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云雾,天下无双。生:庐山云雾,真是令人流连忘返啊。 生:今年旅游去哪里?要去就去庐山看云雾。 生:走遍千山万水,还是庐山最美。 ……………… 【反思】为什么孩子们有这么多的话要说?我想与我们平时的阅读积累有很大的关系 ,知 识的迁移,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不要怕孩子不会说,放开我们的手脚,解放我们的思想,也许我们会发现课堂气氛的活跃其实很简单。让他们有成就感,有自信心,有合作的意识,也许我们就能轻松一笑。 <教研工作>佚名老师作品《庐山的云雾》教后感。 蓝玉文:由一道选择题引发的思考。 在一节数学练习课上,某市小学第十一册数学期末考试卷中有一道选择题,引起师生们的争论。题目是这样的:一本书的价格是5.8元,先降价10%,然后提价10%,现在购买这本书应( )元;A、5.8 B、5.742 C、5.74 D、5.7 通常,此类题按照单位“1”的转换进行二步计算。即:①5.8×(1-10%)=5.8×0.9=5.22(元);②5.22×(1+10%)=5.22×1.1=5.742(元)。参考答案是B,师生们大多也认为应选B。 可我班的班长双萍同学却认为:此道选择题不单是考查同学们能否准确判断单位“1”,在这同时还考查同学们能否联系生活实际。人民币最小的单位是“分”,目前,书本的价格中,教科书的定价较严格,精确到“分”,其他书籍大多精确到“角”。因此,计算出5.742元后,还应运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分”,即答案应选C。 正当双萍同学的发言得到同学们的点头赞许时,数学科代表海鑫同学却争辩说,选A 或D也有可能。理由是:有一次,他的语文课本不小心弄丢了,课文课本的定价是4.54元,爸妈着急,托人帮忙购买。结果,小王叔叔帮他买回的课本花了4.6元(“进一法”);小英阿姨帮他买回的课本花了4.5元(“四舍五入法”)……噢,原来产生这二种情形的原因是现在分币已退出市场流通了,银行也不再使用分币了,难道你能说海鑫同学选A 或D没道理吗? 【分析】这道选择题的答案,若选B、5.742元,只是纯数学角度的一个答案,在现实生活中,书本是无这样定价的,因此,B这个答案不具有现实意义。进一步考虑,若选C,是不是就正确呢?表面上定价可以这样,可生活中购买一本书时,能付得那么精确吗?况且分币已退出流通了。那么选A 或D是否就合理了呢?显然也有争执,是采用“进一法”还是“四舍五入法”……这道题应该如何处理呢?我认为这道选择题若要有较正确的答案,必须增设限制、补充条件。例如:一套书的价格是580元,先降价10%,然后提价10%,现在购买这套书应( )元;A、580 B、522 C、520 。或者将原题改编为益智题,让学生说说理由,进行辩论、辩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策】《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在运用生活化的数学素材时,一定要避免非现实意义的问题发生,不要选择远离学生实际的生活内容。即使是产生了由生活内容引发的无意义的数学问题时,一定要放在现实生活的环境下进行解决,切不可只从纯数学的角度出发求解。 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是新一轮课改的基本观念,也是当前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因此,我们就要树立一种开放的、立体的教育视野和课程理念,杜绝一些刻板的知识的传授,真正使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研工作>蓝玉文老师作品由一道选择题引发的思考。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