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感情地范读课文3.齐读课文,体会感情。 (注意音量、语速、节奏、感情等方面 , 尤其读“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这句时以沉重悲痛的音调去读。 ) 4. 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翻译文言文方法。 给下面的字词注释,多媒体显示各段重点实虚词 第一段。 ①俱:都。②笃:(病)重。③而:表承接,不译。④左右:近旁的人,近侍。⑤何以:即以何,为什么。⑥语,动词,说话。⑦了:完全。⑧索:要。⑨舆:轿子。⑩都:总、竟。 第二段。 ①素:一向、向来。②好:喜欢。③琴:弹琴。④径:一直。⑤既:已经。⑥掷:扔。⑦因:于是,就。⑧恸:痛哭,极度悲伤。⑨绝:气息终止。⑩良, 很。⑾卒:死。 2、品读语言,突出重点 5. 再读文章,理解课文: 1、为什么子猷久不闻子敬的消息就认为子敬已经亡了呢? ——说明他们兄弟情深,即使在病重中也是互通消息的,久不闻消息,当然能判断出他已经先走了 2、子敬亡故后,子猷的感情有哪些变化?结果如何?(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人亡)了不悲 都不哭 (琴亡) 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3、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 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 解1:早知将不久人世,他日必将见面,故不悲,后因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恸绝良久。 解2:不是不悲,只是强自抑制。 解3:反而说明子猷内心悲痛至极,所谓“物极必 反”,因此在表面上什么都不能表现出来。 4、那么是什么触发了他的情感呢? ——琴不调 5、人死是因为“病”,可琴死又是为何?是琴真的通人性么?你怎样理解“人琴俱亡”? ——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无人弹奏,弦松。(实际情况) ——原因二: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而这种极为沉厚的悲情一旦触景伤怀,便无法再抑制,喷发而出,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由此更好地体现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 总结:由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这种兄弟情谊表达更加的委婉曲致,更加的深沉,感人至深。中国古典文学这种通过环境或人物的言行举止侧面刻画人物内心情感的手法,人物情感的表现更加丰富深厚。 6、子猷用弹琴来悼念他的弟弟,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个性独特、与众不同) 3、变式训练,互评自纠 寄居种竹 当时吴中有一士大夫家长着一片好竹,徽之想观赏,便离家坐轿子到了竹林下,吟诵了很久。主人洒扫庭院请他坐下,徽之也不回头看他一眼。要出去时,主人便关上了门,徽之就因此坐下观赏,尽了兴才离开。徽之曾经寄居在一座空宅中,住下后就下令种竹子,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徽之只是吟诵歌唱,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呢!” 夜访戴逵 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