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资料人教新目标七下Unit 1 Where's your pen pal from
第一节
Unit 1 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Section A)
Ⅰ.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 Knowledge Objects
Names of some countries and cities. 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Where does he/she live? What language do they speak? This is my
new pen pal?
What language does she speak? She speaks English.
2. Ability Objects
Listening skill. Writing skill. Practice skil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3. Moral skill
Be proud of being a China. Make pen friends. Know about more information about some countries.
Ⅱ.Teaching Key Point
The new words of this section. The language names
Ⅲ. Teaching Difficulties
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She is from Japan. Where does he/she live? What language
does she speak? She speaks English.
Ⅳ.Teaching Methods
Listening and talking methods. Pairwork. Practice. Discovering and checking methods.
Ⅴ.Teaching Aids
a tape recorder. a world map. Computer.
Ⅵ.Teaching Procedures
StepⅠ
Greet the class as usual.
StepⅡ 1a
1. First show the pictures of some countries on the screen. Learn the names of
these countries.
2. Now open your books.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Please repeat the names of the
countries.(play the recording twice)
Step Ⅲ 1b
Listen and circle the countries in 1a you hear.
Play the recording the first time. Students only listen. Then a second time. This
time ask students to circle the country names they hear.
Then check the answers.
StepⅣ 1c
Read the conversations in the picture.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where they are from?
ask some pairs to present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
StepⅤ. 2a
Point to the chart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write the name of a country in the blank
after each city.
StepⅥ. 2b, 2c, 2d
1. 2b Listen and circle the cities and countries you hear on the recording.
2. 2c Listen again and complete the chart.
3. 2d Now use the information in the chart in 2c and make more conversations.
StepⅦ Grammar Focus
Review the grammar box. Ask students to say the questions and answers.
Step Ⅷ 3a, 3b,4
1. Finish the chart of 3a , then choose a country and make a conversation.
2. Quiz Name the place! play this game.
StepⅨ Summary
Summary the information in section A.
StepⅩ Homework
Have more practice after class.
Blackboard design
Unit 1 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He’s from Canada.
Where does he live?
He lives in England.
What language does she speak?
She speaks English.(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人教新目标七下Unit 1 Where's your pen pal from教育资源
教学资料高一语文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教案2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的讽喻性特点,理解作者的“养人术”;
2、掌握“瘘”等18个文言实词,归纳“虽”、“因”、“且”、“焉”四个文言虚词的用法。
3、背诵3、4段。
二、教学设想:
1、方法:学生自读与教师导读相结合。
2、重点与难点:本文寓意及关键字词。
3、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作者及有关内容,学生初读课文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课:由复习《捕蛇者说》的主题、写法,导入《种树郭橐驼传》。
二、投影学习目标(见上)
三、简介作者及有关内容
1、学生读课文题注 2、学生补充 3、教师的补充
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另一位领袖人物。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他的许多作品,体现了这个主张,为当时散 文的写作树立了榜样,我国散文史上,他的贡献是很大的。创建的作品所达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是超过韩愈的。
柳宗元的诗文具佳,就散文说,形式多样化,论文(《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等论文八书)、传记(《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等)、寓言(《三戒》、《传》、《罴说》等)、山水游记(《永州八记》)都很出色。文章“精裁密致,璨若珠贝”,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最高峰。柳宗元的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刘并作了序。
四、题解。1、体裁 2、针对性
五、教师范读全文(或放录音),学生思考:作者把一个什么道理寄寓于了个什么故事?
六、学生借助注释,自读课文,个别答疑。
七、布置作业:熟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提导诵读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指导诵读第一段
1、学生质疑
2、教师强调应掌握的字词:瘘、信、类、固当、名(为……起名,动词)
3、指名学生口译第一段
4、提问(1)本段传什么?(介绍人物身世)
(2)介绍身世侧重介绍名字,“驼”并不雅,为何驼要自称?(豁达——身残而自信)
(3)驼自信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1、学生质疑
2、教师提问重点字词:业(以……为业,意动用法)
3、学生口译,师生共同订正
4、提问:(1)驼种树本领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A、际遇——争迎取养 B、全面——两种人均能满足;C、高超——不怕“移徒”, D、他植者莫能如也)
(2)本段写驼种树本领全面高超,是种树行家,用了什么方法?
(侧重于侧面描写)
三、指导学生诵读第三段
1、指名学生阅读
2、学生质疑
3、教师就字词句提问并强调:
(1)蕃、植、本、舒、顾、抑、耗、思、离、怜、卒
不抑耗其实而已
(2)
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3)句式:A、故不我若也(宾语前置)
B、吾又何能为哉(宾语前置)
4、提问:(1)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过错后应采取什么态度?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如何评价的?(看《教师教学用书》)
(2)其他种树的人往往怎样做?结果如何?
(3)本段用了什么方法传驼?(对比、映衬)
(4)本段分几层意思?(讨论)
板书(或投影)
三、郭橐驼谈种树经验
总括 分述
1、木之性(理论说明)
2、种植方法(实践总结)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3、顺其自然(议论) 对比映衬
4、他植者违返(反面申述)
5、种树之术,并不高深(自谦明理)
5、指名学生背诵第三段。
四、布置作业:完成文后练习三、四题

第三课时

要点:学习第四、五段并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检查练习三、四题,完成第五题。
二、学习第四段,指导背诵
1、字词:勖尔植(勉励)早缫而绪(而通“尔”。丝的头绪)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使……繁衍)故病且怠(懈怠)。
2、学生翻译,师生订正
3、提问讨论:
(1)“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2)驼是怎样评价,描述官吏烦令扰民的?
(祸——呼、鼓、聚、击、召,参看《教学用书》)
(3)“养树”和“养人”有何相通之处?
投影:
根拳而土易 虽曰爱之, 促尔耕
旦视而暮抚 其实害之; 勖尔植
已去而复顾 虽曰忧之, 督尔获
爪其肤以验 其实仇之。 早缫而绪
摇其本以观 早织而缕
字则幼孩
遂而鸡豚
勤虑害树 繁政扰民
(注:中间用红色笔)
4、指名学生背诵第四段。
三、学习第五段
1、指明学生翻译本段,师生订正
2、提问: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传其事以为官戒)
四、总结全文
1、指明学生归纳主题:本文讲……(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治道)
2、怎么明理,用了什么方法?(写作特点归纳)
(1)对比与映衬
(2)婉约而多讽(板书)
教师小结:
本文主旨是讲顺民之性以养民治道,但文章却不是进行理论上的辨证,而是巧妙地通过给 郭橐驼立传,通过驼介绍养树的经验,再把养树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养树”与“养民”联系起来,形象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
五、布置作业:阅读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附板书设计(或投影)
种树郭橐驼传(寓言式的人物传记)
养树之道——移之官理
对 郭橐驼:顺木之天 顺民之性以养民 映
比 以至其性 衬
他植者:勤虑害树(害之、仇之)繁政扰民

(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高一语文第二册《种树郭橐驼传》教案2教育资源
陶城实小老师郭爱芬教师《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宜兴市陶城实验小学  郭爱芬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骆驼吗?谁能说一说你见到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骆驼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

3、指导读课题

(1)假如有人问:谁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哪个词要读重音?(“我”读成重音)

(2)假如有人问:我应该感到怎样才对?课题该怎么读?(“自豪”读成重音)

(3)假如有人怀疑:我感到自豪对不对?课题又该怎么读?(“才对”读成重音)

(4)(擦去自豪)假如不用这个词语,课题可以怎么说?(我应该感到骄傲才对。)

(5)“骄傲”在这里就是“自豪”的意思。假如换上“自豪”的反义词,课题又可以怎么说?

我应该感到不自卑才对。(这样说不太好,把“不”字放前面点,再说一遍。)

我不应该感到自卑才对。

我感到自卑是不对的。

我不会感到自卑才对。

师:你们这样说都是对的。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法、说法就不一样。我们祖国的语言多么丰富多彩啊!看来,我们得好好学学这篇课文。

 

二、教学生字、新词

这篇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很多,比如这些词语,你们不一定会读。

1、(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自豪  镜子  委屈  告诉  疼爱  走一趟  松散     多亏  陷进  贮存  养料  足够  铺天盖地  闭上

生:(纷纷举手)我会读,我会读。

师:(故意地)老师没有教,你们都会读啦?我不信!你来读。

生读词语,将“贮存养料”的“贮存”读成了“储存”。

师:老师还没有教,14个词语你已经读对13个,真了不起。哪一个没读对?老师不告诉你。请你仔细听其他同学读,看能不能自己发现。

生读词语,全部读对了。

师:你真了不起!介绍一下,怎么会读的?

生:我昨天预习过课文了。

师:你已经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祝贺你!如果人人都像你一样自觉就好了。

师:(问刚才没有全读对的学生)你发现了吗?

生:我把“贮存”读成了“储存”。

师:(高兴地)你能通过倾听别人的朗读发现自己的错误,真会学习!同学们,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也是一种学习啊!

学生齐读词语。

2、(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和句子:茫茫的大沙漠        松散的沙子

无边无际的沙漠      陷进沙子里

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

这些词语和句子,你可能会读,但不一定读得好。谁能将这些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1)生读词语,将“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读成“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地刮过来”,多加了一个“地”字。

师:(指着“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请你再读一次。

生仍然读成“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地刮过来”

师:看仔细,再读一次。

生:(终于读对了,但很不流利。不习惯少一个“地”字的读法。)

师:哪个读法顺一些?

生:有个“地”字更顺一些。

师:是吗?(生七嘴八舌地议论)

师:自己读读看?在这里,多一个“地”字也可以,意思一样。你觉得怎么顺就怎么读吧。(生自由朗读)

(2)师: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谁再来读读?(注意读出沙漠的气势。)

指名读词语。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

(好像看到了无边无际的沙漠一样;感到沙漠很可怕。)

师:读词语,或者读词组,或者读句子,就是要将它们的意思表现出来。(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师:谁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词语中都有一个“沙”字。

师:你看得真仔细。这些词语都是描写沙漠的。

3、在你的印象中,沙漠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1)沙漠里都是沙子,没有水。

(2)沙漠无边无际,很容易迷路。

(3)沙漠里白天的温度很高,有时要达到60多度。晚上温度又很低,有时会达到零下十几度。(你的知识很丰富!沙漠温差大,气候恶劣。)

(4)沙漠里只长仙人掌,不长其他植物。(所以,一般的植物不能生活在沙漠里。)

(5)沙漠里风沙很大,会迷住人的眼睛的,沙堆也会移动的。(所以人会迷路,很危险。)

(6)沙漠里有海市蜃楼,也有绿洲的。(沙漠也有美丽的一面啊。)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迷人的沙漠风光吧!(课件出示沙漠图片)

 

三、初读课文

沙漠环境恶劣,谁能生活在沙漠里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指导朗读: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课文能读通吗?现在看谁读得好?怎样才能读好课文呢?老师有个经验,在朗读的时候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像课文中的人物那样想、那样说。

3、师示范读第一自然段(比如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老师是这么想、这么读的。)

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插话)“喷着响鼻”,你见过吗?(马在看不起别人,或者认为别的动物不如自己的时候就会发出这样的响鼻。)

(继续往下读)你的脚掌又大又厚。(插话:看看我小红马的脚掌,轻快灵巧,跑起来“得得得”,多好听!)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插话:长几层睫毛?两层睫毛好看吗?)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哪!(插话:你们背上有个肉疙瘩,会怎么样?)生:羞死人了!

师:这么一想,再这么一读。你是不是就好像看到小骆驼与小红马了?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

4、生模仿老师的语气,读得绘声绘色。

5、读书就是要这样读,把自己放到课文里去!现在谁愿意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选择第二自然段朗读(抓住“委屈”“疼爱”,读出妈妈温柔、关切的语气)

第三自然段:通过骆驼妈妈和小骆驼的两次对话分别讲述了骆驼的脚掌和驼峰在沙漠中的特殊作用。(抓住“茫茫”“无边无际”“松散的沙子”读出沙漠的特点。另外,还应抓住“又大又厚”“怎么拔得出来呢”“贮存”“足够”读出脚掌与驼峰的特殊作用。)

第四自然段:让学生了解骆驼睫毛的作用。(抓住“铺天盖地”“没进一点”读出睫毛的作用)

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小骆驼经过沙漠旅行,悟出了被小红马认为难看的东西却是自己在沙漠中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体会小骆驼从“委屈”到“自豪”的兴奋之情。)

6、同学们读得很好。老师还能不看书读?信不信?

仔细听老师读。(范读课文第5自然段,故意漏掉“在沙漠里”三个字。)

生:(纷纷举手)老师错了,错了!

师:(故意装糊涂)没错吧!

生:漏掉了“在沙漠里”。

师:刚才我允许你们多加一个“地”字,现在也宽容一下,行吗?

生:不行。因为漏掉了这几个字,意思就不一样了。

师:怎么不一样?(①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才起作用,到了其他地方比如草原上,就没有作用了。②离开了沙漠,骆驼的这些优点都变成缺点了。)

师:看来这几个字真的很重要!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这几个字。(生齐读)

7、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这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那么,小骆驼明白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到底有什么用处呢?小骆驼没有说,你能把小骆驼心里的话说出来吗?自己先练习说一说。

自己练习说话后指名回答

(A、我明白了我们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在沙漠里行走的时候就不会陷进沙子里去;两层睫毛可以防止风沙刮进眼睛里;驼峰贮存着养料,能让我们在沙漠里维持生命。

B、骆驼又大又厚的脚掌能防止它陷进松散的沙子里;两层浓厚的睫毛能防止风沙刮进眼睛里;两个贮存养料的驼峰能防止它饿死。)

师:你的回答很有条理,而且句子很整齐。

 

四、拓展练习

1、现在,我们明白了小骆驼为什么感到自豪吧!其实,小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还有很多。请看《沙漠之舟》这篇短文,边读边找出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并试着用“我感到自豪的是_____”的句式来练习说说。

(1)生阅读短文,练习说话。

(2)指名交流。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①我感到自豪的是我们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别看我们高大,其实我们很温柔。)

②我感到自豪的是骆驼不畏风沙、善走沙漠,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

③我感到自豪的是骆驼的寿命可达35—40岁。

④我感到自豪的是野生的骆驼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太珍贵了。其实都是你们人惹的祸。)

⑤我感到自豪的是骆驼有惊人的耐力,在气温50℃、失水达体重的30%时,还能20天不饮水;它还能负重200公斤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连行4天。

⑥我感到自豪的是我们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3里内辨察和感觉远处的水源。

⑦我感到自豪的是初生的小骆驼很快就能站起行走,随其父母漫步沙漠。

2、骆驼有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有值得自豪的地方。现在请你写几句话,用上“我感到自豪的是_________”的句式。

①我感到自豪的是我的绘很出色,曾经在比赛中得过好几个奖。

(我为你——未来的家感到自豪。)

②我感到自豪的是我会弹钢琴。

③我感到自豪的是我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最好。(希望你永远学得更好。)

④我感到自豪的是我有一个温馨的家庭,有爱我的爸爸、妈妈。

(多幸福啊!我为你的家庭感到自豪。)

⑤我感到自豪的是我能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

(我为你的爸爸妈妈有你这样一个好孩子感到自豪。)

⑥我感到自豪的是今天能有那么多老师听我们上课。

 

五、总结课文

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通过沙漠之行,小骆驼为它的驼峰、脚掌和睫毛有那么多的用处而感到自豪!骆驼虽然外表难看,但唯有它才能在沙漠里行走,被人们称为“沙漠之舟”。所以,我们要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能光注意外表,还要看它好的、有用的地方。

 

六、布置作业

1、续写故事:从沙漠回来,小骆驼又去小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上了小红马……

 

2、搜集有关骆驼的知识。

 

 

 

板书设计: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驼  峰    两个肉疙瘩    贮存养料

脚  掌    又大又厚        陷不进沙子        自豪

睫  毛    两层                挡住风沙

 

<<工作动态分析>>陶城实小老师郭爱芬教师的文章《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杨俊亚老师宜丰小学教师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案设计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案设计

                                               宜兴市宜丰小学       杨俊亚

 

教材分析:教材选用学生乘车的场景作为题材,用对话表示已知条件,提出“两辆车一共坐了多少人”的数学问题,列出加法算式。然后用学生自主探索的形式呈现学生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不进位加。不退位减法则让学生自己完成,并安排学生讨论“列竖式计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以归纳竖式加减法计算的要点。教材在“想想做做”中,首先安排竖式计算,然后安排改错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还安排了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看图填空题,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教学理念:《数学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用竖式正确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找到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掌握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低级格算本上正确书写竖式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就能发现并解决很多数学问题.前不久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春游活动,看,这是我们一年级小朋友坐的两辆车(媒体出示情景图,听小明和小红介绍),听了他们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根据这两句话你能提出个数学问题吗?

2.生提问题(先在小组内提再在班上交流)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从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以小组为单位,既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可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人人都在课堂上动起来。这也激发学生的兴趣,拉拢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3.师出示问题:“两辆车一共坐了多少人?”(齐读)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师问:要求两辆车一共坐了多少人,怎样列式?

(生回答,师板书:43+31)

2.43+31=(  )可怎样计算?

生在小组内操作学具,探究计算方法,师巡视辅导。

[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找到“43+31”的计算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3.交流计算方法

(1)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摆小棒(边摆边说计算过程)

 

提醒:单根与单根,整捆与整捆摆在一起.

(2)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拨计数器(上台边拨珠边说计算过程)

1.              生发言完后师述:还可以用竖式计算(介绍竖式写法及计算过程与摆的小棒照应)

              

(注:个位与个位,十位与十位对齐,

计算结果也要写在相应的数位下面)

 

 

 

 

 

         

(指名板演,其余自练)

练一练:出示                

 

 

总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强调突出:用竖式计算加法时,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十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相加,得数就写在这一位的下面。

5.小结过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小朋友掌握得很好,那两位数减两位数怎样计算呢?

6.出示43-31(指名看着加法竖式说说减法竖式怎样写,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生试做,并指名板演

(2)讲评(及时奖励)

(3)练一练

 

 

 

总结交流:说说刚才这两道减法计算的过程。

强调突出:用竖式计算减法时,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减,再十位上的数相减。哪一位上减出来的数,就写在这一位的下面。

 

7.小结:今天这堂课你又学到了什么新本领?(生自由回答)

师述: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出示课题)计算方法,除了口算,还可以用竖式计算,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你觉得有什么要提醒其他小朋友应该引起注意的地方吗?(指名回答)

二.            巩固学习,应用扩展

1.            小结过渡: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先算个位上两个数相加(减),再算十位上两个数相加(减)。

2.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当下小小评判员,看看下面算式哪些对,哪些错,对的打“√”,错的打“×”(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2.请小朋友把书翻到60页看第二题读文字:“用竖式计算”

师:用竖式计算要先抄横式再写竖式

 65+24         39-12

指名板演,其余做在纸上。(讲评)

3.现在我们要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师问: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一班有45人,二班有42人,筐里共有90个橘子)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给他们两个班每人发一个,够不够?)(小组内讨论,说说各自的想法→班上交流)

4.生独立完成第5题填空→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5.这堂课小朋友表现不错,现在我们来做个摘星游戏:★下藏着哪个数娃娃,猜对了★就归你。 

(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做

 

 

 

 

 

[ 巩固练习的组织,教师充分发挥教材的编排优势巧妙地安排,使练习具有层次性、针对性、综合性,避免单纯的程序性训练。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以极其负责的态度、不懈的热情,深入到学生之中,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做,这也是课堂文化中的人文关怀的细微体现。]

四.全课总结,再现重点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巡视指导

第60页第2题后6题

六.综合提高,课后拓展

    如果例题中第二个加数31改成38,如何计算呢?(课后独立探索)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43+31= 74           43-31=12

十 个                 十 个

 4  3                  4   3

+  3  1               -  3   1 

 7  4                  1   2

[课后反思: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内心深处,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运用哪种方法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而是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各自的想法。(学生纷纷动手、动脑,有摆小棒的、有拨计数器的……交流时气氛活跃,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训练了他们思维的敏捷性,让他们以发现者的身份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告诉学生还可以用竖式计算,便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工作动态分析>>杨俊亚老师宜丰小学教师的文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案设计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人教新目标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4A Unit 3 A purse 复习课教案
    Unit 15  Destinations
    高一语文第二册《归去来兮辞》教案
    高一语文第二册《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高一语文第二册《兰亭集序》教案2
    高一语文第二册《兰亭集序》教案1
    高一语文第二册《鸿门宴》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Unit 7At Christmas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我们的朋友—…
    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6 Holidays教学设…
    PEP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六年级英语pep第七册第三单元教案
    初中英语第三册第三单元第10课说课教…
    高一语文第二册《我若为王》教案1
    高一语文第二册《拿来主义》教案2
    高一语文第二册《拿来主义》教案
    《千年不衰的汉字》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
    3A Unit 5 How are you?第一课时
    第七册数学:              《找规律…
    一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案及说课
    5B Unit 9 Shapes (第一课时)
    英语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4A Unit 1 May I have … ? 复习课教…
    5A Unit 4 Halloween第一课时案例设计
    3B Unit10 Do you play…?教学设计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七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For Unit 1, Module 3, Oxford Engli…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三单元教案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参考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牛津英语模块一第三单元…
    For Unit 2 Noises, Module 3, Oxfor…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新目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课稿初中…
    《牛津小学英语5A》第三单元教案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4 Where’s …
    牛津小学英语5B教案第三单元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2 What shou…
    Unit 9 The English Club (第一课时…
    《狐狸和乌鸦》   第一课时
    《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两人三足
    5B  Unit9 The English club 教学设计
    《让“时间流”减速》活动方案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解法探讨
    “小事情”教学设计与评析
    [推荐]三年级课外阅读研讨课 (三节课…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打印预览》
    [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相似三角形》多媒体说课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案例与评析
    初三化学教案: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初三化学教案: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初三化学教案: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八年级物理上]第3节 活动:密度知识…
    [八年级物理上]第1节 质量
    4BUnit 8 Open Day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无痕”,精彩“有痕”-----《解…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
    3B Unit 11 A good idea第一课时教案
    电功率教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3 What were…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3 Asking the w…
    《呼兰河传》(节选)教学设计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7 Would you…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7 Would you…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6 How long …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7 Would yo…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6 How long…
    [八年级物理上]第2节 光的反射定律
    [八年级物理上]第5节 声与现代科技
    《折纸中的轴对称》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第4节 噪声
    [八年级物理上]第3节 奇异的声现象
    《云雀的心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图片的处理教案设计与反思
    图片的获取教案设计与反思
    小学美术第十二册第11课《我造的花园…
    《云雀的心愿》教学设计
    《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3 Asking th…
    5以内的加法
    《认识比》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2(第一课时)教…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2 What shou…
    牛津小学英语 4A  Unit4  I   like  …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2 What shou…
    高二语文第四册《赤壁赋》教案1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1 Will peop…
    《同侪携手共进》教案
    初中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
    “申请免费电子邮箱”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公开…
    《节约用水》——德育教学活动设计
    表格规划与修饰(第4单元 第2节 第1课…
    小学美术第八册《适合纹样》教学设计
    Unit 8  Open  day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7 How much …
    《画正多边形》教学设计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4 单元复习
    《落日》教学设计
    每逢佳节倍思亲
    《认识多边形》教学设计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9 How was y…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8单元总结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9 How was y…
    人教新目标七下Unit 8 I’d like som…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8 I’d like…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呐喊〉自序》教案
    人教必修2《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
    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四册《鸟岛》教学设…
    人教必修2《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
    让残奥精神点亮生命的课堂!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小学四年级(下)科学《小车的运动》…
    万石小学有效利用学校图书室,拓展学…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六册语文《海底世界》第一课时教学…
    第四册语文《台湾的蝴蝶谷》教学设计
    语言:小狗抬花轿(大班)
    《剪贴图形》
    小学语文第四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5 I’m watc…
    小学英语pep第七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新目标七下Unit 4 I want to be …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5 I’m watc…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4 I want to…
    人教必修2《诗经·采薇》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2《离骚》课堂实录
    人教必修2《诗经 氓》教案
    人教必修2《卫风·氓》教学实录
    人教必修2《瓦尔登湖》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与分析
    《我的自画像》作文讲评教学设计
    小鹰学飞(第二课时)
    《画矩形》教案
    认识公顷
    第2册品德与生活16过好暑假   教学设…
    《赶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第二课…
    神奇的实验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8 When is y…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9 Do you Wa…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6  Do you l…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第2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意图
    一年级语文《春到梅花山》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设…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和热…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和热…
    初一英语上册预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
    7年级上册1-1-4《生态系统》设计1
    《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实录
    高一语文第二册《庄周买水》教案
    高一语文第二册《我若为王》教学示例
    4A Unit2 In a toy shop 复习课教案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粤沪版八年物…
    2.3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粤沪版八年物…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粤沪版八年物…
    1.3 尝试科学探究 [粤沪版八年物理上…
    1.1希望你喜爱物理 [粤沪版八年物理…
    高二语文第四册《逍遥游》教案1
    高二语文第四册《赤壁赋》教案2
    高二语文第四册《〈愚溪诗〉序》教案…
    高二语文第四册《〈愚溪诗〉序》教案…
    《年月日》教学反思
    5B Unit 6 A PE lesson第一课时教学设…
    设景 激情 入境 练说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月球之谜》教…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尊严》教学反…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桂林山水》教…
    清平乐&#8226;村居
    寓教于生活
    地球上的水》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步步高》教案
    教案《大树妈妈》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和热…
    7年级上册1-1-1《生物的特征》教学设…
    7年级上册1-2-1《生物圈》设计
    7年级上册1-1-1《生物的特性》之一
    7年级上册1-1-2《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高二语文第四册《茶馆》教案2
    高二语文第四册《罗密欧与朱丽叶》教…
    高二语文第四册《雷雨》教案 2
    高二语文第四册《茶馆》教案1
    高二语文第四册《雷雨》教案1
    小学生不良的价值取向和对策——班主…
    个案分析——让幼儿大胆讲述
    赞美,让孩子无比灿烂-赏识教育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三年级科学下册   《土壤的保护》案例…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生命离不开水》
    展示异彩纷呈的课堂——《海底世界》…
    作文指导课:挑战“大力士”
    《诺贝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郑成功》教学设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溶液…
    高二语文第四册《陈奂生上城》教案2
    高二语文第四册《项链》教案2
    高二第四册《项链》教案1
    高二语文第四册《药》教案2
    高二语文第四册《药》教案 1
    牛津小学英语3 B第三单元教案
    牛津小学英语5B教案第三单元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