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拓展延伸
1、 阅读下面三首咏柳诗,说说诗中柳树各自的特点和诗人寄寓的思想感情。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 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 饿损纤腰学不成。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答案:
贺诗:亭亭玉立,碧绿丰茂,枝条纷披。诗人借咏柳赞美春色的美丽和大自然的活力。
唐诗:纤柔轻盈,妖媚多情。反衬邀宠取媚的小人的无耻和朝廷的腐败。
曾诗:乱条狂舞,柳絮纷飞。讽刺攀附权贵、得势猖狂的奸佞之臣。
2、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月亮”意象。(课外完成)
[附] 参读作品:
曹操《短歌行》,刘禹锡《石头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张九龄《望月怀远》,李白《静夜思》,杜甫《月夜忆舍弟》,孟郊《古怨别》,王安石《泊船瓜洲》。
3、诗歌语言的精妙在于它的暗示性,但是,暗示性也会给诗歌创作带来负面影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联想意义也最容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了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后人受屈原“木叶”诗句的影响,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是不是一种“流弊”呢?
第二课时
巩固拓展训练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 袅袅( ) 桔颂( ) 灼灼( ) 皋( ) 征戌( ) 瘐( ) 缠绵( ) 褒( ) 翩( ) 荃( ) 干燥( ) 漂零( ) 漂泊( ) 迢远( ) 桅杆( )
二、请补足下列诗句的上下旬: 1.秋月照层岭, 。(吴均《谷柳恽》) 2. ,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3.柔条纷冉冉, 。(曹植《美女篇》) 4.日暮风吹, 。(吴均《青溪小姑歌》) 5.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6、袅袅兮秋风, 。(屈原《九歌》)
7、秋风吹木叶, 。(王褒《渡河北》)
8、叶密鸟飞得, 。(萧刚《折杨柳》)
三、阅读课文4-5两节,回答问题。
2、 古代诗人一般在什么场合用“木”字?
3、 吴均的“秋约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和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木”在概念上是否一致?
4、 “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织起来”一句中“潜在的力量”指什么?
5、 古典诗歌中为什么很少见“树叶”一词?
答案:1、一般用在秋风叶落的季节,表现秋日空阔疏朗的景况和萧条落寞的感觉。2、不一致。吴诗中指树,杜诗中则以“木”代“叶”。3、语言的暗示性。4、古代诗人文字洗练,习于用单字;“叶”和“树叶”在概念和意味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