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师述:感谢这些图画的作者,为我们刚才的交流提供了话题。其实,这些图画画得都挺不错的,但如果我们能把刚才发现的美中不足的地方修改好,那它们就更加完美了!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如何修改图形的问题。 4、板书课题 图形的修改 5、教师将图画作品发送给学生。 二、新课 (一)用“直线”、“曲线”修补图形 1、师述:首先,请同学们在画图中打开第一张图。 2、谈话:同学们想一想,如何来把这个缺口补全?(使用“直线”工具) 3、全班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同时留心学生修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4、小结。 师述:使用“直线”工具,我们可以很快捷地把图画的缺口给补上。同学们,如果缺口比较小,我们也可以使用“铅笔”工具来做修补工作。在刚才巡视的过程中,谢老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有些同学在用直线补缺口的时候,一不小心补过头了。 教师演示操作:如图。 师述:很可能这个问题是因为鼠标不太灵活造成的,如果不是这个原因,就要请这些同学在操作时要更加用心一些了。好,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新问题! (二)“橡皮 / 颜色橡皮”的使用 1、使用“橡皮 / 颜色橡皮”擦除图形 (1)谈话:图画有缺口,我们可以进行修补。图画有多余的部分了,咋办呢?(擦除)哦,在画图工具箱中有这样的工具吗?(有,“橡皮 / 颜色橡皮”) (2)师述:好,请同学们选好“橡皮 / 颜色橡皮”工具。 (3)谈话:选择了“橡皮 / 颜色橡皮”工具后,在工具箱底部的“工具状态选择器”中出现了几个选项,你们能猜出它们的作用吗?(能改变橡皮的大小) (4)师述: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都能熟练地使用橡皮,下面,请你们来试试“画图”工具箱中的这块橡皮好用吗? (5)学生独立完成修改图形;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6)小结,过渡。 师述:通过努力,同学们终于把铃铛变得更完美了。(广播教学)谢教师这边的铃铛还是刚才的样子 ,请同学们监督我完成最后的工作。 (教师故意擦过头,意在生成新的问题,为下面的教学创设情境) 师述:哎呀,出现了失误!如图: 2、用“撤消”命令修改图形 (1)谈话:谁能来帮帮谢老师? (2)师述:谢谢刚才帮老师出主意的同学!“误操作”是我们在画图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画图”程序专门为“误操作”准备了一个特殊功能——“撤消”命令。请同学们查看书本P31页最后一段,找一找在哪里可以找到“撤消”命令。 (3)谈话:好,现在谁愿意再来帮助谢教师?(指名操作) (4)小结。 师述:单击“编辑”菜单中“撤消”命令,我们就可以撤消刚刚做过的一次操作,将图形恢复到这次操作之前的样子。而且,这样的“撤消”操作最多可以连续进行三次。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使用“撤消”命令,把图形恢复到最近三次操作前的样子。(教师边说边演示操作)“撤消”最近三次操作后,“撤消”命令选项变成灰色,无法继续使用。这时,我们可以通过“重复”命令来重做已撤消的操作。(教师边说边演示操作) 3、使用“放大镜”工具辅助修改图形 (1)师述:好。现在老师的铃铛图恢复到擦除前的样子。为了确保不再出现误操作,谢老师想到了另外一个工具——“放大镜”工具,使用“放大镜”工具可以辅助我们来修改图形,特别是在修改的图形的细微之处时,“放大镜”工具可以很好地助我们一臂之力。下面,我们先来齐读书P32页上关于如何使用“放大镜”工具的文字描述,了解一下它的使用方法。 (2)全班齐读。 (3)教师继续广播教学,擦除铃铛多余部分。 (4)布置学生练习:请同学们先使用“撤消”命令,将图形恢复到擦除多余部分之前的样子,然后借助“放大镜”工具再来擦除多余部分。体会一下,借助“放大镜”工具修改图形的用处。 (5)小结。 讨论:“放大镜”工具状态选择器中出现的“1X”“2X”“6X”“8X”字样,表示什么?使用“放大镜”工具修改图形完毕,如何将图形恢复到原来的大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