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料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 第二节 水的组成 (1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1.水的物理性质。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的化学式是H2O。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确定水的元素组成,引出氢气。 2.难点:水的化学式的确定。 3.疑点:水的化学式为什么是H2O。 4.解决办法:由产生的氢气的体积与氧气的体积比,氢气与氧气的密度计算出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再由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出水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2.了解水是由氢元索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的化学式是H2O。(二)整体感知 本节内容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教材。通过电解水实验的事实,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并且通过实验和推导要给学生一个启示,物质的化学式是实验事实再通过严格的计算得出的,不是凭空捏造的,从而深刻理解课文含义,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 本节的另一个主要任务是引出氢气,为下一节内容打基础。所以本节的关键是做好实验,一定要保证实验成功,否则必须重做。以使学生对实验事实有正确的表象。使他们可以进行正确的分析,得到正确结论。 讲解本节内容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三)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水污染的形成,危害以及防治办法。知道了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要保护水、爱惜水,节约用水。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的物理性质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强调]:水是一种纯净物,而江水、河水以及我们日常所用的自来水都或多或少带有杂质,是混合物。通常我们化学中所说的水或蒸馏水都是指纯净的水。在前面我们学化学式时,我们就已经知道水的化学式是H2O。水是我们天天接触到的东西,但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首先我们来学习水的物理性质。[板书]:一.水的物理性质[教师活动]:展示一瓶蒸馏水。[学生活动]:观察后描述一下水的颜色、状态,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概括一下水的物理性质。[总结板书]: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并且,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lg/cm3,水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膨胀。[讲解]:那么水是单质还是化合物?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水的元素组成。[板书]:二.水的组成[实验]:演示实验3—1:电解水实验,注意提示学生观察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总结板书]:(一)电解水实验 现象:1.正负极都产生无色气体。 2.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讲解]:那么正负极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实验]:演示实验3—2:用燃着的木棒点燃负极产生的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棒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总结板书]:(二)验证实验现象:1.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包火焰;2.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火柴樟复燃。结论: 1.正极产生氧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负极产生氢气。 通电方程式:水 ——→ 氢气 + 氧气[讲述]:通过刚才我们电解水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但到此为止我们还不能确定水的化学式。在科学研究中确定某物质的化学式都是需要通过精密的实验和准确的计算的。下面我们就通过计算来确定水的化学式。[板书]:已知:水电解后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氢气的密度为O.089g/L;氧气的密度为1.429g/L。 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l;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计算: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2×0.089):(1×1.429)=1:8则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总结:水分子中氢和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1,水的化学式为H2O。[讲解]:水在通电条件下.一个水分子首先分解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于再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同样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氢气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气分子聚集成氧气。 水分子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讲述]:所以水电解的反应用化学式表示为:[板书]: 通电H2O ——→ H2↑ + O2↑[讲解]:这个反应也证明了这样一个理论: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练习]:第49页第l题。(四)总结、扩展 本节我们主要研究了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组成以及水的化学式的确定。通过学习同学们不仅要了解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学习中体会到要想掌握一门科学知识,必须有一丝不苟的严谨的学习态度,更要有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四.布置作业:教材第49页习题第2、3题。(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教育资源 教学资料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 详细内容请打开WORD文档: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 教学目标: 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重点: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抓住等量关系,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难点:寻找“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课堂教学设计: 课前练习: 1、解下列方程: ①7x-3=6x-5 ②2- x=x- 2、汽车队运输一批货物,若每辆车装4吨,还剩下8吨没装;若每辆车装4.5吨,恰好装完,这个车队共有多少辆车? 3、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54,求这三个数? 新课探索: 例1 两种移动电话记费方式表 全球通神州行 月租费50元/月0 本地通话费0.40元/分0.60元/分
你从表格中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生活实践,你知道使用这两种通话是如何记费的吗?话费随什么的变化而变化? 讨论:若让你选择其中的一种通话的记费方式,你会选择哪一种? (组织学生讨论) (1)、一个月内本地通话200分钟和300分钟,按两种记费方式各需交费多少元? 全球通:50+0.40×200=130 神州行:0.60×200=120 全球通神州行 200分130120 300分170180 你的选择正确吗? (2)、对于某个本地通话时间,会出现两种记费方式的收费一样的情况吗? 设累计通话t分,则用“全球通”要收费(50+0.4t)元,用“神州行”要收费0.6t元,如果两种记费方式的收费一样,则 0.6t=50+0.4t 移项,得 0.6t-0.4t=50 合并,得 0.2t=50 系数化为1,得 t=250 问题:如何选择更省钱? 例2七年二班有45人报名参加文学社或书画社,已知参加文学社的人数比参加书画社的人数多5人,两个社都参加的有20人,问参加书画社的有多少人? 用图表示:
参加书画社的人数 参加文学社的人数
课内练习: 1、 两种移动电话记费方式表 全球通神州行 月租费50元/月0 本地通话费0.40元/分0.60元/分
你从表格中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生活实践,你知道使用这两种通话是如何记费的吗?话费随什么的变化而变化? 某人现在选用的是神州行,他每月的通话时间大约是360分钟,在话费相同的情况下,若他想改用全球通,那么他可以通话多少分钟?你认为他的选择理智吗? 2、某班有学生45人,会下象棋的人数是会下围棋的人数的4.5倍,两种棋都会或两种棋都不会的人数各是5人,求只会下围棋的人数? 课内小结: 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如下:
实际问题 数学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 实际问题的答案 数学问题的解 (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教育资源 悲鸿实小老师李叶教师:《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读懂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水深龙多”“郁郁葱葱”“遮天蔽日”“莽莽苍苍””“零零星星”“鹤立鸡群”等词语,并积累这些词语。 2、 学习文中的比喻句,体会老方丈借喻说理诱导弟子话语的涵义。 3、 学习本文形象描写的方法。 4、 明白一个人成材离不开它所存在的环境,离不开竞争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领悟本文语句中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娓娓谈话,激发兴趣 师: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有四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个著名的人物就是唐僧。你们知道唐僧是根据我国唐朝哪个高僧的原型塑造的吗? 出示玄奘铜像及相关图片,师介绍玄奘的生平: 玄奘生平: 玄奘(600-664年)是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家。俗姓陈,名炜。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翻译家、旅行家、外交家、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他西行5万里,历时17年,到印度取真经,并穷一生译经1335卷。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玄奘成为一代高僧之前的一个故事《生命的林子》 二、 自读全文,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 三、学习课文,明白道理。 (一)出示自学提示: 读课文1-3自然段,划出文中相应的词句,完成下列题目。 1、法门寺是一个 的名寺。 重点理解词语 水深龙多
2、玄奘辞别法门寺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交流(出示玄奘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的劝说,学生谈理解) 哪个词语写出了玄奘经过了慎重的思考后,离开法门寺的决心很大? (决意) (二)学习课文4-8小节 出示思考题: ①方丈明白了玄奘的意图,为什么不直接劝说玄奘留下? ②他是怎样一步步告诉玄奘留下来的理由的。 ③从中体会到老方丈是怎样的一个长者? 3、请一个同学读旁白,两个同学读方丈和玄奘的对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4、 学生交流 5、出示幻灯片: 再读课文6-8小节,同桌讨论,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前四项要求用原文填空): 生长环境 不远处的一个山头上 林子中 整体印象 单棵长势 大致用途 形成原因 给我启示
重点品读形成原因,注意突出需要重读的词语(“一缕”、“一滴”、“奋力向上”这些能体会出树木争先恐后不甘示弱、生机勃勃样子的词语) 板书:树 森林 栋梁 树离不开森林这个群体,那我们成才离不开那些群体呢?(相机板书: 人 社会 成才) 6、那玄奘领悟了老方丈的话没有?(第九自然段) 出示文字图片。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玄奘把法门寺比作了什么?把山野小寺比作什么了? 他认识了到什么? (他把法门寺比作了郁郁葱葱的大林子,把山野小寺比作了远离树林的不成大器的树了。他懂得自己离开了众多高僧竞争的法门寺,自己失去竞争的环境,就不会成才了。 ) 7、展开想象说一说: 玄奘决定留下之后,又见到了劝他离开法门寺的那个人…… (三)学习第九小节 7、玄奘于是静下心来,结果怎样了? 玄奘成功了,成为了名僧,也验证了人只有在社会中竞争才可能成才的结论,请把第十自然段读一读。 板书:玄奘 法门寺 名僧 (四)总结文章中心。 学到这里,你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 水到渠成,齐读课文第十小节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老师很喜欢课文中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亲切和蔼而循循善诱的老方丈,一个是潜心苦修的玄奘。那学完本课,你们在思想上有收获,在写作上有什么收获吗? 出示思考与练习: 1、 学完了本课之后,你们在语言上,写法上,思想上有那些收获呢? (请用“学了本课之后,我知道了,我学会了,我掌握了,我明白了……”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2、课外数目推荐: 李雪峰的另外两篇散文《儿嫌母丑》《浮生若茶》 板书设计: 生命的林子 玄奘 法门寺 名僧 树 森 林 栋梁 借喻说理 人 社 会 成才 <<工作动态分析>>悲鸿实小老师李叶教师的文章《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教学作者学习者: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一) 实验小学 许晓宁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正确地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 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出 11~20各数. 2. 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数11~20各数及读法. 教学难点 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以前都认识了哪些数?一起按顺序数一下。(学生一 般会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 生数师随机板书: 1 2 3 4 5 6 7 8 9 10 谁能倒着数一数? 师:谁能数一数第一大组一共有多少人?(人数不超过10) 如果让你数一数第四大组有多少人,你会数吗?(人数超过10) 谁来试着数一数?(指名一人数) 师:这一大组的人数超过了10,看来我们只认识10以内的数是不够的,生 活中经常会用到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1~20各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指导探索. 1. 教学例1. (1)和老师一起数出10根小棒,问:这10根小棒可以看作多少个一? (板:10个一) (2) 一起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一捆小棒有多少根?也就是几个十? (板:1个十) (3) 通过刚才的数和捆小棒,同桌互相说一说:多少个一是1个十? 谁能告诉老师,师根据回答完成板书:10个一是1个十。(齐读)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可以表 示1个十,认识了10个一是1个十。一和十都是计数时常用的单位。(用粉笔描 一下) 2.认识12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摆小棒比赛,摆出12根小棒,比比谁摆得又快又好,能让 大家一眼就看出是12根。先按自己的想法摆一摆。 反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不同的摆法,(如:2根一堆,3根一堆,6根一堆……)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到:左边摆1捆小棒,右边摆2根小棒”这样的摆法表示1个 十和2个一,也就是12,而且最容易看出是摆了12根. 请你用这种方法再摆一下12,看着小棒图说说 ()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2。 还可以说成()个一和()个十合起来是12 3.继续认识其它各数(摆一摆,数一数) (1)在12根小棒旁边再添上1根小棒,现在是几了?为什么?(左边1个十不变,右边 2个一变成了3个一,所以…) 那谁能说说()个十和()个一组成13 (2)你能很快得摆出14根小棒吗?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比一比,谁最快?(只要在13的基础上再添一根) 同桌两人说一说14是由()个一和()个十组成的.然后同桌一起汇报. (3)下面谁来做小老师带着全班同学接着数下去: 15,16,17,18,19 问:1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4)19再添1根是多少?(20) 你认为20可以怎样摆呢?自己摆一摆 谁愿意把自己摆的20根小棒展示给大家看? 比较哪种方法更容易看出这里有20根小棒. 指出散的摆法:这边又够10个单根的了,怎么办?(捆成一捆) 原来的1捆再加上这1捆是几捆?(两捆) 两捆就是两个什么?(两个十) 两个十是多少?(20)(板书) 所以20里面有几个十?(两个十)几个十组成20? (5)你能边摆小棒边数数吗?请你拿出小棒从10开始一直数到20. 学生边摆小棒边数数,教师巡视. 师:不摆小棒,你能从0数到20吗? 学生试着从0数到20.(同桌两个一起数一下) 师依次写出数轴上的11~20各数 2.教学例2. (1)数的组成: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新数基本上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下面我们就来 进行一个比赛,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教师说数,学生用小棒表示,教师以多种形式提问。 如:1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个十和()个一组成17。 ()个十和()个一合起来19。 13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个十是20 (2)数的读法. 大家会用小棒很快得摆出11~20各数,那你能根据小棒图,很快读出来吗? 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摆,并说说为什么?(13,15,11,18,20) (3) 没有小棒图,你能很快读出这些数字娃娃吗? 12、14、16、17、18、19 生 很快得抢答读出各数 三、引入生活中的数 我们已经认识了11~20这些数,他们在生活中很常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课 前老师请小朋友们去寻找收集一下) 指名生汇报 (1) 如果学生说到直尺,请学生拿出直尺,读直尺上的数,从0读到20,你有 什么发现?(越往后,尺上的数越大) 看着尺上的数字,老师就能想出好多问题,比如: 15的后面是几?前面呢? 14左面的一个数是几? 18接近10还是20? 17和19中间的数是谁? 和13最接近的是( )和( ) 17在()和()的中间 和11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 比12大1的数是多少? 比18小1的数是多少? 比13大又比17小的数有哪些? 比14小的数有哪些?比17大的数呢? 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给全班小朋友提问吗? (6)不用尺,你能从7数到17吗?从11数到20呢? (2) 如果学生说到书上的页码,则让学生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页码,读给同桌听 一听。 (3) 如果学生说到红绿灯,让学生猜一猜下一个数会是几?(指出:红绿灯上 的数字是以倒计时的方式显示的)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这样的数,(出示图片:钟面,球衣,日历,公路路牌, 红绿灯等。 三、巩固练习. 1.A.先估计一下, 一共有几块糖?再数一数. 你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能一下子看出是十几块糖 先数出10块圈起来,再看还剩几块,就是十几块. B.再估计书上的草莓图和伞图 2. 送数字娃娃回家 数字娃娃们出来玩了一趟后,它们中的一些找不到家了,你能帮助它们并把它们送回家吗?把它送回家的小朋友会就和它成为好朋友,老师就把它送给你。(师准备数字娃娃卡,一部分贴在格子里,一部分凌乱地在外面) 3. 猜数游戏并请把卡片按顺序排列起来. 老师还想和大家做个游戏,好吗?(蘑菇图上有数字) 小白兔采来了这么多蘑菇,它想送给小朋友们,不过你得猜对了每个蘑菇上的数) 师拿一张数字卡片,生猜:师根据实际说出:大了点,小了点,大多了,太大了, 实在太小了,小了一点点……让学生猜出下列各数,并相应贴出数字卡片. 贴出后让生给它们排排队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数?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 <<工作动态分析>>实验小学教学作者学习者的文章11-20各数的认识(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