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作者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灰椋鸟。一天下午,作者和同伴来到了林场,静候灰椋鸟的归来。“周围静得出奇。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鸟!”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过渡:有同学见过灰椋鸟归林的场面吗?(没有) 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作者的语言文字一起去欣赏灰椋鸟归林的场面。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 请同学们轻声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呢?把关键的字词圈出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然后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2、交流句子 ①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A、 “一小群一小群、” 师追问:你读书非常仔细,从一小群一小群、看出灰椋鸟归林时不是单独行动,好的,从这段话中还有什么地方也可以看出它们归林时的这种特点呀? 引出整群整群、一批一批”(点击“群”) 你能用一个词概括它们归林时的特点吗?(是呀,灰椋鸟是成群结队归林的)师:继续交流,你还找出了哪些关键词? B、a “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推开了空中的一切来到了。) b同学们展开想象,天空中当时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成千上万只灰椋鸟,密密麻麻的,黑压压的一片、铺天盖地地过来啦。) c这样的场面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真是——非常的壮观(气势浩大)呀!(板书:壮观) d(点击黑点)谁来试着读读这个词,把这种壮观的场面、浩大的气势读出来(点击词语) 生读词。 师:除了“排空而至”这个词,这段话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让你感觉到当时的场面非常壮观呢? C、“数百米长的长队”有多长呢?(我们学校的大操场长度是100多米,“数百米”那就是多长了?你们看到了没有?) D、“浩浩荡荡”也让人感觉气势很大(师评:是呀,只有大部队来到才能说是“浩浩荡荡”的,一起来读好这个词) E、“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它们飞行时很有纪律。) ②师:我们能不能把这段话连起来读好,读出这种壮观的场面呢?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先自己练一练。 ③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文字,争取把我们通过语言文字看到的画面再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老师请第一、第二大组同学先读第一句,第二句时,三、四两大组加入进去一起读完。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投入。这哪里还是一只只的鸟儿呢?这分明是一支井然有序、纪律严明的小精灵组成的队伍啊! 这段文字描绘的是作者看到的情景,她在刺槐林中还听到了什么呢?一起来看——(出示文字) 3、师引读句子:“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1)师:在作者的耳中,灰椋鸟的叫声意思可丰富着呢。它们在倾诉、在呼唤、在互相应和,(点击变换颜色)你一言,我一语,可热闹啦。 (2)如果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你会和同伴们倾诉些什么?又会怎样呼唤、应和你的同伴或儿女呢?鸟儿们,尽情地倾诉、呼唤、应和吧。(同桌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师:老师仿佛听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灰椋鸟在欢快地鸣叫,感觉到你们已经融入到这快乐的大家庭里去了。哪两只灰椋鸟愿意先和我们分享一下你们的鸟语? 师评:真是两只友好的灰椋鸟!真是两只见多识广的灰椋鸟!呀,你们飞那么远,累不累呀? 4、小结: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眼前是排空而至的灰椋鸟,耳畔是它们活泼欢快的叫声,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你能给这样的画面起个名字吗?(提示:可以叫什么图?)板书:归林图 师小结:作者为了把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展现在我们面前,先写了看到的情景,再写了听到的叫声,写得很有条理,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我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