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资料In the library - 初中三年级英语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现在完成时态的构成以及与现在的关系和对时间状语的要求,以及现在完成时 的陈述句形式和疑问句形式及其简略答语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现在完 成时态谈论一些过去发生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掌握过去分词的构成。
  2.能够熟练运用本单元有关“借物、寻物”的交际用语,正确运用Have you got…? 和Do you have…?及其简略答语。
  3.掌握本单元的单词和短语,特别是used to,pay for,think of等用法。
  4.利用阅读课文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根据上下文判断生词词义的能力,并逐 步提高对学生阅读速度的要求。
  5.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组织的语言,对课文故事予以简述。

教学建议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现在完成时态,围绕“The lost book”开展教学活动。学习了有关“借物和寻物”的交际用语以及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及相关事项,着重使用了“Have you got…”这种句式,通过对话,教学了现在完成时态的用法和构成,重点分析过去某个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学习了过去分词的构成和动词加一ed后的读音,if引导的从句中时态的使用,同时还学习了一些同义词、近义词的用法与区别。

ago 与before

  ago与before 是两个表示“以前”的概念的单词。在用法上,它们的区别是较大的。

   1)ago和一般过去时的动词连用,表现现在以前的过去时间,它不能用于完成时态,例如:

  Your friend was here a week ago, wasn't he? Of course he was.

  before可以和完成时态连用,也常常与never连用,表示在早先或过去的某时间的“以前”。

例如:

  I never met him before. He's new to me.

  下面以three years ago和three years before为例来进行比较。three years ago用于过去时态,

表示从今天算起的“三年以前”;而three year before用于过去完成时态,表示从三年以前算

起的过去。试看下面的比较:

  A. I met him three years ago. We've been friends for 3 years.

  B. I had met him three years before. I met you in 1992.

  句A表示:“(从今天算起)三年前我遇见过他。”句B表示:“(从三年前追溯起)三年前我遇见过他一次。”

  2) 另外before与ago单纯在形式上的区别是before可以单独使用,ago必须与别的表示时间的词连用。例如:

  I have read it before. It is a very good novel.

  I read it 3 years ago. But I can't remember everything about it.

例 Have you found the book? Yes, I _____it five minutes_______.

  A. have found, before B. found, before

  C. has found, ago D. found, ago

  解析 ago表示从现在算起的多少时间以前,用于一般过去式的句子中,before则表示从过去看的某时间以前或泛指以前,常见于完成时态。从本句的答语“我5分钟前找到的”中,可以判断是从现在算起的五分钟前,故选D。

full与fill

  (1)fill v.把……填满,常与with连用。如:

  Please fill the bags with rice. We've got to take them to the poor family in the village.

  fill也可以表示状态。相当与 be filled with。如:

   Smoke filled the room. = The room was filled with smoke.房间里浓烟弥漫。

  (2)fill in填入、填写、塞满,如:

  –Please fill in your telephone number and your name.

  –OK, But may I borrow your pen?

  –What shall I do if I want to find a job here?

  –Fill in the application form.

  (3)full adj. 满的,充满的。其结构是be full of=be filled with,如:

  The basket is full of apples. = The basket is filled with apples.Enough for all of us.

  The bag full of books is mine. Please carry it for me, It's too heavy.

lose与 miss

  1)两者都表示“丢失”。lose的语气较强,含有丢失后不易找到;miss含有“发现丢失”之意。在很多情况下两者可换用。例如:

  You said you have lost your watch. When did you miss it? 你说把手表丢了,你什么时候丢的?

  2)lose通常用过去分词(lost)作定语或表语;而miss则用其ing形式(missing)作表语或定语。例如:

Is there anything missing (Is there anything lost) ?

  Nothing, so far as I know.

on与about

  二者都是介词,意为“关于,论及”等,一般情况下,二者可以互相替换,但二者有点区别:about常用于简单的或浅显的论述等,是一般用语,多用于讲故事,谈话;思考等;on多用于系统论述或专题讲演、论著等,具有学术性,如:

  The teacher told us a story about Lei Feng. It's very moving.

  He will give us a talk on the history of the Party.他将给我们做个关于党史的报告。

正误例析

  今天下午我们将听一个关于非洲历史的演讲。

  误:We're going to listen to a lecture about African history his afternoon.

  正:We're going to listen to a lecture on African history this afternoon.

  析:介词about和on都可以作“关于”解。on表示一本书、文章或演讲是严肃的、学术性的,可供专门研究这一问题的人们参考;about则表示其内容比较通俗,一般人都可阅读。

  the lost books 丢失的书。

  The book was still missing.书还是找不到。

  lost=missing丢失的。英语中单个分词(包括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也能作定语用,它们一般放在名词的前面。又如:a stolen car一辆失窃的汽车;a broken wind。一扇破的窗;the giving name教名,名;a surprised girl一位感到吃惊的女孩。

come up with

  come up with= find or produce (an answer)意为“提出,提供”,它是由动词和介词一起构成的短语动词。它的另一个意思是“赶上”。例如:

  I hope you can come up with a better plan than this. 我希望你能提出个更好的计划。

  We shall have to work hard to come up with them. 我们要努力工作,赶上他们。

类似的词组有:

  catch up with come in for pay for

  pay for意为“给……报酬”,“付款”。常见句型有:(1) pay for+货物,(2) pay+名词/代词+for+物。例如:

  How much did you pay for that book?那本书你付了多少钱?

  I'll pay you five yuan for it.我将为此给你五元钱。

  I'm afraid can't pay you anything for it.我恐怕不能为此给你任何报酬。

  She used to be a Chinese teacher. 她以前是一位语文老师。

  used to意为“过去经常”,它只有过去式,用于各种人称的单、复数,表示过去存在的,

  但现在已经停止的情况或习惯,后接动词原形。例如:

  They used to come on foot,but they don’t do that again. They often come by bus. 他们过去经常步行来,现在不了。他们经常乘车来。

  used to是表示过去经常重复的动作。在表示过去的习惯时,used to是比较规则的习惯,它与would不太一样,would侧重于叙述过去的光景,used to侧重于和现在相对照。

  used to的疑问形式和否定形式可以用助词did或自身形成构成。美国人多用助动词 did;英国人多用used to本身。如:

  –Did you use to go there?

  –Yes, very often./No, only seldom.

  I used not to like Beijing opera, but now I’m very fond of it.我过去不喜欢京戏,但现在非常喜欢。
  他过去不常抽烟。

  注意区分be used to所表示的意思是“习惯于……”,后跟名词或动名词,used是一个形容词。例如:

I’m not used to drinking.我不习惯喝酒。

  She is used to running in the morning.她习惯早上跑步。

have got

  I think I've got one.我想我有一个。

  英语中表示“所有”用have,口语中常用 have got,其否定形式为haven't got,疑问形式为Have…got…?在美国英语中常使用don't have,Do… have…?例如:

  I've got a book about chemistry. = I have a book about chemistry.我有一本化学书。

  He hasn't got an umbrella. = He doesn't have an umbrella. 他没有雨伞。

  –Have you got a pencil sharpener? = Do you have a pencil sharpener?

  –Yes, here you are.

Have you got …?句型教学建议

  利用初一学过的表示“拥有”的交际用语引出“have got”句型,讲解可先不讲解它的时态:现在完成时。

  1.教师先和一个学生进行下面的对话。

  T: Excuse me, Do you have a dictionary?

  S: Yes, I do.

  T: May I borrow them, please?

  S: Certainly. Here you are.

  T: Thank you.

  教师接过dictionary后,说:

  I have a dictionary

  I have got a dictionary

  并在黑板上板书:have got … ,然后让学生反复跟读。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新句型:This is another way of saying “Do you have …?”

  2.教师可逐一取出一些片,边取边对学生说:I have got a …或拿出一些实物进行上面的句型练习。(a cup, a pen, a ruler, an eraser, a book等。)

关于课文The Lost Books教学建议

  1.在教学本课的课文The Lost Books之前,先就本课Part 1的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并写一段短文关于自己如何爱书,以及从图书馆借书的经历,然后让学生作演讲。如:

  I like reading very much, because I’ve learned a lot from the book I read. I’ve bought many books and has got a small library of zoo interesting books. They are about many different subjects such as foreign languages, maths, history, geography and interesting stories. But my own library is still too small to meet my needs. I often borrow books from the school library. It has a great number of books. Many of them are very interesting. I’ve read so many interesting books in the school reading room. I’m a careful boy/girl. I never lose any library book. But some of my classmates do. When they are in such a trouble, I help them. I sometimes help them to buy new books. I even pick out the best books from my book shelves and give them to my friend in trouble. I believe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2.让学生默读课文,回答练习册第2课练习1的8个问题。

   3.把课文The Lost Books改成对话,由两个学生分别扮演grandma和 librarian,表演一遍,然后让学生轮换角色,以便更多的学生参加演出。实现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语言探究活动的过程。

(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In the library - 初中三年级英语教案教育资源
教学资料高一语文第二册《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
这个世界的音乐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世界神秘的音乐创造,养成感受自然、聆听自然的好习惯。
2、以自读为主,强调预习,对疑难语句重点突破。通过课堂讨论交流,把握主要观点,训练信息筛选和表达的能力。
3、 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妙,以平等的心态和自然相处,尊重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把握作者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森林狂想曲》
二、介绍作者托马斯•刘易斯(1913—1994)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1974年出版《细胞生命的礼赞》,获该年度美国图书奖。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深邃,信息庞杂新奇,文笔生动、幽默,是当代科学小品文中的大家手笔。
三、字词正音
四、整体感知
⑴本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C)
A、音乐B、大自然的声音C、生物的非事务性声音(语言)D、生物的事务性声音(语言)
⑵明确“事务性声音”与“非事务性声音”之间的区别。
(重点朗读我家后院的眉“这段。由个别朗读,到集体朗读。)
提示:
1、“事务性通讯”和“八小时以外的事务性语言”具体指什么?
明确:指鸟之间用于沟通、联系和交流的信号。如: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等,它们是事务性语言不是音乐。
2、“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眉在这儿。’”意思是什么?
明确:我不相信它只是在进行事务性通讯,而是在进行不带功利性质的音乐演唱。
3、 作者认为音乐的性质是什么?
明确: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只是自得其乐,抒发情感。(鸟类事务性语言背后还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声音(非事务性)
4、从这段看来,作者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效果?)
明确:比喻;拟人。使语言生动、形象,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这段文字文学色彩很浓,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文学性。作者的文章写得如此生动亲切,关键是作者对所有动物都怀有深厚的感情。
5、同步填空:列举、分析:
1、白蚁头部打击乐(非事务性声音)
白蚁上颚信号(事务性声音)
 2、蝙蝠声纳捕捉昆虫(事务性声音)
蝙蝠倒挂铃声(非事务性声音)
3、蟋蟀、蚯蚓的合奏、座头鲸充满力度和肯定的歌曲。(非事务性)
(这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表达情感的声音,可以称之为“音乐”)
⑶作者认为人类作为地球生物,创作音乐的原因是什么?(关键句)
⑷本文结构思路总结
⑸作者在说明动物音乐时运用了那些主要的说明方法?
(在书上标明。请同学举例说有哪几种。)
明确: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
总结:举例子能使文章有厚重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打比方使被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列数字使事实更确凿具体。
作比较使被说明的事物更容易理解。
五、难段点评
1、为保持聚会进行而设计的那些无关紧要的社交谈话占了主导地位,大自然不喜欢长时间的沉寂。这句话怎么理解?明确:大自然声音很多,大部分声音声音是没有意义的。
2、第5段:“有风险”什么意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理解:“有风险”是说难以办到。本段语言生动幽默,用类比法说明人类不理解动物的音乐就像外星人不理解高尔夫球声一样。
3、第12段:
⒈上下文指什么? 明确:指众多动物一齐鸣叫的声音环境。
⒉“使我们飘然欲飞”怎么理解? 明确:动物们的音乐合奏是一种大自然的生命旋律,令我们感动,陶醉。
六、拓展讨论:达尔文与刘易斯观点之比较。(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高一语文第二册《这个世界的音乐》教案教育资源
宜丰小学老师蒋学琴教师《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第2课时)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九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六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三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课前准备:头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两位新朋友,他们是谁啊?

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齐读课题)

2、他俩今天把它们的词语宝宝又带来了,谁愿意当回小老师,领着大家把这些词语宝宝读一读。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 刚才小松树和大松树听了大家读的词语可高兴了,现在他们要回家了,你们知道它们的家在哪儿吗?快打开课本,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2、老师这儿有“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谁能把他们送回家?(指生上台贴图)

3、教师引读:
  山上有一棵小松树,
  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过渡)小松树长在山上,有句古话说,“站得高就看得远”。你们猜猜看,小松树可能会看见些什么?
(学生自由叙述)
2.小结:是呀,小松树每天早晨看见红彤彤的太阳从海面慢慢升起,朝霞是那么灿烂,在大山的那边,也许有座小学校,里面的孩子正在快乐地游戏;也许有片桃树林,春天一到,粉红一片,好像蓝天下的朵朵彩云。你说小松树看到的景色美吗?
3.让学生说一说,假如自己看到了这么多、这么美的景色,自己的心情会怎么样。(学生自由叙述)

如果这样的美景你只是自己看到了,别人看不到,此时你的心情又会怎么样呢?

4、过渡:山上的小松树和你们的心情一样——很高兴,高兴地得意起来,他是怎么说的呢?
 5、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6、指导看图:看哪,这棵小松树说话的时候表情、动作是怎样的?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7、询问过渡:“小松树”这么骄傲,“大松树”听了有什么表现?

  师:其实,“大松树”的心里非常明白,小朋友都很聪明,一定能猜出“大松树”想的是什么!
  ①四人一小组讨论。
  ②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请生上台演示图片,把山上的小松树拿下来,与山下的大松树作比较,看到底谁长得高。)
 8、导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你们真聪明,和风伯伯想到一块儿了,风伯伯是怎么说的呢?
  (2)指读(出示风伯伯说的话)。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
  (4)你觉得风伯伯的话有道理吗?
  师:请你扮演“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句话:
  (5)原来,小松树被大山爷爷托起来才能看得远,开始他还很骄傲呢!再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学生齐读小松树的话)我们读书要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多读多想,这样会把书读得更好。再来读一读风伯伯的话。
  (6)角色朗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4、导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表现怎样?
  (2)指读。
  (3)理解词语:惭愧。
  “惭愧”是什么意思?它和《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的哪一个词语意思差不多。
  (4)齐读,读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感情。
  (5)扩展: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他会想些什么?他会对大树树说些什么?

 四、以演代读,自然内化。
  1、小朋友说得非常好,那么,你想把课文表演出来吗?

2、以小组为单位,一个读叙述、一个演小松树、一个演大松树、一个演风伯伯。
3、分角色表演读,选出最佳表演组。
 五、齐读课文,感悟道理。
  1、齐读课文

2、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喜欢谁,为什么?

六、作业:

把这个故事回家讲给父母听。

<<工作动态分析>>宜丰小学老师蒋学琴教师的文章《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第2课时)
唐芬老师阳羡小学教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三年级上册《校园安全警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2.    了解校园的安全隐患的种类以及具体内容。3.    观察校园,记录下安全隐患,提出改进建议。●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开展“看一看”、“答一答”、“拍一拍”这三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了解校园安全隐患的具体内容,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            听一听同学们,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我们宜兴某学校的真实故事,主人公化名叫李小毛。2002年9月的一天午后,二年级的李小毛同学跟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上学。就在离学校大门只有几十米远的地方,他碰到了几位坐在小汽车里的陌生人。他们假惺惺地向李小毛问路,热情而天真的李小毛没有多加思索,就跨上了陌生人的汽车。可谁知,他这一上车,就再也没有回来,他被歹徒绑架勒索了,最后被残忍地杀害了。他的父母因此悲痛欲绝,几乎发疯。这是一件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啊!同学们,这件事向我们再一次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校园安全警示》。(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用真实的故事娓娓导入,让学生的心灵在受到强烈的震撼的同时,初步明白确立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以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二、            看一看1、过渡:这件绑架勒索案发生以后,我们宜兴市各个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引起了足够重视,如今,同学们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但百密还有一疏的时候,不信,同学们请看课本第24页的“观察在线”,请你也观察一下这些现象,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对于这些同学的做法你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学生观察图后自由发言)2、归纳:你知道吗,校园安全隐患有20多种,请看大屏幕。校园安全隐患●交通安全:不走人行横道、闯红灯、骑车不走非机动车道……●饮食卫生安全:喝生水、吃腐败变质的食物、暴饮暴食……●运动安全:摔伤、擦伤、不做准备运动而造成的拉伤韧带、扭伤脚踝(huái)……●用电、用气安全:随意触摸开关、不拧紧煤气筏门……●网络安全:上网随便交友……●游泳安全:溺水……[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自由讨论,归纳总结,得到了对校园安全隐患种类以及内容的感性认识。3、观察校园,看看有哪些安全隐患,记录下来,向校方提出建议。(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地点 环境设备状况 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我的建议                        
[设计意图]这是个可操作性较强的环节,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提出建议,既清晰地了解了校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生活学习中能切实引起注意,又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三、答一答(安全知识知多少竞赛)1、学生独立答题(人手一张试题卷)2、师生讨论答案,同桌交换批改3、统计得分,表扬激励附安全知识竞赛题及答案:●选择题
1. 未满___ 的儿童,不能像大人一样到马路上骑自行车。因为马路上车很多,容易出危险。
A、10岁    B、11岁    √ C、12岁
2.骑自行车时,千万不要与___抢道;不要双手撒把骑车。
√A、机动车   B、自行车 C、行人
3.汽车运行途中,不要把___的任何部分伸到车窗外,也不要乱走动,以免碰伤,烫伤。
√A、身体    B、物品    C、食品
4.电器起火时,要先___ 。
A、打家里电话报警   √B、切断电源    C、用灭火器灭火 5.在单杠、双杠练习时,周围应摆放___ 。
√A.、海绵垫 B.、纸张
6. 爬高是非常危险的,一不小心就会跌伤___ 。
A、脚趾   √B、大脑7.火灾发生时应马上___。
√A、沿防火通道朝楼下跑   B、乘电梯逃走   C、跳下窗 8.郊游乘搭交通工具时,应该
A、 一拥而上       B、不着急,慢慢来
C、随便上哪个都行 √D、按计划讲次序动作快 ●判断题1.去爬山哪里要带饮用水,到时候找点山泉水喝喝更清甜。( × ) 2.食品加工过程不卫生,不能吃。( √ ) 3.过马路如果遇到没有人行道的马路时要靠右侧路边行走。( √ ) 4.起火时,可以往身上浇水,以免引火烧身。( √ )
5.游泳时千万不要在水中打闹,以免呛水或受伤。 ( √ ) 6.不带与体育课无关的物品,如别针、小刀等金属、硬物上体育课。( √ ) 7.爬高不是非常危险的游戏。( × )
8.千万不要把陌生人带回家 。( √ )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安全常识作为竞赛题,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校内外安全知识具体内容的掌握。四、拍一拍(安全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安全知识要牢记。你拍二,我拍二,句句忠告别逆耳。你拍三,我拍三,过马路走斑马线。你拍四,我拍四,下楼梯时别拥挤。你拍五,我拍五,慎吃食物防中毒。你拍六,我拍六,运动别把手脚扭。你拍七,我拍七,电器使用看天气。你拍八,我拍八,交友不要去网吧。你拍九,我拍九,火灾发生要自救。你拍十,我拍十,提高警惕莫大意。[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拍手歌游戏,寓教于乐,再次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五、结一结同学们,生存,是一个人应该学会的最基本的本领,只有快快乐乐地健康生活着,才会有美好的将来,所以,安全警示要牢牢记住。[设计意图]首尾呼应,突出主题,让学生牢记不忘。<<工作动态分析>>唐芬老师阳羡小学教师的文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三年级上册《校园安全警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人教新目标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4A Unit 3 A purse 复习课教案
    Unit 15  Destinations
    高一语文第二册《归去来兮辞》教案
    高一语文第二册《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高一语文第二册《兰亭集序》教案2
    高一语文第二册《兰亭集序》教案1
    高一语文第二册《鸿门宴》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Unit 7At Christmas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我们的朋友—…
    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6 Holidays教学设…
    PEP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六年级英语pep第七册第三单元教案
    初中英语第三册第三单元第10课说课教…
    高一语文第二册《我若为王》教案1
    高一语文第二册《拿来主义》教案2
    高一语文第二册《拿来主义》教案
    《千年不衰的汉字》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
    3A Unit 5 How are you?第一课时
    第七册数学:              《找规律…
    一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案及说课
    5B Unit 9 Shapes (第一课时)
    英语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4A Unit 1 May I have … ? 复习课教…
    5A Unit 4 Halloween第一课时案例设计
    3B Unit10 Do you play…?教学设计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七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For Unit 1, Module 3, Oxford Engli…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三单元教案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参考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牛津英语模块一第三单元…
    For Unit 2 Noises, Module 3, Oxfor…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新目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课稿初中…
    《牛津小学英语5A》第三单元教案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4 Where’s …
    牛津小学英语5B教案第三单元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2 What shou…
    Unit 9 The English Club (第一课时…
    《狐狸和乌鸦》   第一课时
    《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两人三足
    5B  Unit9 The English club 教学设计
    《让“时间流”减速》活动方案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解法探讨
    “小事情”教学设计与评析
    [推荐]三年级课外阅读研讨课 (三节课…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打印预览》
    [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相似三角形》多媒体说课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案例与评析
    初三化学教案: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初三化学教案: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初三化学教案: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八年级物理上]第3节 活动:密度知识…
    [八年级物理上]第1节 质量
    4BUnit 8 Open Day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无痕”,精彩“有痕”-----《解…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
    3B Unit 11 A good idea第一课时教案
    电功率教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3 What were…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3 Asking the w…
    《呼兰河传》(节选)教学设计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7 Would you…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7 Would you…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6 How long …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7 Would yo…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6 How long…
    [八年级物理上]第2节 光的反射定律
    [八年级物理上]第5节 声与现代科技
    《折纸中的轴对称》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第4节 噪声
    [八年级物理上]第3节 奇异的声现象
    《云雀的心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图片的处理教案设计与反思
    图片的获取教案设计与反思
    小学美术第十二册第11课《我造的花园…
    《云雀的心愿》教学设计
    《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3 Asking th…
    5以内的加法
    《认识比》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2(第一课时)教…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2 What shou…
    牛津小学英语 4A  Unit4  I   like  …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2 What shou…
    高二语文第四册《赤壁赋》教案1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1 Will peop…
    《同侪携手共进》教案
    初中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
    “申请免费电子邮箱”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公开…
    《节约用水》——德育教学活动设计
    表格规划与修饰(第4单元 第2节 第1课…
    小学美术第八册《适合纹样》教学设计
    Unit 8  Open  day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7 How much …
    《画正多边形》教学设计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4 单元复习
    《落日》教学设计
    每逢佳节倍思亲
    《认识多边形》教学设计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9 How was y…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8单元总结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9 How was y…
    人教新目标七下Unit 8 I’d like som…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8 I’d like…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呐喊〉自序》教案
    人教必修2《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
    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四册《鸟岛》教学设…
    人教必修2《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
    让残奥精神点亮生命的课堂!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小学四年级(下)科学《小车的运动》…
    万石小学有效利用学校图书室,拓展学…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六册语文《海底世界》第一课时教学…
    第四册语文《台湾的蝴蝶谷》教学设计
    语言:小狗抬花轿(大班)
    《剪贴图形》
    小学语文第四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5 I’m watc…
    小学英语pep第七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新目标七下Unit 4 I want to be …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5 I’m watc…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4 I want to…
    人教必修2《诗经·采薇》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2《离骚》课堂实录
    人教必修2《诗经 氓》教案
    人教必修2《卫风·氓》教学实录
    人教必修2《瓦尔登湖》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与分析
    《我的自画像》作文讲评教学设计
    小鹰学飞(第二课时)
    《画矩形》教案
    认识公顷
    第2册品德与生活16过好暑假   教学设…
    《赶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第二课…
    展示异彩纷呈的课堂——《海底世界》…
    神奇的实验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8 When is y…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9 Do you Wa…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6  Do you l…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意图
    一年级语文《春到梅花山》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设…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和热…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和热…
    初一英语上册预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
    7年级上册1-1-4《生态系统》设计1
    《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实录
    高一语文第二册《庄周买水》教案
    高一语文第二册《我若为王》教学示例
    4A Unit2 In a toy shop 复习课教案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粤沪版八年物…
    2.3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粤沪版八年物…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粤沪版八年物…
    1.3 尝试科学探究 [粤沪版八年物理上…
    1.1希望你喜爱物理 [粤沪版八年物理…
    高二语文第四册《逍遥游》教案1
    高二语文第四册《赤壁赋》教案2
    高二语文第四册《〈愚溪诗〉序》教案…
    高二语文第四册《〈愚溪诗〉序》教案…
    《年月日》教学反思
    5B Unit 6 A PE lesson第一课时教学设…
    设景 激情 入境 练说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月球之谜》教…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尊严》教学反…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桂林山水》教…
    清平乐&#8226;村居
    寓教于生活
    地球上的水》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步步高》教案
    教案《大树妈妈》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和热…
    7年级上册1-1-1《生物的特征》教学设…
    7年级上册1-2-1《生物圈》设计
    7年级上册1-1-1《生物的特性》之一
    7年级上册1-1-2《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高二语文第四册《茶馆》教案2
    高二语文第四册《罗密欧与朱丽叶》教…
    高二语文第四册《雷雨》教案 2
    高二语文第四册《茶馆》教案1
    高二语文第四册《雷雨》教案1
    小学生不良的价值取向和对策——班主…
    个案分析——让幼儿大胆讲述
    赞美,让孩子无比灿烂-赏识教育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三年级科学下册   《土壤的保护》案例…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生命离不开水》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一课时教学…
    作文指导课:挑战“大力士”
    《诺贝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郑成功》教学设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溶液…
    高二语文第四册《陈奂生上城》教案2
    高二语文第四册《项链》教案2
    高二第四册《项链》教案1
    高二语文第四册《药》教案2
    高二语文第四册《药》教案 1
    牛津小学英语3 B第三单元教案
    牛津小学英语5B教案第三单元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