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料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11 What time do you go  一、教学目标 n 语言目标:学会不同时间段的表达法;学会用频度副词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和作息习惯 n 能力目标:能用所学知识对某一活动进行合理安排,如:周末活动,寒暑假安排,晚会等 n 情感目标:学会合理安排学习和课外活动的时间 n 跨学科学习:了解不同时区国家的时间 二、教材分析 n 重难点分析: 重点短语:get up, run, eat breakfast/dinner, go to school/bed/work, take a shower, in the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pen pal, do one’s homework, make a schedule, a little longer, put on, get to work, take a bus, thanks for, tell sb. about sth. 语言结构:(1) 询问时间(整点、一刻钟、半点) What time is it? It’s eleven o’clock. (2) when/ what tim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I go to school at 7. What time does he eat breakfast? He eats breakfast at 6:30. When does Bob take a shower? He takes a shower at 5:00. (3) 表示频率的副词often, sometimes, usually, never 语言功能:谈论日常作息时间daily routines 询问、表达时间ask about and say clock time n 任务型活动:1. 调查每个同学/家人早上的时间安排 2. 小组汇报我的一天,全班评选出安排时间最合理的同学 3. 制作节目单/运动会活动安排 4.采访名人 5.给笔友/朋友写信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四、教学活动设计 First Period:1. Telling time 课件或实物练习时间的表达法, 所用句型: What time is it? It’s… 5 am. = 5 o’clock in the morning 8 pm. = 8 in the evening 5: 15 five fifteen/ a quarter past five / a quarter after five 5: 40 five forty/ twenty to six 2. Crossword puzzle Across (1) It’s five in the morning. It’s five _______. (4) It’s 4:15. It’s a quarter _____ four. (6) It’s twelve a.m. It’s ______ (8) It’s 8:00 p.m. It’s eight in the _______ (9) It’s twelve p.m. It’s ____________. Down (2) It’s 7:00 a.m. It’s seven in the ________. (3) It’s 3:30. It’s three ________. (4) It’s 4:00 p.m. It’s four in the ________. (5) It’s 1:15. It’s one __________. (7) What ______ is it? (10) It’s 11:00 p.m. It’s eleven at ______. 3. Survey 小组活动, 记录小组成员每天的活动安排。 使用句型:- 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 - I usually get up at six. Activities Name Get up Wash face Exercise Eat breakfast Go to school … 6 o’clock
小组汇报,使用句型:I usually get up at …in the morning. I ….Li Ming gets up …He goes to school at… 4. Reading (Section A 2a, 2b) (1) Ask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guess where they are and what they are doing. (2) Ask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the interviewer and Rick, and then fill in the blanks. (3) Check the answers. (4) The teacher asks some questions and sees if students have understood the conversation well. For example: Does Rick have a big family? How many brothers and sisters does he have? How many showers do they have? Is it difficult for them to take a shower? (No, it isn’t. Because they have a shower schedule.) (5) Ask students to listen again and complete the shower schedule for Rick’s family. (6) “When does Rick take a shower? Is he the first one?”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note and find out. (7) Emphasize the key phrases. (8) Ask students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ir families. Second Period1. 通过让学生看时区图,辨认不同城市的时间。 What time is it in each city? Write the time in two different ways. (1) It’s 10:00 a.m. in Los Angeles. It’s ten o’clock in the morning.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 Pair work What do you do with these things? Match the picture with the thing you do with it. A. clean the house B. have meals C. get up D. brush teeth E. take a shower F. wash face 3.Reading (Section A, 3a) (1) Expla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m and pm by showing some pictures. Pick out the time appeared in the passage. E.g. 17:00 = 5 p.m. 19:15 =7:15 p.m. 7:00 a.m. (2) Ask students to read through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guess what the man’s job is. (3)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match the pictures to the clock faces. (4) Fill in a form. Time 17:00 After breakfast then 19:15 7:00 8:30 Activities
答案: Time 17:00 After breakfast then 19:15 7:00 8:30 Activities gets up has a shower and makes breakfast practices his guitar puts on his jacket and goes to work takes the number 17 bus to Santon Hotel the bus leaves gets home and watches the early news goes to bed
Third Period1. Group work 发给每组几张纸条, 上面分别写好句子主语和其所做的事情, 另外几张纸条上写上时间, 打乱顺序让学生根据纸上的内容和时间拼出正确的句子, 比赛看哪组拼得最快。 2. Pair work(学完Section B, 1a/1b/2a/2b) 两人互相询问自己每天的作息安排Talk about your day 使用句型:When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 I usually go to school at 7. 3. Group work 小组内学生各自列出每人每天要做的事情和具体时间,找出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同学的有哪些异同之处后向班里同学汇报。最后全班同学选出作息时间安排的最好的同学。Who do you think has the best daily schedule? Why? Fourth Period 1.学习Section B, 3a/3b 2. 给自己的笔友/朋友写一封信,介绍自己的一天/周末安排。 3. 安排一场运动会(一次参观、晚会、旅游等),列出各项活动的时间表。 4.假设你是一位名人,你在接受采访,向记者介绍你在工作日和业余时间是如何渡过的。 5.读一首小诗A poemMy day Life can be good,Life can be bad;Life is mostly cheerful,But sometimes sad.Life can be dreams,Life can be great thoughts;Life can mean a person,Sitting in court.Life can be dirty,Life can even be painful;But life is what you make it,So try to make it beautiful.----------------------------------------------------------------------------------------------------------------------------------------- 1. Warm up (1) Teach time expressions by using a clock with moveable hands. “What time is it?” “It’s ….” (o’clock, to, past/after ) (2) Show students some pictures of daily routine and describe them. Add a clock to each picture and say: I get up at 6 o’clock. I wash my face and brush my teeth at… (3)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new words and try to memorize them 2. Match the words with pictures (Section A 1a) 3. Listen and match the times and actions. (1b) 4. Pair work Students in pairs ask each other about their daily routines. 5. Listen to a conversation and 6. 7. Survey 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Name Get up Exercise Have breakfast Go to school
8. Give the report (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11 What time do you go 教育资源 教学资料高一语文第二册《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多用比喻说理的手法,体会对偶句、排比句的风格特征。 能力特征:掌握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技巧。 德育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纳他人意见。 教学要点: 1、学习本文作者真诚而委婉的劝谏艺术。 2、品味本文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1、问答法。 2、探究拓展法。 教学过程: 一、巩固背诵。(学生先根据内容层次试背,再齐背。) 二、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略) 三、导语设计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忠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四、研习魏征高超的劝谏艺术。出示投影: (一)作者为什么称自己为“下愚”,称唐太宗为“明哲”? (二)能否将“臣闻”改为“臣以为”? (三)能否删去文中“承天景命”一句? (四)能否将“诚能见可欲”改为“是故见可欲”? 小结: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真诚谦虚、委婉而又通达。 五、品味语言特色: 1、委婉谦虚。 2、多用比喻,生动形象。 3、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的对偶句、排比句,谈谈其表达效果。 对偶句: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排比句: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小结: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2、画线句的出处,说说引用的作用。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出自《诗经大雅》“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载舟覆舟 (出自《荀子王制篇》“君则舟也,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诚能见可欲(出自《老子》上篇:“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引用了《易经》“卑以自牧”的意思。) 垂拱而治(出自《尚书成武》 “垂拱而天下治。”) 小结:“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金”“字字有出处”“事事有依据” (强调积累下列成语:局安思危、戒奢以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垂拱而治、纵情傲物、载舟覆舟、长治久安、竭诚待下) 六、延伸拓展。 下面是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中的《魏郑公谏语》,请与课文作比较阅读,并回答文后问题。 魏郑公谏止唐太宗封禅,中间数语,引喻剀切,曰:“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 yì(此字打不出,“刈”字去掉右边)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从课文及此文这两处你可看出魏征劝谏有什么特点?请稍作展开,用自己的话表述。 明确:从这两处可看出魏征劝谏不但有大勇,还有大智。他很讲究劝谏艺术,善于用比喻来说理。课文《谏太宗十思疏》一开始就是比喻,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道理:积累道义是治国之本。本文则以“十年长患”来比喻“隋氏之乱”,以“疗治且愈”“日行百里必不可得”来说明“告成天地”(封禅)之事的不可行。魏征劝谏确实是“引喻剀切”,得体动人,能让唐太宗心服。 七、课文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反复诵读,我们逐层领悟了作者高超的劝说方法和积极的治政、修身思想。文言文中有不少蕴涵着传统文化精髓的佳作,领悟它、掌握它,对于我们奠定语言功底及文化功底,都有直接的益处,它会让我们享受终身。 八、作业布置。 1熟练背诵全文。 2请结合上学期学过的《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等篇目,谈谈你对文学史中烛之武、邹忌、触龙、魏征等论辩艺术的感悟,他们的才能何在?说辩技巧何在?成功的奥妙何在? 3古人的说辞奥妙无穷,对于处在现代社会中的现代人,对于面临现代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的现代人,不断提高说话技巧,有何借鉴意义? (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高一语文第二册《谏太宗十思疏》公开课教案教育资源 陶城实小老师郭爱芬教师:展示异彩纷呈的课堂——《海底世界》教学设计。展示异彩纷呈的课堂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6册) 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科普知识性美文。课文以生动有趣、准确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神奇美丽的海底世界。这篇课文不但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 课文从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物的行动、海底植物的形态、海底矿藏和海底地貌等几个方面,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地介绍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海底世界。课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介绍海底的动物,另一部分是介绍海底植物、地貌、矿藏等,脉络分明、层次清楚。对海底动物的介绍,是本文的重点部分。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3、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探求海洋奥秘、开发海底宝藏的兴趣和热情,并有保护海洋环境的愿望。 4、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特产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作者怎样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座位编排:6人为一小组,分成9组,生面向讲台而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实物投影、资料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海底世界》这篇课文,通过学习,你认为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很好,“百闻不如一见”,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海底去旅游一下吧!看看海底的景色到底怎么奇异,物产又到底怎么丰富呢? (出示课件,激发学生探求欲望) 2、生谈感受,师作相应板书。 二、新授 (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按照以下三步进行自学。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 (1)读一读: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想一想:这一段讲了海底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3)品一品:把你喜欢的句子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2、按以上三步自学第二自然段。 3、汇报交流 [说明:生学习讨论,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地参与学习,他们互相交流,相互启发,各成员耐心地听别人的意见,培养了孩子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培养了孩子良好的性格。师巡视指导后请小组汇报。] 过渡: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下面就请你们分别来汇报一下各自的学习情况。 (1)生:这一段讲了海底的声音<海底很宁静,但也有声音>(板书:静中有声) (2)交流第一句 体会:海面的“波涛汹涌”和海底的“依然宁静”,突出静。 “再大”“也只能”都强调了海底非常宁静。 (3)交流第三、四句 海底那么宁静,是否一点儿声音没有呢?(也不是) 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4)交流第五、六句 “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还有的像人在打呼噜……” 体会“窃窃私语”的意思。 谁能用它来说句话? (5)(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 海底动物在窃窃私语,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仔细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海底可能会出现哪些声音?) 生个别回答。 (课件出示,师引读)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只是我们听不到而已,你看,我们刚刚是用上了特制的水中听音器,才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像人在打呼噜…… 你能模仿作者运用打比方的手法,把你所听到的声音描绘出来吗? (课件出示填空题)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________一样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一样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一样__________…… (6)交流最后一句。 (7)品一品:美的东西应该大家分享,把你喜欢的句子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指名读) 你认为这一段话怎样通过朗读来表现海底动物的声音呢?(师请一组孩子模拟着试读,声音应该小一点)。 他们读得真好,让我们学着他们的样子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种窃窃私语的味道吧!(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 (二)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第3-5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用“读一读”“想一想”“品一品”的方法学习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听到了海底各种奇妙的声音,下面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一下课文的第3、4、5自然段。 1、课件出示“学习导航”:(请每个小组按照这三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小组学习讨论。) (1)读一读:按自己组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齐读、默读、指名读……) (2)想一想:这一段讲了海底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圈圈、划划、写写……) (3)品一品: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读给组里的同学听听。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交流 三、总结学习结果,抓住联系拓展训练 海底世界是如此美丽多彩,景色如此奇异,物产如此丰富,但它还有许多奥秘,课前同学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下面就请各小组派代表把你们收集的有关海洋知识最有价值的资料来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好吗?(指名上台展示,请学生用简单的几句话介绍、说明一下) 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可真丰富呀,有成语,有诗歌,有图片……真是五花八门,令老师也大开眼界,看到你们这么出色的表现我真感到高兴。 我们已经了解了那么多海洋知识,可海底是深不可测的,它还有许许多多的奥妙等待着大家去探索呢!有信心吗? 四、布置作业 听到你们这么响亮的回答,老师真感到欣慰。为此,特意准备了这样一项作业:“利用你们收集到的有关海洋知识的资料、图片,完成《海底世界》(可以写一篇作文、画一幅图画或办一份手抄报……)。” 附板书: 景色奇异:静中有声 24、海底世界 动物 物产丰富 植物 矿物 [尾记]老师们,新的语文课程,呼唤个性化教学,呼唤有特色的教学和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我们的教育,期盼有丰富底蕴的教师;期盼充满激情与爱心的教师;期盼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语文课堂。让我们共同去追求语文教学的新境界。因为异彩纷呈的课堂是时代赋予的我们永恒的追求! <<工作动态分析>>陶城实小老师郭爱芬教师的文章展示异彩纷呈的课堂——《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徐洁老师阳羡小学教师:《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宜兴市阳羡小学 徐洁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6~61页。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结合生活实际,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 3、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感受现实生活、自然界中丰富的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用具: 电脑、实物投影仪、剪刀、图片、彩纸等。 设计理念: 紧密结合生活,挖掘学习素材,给学生提供实践、探索、体验与交流的空间。在课中要提供剪纸、生活现象等轴对称图形的生活素材,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图形特质,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等方式,使他们在数学思考、表达能力、合作交流等方面得到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练习内容选择上在以本为本的基础上,力求现实性与趣味性的统一。并力求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对知识进行一些必要的拓展和延伸,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数学从实践中来,只有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数学知识变成真正的知识,变成有用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主动用原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这节课由徐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 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剪纸,展开这些剪纸,会是什么字?(从、双、林、喜、中) 对得鼓掌祝贺! 这些纸剪的字漂亮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渗透) 一、 生活出发,情景导入 师:瞧!勤劳的蜜蜂在花丛中采蜜,哪只蜜蜂中与众不同呢?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师:真聪明!少了一只翅膀的蜜蜂就不那美了。 (课件放大少翅膀的蜜蜂,出示三片翅膀) 比一比(板)谁是这只蜜蜂的另一半翅膀呢? 师:你的眼力真好!你是怎么知道的?生…… (课件翅膀 移-叠的对比图3幅) 师:对了,你看,如果我们把两片翅膀分别迭起来比一比,这两片翅膀完全重合 师:谁能用这样的方法找出这只蝴蝶的另一半呢?生…… 二、探索发现,体验实质 1、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照片,你们见过它们吗?这是……这是……这是…… 师:把上面的物体画下来就可以得到下面这些图形。 这些图形,我们的学具袋里也有,请同学们拿出来对 折(板)一下,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 师:这些图形对折以后不多也不少能完全重合,我们就把它们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 介绍:这三个轴对称图形对折都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就叫“对称轴”。(板书) 看,这是天安门的对称轴是竖着的,这个图形就是左右对称的。飞机的对称轴是横着的,它就是上下对称的。奖杯呢?也是左右对称的。 2、铺垫 师:这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谁能证明给大家看吗?(生对折) 师:这个三角形对折后,比一比能完全重合了吗?(能)所以它就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看,这个三角形对折后,比一比完全重合了吗?(任意三角形,教师不同角度对折)所以它就不是轴对称图形。 反思:那谁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可以怎么做呢?(对折) 2、 试一试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请拿出这几个平面图形。 ① 先想一想,这些平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 ② 再动手折一折,证实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③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④ 全班交流:教师演示课件。 问:好。让我们一起看一下。 这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么证实的? 这个梯形呢?这个平行四边形呢?为什么不是? 师:这个平行四边形,无论我们怎么对折,都不能完全重合,所以这个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这个五边形是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而且,刚才我看到同学的折法还不一样呢!有的这样折…有的…(五种折法电脑演示) 三、巩固练习,拓展引申 1、师:同学动手能力真强。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能不能很快找出轴对称图形? 学生判断,电脑演示。 2、字母判断。 师:同学们真棒!其实在我们学习的英文字母中有一些也是轴对称图形。 先独立思考。(停顿)想好了吗? 谁来交流? 其他同学判断,同意的用手势打钩,不同意的打叉。 “C”注意强调换个角度折一折,重点讲“N”“S”“Z” 3、在国旗中找轴对称图形。 师: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你能在下面的国旗中,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 五星红旗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我们每个人都要为它争光添彩。 4、画轴对称图形。 师:我们已经看过许多轴对称图形,想不想来画一个呢?谁来读要求?看第一个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竖着的,它的另一半应该在哪里?在对称轴的…… 哪个同学画对了? 哪个同学画错了?为什么?(提示:沿对称轴对折,两边图形会完全重合吗) 5、师:老师还能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呢。下面的图案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你能连一连吗? 6、创作轴对称图形(根据时间 机动) 师:你们想用自己的方法创作轴对称图形吧。看谁爱动脑。 小结:同学们真会动脑筋,用自己的方法创作出很多轴对称图形,没有完成的课后可以继续完成。 四、回顾反思,评价欣赏。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知道什么是…怎样判断…..) 在自然界中,轴对称图形无处不在,无论是高空飞翔的鸽子、五彩缤纷的彩虹还是片片翻飞的落叶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对称美。人们也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许多对称的建筑物,让我们一起欣赏,感受它们的奇妙与美丽。 五、课外作业,延续实践。 板书: 轴对称图形 对折 完全重合 折痕 — 对称轴 <<工作动态分析>>徐洁老师阳羡小学教师的文章《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