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折纸中的轴对称》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教学宗晓燕学习者:小学第五册掌声教案

                                  第二课时

                                             实验小学宗晓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教学过程:

一、前后对照,感受小英变化

 1、复习第一自然段,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掌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大家认识了一个新同学—— 小英。在你的印象中,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幻灯                  朗读:    你能为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吗?(生齐读)、

 

2、走近变化后的小英

①看到这么自卑、忧郁的小英,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你们的话让老师很感动,你们都是善良的好孩子,你们希望她改变吗?

课文哪一自然段给我们讲述了改变以后的她,

出示句子: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指名读

③       现在小英有了哪些改变?省略号省掉了什么?

④       小英又变成了怎样的一个女孩呢?

(板书:自信、开朗) 开朗、快乐、自信、不再忧郁……

⑤朗读:你们看到小英的变化高兴吗?请用这样的语气来读一读

       指名读  

齐读   导: 多么活泼、开朗、自信的小英啊!

3、小结      同学们,仔细看看图,

迥然不同的表现出现在同一个孩子身上,是多么不可思议呀!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导: 是啊,小英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二、第7自然段

老师这儿有一封小英写来的信,想听一听吗?   谁来读一读。

(课件)      

             ……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

                                                                               小英

:现在你知道原因了吗?( 掌声

 

 

三、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1、:究竟是什么掌声让小英永远也忘不了?又是什么掌声值得小英永远去感谢呢?

让我们打开课本,再次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课中。

2、学习课文

要求:快速浏览2、3、4自然段,找一找,课文中描写了几次掌声?用“     ”划出来。

3、交流    课文描写了几次掌声?、

出示句子:
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 持久。

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第一次掌声

导入:你们都找到了吗?真棒!

1、 引读: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

※描写掌声的是哪个词?(热烈、持久)  怎样的掌声才算得上“热烈、持久”呢?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惑吗?
(※  同学们,你们也经常上台表演或者讲故事,那么你们有没有在走上台 刚刚站定 的那一刻就得到同学们热烈、 持久的掌声?但小英为什么能在刚刚站定的那一刻,就得到同学们这样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呢?

  同学们在给小英鼓掌之前看到了什么?)

 2  学习2、3、4自然段,

要求: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2、3、4自然段,用﹋﹋划出课文中描写小英走上讲台前的动作、神态的句子。

3  交流

出示课件十二:

1、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了下去。

2、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3、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上了讲台。   

①找找看,这三段话中描写小英动作的词有哪些?

② 导入:同学们,“低”、“站”、“走”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动作,。可是这个自卑、忧郁的小英在做这些动作时,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呢?(抓住关键的词进行理解)

   同桌讨论

 

 

 

 

 

①    出示: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a                          

A:师:你知道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下?她在想些什么?

(难为情  害怕  紧张)

        B: 朗读:    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吗?    (指名读) 

 

        过渡:是啊,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了解小英的情况。这突如其来的提问让她顿时手足无措。

 

②出示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A可她还是站了起来,而且是怎样地站起来?(慢吞吞)她你为什么慢吞吞地站起来呢?

(被嘲笑)(不愿意上去)
B  师:文中有一个词“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小英,你在犹豫什么呢?(到底上不上去)

你能读读这个词吗?

     C  朗读

师:此时此刻,小英的心情无比复杂,她的眼圈儿都红了,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要强、勇敢)

师:可她为什么还是走上了讲台呢?

    大家注视的目光给了他什么?(勇气、支持的力量)

总结:善于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的心里,剖析人物的性格,这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看来我们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了。

4、理解第一次掌声的含义。

同学们,如果我们班也有这样的一位自卑、忧郁、胆小的同学,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最想给她的是什么?

鼓掌

同学们,你们想通过掌声告诉她什么?         板书(信任、鼓励、期待)
   过渡:课文中的同学们和你们一样,把热烈、持久的掌声送给了她,小英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让我们再次读读这充满信任、鼓励、期待掌声吧!

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 持久。

第二次掌声

导入:掌声渐渐平息,(引读)  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故事。故事十分动人,她的普通话也很好。

引读: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①       什么叫经久不息?

  同学们,透过“经久不息”你能想象出当时班内激动人心的场面吗?

         现在,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根据课文内容去猜一猜,同学们一边鼓掌,一边会兴奋地小声地议论着什么?

  同学们那热情的掌声中包含的都是什么呀?          赞美、佩服、肯定、刮目相看)

  朗读

       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经久不息的掌声吧!

 

导入: 掌声中,无数的话语涌上心头,她想说:(谢谢) 可小英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

(引读) 真是此处无声胜有声啊!

5、 朗读

       让我们一起拿起课本,再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感受这两次热烈、持久、经久不息掌声吧!

 

四、最后以一自然段

1、 是啊,这掌声是同学们送给小英的信任、支持、鼓励,更是赞扬佩服,是同学们的爱心啊

2、你们也曾经给过别人这样的掌声吗?

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       

①齐读

②练习          学习了课文,你能试着把掌声换一个词吗?

      是啊,人人都需要    ,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     ,

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     献给别人。

 

2、      同学们,人人都会有成功的时候,更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当我们要给别人送去温暖、关怀、勇气时,鼓掌是一种办法,那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

(话、眼神、动作、贺卡、信、拥抱、歌曲)

虽然这些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和行为,但却能给别人带去勇气和信心,温暖和鼓励。

生活中我们需要真诚的鼓励,需要互相帮助。

六、拓展

           学读了《掌声》这一课,使老师想起了曾经读过的一首诗,送给你们
       愿同学们今后在掌声中经历风雨,在掌声中快乐成长。

七  作业  抄写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用实际行动给你周围处于困境中人以鼓励和帮助

板书:   

 

 

                          21  掌声                     信任   支持   鼓励

                                                              赞美   佩服

 

                            自卑   忧郁

                       自信   活泼

<<工作动态分析>>实验小学教学宗晓燕学习者的文章小学第五册掌声教案
蒋晓华老师小学教师由静到动 深层感悟

由静到动  深层感悟

宜兴市丁山实验小学   蒋晓华

[课题] 统计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8-99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材简解] 本课主要教学统计随机性内容时收集数据的方法,它是在上册学习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收集整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

[目标预设]

 1.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产生统计的需求,探究收集数据的方法,感知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2.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并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3.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体验合作分工的作用和乐趣。

[重点、难点]

让学生采用逐个统计的方法来进行统计,体会到用“√”的方法的清楚和方便 。

真切感悟到统计方法与具体情境的对应关系,面对不同的情境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

[设计理念]

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合作探究、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使学生参与到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都在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理解、掌握基本的统计知识和技能,同时获得实用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设计思路]

 1、在静态情境中“温故”。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新知,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要使学生能更好地建构“统计随机性内容时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必要重温原有的统计知识和经验,教学伊始先创设了“统计纸盒中三种图形的个数”这一静态情境。

 2、在动态情境中“知新”。在“温故”形成的静态背景下,教师及时呈现电子盒中动态的统计对象(出现后立即消失的三种图形)。突如其来的“动态情境”,直接与学生头脑中刚刚被唤醒的已有知识经验形成认知冲突,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通过比较优化,确认统计随机性内容的基本方法,真切感悟到统计方法与具体情境的对应关系。

 3、在合作活动中感悟。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抛圆片活动,体会到随机事件的出现用“√”的方法记录比较方便,在通过学生的现实生活为题材,通过调查收集有关数据,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学生面对不同的情境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统计能力,从深层次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            静态情景的引入,激发兴趣。

1、  谈话:大家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教师依次贴出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接着出示一个长方体的盒子。

2、  提问:小朋友,在这个盒子里就装着这三种图形。现在要想知道它们分别有多少个?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汇报各自的办法。

谈话:大家的方法都很好!谁来分一分、数一数?(指名演示,获得结果)

3、揭题:刚才,我们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对盒子中的三种图形进行了统计。(板书:统计,并让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 教学伊始先创设了“统计纸盒中三种图形的个数”这一静态情境,通过学生的议、分、排和数,迅速激活学生原有的统计知识和经验,为“知新”提供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背景。]二、动态情境的创设,探索新知。

1、  谈话:小朋友,这个盒子里又装了什么呢?(教师利用多媒体又出示一个长方体的盒子。)里面也是这三种图形,但是,这是一个神奇的盒子,拿出一个图形,它会立刻跑掉。(多媒体播放)

2、  提问:要知道这个盒子里又装了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几个圆,该怎么办呢?(学生先独立思考)

3、  小组讨论,交流反馈。

4、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都想到要把图形记下来,我们请小班长报图形的名称,大家来记录。请大家做好准备!(留有适当的准备时间后,教师重新播放多媒体,学生独立记录,然后集体交流记录的方法。)

5、  信息反馈: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呈现不同的记录方法。(生1:按照顺序,出来一个图形化一个。生2:先每种图形画一个,再在相应的图形后面写数字1、2、3……生3:三种图形分开画。生4:先每种图形画一个,再在后面打“√”。生5:我在后面点子……)

6、  组织比较,优化方法。你们觉得谁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呢?

7、  小结:你能把整理的结果填在下面的表里吗?(出示表格,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核对。 )统计成功的小朋友举手!你们真行!提问:从表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指名回答) 你能提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吗?(小组活动)

[设计意图:在“温故”形成的静态背景下,教师及时呈现电子盒中动态的统计对象(出现后立即消失的三种图形)。突如其来的“动态情境”,直接与学生头脑中刚刚被唤醒的已有知识经验形成认知冲突,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通过比较优化,确认统计随机性内容的基本方法。]

三、巩固深化中逐步感悟。

1、同桌合作:玩一玩。(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教师谈话:小朋友,我们来玩抛圆片,好吗?(教师边演示边说明)圆片有两面,怎么抛?怎么玩呢?(指名回答)

(2)同桌合作完成,集体反馈。提问:从统计表中你能检查自己的统计结果是否正确吗?

2、小组活动:做个小小调查员。(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教师谈话:小朋友,你喜欢体育活动吗?你最喜欢哪一种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去调查,用我们学的新本领记录调查的结果,再填好表。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适当指导。

(3)小组汇报,组际交流。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抛圆片活动,体会到随机事件的出现用“√”的方法记录比较方便,在通过学生的现实生活为题材,通过调查收集有关数据,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四、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深层体验。

1、谈话: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统计。看!(课件出示情境),马路上有很多来往的汽车,假如你站在马路边,你想统计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2、提问: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用今天的方法统计呢?( 生1:到文具店统计各种文具的数量。生2:到动物园统计猴子、大象、老虎的只数。生3:在校门口统计自己来上学的有多少人,家长送的有多少人…… )

[设计意图:统计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究竟能派什么用处呢?空洞的说教解决不了问题。教师在这里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数学知识,既强化了学生的统计意识,又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谈话:小朋友,通过今天的活动,你学到了什么新本领?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一个有意义的统计活动,好吗?

<<工作动态分析>>蒋晓华老师小学教师的文章由静到动 深层感悟
教学资料《折纸中的轴对称》教学设计

学生背景:学生已经掌握了全等的知识,但是对于有特殊限制关系的全等形可以通过本节课进一步探究。

设计思想:现代教育主张启发式教学,即把教学过程看作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与思考过程,而教师则是一种情境的创造者,即创造由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作用、社会关系、活动类型、设施等组成的情境,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目标的核心,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所以作为教师,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创造这样一种情境: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使求知成为学生自觉要求。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

1.以“问题解决”为知识展开主要的线索,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2.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点,尽可能创设学生动脑、动手的教学情境。

3.强调“学习数学重在应用”的观点,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课作为三角形单元的一节理解课,它的意义有助于学生更深的研究和理解变换前后图形间的关系。

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和内容,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先由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进行动手实验,使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由老师或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动手、讨论、归纳总结出规律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再用总结出来的规律解释并解决问题。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能准确判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3.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1.结合教学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2.通过小组协作和专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会找对称轴。

教学难点:应用轴对称图形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收集跟轴对称有关的各种信息、 剪刀,小刀,彩纸;几何图形教具 

教学方法:观察、启发、探究、合作

教学过程:

一、 情境设置

包拯)(张飞)

伴随京剧唱腔,出示京剧脸谱的精美图片(包拯、张飞),让学生仔细观察,哪个脸谱在图案设计上与众不同? 为什么?

学生马上发现包拯的脸谱设计不对称(额头,梁上的花纹)。就此引出课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这样的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回答在其它方面还有这样的图形吗?

生活中的一些轴对称的图形:

(激起学生对中国民族文化的热爱)

这些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做简单的总结,后面进行归纳)

二、感知探索

(一)操作中体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打开一个红折子,呈现折好的轴对称图形,激起学生创作的愿望,然后让学生利用准备好的材料:彩纸、剪刀、尺子,折一折创作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想办法,要想得到一个完整的轴对称图形应如何操作。教师马上引出:这条虚线数学上称它为对称轴。

三、理性归纳

把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归纳总结后,板书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相关概念。

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可以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边的图形重合,这样的一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这条虚线叫做对称轴。

(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两端可以无限的延长。)

学生观察,刚才自己动手制作的轴对称图形如果沿着对称轴翻折会有什么现象?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后得出结论)

性质1:对称的两部分全等(重合)。

对称点:对折以后,彼此重合的两个点称为对称点。

引导学生思考,连结两个对称点后又会有什么发现?(数量上和位置上)

(学生通过测量等方法,可以得出结论)

性质2: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四、成果应用

1.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什么?

2.学过的几何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什么?

1)任意三角形不是对称图形。

2)等腰三角形是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3)任意梯形不是对称图形。

4)正方形是对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学生再折一折,老师示范。)

5)平行四边形不是对称图形。(再折一折,沿任何一条直线折都不重合。)

6)长方形是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有四条对不对,折一折。)

7)圆是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在你那个圆上至少出三条对称轴。)

8)等腰梯形是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3.通过下面的折纸方法,你能否发现它说明的是什么几何定理?理由是什么?

用纸折一个任意三角形ABC,把最长边BC的一部分折到另一部分上,使折痕通过A点,若BC上的折点是D,那么把纸展开后,重新将A、B、C三个角的顶点都折到D点,折痕是EF、EG、FH,这时∠A、∠B、∠C恰巧拼成一个平角,



4.如图所示,给你一张矩形纸,只用双手,你能折叠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如果能,请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能,也请说明理由。


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实践、探究。

五、学生小结:

1)决定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应具备什么条件?

2)在图形的变化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六、作业:

想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吗?请通过下面的几个练习题检验一下自己吧!祝你成功!

1)下面的字母,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A B C D E F G H

2)像这样写法的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口 工 用 中 由 日 直 水 清 甲

(通过这道题的练习,可以看出中国的汉字是非常美的。谁还能举例说出哪些汉字可以写成轴对称图形吗?)

3)已知:如图,将矩形ABCD沿着直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 处,BC 交AD于E,折痕是BD,AD=8,AB=4,求△BED的面积。


让学生根据所给条件动手操作,从中找出变化中的等量关系。

解法1:在矩形ABCD中

∵AD∥BC

∴∠2=∠3当矩形ABCD沿直线BD折叠后,△BC'D与△BCD关于直线BD对称

∵∠1=∠2,故∠1=∠3

∴△BED是等腰三角形

作EF⊥BD于F,则BF= BD=2

设BE=x,∵BE=ED,∴AE=8-x

在Rt△ABE中,42+(8-x)2=x2

解得:x=5

在Rt△中,x2=EF2+(2)2

∴EF=

∴S = BD·EF= 10

(让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解法)

板书: 轴对称

轴对称定义 图片 练习

对称轴 学生作品

性质1

性质2

点评

(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折纸中的轴对称》教学设计教育资源
教学资料初三化学教案:第四章 第二节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据此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2.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依据,理解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意义。
教学内容:
1.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
2.在化学变化中,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各原子质量不变。因此,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用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变化。
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循的原则是:(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2)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4.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化学反应简单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应用和成立原因;
2.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3.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2.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探究活动: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及成立原因。
教学过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探究学习:质量守恒原理的证明
发现问题:酒精灯内的液体燃烧后会逐渐减少,生锈的铁钉质量比原先质量增加,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总质量却没有变;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增加,减少还是不变?
提出假设:化学变化前后质量的总质量不变。
设计实验:
(1)参照课本P96图4-13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现象:在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无色氢氧化钠溶液后,锥形瓶中产生蓝色沉淀,天平保持平衡。
文字表达式:硫酸铜(CuSO4) + 氢氧化钠(NaOH) → 硫酸钠(Na2SO4) + 氢氧化铜[Cu(OH)2]
结论:参加反应的硫酸铜和氢氧化钠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硫酸钠和氢氧化铜质量之和。
(2)参照课本P96图4-14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
现象:胶皮滴管中的稀盐酸滴入到小试管中的碳酸钙上,产生大量气泡,锥形瓶中的氢氧化钙溶液逐渐变浑浊,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状态。
文字表达式:碳酸钙(CaCO3) + 盐酸(HCl) → 氯化钙(CaCl2) + 二氧化碳(H2O) + 水(H2O)
二氧化碳(H2O) + 氢氧化钙[Ca(OH)2] → 碳酸钙(CaCO3) + 水(H2O)
结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量没有发生改变。
形成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即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
2.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1)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原子的重组,即参加反应的各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质量也基本不变
(2)在宏观上,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不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1)必须在化学反应中,如:100g酒精和100g水混合形成200g酒精溶液,并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在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要注意是参加反应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才相等
如:酒精燃烧后,质量逐渐减少,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的话,参加反应的酒精和氧气的质量总和应该与生成的二氧化碳及水的总质量相等,而二氧化碳和水散失在空气中,无法称得质量,所以质量减少。而铁钉生锈后质量会增加,则是因为参加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铁锈的质量,当然铁锈的质量就会大于原先金属铁的质量。
例题:4.6g某物质R在空气燃烧后,能够生成8.8gCO2和5.4gH2O,请你分析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分析:我们可以用化学式表示该反应:R+O2→CO2+H2O,生成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反应物中的碳、氢、氧元素质量应该和生成物中的质量分别相等。首先能够判断在反应物R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我们就要根据质量来算了:
m(C)=m(CO2)×ω(C)=8.8g×=2.4g; m(H)=m(H2O)×ω(H)=5.4g×=0.6g
氢元素与碳元素质量总和只有3g,而R中有4.6g,所以在该物质中氧元素就要占1.6g。综合上述,该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二、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
1.化学方程式的原则(1)严格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需要化学方程式配平
(2)严格尊重实验事实,不可主观臆造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以P为例 4P +5O2 = 2P2O5
4×31 5×32 2×142
(1)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完全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
(2)每4个磷原子在点燃条件下能与5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3)每124份质量的磷在点燃的情况下,能与160份质量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五氧化二磷
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因此,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化学式前面要配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化学方程式配平后,短线改成等号。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种,这里介绍几种简单的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例如配平化学方程式:NH3+Cl2-N2+NH4Cl
观察上式:左边有3H,右边有4H,氢原子的最小公倍数是12。因此,在NH3前配上化学计量数4,在NH4Cl前配上化学计量数3,即:4NH3+Cl2-N2+3NH4Cl
上式中:右边有3Cl,所以在左边的Cl2前配"3/2"(使Cl原子个数相等);左边有4N,右边的3NH4Cl中有3N,所以在N2前应配"1/2"(使N原子数相等),即:4NH3+ Cl2- N2+3NH4Cl
上式两边分别乘以2,使各项化学计量数变成最小整数比,即:8NH3+3Cl2==N2+6NH4Cl
(2)观察法
先找出化学方程式中原子数目多的化学式,令该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为1
例如:配平化学方程式NH3+O2-NO+H2O
NH3的原子数目比较多,令其化学计量数为1;依据"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相等确定其他各项的化学计量数。上式中有1N和3H,所以右边的NO前面应配"1"(使N原子个数相等),H2O前面应配2/3(使H原子的个数相等),此时,右边有5/2个O,所以左边的O2前面应配5/4(使氧原子个数相等),即:NH3+5/4 O2-NO+3/2 H2O,将其化学方程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转化为最小整数比:4NH3+5O2==4NO+6H2O
注: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1)许多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因此,需要在化学方程式中注明反应发生的基本条件。如把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写在"等号"的上方或下方。
(2)如果化学反应中有气体生成,在该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如果生成物中有不溶于水的固体时,则在该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3)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时,气体生成物中就不需注"↑";同样,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不溶于水的固体时,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
书写化学方程式常见的错误:
(1)写错物质的化学式;
(2)随意臆造生成物或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
(3)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4)漏标或错标气体生成物或沉淀生成物的记号;
(5)错写或漏写反应必需的条件。
练习:
1.C2H6 + O2 - CO2 + H2O   2.Al + MnO2 - Al2O3 + Mn
3.C2H2 + O2 - CO2 + H2O   4.Fe + H2O - Fe3O4 + H2
5.Fe2O3 + CO - Fe + CO2   6.Mg + N2 - Mg3N2
7.NO2 + H2O - HNO3 + NO   8.KNO3 + S + C - K2S + N2 + CO2
9.FeS+ O2 - Fe2O3 + SO2   10.Fe2O3 + HCl - FeCl3 + H2O
三、化学变化中的定量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2)写: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找: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质量关系;
(4)列:列出比例式并求解;
(5)答:检查结果,简明作答。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应该注意的事项
(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准确列出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比;
(2)列式时,各物质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对应关系要正确;
(3)反应物、生成物都必须是纯净物,如果是混合物,应该不纯物的质量按题意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
(4)解题的过程要完整,规范
(5)设未知数是要指明物理量,不要带单位。
例题:某实验室中需要1.6g氧气进行实验。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氧气,需要消耗水多少克?同时可生成氢气多少克?
解:设消耗水的质量为x,得到氢气的质量为y
2H2O =2H2↑+O2↑
36   4   32
x    y  1.6g
x=1.8g; y=0.2g
答:电解消耗1.8g水,同时生成0.2g氢气。
常见题型:
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信息,如何求反应物的质量及相互质量比?
例1. 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g时,B消耗的质量为_________g。
分析:此题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共140g,所以A和B的质量之和也应为140g。由于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则可将物质总质量视为7份(3+4=7),A占其中3份,B占其中4份。所以消耗B的质量为140÷7×4=80g。
例2. 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分析:此题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Y的相对分子质量。解题时,首先要确定4Y的值,即3×32+4Y=2×102 4Y=2×102-3×32=108 Y=27
2.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或密度、体积),如何求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或体积)?
例3. 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们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于2003年5月21日13:40成功登顶。假如每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g。求:
(1)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g/L)
(2)若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千克的高锰酸钾?
(3)用这种方法给登山运动员供氧,是否可行?简述理由。
答:(1)4.8kg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8Kg/1.43(g/L)=3.36 103L
(2)设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的质量为x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316          32
x          4.8kg
x =316   4.8/32=47.4 kg
(3)不行。此法成本太高,经济上不合算;或在实验室制如此多氧气,耗时太长。
分析:此题难度不高,主要考查学生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两个重要的注意点:
(1)气体体积和气体质量的换算(即气体体积=气体质量÷气体密度);
(2)化学方程式中单位的换算,如题目中出现"kg"与"g"之间的换算。此题中不仅仅是一道有知识背景的简单计算,还考查了学生仔物质制备时是否考虑原料成本和反应时间的因素。
3.已知混合物中的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如何求混合物中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4.煅烧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00t,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吨?若石灰石中的杂质全部进入生石灰中,可以得到这样的生石灰多少吨?
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 CaO + CO2↑
100   44
100t×80% x
x=35.2t
生石灰的质量:100t-35.2t=64.8t
4.利用化学反应测定的实验数据,如何进行物质的计算和推断?
例5. 某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的办法如下: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
(1)8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多少克?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下表中m的数值应该为多少?

序号

加入稀盐酸质量(g)

剩余固体质量(g)

第1次

10

5.5

第2次

10

m

第3次

10

1.2

第4次

10

1.2

(4)要得到280kgCaO,需要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多少千克?(化学方程式:CaCO3=(高温)CaO+CO2↑)
解:(1)8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为1.2g。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85%
(3)m=5.5g-(8g-5.5g)=3g
(4)设需要80%的石灰石的质量为x
CaCO3 =CaO+CO2↑
100   56
X×80% 280kg
x=625kg
分析:此题通过不断改变所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观察剩余固体的质量来判断稀盐酸何时不足,石灰石中CaCO3何时完全反应。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第三次加入10g盐酸后,固体剩余物质量不再减少,说明剩余的1.2g固体不和稀盐酸反应,应为杂质。然后,用8g石灰石样品质量-杂质质量=CaCO3质量。再除以样品质量,即可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第三小问也可从题意得出正解,即第一次加10g酸时固体的质量减少应和第二次一样,所以第二次剩余的固体质量就是3g。最后一问可利用含杂质问题的解题方法处理。
典型例题:
1.某研究小组查阅了《厦门2001年海洋环境公报》得知:厦门海域的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COD)、磷氮、油类、铅和汞等,其中COD是指一定量海水与高锰酸钾或K2Cr2O7发生氧化反应时所用高锰酸钾或K2Cr2O7的量。据此回答:(注Cr是铬元素的元素符号)
(1)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受污染的海水含有X物质,它与K2Cr2O7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5K2Cr2O7+20H2SO7=6CO2+5K2SO4+5Cr2(SO4)3+23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3)根据你的观察和调查指出这些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水是资源大宝库,请写出能从未污染的海水中提取或加工得到的物质:(填化学式)_________。
2.法轮功邪教组织头目李洪志说,他通过发功能使铝发生化学反应,变成铜和金。请根据化学知识来判断正误,并提出你的理由。
3.早在17世纪,质量守恒定律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玻意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打开容器盖,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来金属质量增加了。
(1)试解释金属灰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
(2)由于玻意耳称量方法上的原因,他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机会。请你改进他的称量方法,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4.H2和O2的混合气体10g,点燃后充分反应生成9g水,则原混合气体中H2和O2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
5.饱和食盐水在直流电的条件下可生成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氢气和氯气反应又可生成氯化氢,氯化氢溶于水生成盐酸。这样实验可制取生产、生活中需求量很多的氢氧化钠和盐酸。这一工程工业上称之为氯碱工业。
(1)写出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利用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工业生产应考虑哪些因素?
6.高级汽车中常配置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内部贮存有硝酸铵。当汽车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硝酸铵迅速分解出大量的一氧化二氮气体和另一种氧化物充满气囊,隔在乘员和挡风玻璃、方向盘之间,防止乘员受伤。
(1)写出硝酸铵受撞击时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安全角度,在存放和使用化肥硝酸铵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7.化学变化中常伴有能量转化,这是因为不同的物质包含的化学能大小不同,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热能、光能或电能等。
(1)举出一个从环境中吸取热能的物理变化的例子。
(2)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能和________能。
(3)已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变化放出热能。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反应前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所包含的化学能比反应后水包含的化学能_________(填"高"或"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煤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煤直接做燃料不仅是极大的浪费,而且固体煤中含有的硫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造成大气污染。北部某城市冬季取暖约为120天,每天消耗含硫1%的煤200吨。
(1)该城市一个冬季向大气排放多少吨二氧化硫气体?
(2)从环保角度考虑,请你提出三个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1.(1)KMnO4;
(2)C6H6;
(3)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石油的泄漏;
(4)NaCl(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他的观点是错误的。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一切化学变化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改变,质量也基本不变。铝是由铝原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所以铝原子无法通过化学变化生成金原子和铜原子。所以可见李洪志的说法是伪科学的,纯属歪理邪说。
3.(1)金属燃烧是金属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金属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金属氧化物的质量。生成的金属灰是金属氧化物,所以金属灰的质量比原来金属的质量增加了。
(2)分别称量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
4.1:9或1:4 提示:因为生成了9g水,则说明参加反应的混合气体总质量也为9g,而原气体总质量为10g。所以还有1g气体没有反应,可能是H2,也有可能是O2。
5.(1)2NaCl+2H2O 2NaOH+H2↑+Cl2↑;
(2)原料价格便宜,制取方便,耗能少,安全问题等。
6.(1)NH4NO3撞击===N2O↑+2H2O ;
(2)不能与易燃物混放;不能用铁锤等物将结块的硝酸铵砸碎;不能受到严重撞击。(分析:硝酸铵是因为分解会产生气体,所以在有限空间内,气体急速膨胀,易爆炸)
7.(1)干冰升华,酒精挥发等。
(2)光,热
(3)高,因为这反应放出能量,故反应物具有的化学能高于生成物具有的化学能。
8.(1)4吨;
(2)尽量减少煤等含硫燃料的燃烧,使用脱硫技术;开发新能源。(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初三化学教案:第四章 第二节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教育资源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人教新目标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折纸中的轴对称》教学设计,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4A Unit 3 A purse 复习课教案
    Unit 15  Destinations
    高一语文第二册《归去来兮辞》教案
    高一语文第二册《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高一语文第二册《兰亭集序》教案2
    高一语文第二册《兰亭集序》教案1
    高一语文第二册《鸿门宴》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Unit 7At Christmas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我们的朋友—…
    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6 Holidays教学设…
    PEP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六年级英语pep第七册第三单元教案
    初中英语第三册第三单元第10课说课教…
    高一语文第二册《我若为王》教案1
    高一语文第二册《拿来主义》教案2
    高一语文第二册《拿来主义》教案
    《千年不衰的汉字》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
    3A Unit 5 How are you?第一课时
    第七册数学:              《找规律…
    一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案及说课
    5B Unit 9 Shapes (第一课时)
    英语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4A Unit 1 May I have … ? 复习课教…
    5A Unit 4 Halloween第一课时案例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七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For Unit 1, Module 3, Oxford Engli…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三单元教案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参考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牛津英语模块一第三单元…
    For Unit 2 Noises, Module 3, Oxfor…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新目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课稿初中…
    《牛津小学英语5A》第三单元教案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4 Where’s …
    牛津小学英语5B教案第三单元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1 Will peop…
    Unit 9 The English Club (第一课时…
    《狐狸和乌鸦》   第一课时
    《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两人三足
    5B  Unit9 The English club 教学设计
    《让“时间流”减速》活动方案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解法探讨
    “小事情”教学设计与评析
    [推荐]三年级课外阅读研讨课 (三节课…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第2册品德与生活16过好暑假   教学设…
    [八年级物理上]第4节 噪声
    “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案例与评析
    初三化学教案: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初三化学教案: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初三化学教案: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八年级物理上]第3节 活动:密度知识…
    [八年级物理上]第1节 质量
    4BUnit 8 Open Day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无痕”,精彩“有痕”-----《解…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
    3B Unit 11 A good idea第一课时教案
    3B Unit10 Do you play…?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电功率教学设计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2 What shou…
    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3 Asking the w…
    《呼兰河传》(节选)教学设计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7 Would you…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7 Would you…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6 How long …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7 Would yo…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6 How long…
    [八年级物理上]第2节 光的反射定律
    [八年级物理上]第5节 声与现代科技
    [八年级物理上]第3节 奇异的声现象
    《相似三角形》多媒体说课教学设计
    《云雀的心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图片的处理教案设计与反思
    图片的获取教案设计与反思
    小学美术第十二册第11课《我造的花园…
    《云雀的心愿》教学设计
    《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3 Asking th…
    5以内的加法
    《认识比》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2(第一课时)教…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2 What shou…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3 What were…
    信息技术《打印预览》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2 What shou…
    高二语文第四册《赤壁赋》教案1
    《同侪携手共进》教案
    初中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
    “申请免费电子邮箱”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公开…
    《节约用水》——德育教学活动设计
    表格规划与修饰(第4单元 第2节 第1课…
    小学美术第八册《适合纹样》教学设计
    Unit 8  Open  day
    三年级科学下册   《土壤的保护》案例…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7 How much …
    《画正多边形》教学设计
    人教新目标七下Unit 4 I want to be …
    人教必修2《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
    《认识多边形》教学设计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9 How was y…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8单元总结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9 How was y…
    人教新目标七下Unit 8 I’d like som…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8 I’d like…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呐喊〉自序》教案
    人教必修2《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
    《落日》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四册《鸟岛》教学设…
    《赶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下)科学《小车的运动》…
    万石小学有效利用学校图书室,拓展学…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六册语文《海底世界》第一课时教学…
    第四册语文《台湾的蝴蝶谷》教学设计
    语言:小狗抬花轿(大班)
    《剪贴图形》
    小学语文第四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5 I’m watc…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5 I’m watc…
    小学英语pep第七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4 I want to…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4 单元复习
    人教必修2《诗经·采薇》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2《离骚》课堂实录
    人教必修2《诗经 氓》教案
    人教必修2《卫风·氓》教学实录
    人教必修2《瓦尔登湖》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与分析
    《我的自画像》作文讲评教学设计
    小鹰学飞(第二课时)
    《画矩形》教案
    认识公顷
    让残奥精神点亮生命的课堂!
    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一课时教学…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第二课…
    神奇的实验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8 When is y…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9 Do you Wa…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6  Do you l…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第2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意图
    一年级语文《春到梅花山》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设…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和热…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和热…
    初一英语上册预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
    7年级上册1-1-4《生态系统》设计1
    《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实录
    高一语文第二册《庄周买水》教案
    高一语文第二册《我若为王》教学示例
    4A Unit2 In a toy shop 复习课教案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粤沪版八年物…
    2.3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粤沪版八年物…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粤沪版八年物…
    1.3 尝试科学探究 [粤沪版八年物理上…
    1.1希望你喜爱物理 [粤沪版八年物理…
    高二语文第四册《逍遥游》教案1
    高二语文第四册《赤壁赋》教案2
    高二语文第四册《〈愚溪诗〉序》教案…
    高二语文第四册《〈愚溪诗〉序》教案…
    《年月日》教学反思
    5B Unit 6 A PE lesson第一课时教学设…
    设景 激情 入境 练说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月球之谜》教…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尊严》教学反…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桂林山水》教…
    清平乐&#8226;村居
    寓教于生活
    地球上的水》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步步高》教案
    教案《大树妈妈》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和热…
    7年级上册1-1-1《生物的特征》教学设…
    7年级上册1-2-1《生物圈》设计
    7年级上册1-1-1《生物的特性》之一
    7年级上册1-1-2《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高二语文第四册《茶馆》教案2
    高二语文第四册《罗密欧与朱丽叶》教…
    高二语文第四册《雷雨》教案 2
    高二语文第四册《茶馆》教案1
    高二语文第四册《雷雨》教案1
    小学生不良的价值取向和对策——班主…
    个案分析——让幼儿大胆讲述
    赞美,让孩子无比灿烂-赏识教育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牛津小学英语 4A  Unit4  I   like  …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生命离不开水》
    展示异彩纷呈的课堂——《海底世界》…
    作文指导课:挑战“大力士”
    《诺贝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郑成功》教学设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溶液…
    高二语文第四册《陈奂生上城》教案2
    高二语文第四册《项链》教案2
    高二第四册《项链》教案1
    高二语文第四册《药》教案2
    高二语文第四册《药》教案 1
    牛津小学英语3 B第三单元教案
    牛津小学英语5B教案第三单元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