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图片的获取教案设计与反思

教学资料[八年级物理上]第2节 乐音的三个特征

第2节 乐音的三个特征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Ø 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Ø 常识性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Ø 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Ø 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二、重点和难点

音色是本节的难点。乐音三特征中,音色对于学生难于从形成机理上做具体分析,只能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到乐音除音调和响度外还有音色的区别。

三、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开个小型音乐会,在活跃的气氛中,对乐音下定义。提出同样是乐音它们有什么区别的问题。启发学生自己得出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有区别的。然后总结出乐音的三特征。再提出这些特征与声源振动情况有什么关系的问题。

2.过程展开

(1)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

组织学生用刻度尺做此实验。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所发生的振动现象有什么不同?由此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主观感受的音调高低和刻度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

再次提出频率的概念,并复习其单位。强调一下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一般情况下声源振动的频率大,主观感受的音调就高。

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声的频率表”,重温人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及其对超声、次声的定义。

(2)设计响度的演示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比较容易猜测到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因此可以再由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证实,例如利用将一根橡皮筋拉紧,轻轻拨动和重拨听一听所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别?

可以通过敲响队鼓,敲击由轻逐渐加重,让学生观察鼓面上泡沫塑料小球的跳动的变化,同时听鼓声的变化。启发学生自己得到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另外,轻轻摇动响铃,使前排学生可听到铃声。后排学生几乎听不见,表明响度还与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3)音色

播放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同一个调的同一首曲子,让学生区分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进而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是凭什么区分出不同的乐器呢?学生会感性地认识到在音调响度都相同时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不同就是音色的不同。

(4)观察声波的图形

观察声波的图形的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比较形象地认识声波,同时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话筒把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入示波器后可在荧光屏上显示出相应的图象。通过演示,只要让学生知道看不见的声波可通过仪器显示,借助仪器是科学研究所必需的。

图3-2-1

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的波形,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知道不同频率的声音在波形上有什么区别。然后可让不同的学生在话筒前发声,观察其波形。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观察波形,使学生知道不同响度的声音在波形上的区别。指导学生观察不同乐器产生的声波波形的区别。波形图包含了乐音的三特征。

(二)材料准备与实验设计

1.实验材料准备

音叉、示波器、话筒、刻度尺等。

2.观察声波的图形:

器材:示波器(示波器的面板布置如图2-1所示),音叉(256Hz.440Hz.512Hz,频率低的效果较好),话筒(卡拉OK用,600n),导线等。

操作:将话筒的插头用两根带夹的导线跟示波器的"Y输入""地"相连(拨在AC挡),接通电源,将"同步"开关拨在"十"挡,调节示波器辉度,Y轴衰减旋到1,Y轴增量旋到最大,直到屏上出现亮横线为止。对着话筒敲击音叉,或者讲话,调节Y轴增益,就会出现声波波形。

四、发展空间

(一)“自我评价”参考答案

锥形纸筒能汇集声波,使更多的声播到达耳朵,因此,把锥形纸筒放到耳朵前,就能听到较为微弱的声音。把锥形纸筒放在嘴前,使声波集中定向传出,声波就可传得较远。

(二)“家庭实验室”指导

家庭实验室中给出了两个自制乐器的做法,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并描述乐器的做法,讨论怎样解决制作中产生的问题,以及怎样改变乐器的音调和响度。

五、教学资源

(一)参考资料

1. 听觉

双耳是人的听觉器官,它非常灵敏.人的听觉能感受到的最小声压已接近于空气中分子热运动所产生的声压,能感受的频率范围约为20Hz~20 000Hz,宽达十个倍频程(即十个“八度”).人耳能感受的强度范围约为10-12W·m-2~1W·m-2,大小相差1012倍.

1.级和分贝

声学中声音的强度或压力常用级来表示,它的单位是dB(分贝).这样上面说到的人耳能听到的最小的声音与最大声音之间强度相差1012倍,也就是声级相差120dB.

2.响度和响度级

一个声音在听觉感受上有多响,并不与这个声音的物理强度成线性关系.所以在普通声学中,除了有一套物理量之外,与之对应的还有一套心理量,用以表示声音在主观感受上的程度.一个声音有多响除了与它的强度大小有关外,还与它的频率高低有关.根据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不同种族的大量正常人所测得的响度级与声压级和频率的关系,称为等响曲线,示于下图


图3-2-2

响度级的单位是phon(方).一个声音的响度级等于等响的1 000Hz纯音的声压级.与人的感受成正比的声音大小的量称为响度.响度的单位是sone(宋).它是以响度级为40phon的声音的响度为1sone来定义的.两倍响即为2sone.实验表明,响度级每增加10phon,响度增加一倍.

3.音调

一个声音在听觉感受上有多高,主要与它的频率有关,但是它的强度也起很大作用.如果一个声音里包含许多频率成分,它的音调高低就更复杂.

音调高低的心理标度单位为mel(美).它是以1 000Hz,40phon的纯音的音调作基准,定为1 000mel.要是一个纯音听起来比它高一倍,即为2 000mel,要是低一半就是500mel,依此类推。

4.双耳效应

人们判断声源的方向与距离,要靠两个耳朵来接收,特别是觉察声源运动,从嘈杂的环境中倾听一个较弱的声音等,靠的都是两个耳朵的功能,这称之为双耳效应.人们熟知的立体声就是利用双耳效应.双耳效应的主要作用,来自于声音到达两个耳朵的时间差.头部左右转动,可以提高声音定位的准确程度.在有混响的地方,如音乐厅、电影院,定位只依赖最先听到的声音在两耳的时间差,这是立体声系统的根据

(王德昭、应崇福、李启虎、张家禄)

2. 语言

语言是由语音(包括元音和辅音)按一定规则编排组合而成.在声学上来看,不同的语音特征,体现在它们具有不同的时间—频率特性上.

1。语言频谱和动态范围

人们日常谈话辐射的声功率平均约为10mW,耳语时最低声功率只有0.001mW;有训练的歌唱家最高可能产生1 W的功率.所以语言信号的功率是不大的,可是它所能传递的信息是无限的.

语言频谱有两种,其一是表示语言整体长时平均特性的长时平均频谱。从现有的多种语言的测量结果来看,各种语言的长时平均频谱是大同小异的.语言信号的频带约在100Hz~10 000Hz;主要频段约为100Hz~4 000Hz.不传送基音的电话语言则定为300Hz~3 400Hz,在每个频带之中语言信号的动态范围约为30dB.再加上不同频带之间低频最强的频率成分(约在300Hz附近)与高频最弱的频率成分还要有30dB~40dB的差别.。

标准的正常说话声级,在距发音人唇部一米处的声级约为65 dB(男人高些,女人低些)。

语言的另一种频谱是短时频谱.发音是一个连续慢变过程.用短时频谱来表示不同语音的声学特征.从声源看,语音声源可分为:准周期激励、噪声激励和脉冲激励三种.有的语音是由它们三者的某种组合构成的,如浊辅音就可能是由第一种准周期激励(声带振动),再加上第二种或第三种噪声激励所构成(如汉语的浊声母r,英语的浊辅音b、d、g).

由于声道的不同形状可产生出不同语音,也就有不同的简正方式,表现在语音短时频谱上,称之为共振峰.

(王德昭、应崇福、李启虎、张家禄)

3.语言合成与语言识别

人们早就向往着让机器说话和听话.我国的“封神演义”和西方的“天方夜谭”都有着这种幻想.有文献记载,我国唐代就曾有过用木头做的托钵僧,可以发出“布施”的音来.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会说话的机器.18、19世纪西方也有用机械方法合成语音的.直到1939年才出现第—架采用电子线路的发音演示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子线路来模拟语音激励声源,调整共振线路逼近语音频谱.人用键盘操纵,经长时间训练可摹拟人说话.现在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语言声学的基础知识与特征参数,已经可以合成出任何声音.

让机器能听懂人说话,从而用口语指挥机器,做起来要更难一些.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实时的信号处理方法,提取语音信号特征,根据机器受过的训练,即所存贮的语音特征模式和必要的语音学、语言学知识,来做出识别和判断,这称为语言识别.语言识别可分为特定人语言识别和任意人语言识别.又可分为孤立音节、孤立单词识别和连续语言识别.广义的语言识别,还包括说话人识别。说话人识别又分两类,一类是说话人确认,即在已存有的某说话人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申请人的要求,确认申请者的发音与所存的资料是否同一个人.另一类是说话人鉴别,是根据所存的一群人的发音资料,从中找出当前被鉴别的语音材料的发音人.

语言识别的一个目标是实现语音打字,50年代就是以语音打字机来带动这一研究的.除语言识别之外,在充分利用语法、语意的基础上,又发展了语言理解系统.当把高层次的语言合成系统和语言理解系统结合在一起时,又可实现人机语言对话系统.总有一天可以实现人与计算机打交道,不完全只靠键盘输入和打印输出.这对公共场所的许多服务设施,有着特别广阔的应用前景.

(王德昭、应崇福、李启虎、张家禄)

4.音乐

音乐和语言一样久远,音乐声学是声学的古老的分支.音乐声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声乐和器乐两方面.声乐方面也称歌唱声学,主要研究发音的机理,歌声的声学特性.器乐方面主要研究乐律和乐器的声学特性.

音乐上把一个倍频程,如从某一频率为f的纯音到2f频率之间的间隔,称之为一个八度。又把一个八度按频率比为21/12分成12等份,每一等份称为一个半音.每一个半音又分成100音分.

现代乐器制造所用的标准音调是A=440Hz.音分与音阶名称之间的关系见下表:

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根据音乐理论和声学数据,也可以实现计算机作曲和电子合成器乐演奏.

(王德昭、应崇福、李启虎、张家禄)

4.多普勒效应

当一辆警车向你驶来时,你会发现警笛声变高,当警车离你而去时,你又会发现警笛声变低;假如你坐在警车上,你听到的警笛声始终是一样的。当声源和听者(接受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听者所感到的这种频率的改变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的命名是为了纪念奥地利科学家多普勒(Christian Doppler,1803~1852)。100多年前(1842年)他发现了这一现象。为了证明这一效应,多普勒请一个乐队在一列火车的平板车车厢上演奏,他站在火车经过的道路旁,当火车驶近时,他听到的乐队奏出的音符比平时要高;当火车远去时,听到音调降低了。多普勒多次做实验,但是这次他坐在火车上,乐队在道路旁演奏,多普勒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声源的振动经介质传入人耳引起鼓膜的振动,当声源,介质和观观察者都相对静止时,耳中鼓膜的振动频率与声源的振动频率一致,但声源和观察者相对运动并接近时,人耳每秒接收到的声波个数就会增多,因而引起鼓膜振动频率比声源的振动频率高。警车疾驶而来音调变高就是这个道理。反之警车离你而去就会感觉音调变低。

多普勒效应是波动所具有的共同现象,不仅是声波,电磁波也都有多普勒效应。利用多普勒效应可探测舰艇的运动速度、人体的血流量等。光谱的红移是光的多普勒效应的表现,这是宇宙膨胀理论的证据之一。

(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八年级物理上]第2节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育资源
教学资料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5 (A)

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ll have a great time!
  【单元目标】
  Ⅰ.单词与短语
  late    sorry    organize     professional     against
  chance   injured   consequence   explain improve       
  have a great time  玩得高兴
  take away      运走,取走
  all the time     一直,始终
  make a living    谋生
  in order to     为了
  have a party     举行聚会
  go to college    上大学
  be famous for    因……而著称
  make money      挣钱
  in fact       事实上
  laugh at       嘲笑
  too much       太多
  get exercise     锻炼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周游世界
  work hard      努力工作
  wear jeans      穿牛仔裤
  let in        允许……进入,嵌入
  get an education  获得教育
  Ⅱ.目标句型:
  1. If you do, you’ll…
  2. I’m going to …
  3. You should…
  4. Don’t you want to …?
  5. Don’t you think ….?
  Ⅲ.语法
  1. if条件句
  2. 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的时间
  Ⅳ.【重难点分析】
  一. if条件句
  1. if条件句:条件句用于陈述语气,表示假设的情况可能发生,其中 if 是“如果”的意思。
构  成条件从句主  句
时  态If+一般现在时主语+shall/will+动词原形
例  句If he comes,he will take us to the zoo.

  2. 用法:
  (1)条件状语从句通常由连词if引导,意为“如果、假如”,主句不能用be going to表示将来,而应该用shall,will。
    If you leave now, you are never going to regret it. (错误)
    If you leave now, you will never regret it. (正确)
  (2)if “如果”,引导条件状语从句,主句用一般将来时,从句则用一般现在时,如:
    If it rains tomorrow, I shan’t climb the hills.
    注意宾语从句中的if与条件状语从句if的区别。宾语从句中的if“是否”相当于 whether,引导宾语从句,时态需根据语境确定。
    I don’t know if it will rain tomorrow. 我不知道明天是否会下雨。
  二. 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的时间
  1. 用be doing表示将来:主要意义是表示按计划、安排即将发生的动作,常用于位置转移的动词,如:go,come,leave,arrive等, 也可用于其他动作动词,如:
  We are having fish for dinner. 我们晚饭吃鱼。
  We are moving to a different hotel the day after tomorrow. 后天我们会去另外一个旅馆。
  这种用法通常带有表示将来的时间状语,如果不带时间状语,则根据上下文可表示最近即将发生的动作。
  A: Where are you going?
  B: I am going for a walk. Are you coming with me?
  A: Yes, I am just coming. Wait for me.
  2. 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和用be going to 表示将来意思比较接近,但是现在进行时更强调事先已安排好,即将去做的事情, 而be going to 一般只表示打算做某事,有做某事的意图。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She is having a meeting at 9 tomorrow. 她明天早晨9点有个会。
  We are leaving for London next week.我们下周出发去伦敦。
  这两个句子里就是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已经安排好要做的事情。
  三. too much 和 much too
  too much 后接不可数名词,用来表示数量太多,意思是“……太多了(数量多)”;much too后接形容词,用来说明程度的,意思是“太……(程度深)”如:
  much too heavy 太重了 (表程度)
  错误:He has drunk much too water.
  正确:He has drunk too much water. 他喝了太多的水。(修饰不可数名词,表数量)
  四. be famous for 和 be famous as
  be famous for表示“因……而出名”, for后接表示出名的原因;be famous as则表示“以……身份而著名”,as 后接职业、身份或地位,表示作为……职业、身份或地位是著名的,如:
  France is famous for its fine food and wine. 法国以其佳肴和美酒著名。
  France is famous as a romantic country. 法国作为一个浪漫的国家而出名。
  Ⅴ.【习题检测】
  一. 单项选择
  1. The volleyball match will be put off if it ________. 
  A. will rain 
  B. rains 
  C. rained 
  D. is rained
  2. There ________ a football game on TV this afternoon.
  A. is going to have     
  B. will be
  C. is going to play     
  D. will play
  3. This work is ________ for me than for you.
  A.difficult   
  B.the most difficult
  C.most difficult  
  D.more difficult
  4. I’ll catch up with Lucy before she ________ the finishing line.
  A.reach 
  B.is reaching 
  C.reaches in 
  D.will reach
  5. 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_?
  A.where’s the teachers’ office
  B.where’s the bus stop
  C.what’s she doing
  D.where the post office is
  6. I won’t go if it ________ tomrrow.
  A.rain
  B.is raining
  C.rains
  D.will rain
  7. Wu Dong is good at ________ English.
  A.speak
  B.speaks
  C.speaking
  D.spoke
  8. You’d better ________ your jacket. The room is too hot
  A.take off
  B.put on
  C.take out
  D.take care
  9. In the race Wu Dong ran fastest. No one could ________ him
  A.get on with
  B.hurry up
  C.give up
  D.catch up with
  10. He is a little ________ than you.
  A.fat
  B.fater
  C.fatter
  D.fattest
  11. Watching TV ________ is bad for your eyes.
  A.much too
  B.many too
  C.too much
  D.to many



  二. 用下列词语的正确形式填空
chance    laugh    against   organize    leave

  1. I am _______ England next week.
  2. Everyone _______ his foolish words.  
  3. Jane _______ the party,and the friends enjoyed themselves.
  4. I met him by _______ in the street.  
  5. No one is _______ this plan. 
  三. 根据汉语意思,完成下列句子
  1. 如果你向他请求,他会帮助你。
    If you _____ him,he _______ you.  
   2. 我说那天是星期二,实际上是星期一。
    I said it _____ Tuesday,but ______ it was Monday.  
  3. 为了赶火车,她匆匆做完了她的工作。
    ________ catch the train,she hurried through her work.
  4. 她问那是否够了。
    She asked _________ enough.
   5. 我们玩得很快乐。
    We have ________. 
  四. 完形填空
  There are many word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You will never  1  the meaning of every word in English. When you read, you will often find many  2  you do not know. You will not have enough time to  3  reading and try to find every new word in a dictionary.
  Sometimes you can  4  a new word because you know some of the parts of the new word. For example,if a word  ends  5  the letters “er”,that word  6  be the name of a  7  or a thing that does a certain action(某个动作). A writer is a person who writes.  8  it is not
 9  to know the parts of a new word to understand it, 10  it will help you many times.
  1. A.know       B.learn       C.find        D.look up
  2. A.books      B.letters      C.stories     D.words
  3. A.stop      B.enjoy       C.keep       D.start
  4. A.find       B.get        C.study        D.guess
  5. A.in       B.off        C.up         D.by
  6. A.can       B.might(可能)   C.should      D.must
  7. A.friend      B.boy         C.person      D.girl
  8. A.Then      B.Now        C.Yet        D.Sometimes
  9. A.helpful     B.useful      C.enough       D.good
  10. A.but      B.and         C.so        D.for
  五. 阅读理解
  Mr White and his wife wanted to paint(油漆) the outside of their house. To save(节省) money they wanted to do it themselves. On Saturday morning they bought some paint and two brushes(刷子). They began that afternoon with the back of the house. The next Saturday Mr White went to a football match(比赛) but his wife painted the front of the house. On Sunday they found they couldn’t open any of the front windows. They got them all open in the end. But they broke three of the seven. They were very dear to mend. Next time when they want to save money they’Il certainly ask somebody to do the work.
  l. Mr White wanted to paint ________.
  A. the front of the house      
  B. the back of the house
  C. the front windows       
  D. the outside of the house
  2. They wanted to do the work themselves because ________.
  A. the windows were very easy to break
  B. the windows were very hard to open
  C. nobody could do this work well
  D. they didn’t want to give more money
  3. The work lasted for about ________.
  A. two days         
  B. less than a week
  C. three days         
  D. more than a week
  4. They have to ask somebody to mend the ______ windows.
  A. three     
  B. four      
  C. five      
  D. seven
  5. Next time they will ask somebody to work for them because
  A. they want to go to football matches
  B. it is no longer an interesting thing for them
  C. they have no more paint and brushes
  D. they really want to save some money
  6. Which is the right order(顺序) for this story?
  a. They started with the front of the house.
  b. They broke some of the windows.
  c. The Whites wanted to paint the house themselves.
  d. They began with the back of the house.
  e. They bought some paint and brushes.
  A. e,d,a,b,c          
  B. a,b,c,d,e
  C. c,e,d,a,b          
  D. c,e,a,d,b 
  参考答案:
  一.
  1. B  真实条件句主句为将来时,从句用一般现在时。
  2. B  be going to do,will do都可以表示将来的动作,但只有选项B符合There be... 句型要求。
  3. D  different的比较级应该用more。
  4. C  
  5. D  宾语从句要用陈述语序。 
  6. C 条件状语从句主句为将来时,从句用一般现在时。
  7. C  be good at doing sth. 擅长做某事。  
  8. A take off脱下,后半句说屋里热,所以应该用take off。
  9. D catch up with 赶上。
  10. C   
  11. C
  二.
  1. leaving 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
  2. laughed at 因他的傻话而发笑。
  3. organized
  4. chance by chance 偶然。
  5. against be against反对。
  三.
  1. ask,will help
  2. was,in fact
  3. In order to
  4. if that was
  5. had a good / great time
  四. 
  1.A     2.D     3.A     4.D     5.A
  6.B     7.C     8.D     9.C     10.A
  五.
  1.D  夫妇俩想油漆房子的外面。
  2.D  他们自己油漆房子是为了省钱。
  3.D  因为他们从上个星期六下午到这个星期六,故一个多星期。
  4.A  有三个窗子破了故要修这三个。
  5.D  他们以后找别人做事,确实是为了省钱,因为他们自己油漆打破了窗子,又叫人来修,而实际花去的钱比原来要多、要贵。故他们明白了请会做的人做,比自己要便宜。
  6.C  整个故事的顺序应该是这样:想自己粉刷房子,买用具、刷后面、刷前面、打破窗子。此题考查你们的阅读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读懂全文,注意前后文之间的联系,易错的是第3题和第5题。

(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5 (A)教育资源
吕超老师和二中教师图片的获取教案设计与反思。图片的获取教案设计与反思江苏省宜兴市和镇第二中学吕超邮编:214211 E-mail:lvchao012326@163.com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图片在信息传递中的功能与作用;(2)、掌握获取图片的途径与方法。2、过程与方法:(1)、能够针对具体任务的需求,从多种渠道收集图片并进行筛选和评价。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图片信息;(2)、能够用正确的价值观评价图片信息。4、行为与创新:(1)、尊重他人的著作权,包括其图片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及复制权等。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获取图片的途径与方法。2、教学难点:(1)、图片的分类与格式。三、教学过程1、提问,导入新课(1)、春天到了,教师要获取几张关于自然风光的图片,你有什么方法?(2)、学生回答:用数码相机拍照片、从网上下载、画画等等。(3)、教师归纳,从图片的载体来分,分为电子形式和非电子形式的图片,并阐述一下图片的特点。图片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简洁等特点,能很好地表达人们头脑中错综复杂的抽象概念,引起人们的联想。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教师通过归纳,为下面的内容做铺垫。2、任务一、二,教师讲授、演示(1)、教师通过上一段的归纳,总结出图片的获取的几种途径。①、任务一:用扫描仪获取图片;②、任务二:用数码相机获取图片;③、任务三:用因特网上下载图片;④、任务四:从屏幕上截取图片。(2)、任务一任务二由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只能在理论上给与学生的一定指导。(3)、学生自学书本108至110页,教师演示如何用扫描仪和数码相机获取图片。设计意图:由于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不能一一让学生尝试使用扫描仪和数码相机,只能通过教师演示演示,学生观看的方法进行学习。这部分的内容跟实际生活联系很密,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通过课后的实习进行操作。3、任务三、四,学生自主学习(1)、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演示动画进行自学。(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网址,尝试一下从网上下载图片。(3)、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难,帮助后进生。同时关注学生的自学情况,约束学生的行为。(4)、学生小组合作,解决疑问,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与后进生一定的帮助。小组长归纳一下共有的问题和疑问。(5)、教师巡视,表扬一下表现好的小组,对于共有的问题和疑问,教师给与演示和答疑。(6)、教师阐述,有些图片无法用常规的方法下载,可以采用抓取屏幕面的方法,将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图片保存下来。(7)、学生尝试使用PrintScreen键进行截图。师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内讨论,帮助后进生,总结共有的问题。教师巡视,约束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加快学生的教学进度,促进师生的感情。4、比较、难点分析(1)、教师拿出两张图片(一张是位图格式、一张是矢量图格式)进行放大,通过比较,归纳出位图和矢量图格式图片的特征和效果。(2)、教师讲述一下图片的格式和特点。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主要通过两幅图的比较,让学生了解其特征和效果。5、小结(1)、教师总结一下学习本节课注意的关键点。(2)、教师提问:如何观看你下载的图片?你有什么好方法?设计意图:归纳总结为学生理清思路。教师提问激发学生再学习的乐情。四、教学反思1、由于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对于用扫描仪和数码相机获取图片这部分内容,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能很好的表述出来。由于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实习操作一下。2、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常用手段,起了极大的作用,但是教师在使用的时候要防止学生泛滥思想的蔓延。教师可以通过巡视,约束学生的行为。<<工作动态分析>>吕超老师和二中教师的文章图片的获取教案设计与反思
阳羡小学教学徐英学习者:《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98-10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能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学会联系分数的含义,并借助直观手段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分数的活动中,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观察、操作、思考和表达交流能力。

教师准备:多媒体flash课件

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一张正方形的纸,三张圆片纸,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开始场景,听机器主题曲:同学们,这首歌是哪个动片里面的?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片吧,看的时候请思考其中的数学问题。(课件播放动片:大雄和小叮当争年糕)

二、分数读写方法及分数的产生

1、认识二分之一

师:他们为什么要吵架?

生:为了争抢一块年糕。

师:你有办法帮帮他们吗?

生:一人分一半。

师:一半怎么分?

课件演示分年糕:(红色小棒可以移动,年糕点一下平均分成两份)

师:在哪里分呢?

生:正中间。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样才公平,每份才一样多。

师:每份一样多就叫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学生齐读。

课件演示年糕一分之二。

师:一半怎么表示?

生:二分之一

师出示分数:大雄分这块年糕的多少?小叮当呢?

师:它和我们以前学的数有什么不同?

生:多了一条横线。

师:这条线叫做分数线。

师: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好不好?

师生一起用直尺分数线。

提问2:再写什么?

生:再写2。师:2叫做分母。

提问3:最后写什么?

生:最后写1。师:1叫做分子。

学生齐读。

二分之一的产生有很悠久的历史呢。我们一起来瞧一瞧。(播放分数的起源)

2、操作实践,建立二分之一的表象。

(1)、折一折

师:我们对分数了解了这么多,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二分之一吧。

动手操作:用长方形纸折二分之一,并涂上颜色(点机器头,播放音乐)。

折法1:上下或左右对折;

折法2:沿两条对角线对折;

(点试一试,音乐停)汇报情况;

把不同的折法在黑板上展示。

(点机器头,课件展示三种折法折的过程)

3、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

师:你还能折出一张纸的几分之一呢?

(1)、动手操作:拿一张长方形纸,任意折一个几分之一,涂上颜色(点机器头,播放音乐)。

(点试一试,音乐停)在小组里交流,集体讨论,

把不同的折法在黑板上展示。

(2)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点击答案按钮出现正确答案。)

(3)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点击答案按钮出现正确答案。)

指名回答,集体讨论。

三、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

1、比较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的大小。

课件情境展示:大雄、小叮当和妈妈分月饼。

课件出示一块月饼:

师:年糕分完了,妈妈又给了他们一块月饼,他们是怎么分的呢?我们一起瞧一瞧。

(1)、大雄、小叮当

课件出示对话情境:

小叮当说:我要分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

大雄说:我要分这块月饼的四分之一。

师:你会帮他们分一分吗?

生:会。

操作(折圆片纸,涂颜色):

同学左:折二分之一,

同学右:折四分之一。

集体讨论。

师:课件出示分的方法,你是这样分的吗?

生:是的。

师:大雄说他比小叮当分得多,对吗?

生:不对,把两个重叠起来比大小,二分之一大。

课件展示重叠的过程。

(2)、大雄、小叮当、妈妈

继续课件对话情境:妈妈要分这块月饼的八分之一。

师:你会分吗?

两人合作折第三张圆纸片;

集体讨论:现在谁分得最多?

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

课件展示三个分数重叠起来比较。

2、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色块可以随意移动,点答案按钮出现正确答案。)

四、生活中的分数问题。

课件展示:

1、黑板报(想想做做第6题)。

  《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二分之一;

  《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本的四分之一;

   哪一个大?

五、全课总结

这一节,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课件展示:小叮当说再见。

 

 

<<工作动态分析>>阳羡小学教学徐英学习者的文章《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人教新目标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图片的获取教案设计与反思,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4A Unit 3 A purse 复习课教案
    Unit 15  Destinations
    高一语文第二册《归去来兮辞》教案
    高一语文第二册《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高一语文第二册《兰亭集序》教案2
    高一语文第二册《兰亭集序》教案1
    高一语文第二册《鸿门宴》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Unit 7At Christmas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我们的朋友—…
    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6 Holidays教学设…
    PEP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六年级英语pep第七册第三单元教案
    初中英语第三册第三单元第10课说课教…
    高一语文第二册《我若为王》教案1
    高一语文第二册《拿来主义》教案2
    高一语文第二册《拿来主义》教案
    《千年不衰的汉字》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
    3A Unit 5 How are you?第一课时
    第七册数学:              《找规律…
    一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案及说课
    5B Unit 9 Shapes (第一课时)
    英语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4A Unit 1 May I have … ? 复习课教…
    5A Unit 4 Halloween第一课时案例设计
    3B Unit10 Do you play…?教学设计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七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For Unit 1, Module 3, Oxford Engli…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三单元教案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参考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牛津英语模块一第三单元…
    For Unit 2 Noises, Module 3, Oxfor…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新目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课稿初中…
    《牛津小学英语5A》第三单元教案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4 Where’s …
    牛津小学英语5B教案第三单元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1 Will peop…
    Unit 9 The English Club (第一课时…
    《狐狸和乌鸦》   第一课时
    《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两人三足
    5B  Unit9 The English club 教学设计
    《让“时间流”减速》活动方案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解法探讨
    “小事情”教学设计与评析
    [推荐]三年级课外阅读研讨课 (三节课…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第2册品德与生活16过好暑假   教学设…
    [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相似三角形》多媒体说课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案例与评析
    初三化学教案: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初三化学教案: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初三化学教案: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八年级物理上]第3节 活动:密度知识…
    [八年级物理上]第1节 质量
    4BUnit 8 Open Day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无痕”,精彩“有痕”-----《解…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
    3B Unit 11 A good idea第一课时教案
    电功率教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2 What shou…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3 Asking the w…
    《呼兰河传》(节选)教学设计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7 Would you…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7 Would you…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6 How long …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7 Would yo…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6 How long…
    [八年级物理上]第2节 光的反射定律
    [八年级物理上]第5节 声与现代科技
    《折纸中的轴对称》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第4节 噪声
    [八年级物理上]第3节 奇异的声现象
    《云雀的心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图片的处理教案设计与反思
    小学美术第十二册第11课《我造的花园…
    《云雀的心愿》教学设计
    《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3 Asking th…
    5以内的加法
    《认识比》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2(第一课时)教…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2 What shou…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3 What were…
    信息技术《打印预览》
    人教新目标八下教案Unit 2 What shou…
    高二语文第四册《赤壁赋》教案1
    《同侪携手共进》教案
    初中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
    “申请免费电子邮箱”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公开…
    《节约用水》——德育教学活动设计
    表格规划与修饰(第4单元 第2节 第1课…
    小学美术第八册《适合纹样》教学设计
    Unit 8  Open  day
    三年级科学下册   《土壤的保护》案例…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7 How much …
    《画正多边形》教学设计
    人教新目标七下Unit 4 I want to be …
    人教必修2《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
    《认识多边形》教学设计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9 How was y…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8单元总结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9 How was y…
    人教新目标七下Unit 8 I’d like som…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8 I’d like…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呐喊〉自序》教案
    人教必修2《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
    《落日》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四册《鸟岛》教学设…
    《赶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下)科学《小车的运动》…
    万石小学有效利用学校图书室,拓展学…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六册语文《海底世界》第一课时教学…
    第四册语文《台湾的蝴蝶谷》教学设计
    语言:小狗抬花轿(大班)
    《剪贴图形》
    小学语文第四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5 I’m watc…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5 I’m watc…
    小学英语pep第七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4 I want to…
    人教新目标七下教案Unit 4 单元复习
    人教必修2《诗经·采薇》教学设计
    人教必修2《离骚》课堂实录
    人教必修2《诗经 氓》教案
    人教必修2《卫风·氓》教学实录
    人教必修2《瓦尔登湖》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与分析
    《我的自画像》作文讲评教学设计
    小鹰学飞(第二课时)
    《画矩形》教案
    认识公顷
    让残奥精神点亮生命的课堂!
    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一课时教学…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第二课…
    神奇的实验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8 When is y…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9 Do you Wa…
    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Unit 6  Do you l…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第2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意图
    一年级语文《春到梅花山》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设…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和热…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和热…
    初一英语上册预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
    7年级上册1-1-4《生态系统》设计1
    《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实录
    高一语文第二册《庄周买水》教案
    高一语文第二册《我若为王》教学示例
    4A Unit2 In a toy shop 复习课教案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粤沪版八年物…
    2.3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粤沪版八年物…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粤沪版八年物…
    1.3 尝试科学探究 [粤沪版八年物理上…
    1.1希望你喜爱物理 [粤沪版八年物理…
    高二语文第四册《逍遥游》教案1
    高二语文第四册《赤壁赋》教案2
    高二语文第四册《〈愚溪诗〉序》教案…
    高二语文第四册《〈愚溪诗〉序》教案…
    《年月日》教学反思
    5B Unit 6 A PE lesson第一课时教学设…
    设景 激情 入境 练说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月球之谜》教…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尊严》教学反…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桂林山水》教…
    清平乐&#8226;村居
    寓教于生活
    地球上的水》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步步高》教案
    教案《大树妈妈》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2 燃料和热…
    7年级上册1-1-1《生物的特征》教学设…
    7年级上册1-2-1《生物圈》设计
    7年级上册1-1-1《生物的特性》之一
    7年级上册1-1-2《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高二语文第四册《茶馆》教案2
    高二语文第四册《罗密欧与朱丽叶》教…
    高二语文第四册《雷雨》教案 2
    高二语文第四册《茶馆》教案1
    高二语文第四册《雷雨》教案1
    小学生不良的价值取向和对策——班主…
    个案分析——让幼儿大胆讲述
    赞美,让孩子无比灿烂-赏识教育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牛津小学英语 4A  Unit4  I   like  …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生命离不开水》
    展示异彩纷呈的课堂——《海底世界》…
    作文指导课:挑战“大力士”
    《诺贝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郑成功》教学设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溶液…
    高二语文第四册《陈奂生上城》教案2
    高二语文第四册《项链》教案2
    高二第四册《项链》教案1
    高二语文第四册《药》教案2
    高二语文第四册《药》教案 1
    牛津小学英语3 B第三单元教案
    牛津小学英语5B教案第三单元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