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3:不能换。“睡”带有口语色彩,“寝”是书面语。对自己用口语,随意自然;对他人用书面语,显示尊重。
生4:“睡”,去声;“寝”上声。读起来韵律和谐,富有音乐美。
在此案例中,教师把学生的疑问作为一种生成性的资源,并及时组织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但由于知识的欠缺,学生的学习行为只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习得行为的交流,不具备真正的探究意义。如教师能适时为学生补充有关知识,指出只要“闭眼”就是“睡”,而“寝”则必须“上床”,然后再请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和探究;那么,学生很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可以换,而且换了更贴切。因为,干什么要“解衣”啊?当然是想上床睡觉啊。所以,“解衣欲寝”就比“解衣欲睡”更准确。对张怀民而言,如改为“亦未睡”,就说明张怀民不但没上床,连打盹都没有,说不定满腹心事的他还在屋里踯躅徘徊呢。那么邀张怀民“步于中庭”共同赏月,岂不是更合时宜吗?
探究性学习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是多么令人向往啊。
(二)以几篇课文或一个(几个)单元为单位,组织专题学习。
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学习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共有9个“专题”,可供教学时直接使用。除此以外,更多的时候,可以利用教材以生活为主题组织单元的编写体例,以几篇课文或一个甚至几个单元为单位,组织专题探究活动。
【案例5】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七(上)第三单元《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探究专题:月亮文化(传说、诗词、科学等)
学习过程:
课前学习:学习《月亮诗三首》,选择其中一首,用图画表达诗意,用散文语言
描述意境,说出自己的感受;搜集有关资料。
课堂学习:交流、对话、评价(学生争先恐后展示)
课后学习:选择专题,展开研究并写一篇文章。
此案例录自课改伊始某市组织的一堂公开研究课,在今天看来,其过程与方法未免显得的稚嫩、粗糙,但就其教学思想和思路而言,对我们今天的教学,仍不无借鉴作用。
三
倡导“探究性学习”,其核心价值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除了充分利用课本,转变课堂教学的方式外,应进一步加深和拓展探究性学习的内涵与外延,完全可以以生活为资源,以社会为课堂,大胆地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整合,组织学生开展可行的课题研究活动。
源自社会和生活中“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形式是十分丰富,按课题研究内容的类型分,有专题研究和随机研究;按课题研究的形式分,有独立研究和合作研究。开展课题研究有一定的操作流程,其一般流程是:确定专题或问题——制定研究计划——分析问题(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发表交流——评价。下面结合具体案例加以说明。
【案例6】某市桥文化研究
第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桥文化讨论,提出若干感兴趣的问题,归纳后确定如下研究课题:现存古桥调查、消失了的古桥、历史名人与本市的桥梁、新坊桥的历史演变、大运河上的桥梁、本市立交桥现状及改进策略、未来桥梁展望等。
教师组织学生按兴趣分成若干课题组并简要介绍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
以上为研究的第一步——确定研究课题。
第二课时:课前要求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