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5B Unit9 The English club 教学设计

教学资料4.1喜爱那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二)

七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教者: 肖怀强 授课时间 11月29日

4.1喜爱那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二)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 教学知识点 1. 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 2. 三种统计图的应用。 3. 了解全面调查是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 (二) 能力训练要求 1. 在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如统计表、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等。 2. 了解全面调查是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全调查的优点在那里。 教学重点

全面调查的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运用全面调查的方法收集到数据后,面对较大、较多的数据,如何通过整理使其更清晰。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法 教具准备

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活动1】

提出问题:生活中离不开数据,我们随时都在和数据打交道。如:上节课利用全面调查的方式了解了我们班同学对六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喜欢情况。结合上一节课的课后作业,想一想,在调查中,你是如何收集数据的呢?

【师生行为】

教师展示问题,引入新课。

学生回忆思考。

Ⅱ.讲授新棵

师生共同总结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

(1)问卷调查,如:投票选举、设计问卷来调查一些问题等.

 (2)访问调查,即实地调查,如: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等.

 (3)媒体查询:报纸、电视、电话、互联网查询等.

  在收集数据时,要注意:收集数据不等于把许多数字简单地罗列出来,而应在进行收集之前明确:调查什么问题(与这个问题毫无关系的数据不要记下来),向谁调查(可以减少调查的工作量),用什么方法调查(合适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活动2】

问题:想一想:我们怎么把收集来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呢?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各是什么?

【师生行为】

把收集的数据运用表格进行分类或排序的方法整理,是为了更加形象直观地描述收集到的数据.

  我们通常用绘制各种统计图的方式来整理数据.不同的情况下选用的统计图也不同.常见的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是: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它适用范围要广一些.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活动3】

展示课件:让学生感受表格的在数据处理中的重要性。

【活动4】

展示课件:培养和考察学生从已知的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进行计算的能力。

【活动5】

展示课件:教授例题。

下图是某地区日报“百姓热线”一周内接到热线电话的统计图.其中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电话最多,共70个,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本周“百姓热线”共接到多少电话?

(2) 有关道路交通问题的电话有多少?

(3)请把这个条形图改制为扇形统计图.

【师声行为】

教师出示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作答.

【师生共析】

  从条形统计图中知道表扬建议占10℅,房产建议占15 ℅,环境保护占35 ℅,道路交通占20 ℅,有关环境问题的电话有70个,而他占到总数的35 ℅.因此,本周”百姓热线”共接到电话70÷35℅﹦200(个).总电话数为200个,而道路交通占到20℅,因此有关道路交通问题的电话有200×20℅﹦40(个).

要把条形统计图改制成扇形统计图,只需把六类电话所占的百分比找到,然后根据公式:每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360度×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从而计算出”百姓热线”各类电话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根据圆心角的度数制作扇形统计图.

由此得出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

①计算各部分所占百分比.

②计算各部分所对扇形圆心角度数.

③列出简洁算式及数据来源,并标明项目名称

解:(1) (2) (略)

(3)如图(见课件)

Ⅲ.课时小结

【活动6】

获取数据的方式:

观察、测量、调查、实验、查阅文献资料、使用互联网查询…

处理数据的方式

条形统计图

统计表 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说明问题

折线统计图 获取信息

布置作业

作者:Email:xiaohuaiqiang2000@yahoo.com.cn

(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4.1喜爱那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二)教育资源
教学资料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 (教案)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2: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

3:了解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重点: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学过程:

【提问】1.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2.写出氧气与碳、硫、磷、铝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如何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讨论】如何鉴别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四瓶无色气体。

【演示】鉴别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四瓶无色气体。

【讲解】鉴别物质的一般方法、步骤和要求。

【讲述】实验室制取物质的原则和特点:原料便宜、操作简单、反应速度适中

【演示】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实验

现象

原因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有过氧化氢的试管

用带火星的木条很快熄灭

没有氧气放出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加热过氧化氢的试管

用带火星的木条很快复燃

有氧气放出

往装入过氧化氢的试管中加绿豆大的MnO2 ,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

用带火星的木条很快复燃

有氧气放出

表达式

2H2O2 2H2O +O2↑ 过氧化氢 水+氧气

在加热过氧化氢(双氧水)的实验中,由于5%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时,有大量的水蒸气和少量的氧气共同逸出,带火星的木条比较难复燃。所以该实验可以改用以下两种方案进行:

(1)在试管口加1个带有干燥管的装置。

(2)在5%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加1滴氢氧化钠溶液。

在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的实验中,只须加绿豆体积大的MnO2粉未,不要像书中图示那样多,否则反应会很剧烈,难以控制。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讲述】根据实验室的条件,实验室还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演示】展示高锰酸钾,将少量高锰酸钾溶于水,让学生观察现象。加热高锰酸钾并检验是否产生了氧气。

【讲解】加热高锰酸钾后生成的有关物质。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提问】1.什么叫化合反应?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这两个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讲述】分解反应的概念。

【板书】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讲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强调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都属于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设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在什么装置中发生呢?

【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要的仪器。将这些仪器连接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讨论】为什么试管口要稍向下一点?

【讲解】试管口要稍向下一点的原因。

【讨论】产生的氧气应怎样收集呢?排水集气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讲解】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和原因。

【讲述】凡是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跟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都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都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步骤:1. 连接装置。2. 检验气密性。3. 装药品(将高锰酸钾装入大试管。装置中特别注意的地方: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原因是防止潮湿药品蒸发后形成冷凝水滴流入灼热的试管底部,使之炸裂。在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4. 加热。5. 收集氧气。(收集氧气。导气管刚冒出泡时不要立即收集,因为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待气泡从集气瓶口逸出时,表明集气已满。用玻片在水下盖好,取出正立在台面上。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6. 将导管移出水面。7. 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特别注意(6)、(7)两步不能交换,否则移去酒精灯后引起试管内气压减小,使水槽中的水在大气压强作用下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说明其原因。

氧气的性质

实验

现象

表达式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C+O2点燃CO2

Ca(OH)2+CO2 =CaCO3 ↓+ H2O

铁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火光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Fe + 2O2 点燃 Fe3O4

【演示】木炭在氧气燃烧的实验,燃烧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一边实验一边引导学生观察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

【提问】为什么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

【讲述】木炭在氧气燃烧的实验现象和结果。

【演示】细铁丝在氧气燃烧的实验(一边实验一边提醒学生注意集气瓶中留有少量水,并引导他们观察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和生成物的颜色和状态)。实验现象:

①细铁丝在空气中加热至变红,不能燃烧!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讲解】实验条件、实验现象和集气瓶中留水的原因。说明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

【板书】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3Fe + 2O2 点燃 Fe3O4(剧烈燃烧,火光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注意:

1. 铜铝等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能燃烧.(氮气的作用)

2. 做本实验时,集气瓶底,要铺一层细砂或放少量水.(防止灼裂瓶底)

练习:

1.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 )

A.向瓶中加澄清的石灰水 B.闻气体的气味

C.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 D.看气体的颜色

2:催化剂在经过化学反应后 ( )

A.质量减少B. 质量减少且化学性质改变C.化学性质改变D. 质量不变且化学性质不变(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 (教案)教育资源
和桥二小教学和小学习者:5B Unit9 The English club 教学设计

5B  Unit9 The English club 教学设计

             宜兴市和镇第二小学   冯勤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四会掌握单词:French , city , UK , USA , British , American

四会掌握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

              I’m / He’s / She’s / It’s / We’re / They’re from …

              Do you speak … ?  Yes , I do . / No , I don’t . I speak …

    三会掌握单词:visitor , different countries  

三会掌握日常交际用语及句型:Are you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

能正确理解并朗读课文。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鼓励学生多结交一些新朋友。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熟练掌握四会单词和句型

2.  难点:灵活并正确运用所学句型

教学准备:

多媒体、磁带、单词和句型卡片

教学过程:

Step1: Free talk .

a.  … (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做调整)

b.  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 ?

c.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Sundays ?

(设计意图:所设计的问题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过渡自然,引入新知。)

Step2: Presentation

1.  Learn the title : the English club

T: Just now we talked about your weekends .

Do you want to know my weekends ?

       S; Yes .

       T: I often surf the Internet . But sometimes I go to the English club .

2.  Learn: different countries

Show the picture of the English club .

T: Do you like the English club ?

S: …

T: I like it very much . Because I can make friends there.

   And they ar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出示各个国家的国旗,帮助学生理解different countries 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解决了文中的个别新单词,并为下面情景的创设作铺垫。)

Step3. Prensention ( Learn the text.)

1.  学习文章前言部分

T: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English club ?

S: Yes.

T: The first , let’s go to see a new friend .

   Today , the English club has a visitor. Learn: visitor

   (出示Tony的图片)Look , what’s his name ?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

S: He is Tony White.

2. 学习课文对话部分

a. T: Where is he from ? You know we’re from China .What about him ?

   Do you know ?

S: …

T: OK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d the answer .

S: He’s from the USA . Learn: the USA 

T: Oh , he’s from the USA , so he’s American , right ?

Learn : American

T: Does he speak Chinese ?

S: No , he speaks English .

 T: And he lives in New York .

 Learn : New York

b. T: There are many students at the English club . Who are they ?

      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read the dialogue , then find their names. Please write their names down .

                 

                 

                     

                 

                 

c.  They are Wang Bing , Nancy , David , Ben and Liu Tao .

Where are they from ?

Please read again .Then choose the best answer .

( the UK , the UK , the USA , Beijing , Shanghai )

                                                 

                                                             

                is from                          

                                                 

                                                 

d.  请学生根据已知讯息,判断每个人物是哪里人,分别说什么语言。

eg: Wang Bing is from Beijing , so he is Chinese , he speaks Chinese .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学习课文,让学生每一次的读课文都有事可做,通过多次阅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印象深刻。)

Step4 Do the exercise  

T: You did quite well , I think you can put them in order .

( 教师把文章的每一个句子做成小纸条,顺序打乱,在轻松愉悦的音乐的伴奏下,请学生小组合作以竞赛的形式合作贴成一个对话,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后,请最快的一组展示,同时请其他小组作出评价。)

Read the dialogue .

Step5 Consilidation

Game : Find the friend .

以小组为单位,发给学生红、黄两种卡片,红色卡片上是某个人的自我介绍,黄色卡片上是某人的个人信息。请学生在小组内台提问:Where are you from ? / Are you from …? / Do you speak …? / … 等问题,寻找自己的朋友。当两个人的信息相同时,则找到了自己的朋友。

Step6 Homework

1.  用英语向陌生人介绍自己,寻找更多的朋友。

2.  抄写四会单词和句型。 

<<工作动态分析>>和桥二小教学和小学习者的文章5B Unit9 The English club 教学设计
郭爱芬老师陶城实小教师《台湾的蝴蝶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台湾的蝴蝶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宜兴市陶城实验小学  郭爱芬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第一课时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相关词语,特别是成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积累优美的词句,了解台湾蝴蝶谷名字的由来,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从课文的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蝴蝶谷景象的迷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及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感悟蝴蝶谷的美丽景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请你们看一样东西(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图),这是什么呀?(地图)哪儿的地图?(中国的地图)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有许多旅游胜地。在我国的东南沿海,有一个岛,它叫——台湾岛(出示台湾岛图)对,这就是我国的台湾省。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台湾的蝴蝶谷》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会背了吗?(会)一起背给老师听听,好不好?(生齐背第一自然段)

台湾是个美丽的地方,非常适合蝴蝶的生长,相信那里肯定有许多的蝴蝶,想不想跟着老师去看一看?(想)

出发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这一次你去蝴蝶谷最想知道什么?(生自由说说:蝴蝶谷的景象怎么样?人们为什么叫这些山谷“蝴蝶谷”?蝴蝶谷里的蝴蝶美不美?)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精读之前,让学生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去读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二、精读课文

(一)自由读课文

过渡:小朋友们想要知道的问题正是郭老师想要知道的,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的第二到第四自然段。现在就让我们出发,先读读课文去感受感受,好不好?注意,边读边思考刚才你们提出来的问题,读完之后,小组内再互相讨论讨论。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师巡视。

 

(二)教学第二自然段——欣赏蝴蝶赶来山谷聚会的情景

师: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设计意图:大胆地放手让学生通过默读寻找答案,并根据学生的答案来确定品读感悟的段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生:我知道了人们为什么叫它“蝴蝶谷”,我是从第二自然段知道的。

师:台湾的山的确很多(山多),人们把山与山之间低凹狭长的地方叫做“山谷”,这些美丽的山谷吸引了许多的蝴蝶,想知道这些蝴蝶是怎么飞来的吗?(出示句子: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生:我好像看到了一群又一群的蝴蝶在飞舞。

生:我好像看到了蝴蝶们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跨过小溪。

生:我好像看到蝴蝶们在山谷里聚会。

师:这些蝴蝶可真多,真美呀!请你来说说这些蝴蝶会有些什么颜色呢?

生:有红的,有白的,有蓝的,有紫的,还有绿的,等等。

师:大家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想出了这么多的颜色,这真是——谁能用一个词语来说出它们的颜色多和美?(五彩斑斓、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五光十色、色色俱全)看来,这些词语都有着同一个意思,表示颜色的多和美,它们都是近义词。

[设计意图:在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同时,通过学生的举例,又加深了对“五彩斑斓”、“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等这些近义词的理解。]

蝴蝶多不多?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一群群)谁来读读这句话?

我们在第12课《木兰从军》中学到过这样一句话:“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这里的“披、跨、渡、过”四个词都表示什么呢?(动作)一起读一读这句话。(学生齐读该句)

这里的四个词当时我们知道了它们都用得很准确,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而现在这句话里也有四个词,它们也都表示——动作,那这四个词能不能调换呢?(不能,生自由说说不能调换的原因:蝴蝶力气不大,一般飞得不是很高,和花丛差不多高,不会高于大树,翅膀不能贴到水面,否则就不会飞了,急着到山谷里来聚会,好像谁要过生日一样。)

[设计意图:结合学过的句子,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四个动词的用意,明白写话时要注意用词恰当,进一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奥妙。]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老师闭上眼睛,看看你的朗读能不能让我感受到这美丽的景色。

学生评价后,齐读这句话。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人们为什么把这些山谷叫做“蝴蝶谷”。试着填一填(课件出示填空)因为台湾的     ,      。每年春季,                的蝴蝶      花丛,      树林,      小溪,      山谷里来      。所以人们把这些山谷叫做“蝴蝶谷”。(自己先试着说一说,再指名说。)

[设计意图:在精读感悟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说话填空训练,从而以读促说,读说结合,有效地理解“蝴蝶谷”名字的由来。]

 

(三)教学第三自然段——感受蝴蝶谷迷人的景象

你还知道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我知道了“蝴蝶谷里的景色”。)

从哪一自然段中知道的?(第三自然段)

请你读一读,其余学生思考:蝴蝶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蝴蝶谷很迷人。<板书:非常迷人>)

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写得迷人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想想:蝴蝶谷的景象迷人在哪里?(生自由读,找句子。)

你觉得哪一句很迷人?

[设计意图:再次放手让学生确定品读感悟的句子,又一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生: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出示相应的句子)

师:请大家细细读读,想想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蝴蝶谷很迷人?

生: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像花瓣那样飘来飘去。

蝴蝶和花瓣哪里像?(它们都是五彩缤纷的;蝴蝶上下翻飞和花瓣随风飘舞很像;它们的形状差不多;它们的味道很香)

想看看吗?(多媒体放映一段花蝴蝶飞舞的动。然后练习朗读,读出这句话的迷人。)

[设计意图:在学生想象初步感知蝴蝶谷迷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的优势,播放一段与句子相配的许多蝴蝶飞舞的动,刺激学生的感官,不断加深学生们对蝴蝶谷迷人景色的印象。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会变得水到渠成。]

除了这句,你还觉得哪句话也很迷人?(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

(出示句子)自己读读,说说迷人在哪里?(金光灿灿、十分壮观)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播放黄蝴蝶飞舞的动,师作相应叙述)你看,这些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得金光灿灿,多么壮观啊!

(生练习朗读,读出黄蝴蝶的迷人。)

[设计意图:再次利用动,刺激学生的感官,加深学生对蝴蝶谷迷人景色的印象。]

刚才,我们一起走进台湾的蝴蝶谷,了解了人们把山谷叫做蝴蝶谷的原因,也欣赏了蝴蝶谷的迷人景色。那现在,你想不想以导游的身份,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蝴蝶谷的美景呢?

请四人小组合作,以“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蝴蝶谷。”为开头介绍第二、三自然段,要求:语句通顺,声音响亮。(生自由练说,师巡视辅导。然后,教师让学生上台介绍。)

[设计意图:设置这一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争当“小导游”的活动,引导学生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身的语言,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介绍”,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互帮互学的精神。]

 

(四)教学第四自然段——参加蝴蝶热情的欢迎会

蝴蝶谷的景象实在是迷人,这些美丽的花蝴蝶不仅迷住了我们,还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引读第四自然段,人们一到这里——(学生齐读)

老师现在就是这众多游客中的一员,你们扮演蝴蝶,我想看看这些蝴蝶是怎样欢迎前来参观的游客的?(师生共同表演)你们想对我说些什么呢?(欢迎到我们蝴蝶谷来参观)你们这么热情,下次我肯定会带上别的游客再来参观。

[设计意图:通过入情入境的表演,既深入理解课文,又直观生活实际,学生语言得以发展,情感得以熏陶,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是呀,蝴蝶谷的美景看也看不够,说也说不完,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再次感受一下蝴蝶谷的美丽吧!(播放音乐,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台湾的蝴蝶谷》这篇课文,小朋友有什么感受?喜欢台湾的蝴蝶谷吗?下面让我们去作业超市看看:

1、画一画:用自己的小手画出蝴蝶谷的美丽,再试着给自己的起个好听的名字,如“美丽的蝴蝶谷”、“我心中的蝴蝶谷”、“让我神往的地方”、“大家快到这里来”等。

2、写一写:以“我真想去台湾的蝴蝶谷呀!因为……”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3、读一读:读课外书籍,搜集有关台湾风景名胜的资料,准备语文阅读课上交流。

虽然我们即将离开祖国的宝岛台湾,但它那美好的景象将会像美丽的月亮湾、桂林的山水那样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创意在于它的拓展与延伸,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的思想。]

<<工作动态分析>>郭爱芬老师陶城实小教师的文章《台湾的蝴蝶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人教新目标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5B Unit9 The English club 教学设计,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4A Unit 3 A purse 复习课教案
    Unit 15  Destinations
    高一语文第二册《归去来兮辞》教案
    高一语文第二册《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高一语文第二册《兰亭集序》教案2
    高一语文第二册《兰亭集序》教案1
    高一语文第二册《鸿门宴》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Unit 7At Christmas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我们的朋友—…
    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6 Holidays教学设…
    PEP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六年级英语pep第七册第三单元教案
    初中英语第三册第三单元第10课说课教…
    高一语文第二册《我若为王》教案1
    高一语文第二册《拿来主义》教案2
    高一语文第二册《拿来主义》教案
    《千年不衰的汉字》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
    3A Unit 5 How are you?第一课时
    第七册数学:              《找规律…
    一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案及说课
    5B Unit 9 Shapes (第一课时)
    英语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4A Unit 1 May I have … ? 复习课教…
    5A Unit 4 Halloween第一课时案例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七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For Unit 1, Module 3, Oxford Engli…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三单元教案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参考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牛津英语模块一第三单元…
    For Unit 2 Noises, Module 3, Oxfor…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新目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课稿初中…
    《牛津小学英语5A》第三单元教案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4 Where’s …
    牛津小学英语5B教案第三单元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1 Will peop…
    Unit 9 The English Club (第一课时…
    《狐狸和乌鸦》   第一课时
    《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两人三足
    《让“时间流”减速》活动方案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解法探讨
    “小事情”教学设计与评析
    [推荐]三年级课外阅读研讨课 (三节课…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画正多边形》教学设计
    第2册品德与生活16过好暑假   教学设…
    [八年级物理上]第4节 噪声
    “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案例与评析
    初三化学教案: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初三化学教案: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初三化学教案: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八年级物理上]第3节 活动:密度知识…
    [八年级物理上]第1节 质量
    4BUnit 8 Open Day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无痕”,精彩“有痕”-----《解…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
    3B Unit 11 A good idea第一课时教案
    3B Unit10 Do you play…?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电功率教学设计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2 What shou…
    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3 Asking the w…
    《呼兰河传》(节选)教学设计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7 Would you…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7 Would you…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6 How long …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7 Would yo…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6 How long…
    [八年级物理上]第2节 光的反射定律
    [八年级物理上]第5节 声与现代科技
    [八年级物理上]第3节 奇异的声现象
    《相似三角形》多媒体说课教学设计
    《云雀的心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图片的处理教案设计与反思
    图片的获取教案设计与反思
    小学美术第十二册第11课《我造的花园…
    《云雀的心愿》教学设计
    《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3 Asking th…
    5以内的加法
    《认识比》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2(第一课时)教…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2 What shou…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3 What were…
    信息技术《打印预览》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2 What shou…
    高二语文第四册《赤壁赋》教案1
    《同侪携手共进》教案
    初中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
    “申请免费电子邮箱”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公开…
    《节约用水》——德育教学活动设计
    表格规划与修饰(第4单元 第2节 第1课…
    小学美术第八册《适合纹样》教学设计
    Unit 8  Open  day
    三年级科学下册   《土壤的保护》案例…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7 How much …
    《折纸中的轴对称》教学设计
    人教新目标七下Unit 4 I want to be …
    人教必修2《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
    《认识多边形》教学设计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9 How was y…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8单元总结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9 How was y…
    人教新目标七下Unit 8 I’d like som…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8 I’d like…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呐喊〉自序》教案
    人教必修2《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
    《落日》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四册《鸟岛》教学设…
    《赶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下)科学《小车的运动》…
    万石小学有效利用学校图书室,拓展学…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六册语文《海底世界》第一课时教学…
    第四册语文《台湾的蝴蝶谷》教学设计
    语言:小狗抬花轿(大班)
    《剪贴图形》
    小学语文第四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5 I’m watc…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5 I’m watc…
    小学英语pep第七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4 I want to…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4 单元复习
    人教必修2《诗经·采薇》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2《离骚》课堂实录
    人教必修2《诗经 氓》教案
    人教必修2《卫风·氓》教学实录
    人教必修2《瓦尔登湖》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与分析
    《我的自画像》作文讲评教学设计
    小鹰学飞(第二课时)
    《画矩形》教案
    认识公顷
    让残奥精神点亮生命的课堂!
    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一课时教学…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第二课…
    神奇的实验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8 When is y…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9 Do you Wa…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6  Do you l…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第2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意图
    一年级语文《春到梅花山》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设…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和热…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和热…
    初一英语上册预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
    7年级上册1-1-4《生态系统》设计1
    《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实录
    高一语文第二册《庄周买水》教案
    高一语文第二册《我若为王》教学示例
    4A Unit2 In a toy shop 复习课教案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粤沪版八年物…
    2.3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粤沪版八年物…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粤沪版八年物…
    1.3 尝试科学探究 [粤沪版八年物理上…
    1.1希望你喜爱物理 [粤沪版八年物理…
    高二语文第四册《逍遥游》教案1
    高二语文第四册《赤壁赋》教案2
    高二语文第四册《〈愚溪诗〉序》教案…
    高二语文第四册《〈愚溪诗〉序》教案…
    《年月日》教学反思
    5B Unit 6 A PE lesson第一课时教学设…
    设景 激情 入境 练说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月球之谜》教…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尊严》教学反…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桂林山水》教…
    清平乐&#8226;村居
    寓教于生活
    地球上的水》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步步高》教案
    教案《大树妈妈》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和热…
    7年级上册1-1-1《生物的特征》教学设…
    7年级上册1-2-1《生物圈》设计
    7年级上册1-1-1《生物的特性》之一
    7年级上册1-1-2《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高二语文第四册《茶馆》教案2
    高二语文第四册《罗密欧与朱丽叶》教…
    高二语文第四册《雷雨》教案 2
    高二语文第四册《茶馆》教案1
    高二语文第四册《雷雨》教案1
    小学生不良的价值取向和对策——班主…
    个案分析——让幼儿大胆讲述
    赞美,让孩子无比灿烂-赏识教育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牛津小学英语 4A  Unit4  I   like  …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生命离不开水》
    展示异彩纷呈的课堂——《海底世界》…
    作文指导课:挑战“大力士”
    《诺贝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郑成功》教学设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溶液…
    高二语文第四册《陈奂生上城》教案2
    高二语文第四册《项链》教案2
    高二第四册《项链》教案1
    高二语文第四册《药》教案2
    高二语文第四册《药》教案 1
    牛津小学英语3 B第三单元教案
    牛津小学英语5B教案第三单元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