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用心品读,说说为什么他释怀了呢?同桌读读,看有什么发现? (1)月亮有隐有现,不会十全十美;人的感情也是有悲有欢,有离有合,也不是十全十美! (2)但是只要人们常留一份祝愿在心间,即使相隔再远,也能共同拥有一轮明月。 (反复朗读体会。) 9、是啊,月无情,人有情。诗人正因为想到这些,所以他从困惑中,从忧伤、埋怨中解脱了出来。只要心灵相通,相互挂念,距离再远也近若咫尺,不会孤单。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祝愿,他的心被美好的祝愿温暖了。这美好的祝愿是什么?(但愿美好的感情……)用词中的句子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想像倾诉,链接生活 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辰美景。诗人真是洒脱呀! 1、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 你有过与亲人分离的经历吗?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同桌交流后,再指名说说。) 2、想象若干年后必将发生的事。 人们常说“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假如时光已经过了五十年、六十年,甚至更多,在这当中每个人都难免会经历生离死别。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如果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做?(生想象后交流,教师适时点评,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苏轼的做法,再次感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至高境界。)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凭借教材中大文学家苏轼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能让学生和苏轼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苏轼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 3、小结:时光往往会令许多事物发生变化,也许若干年后你真的遭遇生离死别,但不管怎样,唯一不能变的是要有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和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怀…… 五、积累内化,拓展延伸。 1、中秋的月那么圆、那么亮,本身就是那么美的事物,而苏轼更是赋予了它美好的祝愿,它让多少离别的人不再忍受相思之苦,而在一轮明月下,心心相印,情意相通。所以,我们要感谢苏轼!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谢之情,一起来聆听这首流传千苦的不朽诗篇吧!(听配乐朗诵) 2、阅读古代诗词中表达相似情感的诗句。 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