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料3.2 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粤沪版八年物理上] 【三维教学目标】 1、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光射到镜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反射现象中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知道光的反射的一些应用。2、通过实验了解有关光的反射现象的几个名词。通过活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实验验证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3、得出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后,能运用这一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界中的现象,如日食、月食、射击瞄准、小孔成像等。能积极参与探究光的反射的活动,能自己设计实验,进一步进行课外有关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如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光在空气或水中沿直线传播是小学《科学》的已有知识,光在其他介质中是否也是直线传播的,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遇到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交界面处时会发生什么现象,本节着重研究光在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发生反射现象时的一些规律,通过探究得到这些规律。总结出规律后,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和社会实际中。【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是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2、难点:是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验证过程,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阅读理解法。【教学用具】激光笔、手电筒、平面镜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由于在小学《科学》里,学生已学过光的直线传播,所以本节教学可直接引入新课。板书:3.2 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二、新课教学(一)光的传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自学: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教师应对“均匀”这样的关键字,予以强调。)2、光线的概念。要明确实际光传播时,并不存在光线,它只是人们为了研究光现象的方便,人为引入的。3、记住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值。同时,阅读信息浏览。(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活动1: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教师演示P47的图3-17的实验,让学生注意观察,认识光的反射现象:当光传播到两种物质的界面,改变传播方向返回原物质中传播的现象。2、几个有关的名词:简说就是“一点两角三线”。3、活动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按照P48的图3-19所示,组装好器材,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然后,让同学讨论交流实验结果,归纳出实验结论,并完成文中的填空。这个结论就是光的反射定律。4、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5、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两种反射”,即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三)光反射的应用让学生阅读P49的课文,了解光反射的应用实例。三、归纳小结让学生对本节所学进行归纳整理。四、巩固练习1、完成“自我评价与作业”。2、做本节的基础训练。五、反思通过练习,发现同学们对本节的基础知识,已基本掌握,能进行基本的分析判定,但是对作图题,可能是刚接触这类题目,同学们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画光线忘了箭头,该虚的画实了等,还要进一步强调,补足。(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3.2 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粤沪版八年物理上]教育资源 教学资料高一语文第二册《祝福》教案 查看完整教案请打开后面WORD文档链接->高一语文第二册《祝福》教案 祝福 教案2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本课时重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介绍背景: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 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研习课文: (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高一语文第二册《祝福》教案教育资源 城东小学老师周晔教师:4A Unit 3 A purse 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四会单词a key ,a purse ,a story book ,a fan和a tape . 2.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三会日常交际用语Come here ,Let me see .Not at all .Excuse&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