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的字:笋和醒 教学多音字:长 组词 并做习题巩固)(4)二类字去拼音 指名读 (5)出示课文中生字词(开火车 各种形式读) (6)出示课文中一些生字词:(不属于一类字也不属于二类字 学生不认识和没有学过的字词)(各种形式再读) (7)所有生字词语和词组开火车打乱顺序读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 出示课文中的一些长句子(指名读)(分组读)(一起读) (2) 分段出示课文 一段一段的读(各种形式读) (3) 一起读课文(男女生分开比赛读) 师:看来大家生字词掌握的不错,课文也通顺了!下面老师要提高读课文的要求,看你能不能既把课文读熟练了,还能把课文读懂了! (出示自读要求:再读课文 并想一想 哪一段讲了春笋醒了?哪一段讲了春笋的样子) (学生再读课文) 四 及时反馈 (学生自由读文 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谁读懂了课文?说一说?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 春笋醒了 二 春笋的样子) 师:谁想读一读第一段?其他小朋友想想 春笋是怎么长出来的?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吗?(学生说 老师出示句子: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春笋石块,冲破泥土,一个一个从土里冒出来。) 师:原来是春雷唤醒了春笋,所以春笋娃娃一个个都迫不及待的从土里钻出来了! 他们的力量可真大呀!一起读!(一起读) 师:那春笋是什么样子的呢?谁来读第二段?(出示第二段)(指名读 一起读) 过渡:春笋娃娃是多么可爱呀! 五 拓展延伸 师:春天来了,就连在深藏在地下的春笋也被轰隆隆的春雷声唤醒,其实被春雷唤醒的还不止春笋呢?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和植物也被春雷爷爷唤醒了吗?(出示练习说话:一声春雷,唤醒了冬眠的( ), 唤醒了沉睡的( ),唤回了南飞的( )。) (冬眠的小动物 小花 青草… 沉睡的毛毛虫 蝴蝶 南飞的小燕子 丹顶鹤) 六 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声 冲 破 块 外 2.上下结构的字要写的上小下大 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3. 仔细观察 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记忆字形 (容易写错的字: 声 冲 块 破) 4 学生自由说一说 5 老师范写 学生仔细看 怎么样把这些字写漂亮和美观 6. 学生练习描红 反馈 评议
<<工作动态分析>>宜丰小学教育工作者夏小芬教学人的文章《春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王崧舟:对《只有一个地球》的三次备课反思。 (在特级教师、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王崧舟的眼里,教师创作的教案是有生命有灵性的。这正如画家之于其的画、音乐家之于其的谱子……王崧舟对《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三次备课反思,深刻、灵动地反映出一位名师求精、求新的执著。 ) 在我看来,《红楼梦》中贾政书房里的那幅“世事动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对联,可以变成语文老师备课的一个理念。我认为,老师只要具有了备课的意识,就时时处处都可以备课,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备课的资源。 于是,我的《只有一个地球》就有了这样的成长轨迹和生命节律: 起——孤帆一片日边来 2003年4月4日,我开始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创作。身边除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没有其他任何资料。但我的创作状态却出奇的好。 这个版本的《只有一个地球》,大体思路如下: 第一课时 一、创设问题情境 讲述《时代周刊》评选“年度新闻人物”的故事,然后导入本课教学。 二、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后畅谈自己的心情。 三、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初步读悟写地球资源的两段话和写人类别无去处的两段话,然后借助课文的最后一段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回归课文整体 引导学生将课文的最后一段跟课文的内容、课文的结构、《时代周刊》评选地球为新闻人物等联系起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想象情境 (课件呈现“地球”图片。) 二、品读重点语段 1.从倾听地球母亲哭诉的角度切入,补充《地球上的一天》,引导学生品读第4自然段。 2.从倾听地球母亲哭诉的角度切入,补充《生物圈2号》,引导学生品读第8自然段。 三、倾诉读后感 从向母亲诉说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写话并朗读。(播放满文军的《懂你》) 地球!我亲爱的母亲: 你的孩子: 四、点题结课 2003年4月10日,我的《只有一个地球》首次登台亮相。课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将与地球的对话转换成与母亲的对话,这个对话角度是新颖的、独特的,为一般的老师所想不到。我以为,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基础在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倘若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能够“见人所之未见,发人所之未发”,那课的成功就有了一半的根基。 2.以感情为主线构筑对话的流程,避免了常识课的嫌疑。文本中的有关地球环保的知识点成了培植、激荡、融化学生感情的支撑点,课有了活的气韵和美的意境。 3.补充的两个课外资料典型而具有震撼力,她们既是一种对文本的拓展,又反哺了对文本的感悟。 4.遗憾的是,这个版本对课文的感悟缺乏层层剥笋似的深入和必要的咬文嚼字、字斟句酌,因为缺乏点的开掘而显得浮华、浅薄。语文意识、语文味道反而被知性的拓展和感性的激荡给稀释了。 承——桃花潭水深千尺 第二版的《只有一个地球》,在经过灵魂的涅槃之后,就这样悄然再生了。 第一版的《只有一个地球》,诵读占了它足够的分量,写话也有了它恰当的位置,缺的恐怕就是品词了。 品哪些词?为什么要品这些词? 品词的什么? 怎么引导学生去品好这些词? 品词与感情这条主线怎样融合起来? 品词与知性的拓展怎样结合起来? 品词能否使对课文的感悟层层深入? 思考是痛苦的,否定自我是痛苦的。这样煎熬着达数月之久,直到2003年的9月18日,第二版的《只有一个地球》破茧而出,大体思路如下: 第一课时 一、创设问题情境 讲述《时代周刊》评选“年度新闻人物”的故事,然后导入本课教学。 二、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后畅谈自己的心情。 三、品读1~4自然段 1.用反诘法引导学生品读“很小很小”。(跟茫茫宇宙比、跟浩浩大海比、跟芸芸众生比) 2.品读“生态灾难”。说说你知道的生态灾难,想象你看到的画面,补充《地球上的一天》。 3.品读“不加节制”。由这个词你联想到了哪些词? 四、读悟课文最后一段 1.面对生态灾难,作者是怎样呼吁的?(读最后一段) 2.面对生态灾难,《时代周刊》是怎样呼吁的?(读最后一段) 3.面对生态灾难,我们又该做怎样的呼吁呢?(读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