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3、是啊,诗人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孤身在外,如何能心绪平静呢?那么诗人心绪不宁的原因是什么呢?(思念弟弟)。现在同学们品读课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看能不能读出些什么? 苏轼为什么在这个月圆之夜思念他的弟弟呢? 讨论交流得出: 原因有三:(1)中秋佳节 (2)手足情深 (3)七年未见 (1)有诗为证: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课文怎么描述苏轼兄弟手足情深的?你能把它找出来并读好吗?(自由练读,指名读) 4、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现在诗人正躺在床上,洁白的月光从窗外斜射进来,诗人触景生情,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让我们一起读读看,体会体会。 5、是啊,诗人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想起了他手足情深的弟弟苏辙,让我们带着诗人深深的思念,再来朗读课文第四小节。 谁能读好这一段?(指名读,比赛读) (提示:“无情”----责怨 “为什么”----愤懑) [亲身的朗读实践,奠定了学生思念亲人的情感基调,适时想象,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聆听他的心声。] 6、苏轼是多么想念他的弟弟啊,因而埋怨起圆圆的月亮来,让我们一起和苏轼来埋怨月亮。(引读:他眼睁睁地……) 在苏轼眼中,在离别人的眼中,月亮是无情的,难怪诗人要埋怨月亮,你能体会苏轼的心情吗?让我们一起来试着背诵这一段吧。 《水调歌头》中也有体现埋怨之情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7、不错,诗人内心充斥着如此埋怨的情绪,思念的忧伤,怎么办呢?难道诗人要在如此良辰美景中满腔烦忧,辗转难眠吗? 他是不是这样的呢?(不是)那他最后的心情又是如何的呢?(宽慰) 到底是谁让他心情得以宽慰,忧愁得以解脱的呢?哪里可以看出来?(第五小节)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