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 计 思 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第一学段阅读目标之一: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结合二年级学生阅读训练要音准、句顺的实际,课堂上我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读书和想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领悟语言,使学生的所见所感和课文描摹的情境产生共鸣,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达到认知和情感相伴相随,爱鸟护鸟水到渠成。 第 一 课 时:(简 案)一、导入 (交流学生课外搜集的资料,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情感。) 二、自读课文 (采用自由读、合作读、帮助读、比赛读、想象读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意在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读出语感。) 三、识读生字 (结合学生已有的识字数量和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进一步扩大识字量的愿望,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完成本课的识字任务。) 四、作业 和爸爸妈妈比一比(朗读课文)。(将课内的读书情况扩展至课外,培养学生的朗读自信心和成就感。) 第 二 课 时:(详 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个新的景点叫--;鸟岛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观光。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前往鸟岛,你是希望当导游呢还是愿意作游客?(每位学生选择一种角色,按角色不同重新排坐位。) 二、进入情境,阅读感悟: 1.师读第一自然段: 游客思考想知道什么;导游思考要告诉游客什么。 游客向导游询问(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交流自然、大方、有礼。) [鸟岛在什么地方?理解"闻名中外"。] (教育不是简单的告诉。通过两种角色的引入,激发学生读文说话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游客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导游在阅读过程中将书上语句内化重组并外化表达;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在角色合作的过程中得到帮助;有些问题可以鼓励学生到课外去查找资料,寻找答案。) 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 2.师读第二、三自然段: 春夏两季,鸟岛上风景各异。游客们准备好手中的照相机,你拍下了什么镜头?导游还需要为游客补充什么镜头? [冰雪融化,湖水解冻,小溪潺潺;蓝蓝的天空中,成群的鸟儿从远方飞来;;鸟儿们衔草运枝,搬土叼泥,搭窝建巢,产蛋育雏……] (学生有了前一次的角色引入,仿佛置身于此情此景,此次阅读、表达将更自然、顺畅,这就达到了"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的目的。) 此时此刻,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想对小鸟们说些什么呢?你想读一读吗?(通过读、想、说,促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活化画面,从而真正领悟"热闹"、"鸟的世界"等意境,至此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3.多可爱的小鸟儿,抓一只回去养一养吧!多漂亮的鸟蛋儿,带一枚回去留作纪念吧!同学们,你们愿意吗?瞧,那位小朋友正想伸手,你劝劝他吧。(通过"两可"之间的争论和劝说的言语实践,让学生明辨是非,引起对爱鸟、护鸟的思考。学生在辩论与劝说中产生的意识比教师讲授的道理更生动、更现实、更有说服力。) 对!鸟是人类的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爱鸟吧!游客们的心声是一致的,所以鸟岛上的鸟儿不怕人,鸟岛上的鸟儿非常多,这儿可谓是鸟的天堂!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同学们,旅游至此,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岛上可能生活着那些类鸟呢?请大家课后查找资料,选择其中的一种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向大家介绍一下这种鸟的知识。(教材只是个例子,教学不能唯教材而教,应由课堂延伸至课外,使学生将语文学习和广泛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这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和思维空间,更扩大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机会。) 第 三 课 时: 一、交流大家课后查找的资料。 二、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认读生字,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巧办法记住的。 划出文中词语;还可以组什么词。 你想提醒大家哪个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描红。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识字写字态度和兴趣也是在这时培养形成的。因此,教师应始终把学生放在识字写字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交流。) 三、作业: 抄写词语。<<工作动态分析>>周丽静老师新街小学教师的文章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四册《鸟岛》教学设计。 小学教学周莉学习者:《云雀的心愿》环保教案。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在总目标中指出:“在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
在现行的小学各学科教育中,语文学科就富有了相当多的环境教育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载体,除了传授语文知识外,还必须贯彻落实《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在“总目标”中指出的要求,立足于对人终极关怀的高度 ,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关心”。不仅要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还必须心中有人类、心中有地球,关心物种、关心生物圈、关心大自然,既具备科学知识,又具备环境意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维护和优化人类生存环境的积极参与者。语文教学应该也完全能够承载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实施环境教育这一重任。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