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案例与评析

实验小学教学杭群燕学习者:15、青海高原一株柳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柳树的神奇与望而生畏。

4、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领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柳树的强大生命力。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
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

(1)贺知章的《咏柳》

(2)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

(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

(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
3、教师示范读

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出文中生字词语

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

三、学习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课文生字2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向我们描述了生长在干旱、高寒的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柳树。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株柳树,并且仔细观察它,在你的眼中它会是一株怎样的柳树?

2、  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柳树的句子,体会一下:它是一株怎样的柳树?并写下你的感受。

二、精读课文

1、  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边读课文边体会。

教师巡视

2、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你认为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学生回答。如:神奇的、顽强的等)

从课文的哪句话中体会到的?(学生读出句子并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谈谈自己的体会)

指导学生板书柳树的特点、品质。(如:神奇的、顽强的等)

3、  描写柳树、能反应柳树特点、品质的句子。如下:

(1)a、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

b、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野,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

(2) a、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理解“伫立”

         从课文中找出与“伫立”意思相近的词语——“撑立”

       b、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3)  a、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撒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随之而来的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   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

(课文中还有一处也写到“奇迹”,请你找出句子并读出来。)

b、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为什么说这一株柳树活着是一种奇迹?)

(4)第五自然段描写柳树的外部形状。指导学生理解青海高原的柳树长得粗壮、坚硬、茂盛还有独特的色泽,这些都体现柳树生命力的顽强。因此它很神奇且令人望而生畏。

(5)第七自然段:“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体会柳树的顽强精神。

4、  结合学生的板书小结:

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柳树“树干粗壮、浓荫覆盖、色泽独特、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令作者感到它神奇又令作者感到望而生畏,所以当作者第一次见到她时不由得发出了一声……(哦!)

(1)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哦”?

(2) 作者在惊讶、惊叹、惊喜什么?

5、  课文中作者不仅写到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柳树,还写到了其它柳树,找找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1)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家乡灞河边的柳树的句子。

(2) 指名学生读出句子,你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从句中找出关键词说明“作者家乡灞河边的柳树”生存环境优越。)

(3) “作者家乡灞河边的柳树”和“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柳树”有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树”?

(4)结合句子“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理解。

(5)谈到写作方法:对比、衬托的作用,衬托出青海高原上的柳树生存环境恶劣,更深层的体会出柳树生命力的顽强。

6、  出示句子: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1)指导学生读句子。

(2) “九十九条死亡之路”指的是什么?(联系第七自然段)

(3)  “一线希望”又是怎样的?

(4)  “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它成就了怎样的一片绿阴?(联系第五自然段)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6)这句话仅仅是在写柳树吗?

(7)你由这句话想到了什么?(联系一些名人、平凡人在逆境中成长事迹)

三、总结课文

1、学了课文后,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学生在书本上练写。

3、指名学生交流。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可真了不起,你们读懂了两个词,一个是撑立,一个是伫立。其实你们已经读懂了一棵树,读懂了一种精神,当然也读懂了作者遣词造句的良苦用心,杭老师希望这棵柳树的精神能够永远伫立在每个人的心中。因为它用坚强不屈、顽强……的精神,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附板书:

青海高原一株柳          

               擎天一树绿,  高大、粗壮、苍绿

               自成数度春。  唯一

神奇  

               默承苦几许?  干旱、严寒、风雪、雷电

               无语啸苍穹!  坚毅、顽强

<<工作动态分析>>实验小学教学杭群燕学习者的文章15、青海高原一株柳
王琴老师宜丰小学教师《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国标版三年级下册P100-101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教材先安排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再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最后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教材从学生的现实出发,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力求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星期六,小红和妈妈一块去商店,商店里正在播放商品优惠信息:

    钢笔15.4元

铅笔盒12元

橡皮0.6元

书桌208元

毛笔3元

剪刀7.9元

如果让你把这几种商品按价格分分类,你怎样分?

预设分法 :钢笔15.4元    剪刀7.9元    橡皮0.6元

毛笔3元      铅笔盒12元   书桌208元

右边这列数我们已经学过,那左边这列数呢?

你们知道这列数叫什么?

板书:认识小数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促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  新知探索

(一)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小红和小明转了一圈后,决定买这一张书桌(出示例1图)

1. 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5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多少米?

说明:5分米是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

反过来,0.5米表示什么?

4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多少米?0.4米表示什么?

板书:5分米     5/10 米      0.5米

      4分米     4/10 米      0.4米

2. 比较:

这两组数量,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竖着看又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

竖看时,第二列有什么共同点,第三列呢?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零点几?

小结:十分之几可以写成小数零点几,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

3、一位小数的读写

谁来把写成的小数读一读?

板书:0.5读作零点五

0.4读作零点四

同学们都会读了,写的时候,你觉得要注意些什么?(预设:小圆点的位置及写法)

拿出你的小手指在桌上写一写。

4、练一练:

P101/1、  这把1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了多少份?你会照样子填一填吗?

独立填写,巡视指导,汇报交流。

   P101/3、   先独立填写,再交流。注意指出不同填法。

5、游戏:对口令(老师和学生对答“十分之几”和“零点几”)

(设计意图:探索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想一想、比一比、说一说,并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买完了书桌,小红又去选了两样学习用品。

出示:圆珠笔         笔记本

     1元2角        3元5角

1、 能不能像刚才那样,把几元几角写成以元作单位的数?(四人一组讨论)

   为什么1元2角是1.2元?你是怎么想的?3元5角呢?

   谁来读一读这两个小数?

板书:1元2角           1.2元    1.2读作一点二

          3元5角           3.5元    3.5读作三点五

小结:几元几角分成两部分,几元和几角,先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就是几点几元。

2、 比较:上面2个小数和下面2个小数有什么不同?

          0.5和0.4小圆点的左边为什么写0?而1.2和3.5小圆点左边为什么不写0呢?

3、转了一圈,小红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买点食品吧!

   P101/2  独立完成,巡视指导,汇报交流。

4、 老师这里也有些食品优惠券,想要吗?想要先得过关。

谁能读出优惠券上的小数,并说出它的价格是几元几角,这张优惠券就送给谁。

(设计意图:肯德基优惠券是学生经常见到和使用的,学生喜闻乐见,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认识小数的组成

1、出示:下面各数哪些是小数?

8  5/12   0.5   7/100   4.7   9   0

提问:你们为什么找得这么快?

2、那么这行数中除了小数、分数还有些什么数?小数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呢?请同学们自学P100最后一段,并思考黑板上的问题。

出示自学问题: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数是自然数?

              小数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小数各部分名称。

3、 题一中,哪些数是自然数?他们都是什么数?

           0.5的整数部分是多少,小数部分呢?4.7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小数的组成,培养自学能力)        

   三.  拓展延伸

   刚才,我们学了这么多有关小数的知识,老师有个问题:你觉得使用小数有什么好处呢(自由发言)

     实际上,小数在咱们的生活、生产中处处可以用到,同学们要学会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 想一想从下面几幅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出示:江苏电视塔      东方明珠电视塔    多伦多电视塔    中央电视塔

         318米           468米            553.3米         386.5米

介绍: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的电视塔。多伦多电视塔是世界第一高的电视塔。

2、 最近南京的交通有了一个重要的变革,谁知道是什么?请同学们仔细听记下老师所读的小数。

出示:图略

      南京地铁1号线全程21.7千米,其中14.3千米是地下线,7.4千米是地上线,全程总造价39.2亿元,创造了全国地铁建设的“三最”。

谁来汇报一下你记的小数。

介绍:你知道南京地铁创造了哪“三最”吗?出示:(一是票价最低、二是地铁造价全国最低、三是运营用工人数最少。)

3、 介绍数学家刘徽。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刘徽就开始应用十进分数也就是小数。而欧洲直到十四、十五世纪才出现十进小数,小数点直至十七世纪才开始使用。刘徽的发现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设计意图: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关注生存性资源,拓展知识面,并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小朋友,这节课你学习到了哪些知识呢,来说个同学听一听?

2、作业:P101  4、5

<<工作动态分析>>王琴老师宜丰小学教师的文章《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资料“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案例与评析

湖南省岳阳市第四中学 吴明强

一. 感知生活,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录象)画面上一个十一、二岁的小朋友站在一个文具店里,销售文具。外音——小明的父亲下岗后,在学校后门租了一个小门面,开了一间文具店,若是把每月的租金分摊到每天的上午和下午,这样不卖出文具时,小店在这半天也是亏本的。小明是一个懂事和孩子,今年暑假抓紧完成作业后,就给父亲去帮忙。还专门对一周七天的亏盈做了如下统计。

星期一,上午赚了80元, 下午赚了60元;

星期二,上午亏了20元, 下午亏了30元;

星期三,上午赚了80元, 下午亏了25元;

星期四,上午亏了45元, 下午赚了30元;

星期五,上午赚了30元, 下午亏了30元;

星期六,上午不赚不亏, 下午赚了60元;

星期日,上午亏了20元, 下午不赚不亏;

老师:同学们,如果赚了30元记为+30元,亏了20元记为-20元,请你们帮小明统计一下这一周每天的亏盈情况。并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

评析:这个问题比书本上,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从东走向西,从西走向东的问题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也更熟悉。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问题提出来以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了。全班没有一个同学不会的。每一个同学都把手举得高高的,生怕老师不喊他们回答。

学生A:星期一小明父亲的文具店赚了140元,用式子表示为:

+140 =(+80)+(+60) ……①

老师: 大家对这个式子有什么看法没有?

学生A1:有,140要写在(+80)+(+60)的右边。

老师: 说说你的道理。

学生A1:星期一的140元收入是由上午60元和下午的80元,两个加数得出的。应该是先要有加数相加后再有和,所以140要写在这个式子的右边。

老师: 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后面我们也要按照计算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书写每一个式子。

评析:教师看到①式后,没有直接纠正过来,而是让学生思考,发表看法,得出正确的书写形式。

学生B:星期二小明父亲的文具店亏了50元,用式子表示为:

(-20)+(-30)=-50 ……②

学生C:星期三小明父亲的文具店赚了55元,用式子表示为:

(+80)+(-25)=+55    ……③

学生D:星期四小明父亲的文具店亏了15元,用式子表示为:

(-45)+(+30)=-15    ……④

学生E:星期五小明父亲的文具店不赚也不亏,用式子表示为:

(+30)+(-30)=0    ……⑤

学生F:星期六小明父亲的文具店赚了60元,用式子表示为:

0+(+60)=+60       ……⑥

学生G:星期日小明父亲的文具店亏了20元,用式子表示为:

(-20)+ 0 =-20 ……⑦

评析:由于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也回答得很正确。正好利用这七个问题引导学生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概括和理解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老师:再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上面七个式子表示了几种不同的有理数相加,

同学H:上面七个式子表示了两个正数相加,两个负数相加,一正一负的两个有理数相加,0和一个有理数相加四种有理数相加。

老师:这位同学的分法较好,同学们还有更好的分法吗 ?

同学J:我把这七个式子分为三种不同的有理数相加。我认为两个正数相加和两个负数相加就是同号两数相加,其次是一正一负的两个有理数相加,第三是0和一个有理数相加。

老师:这位同学把两个正数相加和两个负数相加,归纳为“同号两数相加”非常好,那么还有没有更好的分法呢?

“有”学生K大声地说。

老师:请你说说看。

学生K:我把它们分为四种有理数相加:两个正数相加和两个负数相加就是同号两数相加,一个正数相加和一个负数相加应分为两种情况。其中象(+30)+(-30)=0可分为互为相反数相加,另外一种是、不是互为相反数的异号两数相加,最后一种是0和一个有理数相加。

老师:这位同学分得非常好。特别是把“互为相反数的和等于0”从一正一负的两个有理数相加中分出来是有好处的。互为相反数虽说是一正一负,但它们的绝对值相等,最主要的是,它们的和为0。这为后面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提供极大的方便。

评析:让学生逐步概括出有理数加法的四种情形。特别是把互为相反数的和为0概括为有理数加法的一种类型,既有必要,又能给我们在后面的有理数运算中带来方便。

老师:四类不同的有理数相加,怎样求它们的和呢?请同学思考回答并举例。

同学L: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如: (+12)+(+30)=+(12+30)=42

(-8)+(-23)=-(8+32)=-31

同学M: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如:(+1/3 )+(- 5/3)=-( 5/3- 1/3)=- 4/3

 (-44)+(+56)=+(56-44)=+12

同学N: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零;

如:(+6.8)+(-6.8) = 0.

(+17) + ( -17) = 0

同学O: 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如: (-9)+ 0=-9, 0+(+19)=19.

评析:“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通过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教育资源入手,让学生边想边做,边做边想,轻轻松松地掌握了这个法则。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难度。

三. 巩固提高(略)

反思:以上就是本人对“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课教学的部分实录。课后我回忆以前对这内容的教学,完全按照课本上的设计,从东西走向入手,得到一个算式,再结合数轴得到结果,然后再得到加法法则。整个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在数轴上从东走向西,从西走到东。学生愿不愿意走,是不是走得懵头转向,只要教师自己知道走就可以了。相比之下,这次我利用小明给他父亲的文具店打工这一教学资源,由于学生对这一件事非常熟悉,所以他们情绪很高,兴趣也很浓。课堂上没有看到学生茫然的情况。我自己也觉得这堂课比以前任何一次都教得轻松:“好象他们都会,我没有为他们做什么似的” 。

教学中如何按照新课程标准,做到用教材教学,而不必一定只教教材。尽量选取学生熟悉的教学素材,降低教学难度,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话题。

邮编:414000 2005 年10月20日于岳阳市第四中学(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案例与评析教育资源
教学资料初三化学教案: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3-4节
第三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学习目标】
1.认识一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2.会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4.领悟自然界基本组成的简单性,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元素和元素符号
[引入]补铁、补钙广告中的"铁"、"钙"指的是什么?什么是元素?
阅读教材P73内容,要求熟记表3-4所列元素符号。
过渡:你知道现在已知的元素有多少种吗?把课本翻到149页元素周期表,该表共有多少种元素?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什么位置,非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什么位置?它们的名称各有什么特征?
过渡:组成物质的元素总共只有一百多种,而知道构成我们大千世界的物质的种类却有几千万种,元素是如何组成物质的呢?比如:氧元素不仅可以组成氧气(O2),还可以组成臭氧(O3),一种元素就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了,那不同种元素相互组合的情况可想而知。
[疑1]既然都是氧原子,为什么再称之为氧元素?
[疑2]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难道同一种原子之间还有区别吗?
[答疑]氧原子核内质子数都是8,由于核内中子数不同,就可以有几种氧原子。其他的大多数原子也是这样。如果忽略这种差别,就可以把所有的氧原子归为一类,因为它们核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都是8,并且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我们把这一类氧原子称之为氧元素。
[思考]元素和原子有什么区别呢?
[问题1]有一则饮品广告称:"本品纯属天然制品,不含任何化学元素",你认为他说的对吗?
[问题2]"乐百氏"矿泉水标签上印有水质的成分如下(mg/L):硒:0.0130,锶:0.596,锌:0.00162,钠:18.4,钙:4.36。这里的硒、锶、锌、钠、钙是指元素还是原子?
[过渡]有了元素的知识,我们就可以采用一种标准将纯净物划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阅读教材P74后回答:什么是单质,什么是化合物?将纯净物划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的标准是什么?
[活动探究]P75表3-5
二、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
[提出问题]自然界中千千万万种物质都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的物质含的元素不同,在不同的物质中元素是如何分布的呢?
阅读图P75 3-21、22、23,分析在地壳、海水、人体中元素分布,太阳中呢?
[活动与探究]查阅资料,了解在地核中主要含有哪些元素。
三、元素与人体健康
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对健康的生命所必需的元素称为生命必需元素。这些元素在人体中的功能往往不能由别的元素来替代。
[思考]1、元素不足和过量对哺乳动物的影响
2、膳食标准
3、10种最好的食品、10种最差的食品
[交流讨论]从化学角度怎样衡量食品的质量?
[活动探究]
请从家中找几种食品,从包装袋上了解该食品中主要含有哪些元素。想想看,如果让你来给这些物质分类,你怎么分类?

                第四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化学式的含义;能依据物质组成、利用元素化合价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逐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和定量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尊重客观实际,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化学式的含义;
2.能依据物质组成、利用元素化合价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3.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逐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和定量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尊重客观实际,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内容要点:
1.通常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
2.可以利用元素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3.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通常写在左边,负价元素通常写在右边。原子的数目用阿拉伯数字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在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呈正价,非金属元素一般呈负价;在非金属氧化物中,非金属元素一般呈正价。根据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确定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原子的数目。
4.简单化合物的中文命名原则。
5.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两种元素中间用"化"字连接,如氧化铜(CuO)。
6.化学式中元素的名称从右向左读,与化学式的写法刚好相反,如氯化钠(NaCl)。
7.元素的原子个数在该元素之前先读出,如五氧化二磷(P2O5)。
8.含有复杂原子团的化合物,要根据其特征来称呼,不需读出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如氢氧化钠(NaOH)、碳酸钙(CaCO3)、硫酸钠(Na2SO4)等。
教学内容:
一、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
1、化学式(formular),就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
提出的依据: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不同的物质组成不同。
2、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一般包括宏观和微观角度)
微观上:表示某物质;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宏观上: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或者一个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还可以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情况。
我们以水(H2O)为例说明

化学式的涵义

以H2O为例

宏观

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水这种物质

表示该物质有哪些元素组成的

表示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微观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表示一个水分子

表示一个分子里有多少个原子

表示一个水分子中由2个氧原子和1个原子构成

质量

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Mr(H2O)=2Ar(H)+Ar(O)=2+16=18

表示物质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

表示物质中各种元素的质量比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3、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如 aRbc
a表示有a个这样的微粒
b 表示一个微粒中有b个原子或原子团
c 表示一个该离子中带有c个正(负)电荷
如:3H2SO4 Ca2+表示钙离子,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注意:同元素符号的意义相似,在化学式前有数字后,就不能表示宏观含义,只能表示微观含义
二、如何书写化合物的化学
1、各种物质的化学式都是通过实验方法测定出来的,一种纯净物只能由一个化学式来表示,不能主观臆造。
2、化合价。大量的化合物中不同元素的原子数目中都是一个固定的比值,体现这种关系的数值就是化合价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数值与它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密切相关的。
3、单质的化学式的写法
(1)金属单质、固体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如金属单质:Fe(铁)、Na(钠);固体非金属:S(硫)、P(磷)等;稀有气体:He(氦)、Ne(氖)等
(2)氧气等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添上下标,表示一个分子含有多少个该原子。如:O2(氧气)、O3(臭氧),Cl2(氯气)
4、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根据化合价来写化学
(1)一般是正价的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
(2)在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呈正价,非金属呈负价;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呈-2价,氢元素一般呈+1价。
(3)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
注意:(1)标注某元素的化合价时,务必要写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先标电性,后标数目,如 CuO
+2表示在氧化铜中铜元素呈+2价
(2)某些元素具有可变价态,它们表示在与其他元素化合形成化合物时,会出现多种可能。
特别:Fe 在命名时,+3价就是铁,而在+2价时要被称为亚铁
补充:初中一般常见的原子团及化合价

原子团

化学

化合价

原子团

化学

化合价

氢氧根

OH

-1

硝酸根

NO3

-1

碳酸氢根

HCO3

-1

高锰酸根

MnO4

-1

碳酸根

CO3

-2

锰酸根

MnO4

-2

氯酸根

ClO3

-1

硫酸根

SO4

-2

磷酸根

PO4

-3

亚硫酸根

SO3

-2

氨根

NH4

+1





 识记:课本P80的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三、简单化合物的命名
1、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命名
根据元素的名称,从右往左读作"某化某"。如NaCl读作"氯化钠",ZnO读作"氧化锌",Fe3O4读作"四氧化三铁"。但要注意,H2O就是"水",不能读成"氧化氢",NH3就是"氨气"。
2、含有OH原子团的化合物的命名:一般命名为"氢氧化某"
如:NaOH读作"氢氧化钠",Cu(OH)2读作"氢氧化铜"
3、含有其他原子团的化合物的命名:一般根据原子团和另一元素的名称从右到左的顺序读作"某酸某"。
如:CaCO3读作"碳酸钙",Cu(NO3)2读作"硝酸铜"
但注意,H2CO3就读作"碳酸",H2SO4就读作"硫酸"等。
4、某些比较复杂物质的命名
如:Cu2(OH)2CO3读作"碱式碳酸铜",H2O2读作"过氧化氢"等
四、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
(1)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化学式中所有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加和,即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如:Ca(OH)2
答:Mr[Ca(OH)2]=Ar(Ca)+2(Ar(O)+Ar(H))=40+2(16+1)=74
(2)计算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之比: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因此这些数字的比值就是化合物中的原子个数。
如:Fe2O3中,铁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就是2:3,碳酸钙CaCO3中钙、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1:3
但注意某些物质的化学式中,同种元素并不写在一起的,这时要注意原子个数。
如:NH4NO3中,氮、氢、氧原子个数比应该为2:4:3
Cu2(OH)2CO3中,铜、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2:5
(3)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就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积之间的比值
如:氯酸钾(KClO3)中,m(K):m(Cl):m(O)=39:35.5:16×3=78:71:96
硝酸铵(NH4NO3)中,m(N):m(H):m(O)=14×2:1×4:16×3=7::1:12
(4)计算一定质量的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该元素在物质中的质量分数
如:求60gMgSO4中含有氧的质量
m(O)=m(MgSO4)×ω(O)=60g×53.3%=32g(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初三化学教案: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3-4节教育资源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人教新目标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案例与评析,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4A Unit 3 A purse 复习课教案
    Unit 15  Destinations
    高一语文第二册《归去来兮辞》教案
    高一语文第二册《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高一语文第二册《兰亭集序》教案2
    高一语文第二册《兰亭集序》教案1
    高一语文第二册《鸿门宴》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Unit 7At Christmas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我们的朋友—…
    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6 Holidays教学设…
    PEP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六年级英语pep第七册第三单元教案
    初中英语第三册第三单元第10课说课教…
    高一语文第二册《我若为王》教案1
    高一语文第二册《拿来主义》教案2
    高一语文第二册《拿来主义》教案
    《千年不衰的汉字》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
    3A Unit 5 How are you?第一课时
    第七册数学:              《找规律…
    一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案及说课
    5B Unit 9 Shapes (第一课时)
    英语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4A Unit 1 May I have … ? 复习课教…
    5A Unit 4 Halloween第一课时案例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七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For Unit 1, Module 3, Oxford Engli…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三单元教案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参考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牛津英语模块一第三单元…
    For Unit 2 Noises, Module 3, Oxfor…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新目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课稿初中…
    《牛津小学英语5A》第三单元教案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4 Where’s …
    牛津小学英语5B教案第三单元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1 Will peop…
    Unit 9 The English Club (第一课时…
    《狐狸和乌鸦》   第一课时
    《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两人三足
    5B  Unit9 The English club 教学设计
    《让“时间流”减速》活动方案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解法探讨
    “小事情”教学设计与评析
    [推荐]三年级课外阅读研讨课 (三节课…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第2册品德与生活16过好暑假   教学设…
    [八年级物理上]第4节 噪声
    《相似三角形》多媒体说课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教案: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初三化学教案: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初三化学教案: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八年级物理上]第3节 活动:密度知识…
    [八年级物理上]第1节 质量
    4BUnit 8 Open Day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无痕”,精彩“有痕”-----《解…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
    3B Unit 11 A good idea第一课时教案
    3B Unit10 Do you play…?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电功率教学设计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2 What shou…
    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3 Asking the w…
    《呼兰河传》(节选)教学设计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7 Would you…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7 Would you…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6 How long …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7 Would yo…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6 How long…
    [八年级物理上]第2节 光的反射定律
    [八年级物理上]第5节 声与现代科技
    [八年级物理上]第3节 奇异的声现象
    《折纸中的轴对称》教学设计
    《云雀的心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图片的处理教案设计与反思
    图片的获取教案设计与反思
    小学美术第十二册第11课《我造的花园…
    《云雀的心愿》教学设计
    《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3 Asking th…
    5以内的加法
    《认识比》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2(第一课时)教…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2 What shou…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3 What were…
    信息技术《打印预览》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2 What shou…
    高二语文第四册《赤壁赋》教案1
    《同侪携手共进》教案
    初中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
    “申请免费电子邮箱”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公开…
    《节约用水》——德育教学活动设计
    表格规划与修饰(第4单元 第2节 第1课…
    小学美术第八册《适合纹样》教学设计
    Unit 8  Open  day
    三年级科学下册   《土壤的保护》案例…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7 How much …
    《画正多边形》教学设计
    人教新目标七下Unit 4 I want to be …
    人教必修2《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
    《认识多边形》教学设计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9 How was y…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8单元总结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9 How was y…
    人教新目标七下Unit 8 I’d like som…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8 I’d like…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呐喊〉自序》教案
    人教必修2《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
    《落日》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四册《鸟岛》教学设…
    《赶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下)科学《小车的运动》…
    万石小学有效利用学校图书室,拓展学…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六册语文《海底世界》第一课时教学…
    第四册语文《台湾的蝴蝶谷》教学设计
    语言:小狗抬花轿(大班)
    《剪贴图形》
    小学语文第四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5 I’m watc…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5 I’m watc…
    小学英语pep第七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4 I want to…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4 单元复习
    人教必修2《诗经·采薇》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2《离骚》课堂实录
    人教必修2《诗经 氓》教案
    人教必修2《卫风·氓》教学实录
    人教必修2《瓦尔登湖》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与分析
    《我的自画像》作文讲评教学设计
    小鹰学飞(第二课时)
    《画矩形》教案
    认识公顷
    让残奥精神点亮生命的课堂!
    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一课时教学…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第二课…
    神奇的实验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8 When is y…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9 Do you Wa…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6  Do you l…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第2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意图
    一年级语文《春到梅花山》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设…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和热…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和热…
    初一英语上册预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
    7年级上册1-1-4《生态系统》设计1
    《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实录
    高一语文第二册《庄周买水》教案
    高一语文第二册《我若为王》教学示例
    4A Unit2 In a toy shop 复习课教案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粤沪版八年物…
    2.3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粤沪版八年物…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粤沪版八年物…
    1.3 尝试科学探究 [粤沪版八年物理上…
    1.1希望你喜爱物理 [粤沪版八年物理…
    高二语文第四册《逍遥游》教案1
    高二语文第四册《赤壁赋》教案2
    高二语文第四册《〈愚溪诗〉序》教案…
    高二语文第四册《〈愚溪诗〉序》教案…
    《年月日》教学反思
    5B Unit 6 A PE lesson第一课时教学设…
    设景 激情 入境 练说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月球之谜》教…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尊严》教学反…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桂林山水》教…
    清平乐&#8226;村居
    寓教于生活
    地球上的水》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步步高》教案
    教案《大树妈妈》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和热…
    7年级上册1-1-1《生物的特征》教学设…
    7年级上册1-2-1《生物圈》设计
    7年级上册1-1-1《生物的特性》之一
    7年级上册1-1-2《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高二语文第四册《茶馆》教案2
    高二语文第四册《罗密欧与朱丽叶》教…
    高二语文第四册《雷雨》教案 2
    高二语文第四册《茶馆》教案1
    高二语文第四册《雷雨》教案1
    小学生不良的价值取向和对策——班主…
    个案分析——让幼儿大胆讲述
    赞美,让孩子无比灿烂-赏识教育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牛津小学英语 4A  Unit4  I   like  …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生命离不开水》
    展示异彩纷呈的课堂——《海底世界》…
    作文指导课:挑战“大力士”
    《诺贝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郑成功》教学设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溶液…
    高二语文第四册《陈奂生上城》教案2
    高二语文第四册《项链》教案2
    高二第四册《项链》教案1
    高二语文第四册《药》教案2
    高二语文第四册《药》教案 1
    牛津小学英语3 B第三单元教案
    牛津小学英语5B教案第三单元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