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学反思:引导学生通过“枣核”这一载体会“以小见大”的写法,学习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突出中心的方法,并且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分析详略,学生较积极,特别是抢答古诗词中有关思乡思亲的诗句,学生反应非常积极。学生在口头叙述一件事的时候,语言表达不清,中心还明确,但把握不好详略,记流水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工作动态分析>>中学教师徐乐益老师的文章枣核。 马冀:从魏书生的“享受”说起。 吉林省靖宇县景山学校 马冀 看了魏书生做报告的录像之后,感想很多。但令我感受最深的是魏书生把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都看成是一种享受,并把这种观点灌输给学生,引导学生把克服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也看成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享受。在我看来,这就是魏书生之所以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魏书生不仅成功的让学生接受了他的这种观点,也成功的引导学生在他们的学习实践中检验了他的这种观点。在让学生接受并检验了他的这种观点的过程中,他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使学生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又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魏书生的这种引导学生把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的过程看成是人生的种种享受的思想观点,是值得我们去认真体味和揣摩的。 作为教师,其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具体说来,就是做好备课、授课、批改等方面的工作,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做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工作,使学生既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又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算是完成了教师的本职工作。对于一名合格的教师来说,在完成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对每一项工作都应该是任劳任怨、认认真真、极端负责的,像魏书生那样,把完成自己的每一项工作的过程都看成是一种享受。只有本着这种观点去教书育人,才能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正确对待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教师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自己要以享受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工作,更为重要的还要引导学生去以享受的心态对待他们的学习。作为学生,其天职就是学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何去克服这些困难,能不能克服这些困难,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意志品质的能否形成。而成绩的好坏、意志品质的能否形成,又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不重视引导学生以正确的观点、良好的心态去克服困难。教师在引导学生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学生明白:克服困难的本身就是在享受。这种思想观念,对于学生是极为有用的。学生一旦接受并形成了这种思想观念,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便会以正确的观点来看待困难,以积极的态度去克服困难。这样就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就能更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 然而,时下却有少数教师,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是任劳任怨、认认真真、极端负责的,而是怨声怨气、马马虎虎、敷衍塞责的。这些人常常抱怨自己付出的太多,而得到的回报太少。一事当前,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根本不考虑自己的职责。他们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工作上一有损失就叫苦叫累,自己的利益稍有损失就喊冤喊屈。这些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也有一种“享受”的观念,那就是用小小的付出甚至不付出去换取最大的回报。这种“享受”是一种与魏书生的“享受”截然不同的思想观念,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坏的。它不仅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更影响到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不利于学生将来的全面发展。具有这种思想观念的人,从“教书”这个角度来说,可能是合格的教师,但从“育人”这个角度来说,绝对是不合格的、不称职的。 魏书生之所以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在教改中取得卓著的成绩,是与他的“享受”观分不开的,他的享受观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而像少数教师那样的“享受”观,怎能使教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怎能使教师在教改中取得成效?又怎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呢?教师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改不能取得成效,学生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良好的意志品质,那教育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又从何谈起呢? <教研工作>马冀老师作品从魏书生的“享受”说起。 周如俊:将教学反思当作自己专业成长的平台。摘要:“教学反思只有深化到教师的心灵,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作用。发表还是不发表作品,那是教师的自由”。针对教师将写教学反思当作“苦差”的现状,校长要注意引领教师队伍走向专业化,学会教学反思,让教师将教学反思当作自己专业成长的平台,变“苦差”为个人成长的“追求”。 关键词:教师;教学反思;专业成长 现在的学校都在要求老师写随笔,或者说叫做教学札记,但在一些学校这个本来很好念的经却成了教师发牢骚的新话题,或者说攻击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问题出在了哪? 问题出在校长“逼”得生硬。“教学反思只有深化到教师的心灵,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作用。发表还是不发表作品,那是教师的自由”。目前一些学校强行规定教师写教学反思字数,并且课课都要有反思。这种不看具体情况的僵化要求,无异于逼鸡下蛋。这种硬性的、过高的、机械的、僵化的管理对于那些立志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也许还能够适应,但对教师这样一个大群体来说,只会引起大家的反感。虽然他们敢怒不敢言,但那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决定了反思不会起真正的作用。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引领教师队伍走向专业化,学会教学反思,让教师将教学反思当作自己专业成长的平台,变“苦差”为个人成长的“追求”。 一、培养反思习惯 目前众多在教学上取得成功的教师都有在教育论坛上写教学反思记录的习惯,他们的教学反思记录为日后教学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资料,它是我们教师一笔巨大财富。然而,当前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教育反思的重要性,没有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从而失去了第一手感性材料,这是教学、教研资源的一大浪费。因此当前我们教师不能仅仅是在教着,更不能是在痛苦地教着,必须开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成长的催化剂。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可以说,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日月积累的反思,记录自己平目的所做、所思,是最有实用价值,也是教师最简朴、有效的继续教育、自我教育、自律教育。 如果说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实践是原研究的话,那么教学反思就是再研究。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的教师的过程。从笔者近几年教学反思写作来看,其实,教学反思写作并没有什么诀窍,我们应将教学反思看作是教师的工作习惯。 首先,教学反思表现为自觉性。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教师精神产品的再生产。我们教师要把教学反思写作当作自己的需要并养成习惯,通过每一天的写作点点滴滴地积累教育心得,而不是到期末为了应付校长才写一篇总结。 第二,教学反思表现为叙事性。我们教师写原汁原味的教育教学案例不必煞费苦心地“构建”什么理论框架,也不借时髦的“理论”和晦涩的名词来进行学术包装,就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保留着鲜活的气息,让心灵的泉水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第三,教学反思表现为超越型。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 第四.教学反思表现为个性化。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教师可能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