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料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一.教学目标: 1. 教会学生表达做某事的能力。 2. 谈论自己的爱好和意愿。 3. 学会表达自己对于各种协会的选择。 4. 会写简单的招聘广告,会使用简单的求职对话。 二.语言目标: 1. 会使用can.表示能力。 2. 会谈论喜好和意愿。 三.学习策略: 角色扮演。通过谈论彼此的特长与爱好培养一种群体意识。 四.跨学科学习: 音乐:熟悉各种乐器。 社会实践:参加各种团体活动。 五.课时安排:五课时 1.P59-p60.2b 2.P60.2c-p61 3.P62-63 4.P64 5. 测试 六.教学步骤: Period 1 1. T: We can do lots of things. I can sing. I can dance. What can you do? Can you sing /dance /swim /paint /speak English/play chess…? S: Yes, I can. /No, I can’t. Teach the words: sing, dance, swim, paint, speak, chess, guitar. S1: I can sing. Can you sing? S2: Yes, I can. Can you dance? (to S3) S3: No, I can’t. Can you …? (to S4) … 2. Teach: club. Yao Xia is in Guo An Football Club. Football players are always in football clubs. They can join a football club they like. We can join a club we like. We have many clubs. I like singings. So I want to join the music club. 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join? S: I want to join the … club. T: Can you …? S: Yes, I can. /No, I can’t. 3. Do 1a. 4. Do 1b. Listen and number the conversations 5. Pair work: Let them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I want to join … Can you…? 6. Do 2a. 7. Do 2b. Task 1: I want to know what your favorite clubs are. Groupwork. Name Clubs want to join can Eli Music club Play the guitar
Homework: Recite the new words. Write a small composition about what they like and they can. Period 2 1.Revision. Do you like…? Does she like…? Can you…? Can he…? 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join? 2. Talk about their homework. Let them read their composition. 3. Review the grammar box. Ask students to say the questions, answers and statements. Let them observe: can’t = cannot. 4. Do 3a. Read the four lines to students. Then put this conversation in order. 5. Do 3b. You will talk to three students. Ask each what he or she can do. Write it on a piece of paper. Later you will tell the class about these three students. Ask what can you do? 6. Task: Build their clubs and write the ad in the poster. Period 3. 1.T:What can you do? S: I can… T: Can you play chess? S: Yes… Teach the new words of music instruments. 2. Section B. Do 1a. 3. Task 1: Talent show. Let them play the different music instruments or do other things. 4. Listen and do 2a and 2b. 5. 2c. Ask two students to read the conversation to the class. Students pairs do. 6. 3a. Ask a student to read it to the class. Underline the things. 7. 3b. Complete the poster with the words. 8. Task 2: Write your own poster for a sports day. Ask some students to read their ads to the class. Period 4 1.Task 1: Ask a student to draw an music instrument, then let other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m and write down the words. 2. Task 2Write five things about yourself on a piece of paper. Another student will read to the class. The other students will guess who you are. 3. Self check. Do 1 and 2. 4.Task 3. You are in charge of a music club. The others want to join it. Please prepare the interviewing questions and act. 5. Task 4. I can d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say their hobbies and what they can do. Let them write it down. Period 5 Do Weekly paper. (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教育资源 教学资料《兵车行》教学设计 诵读点拨:诵读 、学生试读、齐读,在此基础上练习背诵,有表情地诵读。 (1)把握基调:这是一首歌行体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 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是怨愤的,这是全诗的基调。 (2)诵读指导:第一段写亲人送别出征的战士,朗读时声音应沉重些。段尾,诗人的怨愤之情初现,应用升调读。第二段,“点行频”三字为下文叙事的总纲,须重读。以下皆用“ 行人”的口气读,要注意区分叙事句和抒情句的语气。第三段先写秦兵家庭的困难,朗读时速度不宜快。“长者”句用较柔和的声调,“且如”句要作低回之势,至“租税”句稍稍振起。后半段令人悲痛欲绝,声调凄楚。结尾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君不见”应重读,“古来 ”句道尽战场惨景,集中表达“行人”和“诗人”的怨愤,要缓缓读出,“无人收”三字乃 血泪铸成,尤应重读。 1.杜甫为什么让役夫讲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这样的话呢?是不是重男轻女的观念真正变了呢? 探究学习:如果说在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观念属于“正常”,那么重女轻男则是“反常”。这种反常观念是战祸未已,征兵不断,“边庭流血成海水”所造成的,是异常的苦难造成了“正常”观念的被扭曲,而不是封建意识的真正改变。诗人这种翻案之笔,反常之语,正最大限度地道出了役夫们内心的愤激和控诉。 是不是真的生女儿好呢?诗人没有说,也不必说。因为如果都是生女儿的话,无可嫁之“比邻”;退而言之,纵然“生女犹得嫁比邻”,可是比邻之男何处寻呢?由此可见,生男生女都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诗人留给读者的思考是多么深刻啊! 2.读《兵车行》,深刻思考:杜甫为什么被后人尊为“诗圣”? 研究方法: (1)读史了解杜甫其人:早年就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到京就选,“举进士不第,困于长安”。求官失败,父亲又死,家庭困难到“衣不盖体,尝寄食于人”的境地。 (2)读史了解时代背景:天宝年间,大唐帝国日趋衰落,可是统治者仍旧不断对外侵略;天宝十年,杨国忠派御史到处抓人,送到军中;军队由长安渭水咸阳桥开出,出现一幅惨绝人寰的画面。 (3)杜甫思想心态分析:觉醒:由个人趋向社会,由浪漫趋向现实;目标:暴露社会罪恶,反映民生疾苦;价值:是信史,是实录,标志着杜诗“光芒万丈”的现实主义起点。 (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兵车行》教学设计教育资源 太华小学老师作者教师:神奇的实验。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感受实验过程的基础上,重点体会、运用心理活动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3、通过小实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爱写、乐写。 教学过程: 一、读书交流 1、集体交流汇报自己积累的关于心理描写的好句佳段。 2、交流中教师点拨:写心理活动时不要忘记对人物神态的描写。 3、过渡:在写人或事的时候,很多时候都要写到人物的心理活动,而在写心理活动时,如果能加上对人物神态的描写,那就更棒了。所以,今天的作文课老师就请你带着一双慧眼仔细观察老师、同学的神态或动作,再带着一个聪明的脑袋仔细思考,看你都想到了什么。 二、出题设悬 1、出示算式“50+50=?”,随即提问:同学们,看了这一算式,你们会怎么想? (1)XX,老师看见你瞪大了眼睛,你在想什么? (2)XX,你的眉头紧锁,你在想什么? (3)你又在想什么?…… 2、其实老师还真想验证一下50+50到底等不等于100。你们想知道答案吗?要想知道答案,请看老师给大家做个实验。田, 三、实验演示 1、老师先取出两只量杯,想知道这里面的液体是什么吗?那就请发挥一下鼻子的功能吧。谁想闻?不过有个前提,你在闻了之后要用语言把你闻到的气味好好描述一下,再判断一下它们是什么。(找两三个同学闻,再描述。) 2、那么,酒精和水各是多少呢?巡回让学生看刻度。 3、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刻度,你们又是怎么想的呢?这一次可以加上对自己神态的描写。 4、想知道答案吗?那就请睁大眼睛好好看,看你都看到了什么?(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将50毫升的水小心地倒进酒精量筒里,让生描述看到的。) 5、现在你又有什么想法?这一次不但可以描述自己的心理想法、神态动作,还可以加上对周围同学的神态甚至语言的描写。 四、知情明理 1、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有谁知道吗? 出示答案:“原来水的分子结构紧密,酒精的分子结构稀疏,它们混合以后,部分水分子钻到酒精分子的空隙里去了,所以……” 2、这下你明白了吗?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大家此时的情形?(恍然大悟) 五、指导写作 实验精彩吗?那文章会精彩吗?注意写这种实验类的文章一定要按实验的顺序来写!回顾刚才的实验过程,我们先是……接着……再是……最后……(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出题——准备——实验——明理”)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还要结合自己内心的变化把过程写清楚。写的时候还要注意要“过程完整、前后连贯、内容具体”,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题目自拟。题目是文章的眼,看谁一开题,就给人以眼睛一亮的感觉。 六、指生读,学生评价 七、课堂总结 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会获得很多知识,同时为自己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写出更漂亮的文章。 <<工作动态分析>>太华小学老师作者教师的文章神奇的实验。 史文娟老师徐舍小学教师:把欢乐泼洒进孩子的心田——《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把欢乐泼洒进孩子的心田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宜兴市徐舍实验小学 史文娟 【教材简解】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六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4.创设情境,情感体验,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用词的精当。 难点:由于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过少,所以在教学上让学生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把学习权利还给学生,运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在读中感悟,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去读、去思、去悟、去辨、去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达成三维发展目标。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的感悟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重视拓展性学习、探究,使课文的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学生在生活中探究的兴趣,水到渠成地完成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设计思路】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气氛,激发情感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一下泼水节,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来听着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看看画面(出示火红的凤凰花画面),师生背第一自然段。 (上课伊始: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感受异地风情,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 二. 整体感知,体验欢乐 1.过渡:想进一步去感受欢乐的泼水节吗? 2.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提醒朗读时注意读书姿势、表情等) 3.读完有什么想说的吗? 4.学生畅谈想法,师相机评点 (此处学生的发言很精彩,有描述书上句子的;有谈感受的;有提出疑问的;有抒发对泼水节的向往) (这是对第二段的整体感知,同时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5.课件出示问题。 你能从文中找出描写泼水的句子和欢乐的场面吗?试试看,相信你能找到的。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回答完整,并对回答好的同学,老师示范表演泼水的动作并送上祝福的话。) 6.屏幕出示泼水场面。 ①指导学生有序观察画面。 ②师生共演泼水的动作。(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 ③指名表演。 A 生评。 B 询问有几种泼水动作。 (老师举例点拔,让学生明白灌和泼的不同之处。) ④学生自由朗读。 朗读内容:“开始泼水了,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老人、小孩、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⑤指名读,师生共评。 ⑥个人大挑战比赛读。 7.傣族人民为什么要互相泼水呢? ①生生互说。 ②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8.如果你是傣族人民,泼水节这一天早上你会干什么?(交流)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三、巩固练习,推向高潮 (师带“记者证”) 1.傣族人民你们好,我是灵宝电视台的记者,询问一下,老爷爷你为什么要在清水里滴香水,撒花瓣? 2.小朋友,你的身上湿淋淋的,你高兴吗? 3.老妈妈,天色已晚你怎么还不回家呢?还想参加什么节目? 4.让我们看着这优美的环境,听着舒缓的音乐,跟随老妈妈一齐参加其他的节目好吗?(“老妈妈”领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会祝福,练习说话 1.师:西双版纳这里的景色迷人,傣族人民热情,更让我们领略了他们独特的风俗习惯,我真是不愿离去,在临走之时,把你们美好的祝福送给傣族人民好吗? 2.出示课件,《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 五、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1、屏幕出示:“吉”“祥”“淋”“湿”。本课的生字你记住了哪些?是怎么记的?说给你们小组的成员听。 2、汇报:(学生想出了很多方法,现把较特别的举例如下) 吉:士兵张大口。 祥:人们把羊送给神仙,希望自己能吉祥如意。 湿:1)雨过天晴,在太阳下写作业。 2)遇水更明显,就是“湿”。 淋:两根木头遇水,被“淋”湿了。 3、书写时注意事项 4、书写 六、课外延伸,选择练习 1.把这欢乐的泼水节的热闹场景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或你的好朋友。 2.搜集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目。 3.依照《欢乐的泼水节》,任选一个其他民族有代表性的节目简单介绍。 板 书 20.欢乐的泼水节 提 端 滴 撒 灌 泼 吉祥如意 <<工作动态分析>>史文娟老师徐舍小学教师的文章把欢乐泼洒进孩子的心田——《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