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反思要从多角度获得帮助,同时在帮助别人多角度反思中自己跟进获得提高。 2、比方法更重要的是状态; 新的技术要有新的方法。但网络教研的实践使我们感到,比方法更重要更难解决的是状态。象学习和对待其它新生事物一样,推进网络教研,首先要愿意去做,敢于尝试,方法总是可以创造出来。我省网络教研目前情况是,有些重点中学不如一般中学,乡村比城市做得更好。很显然,这不是方法的差距,而是状态的差距。对于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人,对一个固步自封,自以为是的人,对什么教研都是无动于衷的。网络教研在我省若干条件较差的学校能做到的,城市不能说做不到。城市学校做不到,不是网络教研本身问题,恰恰是精神状态问题。 3、比技术更重要的是结构。 网络教研较之传统教研在系统性、技术性、预见性、协调性、合作性、互动性、反馈性都加强了,教学教研有了网络这个技术中介后,各方面关系结构,活动结构都发生变化,因此,网络教研需要对教研的组织、网络、计划、内容、活动和评价等方面的结构进行调整,以形成数字化教研配套体系。 (1)组织结构;我省教研组织结构,以省教研院牵头建立区域学科教研中心组。高中由省中心组覆盖全省;义务教育以省骨干教师为核心,以市县学区建立中心组的以点带面的网络教研的组织推进结构。 (2)网站结构;依托由专业网站、区域教研和成长博客组成的CERSP平台,采取同步互动的博客结构建立全省区域教研网络。每一个合作区域、或每一个合作项目,都可作为一个群组。 群组有共同的话题,其资源和交流又不局限在群组狭隘的范围内。能够充分的包容和共建共享。现在全省,是以教研培训院为一个大群组,面向全省。这个群组一直延伸到市县、学区、学校和科组与专题。一直到个人的博客。形成一个既有统一互助,又有个性特色的群组。每个地方、学校和教师既有专门的空间讨论自己的问题,又能非常方便及时地了解这以外的教研情况。参与到整体教研中来,获得区域之外,区域之上的专业支持。 (3)计划结构。博客介入教研,教研计划从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及其制订计划的流程都发生了变化。 从以往先定活动后订计划,到先有教研任务计划再定教研活动; 从以往一个文本计划,到任务内容、活动项目与网络支持相配套的计划; 从以往计划由单科决定和执行到需要各方面整合制订与协调执行; 从以往单一活动式内容结构到网络服务式内容结构计划。网络栏目是教研活动的载体,依教研需要而定,栏目内容反映和服务于教研活动需要。 (4)活动结构。基于网络介入教学过程的教研,不再是为活动而活动,要带动活动前后的校本教研和方便全员参与。要改变“蛙跳式”活动安排,增加网络支持内容和优化持续教研流程。下面是技术课程与教学同步的网络教研流程: 研教流程: 模块集中规划——分工备课 ——上课听课—— 讨论问题———总结评比 网站支持: 模块资源共 备课资源 案例/听课/反思 每月在线话题 网上评比整理 建计划上网 上网共享 网上互动交流 博客及时交流 完成专题成果 (5)评价结构:网络教研使教研工作评价走向全面、全程、开放和建构。 一是评价指标系统化。从目标任务定位到重点工作安排,从解决问题的过程到成果项目的评价。比如,技术课程要解决教学同步指导和资源服务同时,组织教师在工作状态下研究,重点工作和成果体现在: 第1、同步教学资源质量和时效; 第2、教学问题的收集与解决; 第3、教师参与教研的数量和程度; 第4、本学期模块教学全套教学资源的整理。 第5、通用技术课的案例积累和优秀教师成长。 第6、对新课标、新教材的完善意见; 第7、教师队伍建设及政策方案咨询等。评价要围绕上述工作设定目标,提供经费,实施评价。 二是评价过程工作化。网络教研使教研评价与教研工作过程合一。工作完成了,评价的内容在网络上都有了。 三是评价手段网络化:过程、成果网络记录呈现,用网络开放评比,在网上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 <教研工作>大李老师作品网络教研的实践与反思。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