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70~72页。)【教材简解】 整个单元安排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自然数的知识之后,系统地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之前,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丰富自然数的知识,了解自然数之间存在的倍数与因数关系,体会自然数都有因数,而且不同自然数的因数个数是不同的。这些内容还能为以后教学分数知识作必要的准备。本节课主要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目标预设】 1、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2、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 3、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有序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设计理念】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这个环节学生很熟悉,也很容易得到相关的算式,这就为学生后面学习的展开做了很好的准备。由于“整除”这一概念现在不再出现,但借助实物,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其实质。 2、有序的思考问题。不管是找一个数的因数还是找一个数的倍数,它们都有各自的要求与方法。在这节课中,老师充分利用学生交流这一资源,及时的归纳、整理、练习,使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最佳思考方法。 【设计思路】 例1通过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出不同的长方形的操作,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在此基础上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意义。例2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接着通过“试一试”让学生再找出两个数的倍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例子,发现一个数的倍数中最小的数、最大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例3教学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过程和例2基本相同。 “想想做做”利用倍数和因数的概念阐述两个数的关系。最后的游戏既检验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认识倍数和因数 1、操作感知: 师:这里有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请你用这12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可以直接想象怎样摆,(每排摆几个,摆几排),也可以拿出信封里面的12个正方形动手摆一摆。 (生摆,师巡视) 师:好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摆的?(生说)那么你能用一个乘法算式来表示这种摆法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