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几百年之后呢”?我们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磕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3)提问:“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讨论,明确: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 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4)小结:作者把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放在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中加以考察,文章一开始便从“闭关主义”说起,进而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上实行“送去主义”的种种媚外求荣,欺世惑众的事实,揭示“送去主义”必然使中国人民更加陷入被侵略,受奴役的悲惨境地。因此,“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3.布置作业。(1)给加黑的字注音并解释:礼尚往来自诩残羹冷炙冠冕 (2)预习课文后半部分,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和理解一系列比喻的含义。 第二教时 一、检查复习。 给加黑字注音并解释:礼尚(shàng;崇尚、重视。)自诩(xǔ;夸耀,说大话。)残羹(gēng;有浓汁的食品。)冷炙(zhì;烤肉。)冠冕(miǎn;古代帝王戴的帽子,引申为体面。) 二、研习新课。 1.研读第二部分:理解“拿来主义”的主张,领会运用形象的比喻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写作方法。 朗读第5--7段,注意对吝(lìn)啬(sè)、髓(suǐ)、蹩(bié)正音。 (1)提问:第5段中哪些词语含有讽刺意味?第6段的“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第7段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么理解? 讨论,明确:“摩登”是针对上文“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而言的,把卖国媚外的行径说成“时髦”,一味地“送去”说成“赶时髦”,其讽刺意味是很浓烈的。“吝啬”是针对上文“丰富”、“大度”而言的,两者鲜明对照,对“送去主义”者进行讽刺鞭挞。 “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是“抛给”的同义语;“拿来”是根据需要自己拿,二者本质不同,内容迥异。 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2)提问:第8段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错误态度?第9段阐述了“拿来主义”者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运用比喻论证说明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怕:徘徊不敢走进门(逃避主义)孱头 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虚无主义)昏蛋。 羡慕:欣欣然接受一切(投降主义)废物。 以上三种人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都是错误的。 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选”。“占有”是前提,不“占有”就无从“挑选”;“挑选”是关键,不“挑选”,“占有”就毫无意义。 “挑选”的具体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使用,吃掉)。 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存放,供治病)。 烟枪、烟灯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送一点进博物馆,毁掉)。 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走散)。 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2.研读第三部分:要求学生朗读文章最后部分,简要说出每句话的内容。 第1句话:结论是我们要拿来。第2句话: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第3句话:拿来主义的结果。第4句话:拿来主义者应具备的条件。第5句话:从反面指出拿来主义的意义。 提问:这一段共5句话,如果这5句话是5个问题的答案,那么应该是哪5个问题(“思考和练习”二)? 明确:①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②对文化遗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③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意义?④要处理好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条件?⑤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迫切性何在? 3.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1)提取要点,归纳中心:本文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鲁迅对文化遗产的见解,跟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的意见是一致的。时至今日,这篇文章仍然放射着思想光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2)由学生讨论,归纳写作特点。①先破后立,破立结合;②运用贴切的比喻阐明抽象、深奥的道理;③语言犀利、幽默。每一条要求能举出实例,并结合自己的感悟作简要分析。 4.布置作业:运用“拿来主义”观点,写一篇分析课外阅读的古代或外四文学作品的短文。 教案点评: (1)以本文作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教材,重点放在课文后半部分,让学生理解比喻论证和讽刺语句的含义,明确什么是“拿来主义”; (2)文章前半部分是难点,着重使学生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不在个别实例和语句上纠缠 (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高一语文第二册《拿来主义》教案教育资源 教学资料第五章 从粒子到宇宙[粤沪版八年物理上] 一、《课标》的要求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交不断深入。 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并不断深入。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二、编写思路 本章教材分为四节:认识分子,“解剖”原子,飞出地球,宇宙深处。 基本思路如下:教材按照由小到大,由微观到宏观的顺序编排,前两节在于引导学生从微观上初步认识物质的组成:分子概念与原子的组成,后两节着重引导学生从宏观方面初步认识太阳系和银河系的结构。 教材中重视介绍人类探索粒子和宇宙的历程,并预示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教材中渗透着猜想、模型等研究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三、本章特点 1、在教学内容呈现上重视科学探究,与以往不同的是,除了以实验、活动形式展现科学探究过程外,还运用了以文献资料为主的科学发展史的科学探究形式。实际上我们获得的大多数的知识是间接得到的,因而以科学发展史的线索作为探究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2、本章涉及较多现代物理知识,要介绍清楚这些内容,所需基础知识较多,而本章教学要求又不高,因此,教材中较多地采用以图代文的呈现方式。形象生动,简明扼要,不仅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想像空间,也给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有更多选择和发挥的余地。 3、在探究微观世界和宇宙世界的物理现象和性质时,充分应用了猜想和建立模型的方法,这是科学家采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教材中多处渗透这种方法,教学时应注意点拨。 4、注意学科间的渗透,我们知道地球与宇宙也是地理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材中加入地球与宇宙方面的内容,既能有效地普及航天知识,也进一步落实了学科之间的渗透理念。 四、课时安排: 全章共四节,安排5课时:每节1课时,1课时作为机动。(教案和教学设计)课件第五章 从粒子到宇宙[粤沪版八年物理上]教育资源
上一页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