“0的认识”教…
    做一个反思型教师
    《观察物体》教案设计
    环境教育教案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设计及教…
    [图文]广汇实验小学英语教师板书设计…
    牧羊给我们的教育启示
    《三角形的分类》课后反思
    8A Unit 1  Integrated skills教案
    八年级语文《我的母亲》第1课时教学设…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
    我的艺术课程教学反思
    对一节班队活动课的反思
    新目标英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其实并不难写
    《有趣的发现》教学反思
    我最为得意的一段课堂陈词
    七彩的节日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磁铁》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促使我更快成长
    《枣核》说课稿
    《过新年》课后反思
    高三年级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思考
    教学比武课易走入误区的几点思考
    《倍数和因数》的教案
    《复式统计表的教案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亿以内数…
    没有了课件,我们还“会”上课吗?
    8A Unit 1  Welcome to the unit教案
    语文课堂实录《识字8》(一)_语文课…
    《登鹳雀楼》教案
    《水乡歌》教学设计
    《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9B Unit1 Life on Mars  Grammar Ⅱ …
    Starter Unit8 Our things 学案
    《陈涉世家》 孙燕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三年级《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枣核
    7B Unit 2  Integrated skills学案
    网络教研带给我的思考
    高三教学研究资料2012届高三教学工作…
    “赏读”教学研究方案
    提高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思考和…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学习感悟
    关于《台阶》的案例与反思
    《菱形》教学反思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8A Unit 1  Intergrated skills学案
    谁的本领大
    《比多少》教学反思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认识整十数
    《统计》教学设计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画圆形和方形》教学设计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_倒数的认识
    学习习惯课题研究的阶段性问题及合理…
    4A Unit7 It’s late 第一课时(Part…
    梅兰芳学艺(第一课时)
    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教学反思
    《认图形》教学设计
    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3-5复习课教学设…
    11 北风和小鱼
    教育碎思
    感受名师幽默教学魅力
    反思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之一
    我教《钓鱼的启示》
    《多角度思维创新与作文》教学反思
    《幻灯片链接》教学设计
    《四个太阳》教学反思
    肺和呼吸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让朗读成为这一课的主旋律——《梦圆…
    《三亚落日》第一课时教后想
    《认识比》教学设计
    “争做文明礼仪小学生”主题班会
    认识比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牛津小学英语5BUnit 2 A telephone c…
    《有趣的水》大班科学活动_《有趣的水…
    红灯处,让我们停一停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
    六年级信息技术主题活动设计:“五心…
    [推荐][图文]
    认识线段
    你早
    小学英语5A首字母填空练习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
    美丽的金鱼
    云雀的心愿(第2课时)
    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不倒娃娃
    一堂历史公开课的反思
    《认识图形》说课稿
    《英文儿歌》教学反思
    pep book 7 unit 4 的反思
    “赏读”教学研究方案
    在主题环境布置后的思考
    自主、互助、学习型新课堂教学研究
    对一节课口语交际课的思考
    构建聋生档案袋评价体系的思考
    《生物的分类》说课
    《克与千克》教学反思
    关于作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fruits 教学反思
    怎样写课后反思
    教师必须注重教学反思
    由一道题所引发的思考
    从“学会”到“会学”
    一线教师反思“洋思”课堂教学
    如何对待过于认真的同学
    诚信在发光
    给后进生一个跃的支点
    我的成长记录袋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
    篮球教案
    初中音乐八上第三单元《西南风情》教…
    电能表和电功
    三年级上第一单元第四课时
    三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三课时
    三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三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比高矮、比长短》教学反思
    鹅湖秤店
    我执教的《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的材料哪里来
    教学反思怎样才有深度
    《可能性》教学反思
    一花一世界 一树一菩提—《社戏》教学…
    对语文优质课评比的几点反思
    《出师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春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架设文本和学生之间的桥梁——《白鹅…
    《数一数》教学反思
    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
    我教《在家里》
    反思语文课堂的“超链接”
    《解比例》教学片断及反思
    《可贵的沉默》教学反思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兴趣、积累、思考
    关于本科生《经济法总论》课程建设的…
    阅读教学研究资料
    《妈妈的爱》教学反思
    6B Unit3 Asking the way教学设计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一语下册识字3教学设计
    改进高中生历史学习策略的教学研究
    《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教学研究》实验…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堂教学…
    “事实学习”课型初探
    由一堂历史观摩课引发的思考
    作文教学研究之我见
    终身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草原(第一课时)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系统教学研究之我…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