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充分重视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利用。特别是重视教育教学设施的建设,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但是,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资源——学生资源。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学生学习的动力、方法、态度、能力、习惯和学生积累的知识,都是教学中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在教学中,如何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成了每一位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的问题。反思一、利用学生的基础资源,引发学生共鸣 片段:《父母的疼爱》 师:生活中总会有磕磕碰碰,一家人之间也难免如此。平时,你们对自己的爸爸妈妈有不满意的地方吗? 生:爸爸经常冤枉我。 生:妈妈总是随便骂我。 生:有时明明是弟弟的错,妈妈却总是打我。 …… 师:受委屈、受冤枉的心情可真是不好受。有没有想过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生:我认为可以当场跟他们说清楚。 生:我认为可以事后找他们谈。 生:没法辩解,只能挨打。 (一时间,群情激愤,眼看着一场批斗爸爸妈妈的大会即将拉开帷幕) 师:同学们心里有抱怨,有不解,老师能理解。老师小时侯也挨过父母的打,有时是该打,有时是冤枉。那时,老师真想问问父母为什么打我。今天,我们就有这样的机会——这里有许多家长,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 家长:其实,我一般都不打孩子,以“说服教育”为主。孩子犯错误,我先是跟他讲道理,分析原因,如果这样还不行,我就会沉下脸来训斥、责备他,希望他该掉坏习惯。可有时候,他依然我行我素,我这才会忍无可忍,朝他屁股上打几下。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只打屁股吗?因为屁股上肉最多,不会那么疼。你们不知道啊,听着孩子哇哇大哭,我心里也很不好受…… 家长:是的,有时候我们也会错打孩子,事后觉得很后悔。可看见孩子不停地顶嘴,有时一下子气不过,手就扇了过去。事后也想向孩子道歉,可总是碍于面子,不了了之。孩子,趁今天这个机会,妈妈向你说声对不起,以后我会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用更好的方法来爱你,疼你。 …… (很多孩子哽咽了,家长们也沉默不语。) 师:是啊!世界上什么都可以改变,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不会改变。爸爸妈妈的关心、呵护是一种爱,严格要求是一种爱,批评责备是一种爱,甚至打骂也是一种爱。 解读: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带着经验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在课前对学生进行了深入了解,找准了教育基点——父母的打骂是不是一种爱。而这一话题完全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有着直接的感受,直接的经验。教师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勃勃地参与课堂活动,然后又使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教材中走出来,变成自己的体验,从而使学生产生了情感共鸣,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这样的课堂才能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反思二、挖掘学生的动力资源,促进学生发展 片段:《了不起,家乡人》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商标吗? 生:这是“娃哈哈”! 师:你们知道“娃哈哈”有哪些产品吗?(学生对娃哈哈产品如数家珍) 师:你们知道娃哈哈集团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吗?(学生纷纷摇头,教师随即展示课外精心筛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不时发出惊叹声。) 师:你们知道娃哈哈集团的创始人吗?(教师出示宗庆后的照片,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生:老师,宗庆后叔叔太伟大了!3个人,14万元资金,才19年,娃哈哈集团就变成了中国第一大、全世界第5大饮料生产企业。他是杭州人,我也是杭州人,我真自豪! 生:老师,宗庆后叔叔带领员工努力奋斗,把娃哈哈变成了名牌,这么大的企业就在杭州呀!杭州人真了不起! 生:我还知道妈妈吃的青春宝也是世界有名的,也是杭州生产的,老板叫冯根生。(一石激起千层浪,从冯根生联系到绿城房产的老总宋卫平,到奥运冠军罗雪娟、占旭刚……学生们数着家乡的名人,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名人的尊敬,对自己作为同乡人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解读:让学生自主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要求。要让学生获得自主发展,就必须充分挖掘学生动力资源,使之能不断激励或推动学生个体去学习。案例中,教师选择了儿童耳熟能详、人人喜爱的“娃哈哈”产品创始人的各类图片资料,这些来自生活的内容让学生倍感亲切,也对家乡的名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的一种内驱力,是学习的源泉,是学生学习心理标志之一。浓厚的学习兴趣会变成巨大的学习动力。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方式,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这些都是挖掘学生动力资源的有效形式。 反思三、捕捉学生的生成资源,收获意外成功 片段:《我帮你,你帮我》 师:这节课,我们先做个“蒙眼取篮球”的游戏。老师请四名同学上来,蒙上眼睛去取篮球。谁先取到篮球,谁就是胜利者。要注意,取篮球的路上可有许多困难哟! (学生踊跃举手,教师指名上台,并蒙上他们的眼睛。) 师:你们现在能看见东西吗? 生:看不见! 师:现在让你们去把篮球取过来,有什么困难? 生:没有! 师:真的没有吗? 生:真的! (学生的回答出乎教师的意料。教师转身引导其他学生。) 师:大家想想,他们蒙上眼睛去取篮球会有什么困难呢? 生:看不见,可能会摔倒。 生:看不见,可能拿不到球。 师:同学有困难,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谁愿意扶着他们去取球? 生:我!我!我! …… (学生非常积极。教师指名4名女生上台帮助。)
生1:我才不要女生帮忙呢! 生234:我也不要,我也不要! (教师停顿片刻) 师:好,都不要别人帮助,看你们怎么拿到篮球!(有些生气) (活动开始了。上台的同学摸索着,行进有些困难,就在这时——) 生:**,前面要碰到凳子了!(主动提醒生2) 生:**,往右边走!(提醒生1) …… 师:刚才,你们为什么大声叫喊? 生:担心他回碰到凳子。 生:怕他回摔倒。 …… 师:真懂事!当发现学生有困难时,大家都能热情主动地去帮助。 师:你能说说,在同学的帮助下有什么不一样吗?(问生3) 生3:有人帮助快一点,容易一点。(不好意思地说) 师:你能说说,刚才为什么那么高兴? 生:在我的指挥下,**才拿到篮球的。 师:哦!是为帮助同学解决了困难而感到高兴,你们也感到高兴吗? 生:高兴!(齐声回答) 解读:叶谰教授认为,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它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预定的轨道行进,总会生出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的新事物、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以上的案例,在活动过程中多次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教师没有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基本上能关注这种“意外”,尤其是抓住了最后一次——几乎是绝望时出现的“意外”,灵活地调整,生成出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从而获得意外的成功。 法国大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孩子是要生活在未来的,我们的教育更应放在孩子的未来上,……而每人身上都可能潜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天赋,它是上天埋在我们生命里的金矿,要让孩子自身的潜能发展起来,变成自强、自律、自信,有创造力和毅力的人。作为一名教师,应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学生的资源——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别忘了,咱们的学生也是一种资源! <教研工作>紫微花老师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