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坝小学老师吕明蔚教师:《记一件小事》作文教案设计。《记一件小事》作文教案设计 潘家坝小学 吕明蔚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辨析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加强德育渗透。 2、了解写一件小事要选材真实,内容具体,能够体现文章的中心。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构思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在记叙一件事时,如何“把文章的内容写具体”是这次习作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表演导入 请三位同学现场表演一个小节目,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指导审题 (l)通过题目,同学们可以看出对文章所写的内容有什么要求?(写一件事,必须是小事) (2)理解什么叫小事。(不大的、平凡的、普通的事) (3)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观察、发言,我们明确了这次作文的写作范围,既可以写发生在学校里的小事,又可以写发生在家庭里的小事,还可以写发生在社会上的小事;不但可以写正面的,也就是好的方面的小事,还可以写反面的,不好的事;能写自己亲身经历的小事,也能写你看到的、听到的小事,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同学们选择的材料一定要真实,希望同学们做到心中有事可说,有事想说,有事要说,有事敢说。 (4)讨论发言,开拓思路,指导选材。 3.写作指导 (1)多媒体出示,简介内容。 (2)出示例文,师生评析。 A.例文 为了代表学校参加全市的足球比赛,放学后,兵兵在校园里练习射门动作,不小心把教室的玻璃打破了一块。第二天,来到学校后,老师问兵兵是谁打的,他说不知道,反正不是自己打的。在老师的耐心教育和帮助下,兵兵才承认了错误。 B.同学们看了例文后觉得好不好?为什么?再加些什么就好了? C.引导学生明确怎样才能把文章内容写具体的方法,记叙一件事,总离不开一定的人物活动、细致的人物描写,能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使作文内容更加具体。 4.练习写作 (1)给学生5分钟的准备时间,运用教师教给大家的方法,把自己的一件小事口述下来。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一件小事,大家一起评析。 5.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记一件小事》这篇作文,要注意只能记一件并且还是小事,选材要真实,文章的内容要写具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教师的这篇例文,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课后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写好自己的《记一件小事》。 <<工作动态分析>>潘家坝小学老师吕明蔚教师的文章《记一件小事》作文教案设计。 韩萍老师阳羡小学教师:“秋天的景色”教学设计。“秋天的景色”教学设计 宜兴市阳羡小学 韩萍 教学目标: 1、围绕“秋天的景物”,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表达等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注重训练学生理清思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通过习作,激发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观察秋景,将观察顺序与写作顺序相结合,确定好习作顺序与写作重点。 2、运用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逐步养成查阅资料、观察事物的习惯。 3、在实实在在的训练过程中,学习将查询的资料与观察所得整理成文的方法。 课前准备: 组织一次秋游或课外观察活动;准备好“秋天的景色”的多媒体课件或相关的网络资源。 教学过程: 一、 观察体会,感受秋天的特点。 1、 导入秋天。 (老师激趣谈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同学们,老师刚才朗诵的这句诗,大家知道写的是什么季节吗?(学生思考回答。) 好!有的同学说是春天,有的同学说是秋天。有“好景”、又有“黄”、“绿”这些色彩,到底是什么季节呢?老师请大家注意,诗里写的是“橙黄橘绿”——水果成熟了!对,秋天。 2、 感受秋天。 学生上网搜索反映秋天的景物的影片或看一段教师提供的反映秋天的景物的影片。 从影片中大家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影片中播放的有蓝天、白云映照着平静的水面,城市里街道两旁金黄的树叶,山上火红的枫叶,果园里成熟的果实,农田里成熟的瓜果、丰收的粮食等等。) 同学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闻。(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刚才看过的影片,谈一谈各自看到的“秋天景物”的片断。老师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激励学生大胆地口头表达,让学生互相评论。) 3、 把握秋天的特点 (师)秋天像一首诗,秋天像一首歌,秋天像一幅画,秋天像一个美丽的童话。古人说:“万美之中秋为最”。同学们,你们心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老师激发学生尽情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提示:视觉上——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的天空很蓝、云很白;秋天是金黄色的(树叶);秋天是火红色的(枫叶)、、、、、、 感觉上——秋天秋高气爽、气温不冷不热;秋天刮风下雨后会很凉;秋天人们会多穿些衣服;、、、、、、 概括地说:秋天是成熟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是从炎热走向寒冷的桥梁、、、、、、) 好!下面大家各抒已见,谈谈你在平时生活中见到的“秋天”的“模样”吧。(老师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各组都讨论好了吗?哪位同学来说说,你觉得秋天有哪些特点? (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不必强求统一。只要说的不是其它季节的特点就行。) 二、 激发想象,描绘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我们经历过很多个秋天了,大家在十月份也去无锡参加过“秋游”活动。播放供学生观察写作的无锡龙头渚自然风光和桔园果实累累及学生采摘桔子时热闹场面,也可以是我们的校园风景和田园风光等等录象。请谈谈你心中印象最深的一处秋天的景色。 老师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老师要指导学生最好是说出自己亲身所见的秋天的景物。当然,学生如果说的是间接的见闻或加上合理的想像也要给予鼓励。) 2、启发学生用最贴切的语句来描述“秋天的景物”,注意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语言和词句。 大家平时见过哪些描写秋天的词语呢?(如:一叶知秋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萧瑟、秋风扫落叶、北雁南飞、、、、、) 老师给大家背几节描写秋天的诗句吧:“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等等。同学们一定也会背诵一些描写秋天的诗句吧!(点学生背诵有关的诗句,并作简短的点评。) 大家一定还读过很多描写秋天的文章,或是看过反映秋天景物的绘画。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同学的心中,秋天也许都不相同。那么,你们就用心地去构思,重点描绘你感受最深的秋天的风景吧。在写作文的时候,你可以根据需要,把你平时积累的描写秋天的优美语句引用到你的作文中去,但注意要用得恰当、贴切。(也可上网搜索描写秋天的一些好词佳句) 三、 精心构思,谱写秋天的弦律。 播放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的钢琴曲《秋的思语》,营造气氛。 1、(师)从刚才的讨论中,老师发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好!我们开始写作文了。写作文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首先要安排好写作的顺序,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要详细地写;其次要写出景物的特点,写出你的真情实感;大家还要注意用上你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用好标点符号。过渡自然,有详略之分。 2、仅仅这样还不够,还要加上开头与结尾。 3、还可以用总分总这一写作方法进行习作。 4、开头写什么?(写秋天给人的总的印象)。结尾写什么?(对秋天的赞美)。 四、 学生习作,并发布在网页上。 五、 网上互评习作 1、 教师调阅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以屏幕广播方式向大家展示,师生共同评议,并提出个人不同看法。 2、 学生任选其他同学的习作阅读,利用“回复栏”写下阅读感受和修改意见,被评学生吸收其他同学意见在电脑上修改。 <<工作动态分析>>韩萍老师阳羡小学教师的文章“秋天的景色”教学设计。 教学资料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Section A(教材P47~4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Section A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日期的询问与表达;通过谈论自己、同学以及父母家人的生日,理解生日更多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采用Classifying,Contrasting和Role—playing的学习策略,利用教学图片、幻灯片、实物(大挂历)或制作课件(反映月份特征)等来展开课堂教学、Pairwork问答式的口 语交际活动或游戏,进行“询问和谈论日期”的课堂教学和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Section A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谈论的话题是生日。通过互相询问生日的日期,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情并学会在英语交流中注意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学习序数词的构成和日期的表达法。 语法难点 when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的构成和使用。 教学突破 Section A重在通过使用when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对生日的询问和应答来学习日期的表达法,而表达日期的重点是掌握序数词的构成和使用。 教学步骤 一、第一教学环节: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Section A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日期的询问与应答,在导入新课时,可采用视听法和归纳总结法。 1.教师可在黑板上挂一幅自制的能反映出各个月份的大挂历,一边指着每个月份一边介绍或播放课件,让学生 边看边听介绍:This is January.This is February.…,带领学生多读几遍;然后播放1a部分的录音,让学生进行模仿。 2.(学生基本掌握月份单词的读音后)教师可以指着挂历说:My birthday is on May 4.When is your birthday? 从而引出本单元的重点目标语言“日期的询问和表达”。 1. 一边仔细观看黑板上能反映出各个月份的大挂历,一边听老师的介绍或一边观看课件,一边听介绍:This is January.This is February.…,跟着老师读几遍;然后听1a部分的录音,进行模仿。 2.一边观看挂历,一边认真听老师的陈述,然后回答:My birthday is…,开始学习目标语言“日期的询问和表达”。
二、第二教学环节:师生互动。学习探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播放lb部分的录音让学生听,引导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内容,选出对话的顺序,完成lb部分的教学任务。 2.再播放lb部分的录音让学生听,引导学生展开Pairwork活动,完成lc部分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学会运用when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询问日期和谈论日期。 3.出示单词图片或幻灯片,并播放2a部分的录音让学生听,引导学生跟读、模仿,完成2a部分的教学任务。 4.播放2b部分的录音,引导学生圈出所听到的数字,完成2b部分中的听力训练任务。 5.再播放2b部分的录音,引导学生填写表格,将姓名、月份和日期对应起来,完成2c部分的教学任务。 6.引导学生展开Pairwork活动,完成2d部分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先阅读对话,再进行问答练习,运用When is your/his/her birthday? My/His/Her birthday is…What year were you 1.听1b部分的录音,根据所听到的内容,选出对话的顺序,完成1b部分的学习任务。 2.再听lb部分的录音,展开Pairwork活动,完成1c部分口语交际的学习任务,学会运用when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询问日期和谈论日期。 3.一边观看单词图片或幻灯片,一边听2a部分的录音并跟读、模仿,完成2a部分的学习任务。 4.听2b部分的录音,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圈出所听到的数字,完成2b部分中的听力训练任务。 5.再听2b部分的录音,根据所听内容填写表格,将姓名、月份和日期对应起来,完成2c部分的学习任务。 6.展开Pairwork活动,完成2d部分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先阅读对话,再进行问答练习,运用When is your/ his/her birthday? My/His/Her birthday is…What year were you
born? 1 was born in…等目标语言,完成2d部分的教学任务。 7.引导学生展开Pairwork活动,完成3a部分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任选一个身份证进行对话练习,运用 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How old are you? I’m fifteen.等目标语言,完成3a部分的教学任务。 8.引导学生展开Pairwork活动,完成3b部分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要求学生用自己的姓名、年龄和出生日期进行对话练习,学会运用所学目标句型,完成3b部分的教学任务。 born? I Was born in…等目标语言,完成2d部分的学习任务。 7.展开Pairwork活动,完成3a部分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任选一个身份证进行对话练习,运用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How old are you? I’m fifteen.等目标语言,完成3a 部分的学习任务。 8.展开Pairwork活动,完成3b部分口语交际的教学任务。用自己的姓名、年龄和出生日期进行对话练习,学会运用所学目标句型,完成3b部分的学习任务。
三、第三教学环节:合作交流,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Brithday Game 游戏活动,让学生互相询问生日,然后按照年龄的大小排列顺序。通过这种方式,练习运用所学目标语言,完成第4部分的教学任务。 Birthday Game游戏活动,互相询问生日,然后按照年龄的大小排列顺序。通过这种方式,练习运用所学目标语言,完成第4部分的教学任务。
重点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October tenth. When is Leila’s birthday? Her birthday is September 5th. 语法重点:When is your birthday? What year were you born? How old are you?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月份的缩写:一般的情况下,月份的名称可以用前三个字母来缩写,但May,Jut和July没有缩写形式:January—Jan.February—Feb.March—Mar.April—Apt.August—Aug. September-Sep.October-0ct.November--Nov.December-Dec. 个性练习设计 l、数字游戏:在学习了基数词和序数词之后,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其结构,但要做到灵活运用,还需要不断地操练。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准备一些数字卡片,分别写上基数词和序数词(从l到31),在活动时,将这些数字卡片放在桌子上,把学生分成两组,让其中的一组同学从中选出5个数字,并且读出来,另一组同学根据所听到的内容提示,在10秒钟之内找出与之对应的基数词或序数词。这种活动可以训练学生对数词的听音、辨音能力和反应能力。 Section B 教学内容 Section B(教材P50--5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Section B的主要内容是复习、巩固“日期的询问和应答”;学会谈论自己、同学以及父母家人的生日;并学会自己安排作息时间。 过程与方法 采用Classifying和Role—playing的学习策略,利用教学图片、幻灯片、实物(课内外活动、日程行事历)或制作课件(反映课内外活动)等来展开课堂教学、Pairwork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或游戏等小组活动,复习、巩固“询问和谈论日期”的目标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Section B的学习内容安排课内外的一些活动,非常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通过互相询问课内外活动的安排日程,不仅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情,而且还能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有规律地生活、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复习日期的询问和表达。 语法难点 when,what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的使用。 教学突破 Section B主要是通过谈论一些课内外活动的日期安排来复习“日期的询问和表达,这一目标语言,也就是将这一知识灵活运用到日常的交际活动中,因此进行Pairwork. Groupwork等口语交际活动显得很重要。 教学步骤 (1课时) 一、第一教学环节: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出示实物或图片或放映幻灯片(日历),引导学生进行pairwork活动,复习“日期的询问和表达”等目标句型。 2.播放教学课件或出示图片、幻灯片(能反映一些课内外活动),一边让学生观看,一边描述:This is a basketball game/speech contest/school trip/party.,并重复让学生跟读,理解其语义。 1.根据实物或图片或幻灯片(日历),进行pairwork活动,复习“日期的询问和表达”等目标句型。 2.观看教学课件或图片、幻灯片(能反映一些课内外活动),一边观看,一边听老师描述:This is a basketball game/speech contest/school trip/party.。并重复、跟读,理解其语义。
二、第二教学环节:师生互动,学习探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阅读第1部分内容,将活动与图画一一对应,完成1部分的教学任务。 2.播放2a部分的录音,引导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勾出所听到的活动图画,完成2a部分的教学任务。 3.再播放2a部分的录音,引导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填写行事历,安排活动,完成2b部分的教学任务。 4.引导学生进行Pairwork活动,根据行事历和示例谈论活动的日期安排,正确使用所学的目标句型,完成2c的教学任务。 5.引导学生进行Pairwork活动,根据行事历互相询问和谈论活动的日期安排,正确使用所学的目标句型,完成3a的教学任务。 6.引导学生先阅读3b部分的对话,然后填写表格,再想出其它的一些活动加以补充,完成3b部分的教学任务。 1.阅读第1部分内容,将活动与图画一一对应,完成第l部分中的学习任务。 2.听2a部分的录音,一边听录音,一边勾出所听到的活动图画,完成2a部分的学习任务。 3.再听2a部分的录音,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填写行事历,安排活动,完成2b部分的学习任务。 4.进行Pairwork活动,根据行事历和示例谈论活动的日期安排,正确使用所学的目标句型,完成2c的学习任务。 5.进行Pairwork活动,根据行事历互相询问和谈论活动的日期安排,正确使用所学的目标句型,完成3a的学习任务。 6.先阅读3b部分的对话,然后填写表格,再想出其它的一些活动加以补充,完成3b部分的学习任务。
三、第三教学环节:合作交流,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Groupwork活动,完成4部分的教学任务。通过这种活动,不但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复习所学知识,做到灵活运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加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进行Groupwork活动,完成4部分的教学任务。通过这种活动,不但可以很好地复习所学知识,做到灵活运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加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本课总结 本课采用了Classifying和Role—playing的学习策略,利用教学图片、幻灯片、食物(课内外活动、日程行事历)或制作课件(反映课内外活动)等来展开课堂教学、Pairwork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或游戏等小组活动,复习、巩固“询问和谈论日期”的E语言;学会自己安排作息时间,并且通过互相询问课内外活动的安排日程,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情。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序数词:序数词的构成有一定的规律性,应把序数词和基数词进行对比后,总结出其内在的规律,再进行记忆是非常有效的。一般的情况下,序数词是在基数的词尾加-th,但有的发生了一点变化,请参考下表: 基数词 序数词 序数词缩写 基数词 序数词 序数词缩写 one first lst Twenty-three Twenty-third 23rd two second 2nd Thirty thirtieth 30th three third 3rd Forty fortieth 40th five fifth 5th Fifty fiftieth 50th eight eighth 8th Sixty Sixtieth 60th nine ninth 9th seventy seventieth 70th twelve twelfth 12th eight)r eightieth 80th twenty twentieth 20th ninety ninetieth 90th twenty-one Twenty-first 21st hundred hundredth lOOth twenty-two twenty-second 22nd
个性练习设计 自制英文日历:每个家庭都有日历,但这些日历都是汉语写的,如果让学生制作一个英文日历,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日期,并总结、记忆从第一到第三十一的序数词的英文表达。为了减小学会的工作量,可以让学生制作自己生日所在月份或家人所在月份的日历,并且要标出自己的生日及家人的生日。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单元主要学习名词所有格(’s所有格)的构成和使用。在初次接触“名词所有格”时,学生较难理解的可能是“所有格”这个名称,对于它的构成,学生也许会觉得较容易。教师可通俗地告诉学生“所有格”的意思是表示“……的”,这样学生反而容易接受。在使用“名词所有格”形式时,学生容易犯错误或混淆的主要是:将这种一’s构成形式与is的缩写形式混淆,如:My father’s name’s Jin Zhi.,可以这样告诉学生:名词所有格的后面一般应接名词;勿将这种一’s结构盲目套用与人称代词上,代替物主代词使用,如He’s father’s name is Li Cheng。在教学初期,可不讲授名词所有格的其它形式,待时机成熟,再向学生介绍复数名词所有格形式的结构一’,如:the students’ bikes。 Self Check 教学内容 Self Check(教材P5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复习词汇birthday,date,month,January,February,March,April,May,June,July,August,September,October,November,December,date,birth,age,old,speech.contest.trip,party,event,an,festival,pop,concert,chorus,lecture,music;引导学生复习、巩固“询问和谈论日期”的目标语言并运用所学知识安排活动。 过程与方法 运用Summarizing和Classifying的学习策略。在复习教学中,运用听写、提问、对话演练与检测,促使学生不断地使用所学内容,从而提高他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部分主要是复习、巩固“询问和谈论日期”的目标语言。通过互相询问课内外活动的安排日程,可以使学生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问,并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情。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复习词汇birthday,date,month,January,February,March,April,May,June,July,August。September,October,November,December,speech ,contest, trip,party,event, an,festival,pop,concert,chores,lecture,music; 复习“询问和谈论日期”的目标语言。 教学突破 通过各种复习手段的检测促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使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能显示本单元重点词汇和句型的课件或单词图片;设计课后巩固练习的幻灯片。 学生准备 复习所学词汇、句型和语法内容,并进行适当的总结、归类;上网查询书中名人的出生年月。 教学步骤 (1课时) 一、第一教学环节: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关键词自我检测,完成自我评估,复习所学的重点词汇,完成第l部分的教学任务。 进行关键词自我检测,完成自我评估,复习所学的重点词汇,完成第l部分的学习任务。
二、第二教学环节:师生互动。学习探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在筑词表上进行筑词活动,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有效途径记忆单词,完成第2部分的教学任务。 2.引导学生根据上网查询的结果写出某些名人的出生年月,对学生不太了解的人物,教师可做说明,完成第3部分的教学任务。 1.在筑词表上进行筑词活动,学会采用各种有效途径记忆单词,完成第2部分的学习任务。 2.根据上网查询的结果写出某些名人,的出生年月,对不太了解的人物,可向老师询问,完成第3部分的学习任务。
三、第三教学环节:合作交流,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Just for fun!游戏活动,复习、巩固所学的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等句型和语法知识。 进行Just for fun!游戏活动,复习、巩固所学的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等句型和语法知识。
个性练习设计 调查学生共同喜欢的日子: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喜欢的日子和理由,但理由也许各不相同。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先制作一个小英文日历,标出各个月份的名称,然后进行调查,标出本组成员喜欢的日子并简单谈论理由;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进行汇报;最后根据各小组汇报的情况,寻找出同学们共同喜欢的日子。此项活动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交流中熟练运用。 (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教学设计教育资源 教学资料高一语文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顾雪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寓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读与教师导读点拨相结合。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文中阐述的要按客观规律来办事的深刻道理,在阅读中自觉地学会古为今用。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一定量的文言字词,学习文中设事明理的写法。2.难点:感悟寓言的深刻寓意,分析作者如何用种树之理来谈为官治民之道。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通课文。 2.质疑。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人善于用寓言说明道理,我们以前就学过韩非子的《郑人买履》、《滥竽充数》;《战国策》中的《画蛇添足》、《南辕北辙》;柳宗元的《黔之驴》等。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与这些文章一样,也是以寓言的形式来阐述道理的,那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通过介绍种树,阐述了什么道理。二、检测预习,了解情况1.完成预设练习(多媒体显示)2.学生质疑(学生可互相回答,回答错误或答不上再由教师作答,如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师预设的问题相关,则灵活处理,可顺势进入下一环节。)3.请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柳宗元(可互相补充,然后多媒体显示)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关键,切入课文1.朗读课文(可散读、齐读、抽读)2.提问:(1)本文题为《种树郭橐驼传》,那么郭橐驼是怎么种树的?(散读课文,找出相关语段及语段中最关键的语句进行概括。)3.“他植者”又是怎样种树的?将“他植者” 的种树方法与郭橐驼的种树方法对比起来阅读。(指导学生比较“郭橐驼的种树方法”和“他植者的种树方法”,领会文章的寓意) 4.柳宗元在当时写这则寓言时,他的意图是什么?找出相关段落,并找出关键词。(学生朗读后找出关键词:养人术)5.官吏为政的表现与“他植者”有何相似之处?(联系当时背景分析)四、课外拓展,理性升华 郭橐驼和“他植者”都想把树种好,但结果却截然相反,为什么呢?唐朝的柳宗元由种树联想到养人术,那千年后的我们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呢?(学生讨论后交流,只要能谈到人要顺应自然规律来办事即可)五、布置作业1.本文从写作方法上看,也很有特色,结合课文,试作简要分析。2.拓展阅读柳宗元的《三戒》,任选一篇作评析。板书: 养树 养人 郭橐驼种树 他植者种树 长人者 欲舒,欲平, 欲故,欲密 勿动勿虑, 去不复顾 不害其长, 不抑耗其实 根拳而土易, 其培之也, 若不过焉则不及 旦视而暮抚 已去而复顾; 爪其肤,摇其本 害之,仇之 旦暮吏来而呼 促耕,勖植,督获 缲绪,织缕, 字幼孩,遂鸡豚! 鸣鼓而聚之, 击木而召之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则其天者全而 其性得矣 木之性日以离矣 病且殆 好烦其令,若甚怜焉, 而卒以祸
设计思路简述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1.教材基本分析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较为浅近的文言文,语言难度不大,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应该能看懂;同时它又是一篇寓言,作者把要阐述的道理用一个故事来表现,较为生动有趣,学生应该有兴趣读。根据教材的这些特点,准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扫清语言障碍;课内检测巩固,积累文言文字词,教师适当点拨,理解文章寓意。 2. 学情基本分析 高一是高中的起始年级,是初中向高中的过渡阶段,教学目标应放在让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读懂、理解浅易的文言文,能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基本思路,能了解著名作家的生活背景、创作特点及相关的文化常识,并尝试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语言风格作简要的评析,从而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文言文学习能力。 3.高中的文言文教学,除了《课标》中要求的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法、句式特点外,更应该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深入对课文文化内涵的挖掘,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并从中联系现实,得到启发和感悟,“以古鉴今,古为今用”。二、教材解读1.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责中唐吏治的扰民、伤民,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这种借传立说,因事出论的写法,别开生面。文章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继以管理的善与不善作对比,最后以吏治与种树相映照,在反复比照中导出题旨,阐明事理。文中描写郭橐驼的体貌特征,寥寥几笔,形象而生动;记述郭橐驼的答话,庄谐杂出,语精而意丰。全文以记言为主,记言中穿插描写,错落有致,引人入胜。 本文名“传”,实际上时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兼有传记文和寓言的特点,将两种文体熔为一炉。就其历叙人物姓名、籍里、职业及对人物作正写反衬等笔法来看,是传记文格局;就其借种树之道以喻为官治民之道来看,则又是寓言性质。这种融合.有助于叙议契合、事理相生。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文章运用了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先谈养树,后论养人,以“种树”喻“治民”,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观点。叙事语言简洁生动,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如仅用“隆然伏行”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仅用“甚善。名我固当”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个性,这种“史笔”与“文辞”的兼美,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2.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学习文中设事明理的写法,感悟寓言的深刻寓意,分析作者如何用种树之理来谈为官治民之道作为重点,本文涉及的其他内容可在课外解决。三、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实施教学评价的具体计划一般说来,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花时最多的是落实语法,翻译课文,以串讲为主,导致最终使学生对学习文言文失去了兴趣。所以说,文言文教学应该把讲课文变为教读书方法,让学生由被动听讲为主动钻研。 1.改善教师的教法,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1)本文语言较为浅近,教师可以在课前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教给她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读通、读懂文章,搞清字、词、句,从微观上落实,为了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可在课内作五分钟检测,并让学生质疑,为下一步教学作基础。然后熟读课文,统观全篇,抓住关键,读出课文层次,读出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2)本文是一篇寓言,借助故事的形式来阐述道理,结构清晰,形象生动,教师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适当加以点拨。(3)文言文重在诵读,可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阅读,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培养语感。正如古人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4)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阅读欣赏能力。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从中吸取精神养料,可提高价值观审美观,还可培养学生独立、钻研、合作、进取等品格。学生有了读书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去追求课文中的许多知识。2.教学评价的实施 (1)评价的角度从自读文言文的能力角度,评价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质疑能力、合作能力;从积累的角度评价,评价学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从理解能力的角度,评价学生对字、词、句含义的把握,对文意的把握;从鉴赏分析能力,评价学生领会文中阐述的深刻道理,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阅读中自觉地学会古为今用。(2)评价方式学生对学文言文不感兴趣和教师的评价方式有很大关系。教师往往是批评对于表扬,注重学习结果大于注重学习过程,往往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学生;二学生也是被动接受,不愿主动参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或作练习时,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作出积极的反馈,给予鼓励和支持;当有不同于自己的理解感悟时,应承认他们的差异,尊重学生的看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自信地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过程设计简述 本节课共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一、课前准备由于是高一第一学期,可能初、高中有些脱节,教师需在课前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如提出“圈、点、划、批、摘”等要求,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她们的读书能力,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以注释和工具书相结合,读通课文,并能读出问题,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等知识。预习是第一次感知,获得印象,扫除语言障碍,提出疑问,这样才能准确理解和深入探究课文内容。二、导入课文由学生熟悉的寓言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三、检测预习情况 1.教师事先准备好测试题,用多媒体显示。抽查学生预习情况,视学生回答情况来调整,这也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疏通文字,积累文言知识,扫清阅读障碍。2.由学生质疑,可以让学生互相回答解疑,可养成她们的合作、交流意识。学生回答不了,再由教师来解答。如学生提出与教师预设相关的问题,须灵活处理,也可顺势进入下一环节。3.让学生介绍作者,学生初中已学过柳宗元的不少诗文,可其复习作用,学生可互相补充,最后用多媒体显示。四、整体把握,抓住关键,理解寓意首先我设计了两个问题,用多媒体显示:本文题为《种树郭橐驼传》,那么郭橐驼是怎么种树的?“他植者”又是怎样种树的?将“他植者” 的种树方法与郭橐驼的种树方法对比起来阅读。然后让学生散读课文,找出相关语段,及语段中最关键的语句,进行概括。估计学生能在文中找到,概括可能不精练,可作适当点拨,从而领会文章的寓意。在此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引入柳宗元写这则寓言的意图。这是这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五、课外拓展由课内引向课外,引向学生的生活,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然后交流。引导学生将课文所传达的文化信息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对“顺应自然规律”的哲学含义有真切的心理体验,求得一种“心领神会”的体验效果。六、布置作业作业1,课内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本文从写作方法上看,也很有特色,可让学生在课外作进一步研讨。作业2,拓展阅读柳宗元的《三戒》,同一作者,同一体裁,巩固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高一语文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教案教育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