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作文教学中可否没有范文。 在将近一年的教学中,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特别是作文教学,让我有了许多的感悟,学到了许多的知识,积累了许多的经验,但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下面我就把我的因惑提出来,希望在与大家的交流中寻找一些答案和启示。 在我们三年级的作文中,有一部分作文离学生太远,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很大的难度,因而造成了学生的“无话可说”,对于这类作文我真的有些不知如何引导,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显得很空洞,没有什么内容,只是简单的几句话而已,不能算是一篇好的作文。 而让我感到最困惑的就是在进行《李华取钱以后......》这篇作文教学时,我紧紧围绕这篇作文的教学目标:有意义的使用零用钱,培养学生懂得关心他人,乐于为有困难的人和有意义的事情奉献自己的爱心来引导学生。首先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你自己有了零花钱时,你最想做些什么?这时同学们都说买些自己最想要的东西。霎着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但这时候我们打开的是自己羽爱的储钱罐,取出的是自己一分一分省下来的零用钱,这时你最想做些什么?或者有一件什么重要的事会让你把钱取出来呢?让他们懂得这些的重要性,应该把它用的有价值、有意义。(如书上的几幅图片提示:生日蛋糕、小树、汇款单......等等) 学生也都按照这一要求和标准去想、去说、去写,引导学生开阔思维,把自己丰富的想象加进去。我们班有一位叫了丙瑞的学生,他写的很快,他写的是给妈妈买了一个蛋糕,因为今天是妈**生日,而他又不想把蛋糕直接送到妈妈手里,于是他就把蛋糕送到了邮局,托那里的阿姨按照指定的时间和地点送到妈妈手里。然后他先回到了家里,并且把屋子打扫的干干净净,因为他想为一直辛苦的妈妈做些事情......我觉得他的作文很有创意,所以就把他的作文当做范文进行了讲评,是想通过此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然后进行创作。就这样我满心期待着一篇篇丰富多彩的作文。 但当我拿起学生的作文时,我的心一下子就沉了下来,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写买蛋糕,通过邮递员送到妈妈手里给妈妈过生日,和李丙瑞的几乎一样,就这样一篇很有想象空间的作文一下子就被束缚在了这篇范文当中,这时我就在想为什么一篇范文的影响会这么大呢?如果没有这篇范文的存在,那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于是,我就这篇作文对学生进行了重新的引导,让他们重新的构思和想象,让学生脱离于上一篇的创作,走进一个新的想象空间内,不在运用范文进行讲解,只是强调他们,只要想的合理、写的清楚、明白就可以了,远离范文的束缚,创作一篇真正属于自己的文章。在重新的引导之后我就怀着一颗忐忑的心等待着,不知道这次的结果会是怎样的。 但,当我再次拿起学生的作文时,我真的很开心,因为这次学生的作文思路开阔了,创作也特别的新颖,出现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故事内容:为得了重病的人捐款;为贫困儿童助学,为敬老院的老爷爷老奶奶买水果......等等。虽然这些作文写的不是特别精彩,但,内容上却十分的丰富,思路开阔,让学生不再受到局限,有自己的想法...... 因此我就在想,通过这两篇作文可以看到没有范文的作文要写的精彩的多,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是否可以没有范文呢?如果必须要有的话,那应该怎样利用范文来引导学生呢?这是我最感到困惑的地方,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向大家学习来总结经验,在探讨与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和成长。
<教研工作>佚名老师作品作文教学中可否没有范文。 佚名:创造情境如何为教学服务-《小抄写员》反思。 创造情境如何为教学服务
《小抄写员》是从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著名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中节选的。课文围绕父与子之间矛盾的一次次冲突,表达出深切的、令读者难以忘怀的父子之爱,这种爱正是崇高的社会之美。要引导学生探求到文中人物身上所展示的美,就必须抓住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中去感知美、探求美。
抓问题,想内容,感知美 教学中,以问题引路、让学生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从语言文字中、从人物言行里初步感知美。思考题:课文中叙述了父亲责怪叙利奥,而叙利奥总是忍受着的情形,一共叙述了几次,每次是怎样详细叙述的?学生按思考题默读、轻声读,边读边画,边读边想,也可小组交流研究。经历了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学生对文中的人物有了浅层次的感知,尤其是父与子的矛盾冲突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从学生交流汇报的情况中,能看出父爱子、子爱父的感情主线已被学生初步感知到了。
抠重点,议内容,探求美 怎样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父子之爱的高尚之美呢?还要靠老师去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反复诵读文章中的重点部分。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抠两条线: 叙利奥行动的线索:请求抄——瞒着抄——继续抄——含泪抄——被发现;父亲感情变化的线索:不答应——责备——冷淡——不爱——懊悔、慈爱。 点拨:从叙利奥的行动看出什么?父亲的感情变化说明什么?这两条线索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围绕这两条线索读、议后发现:这两条线索是对应的。儿子的行动告诉我他情愿忍受父亲严厉的责骂和渐渐的冷淡,一次又一次地帮父亲抄写,他对父亲的爱多深啊!而父亲的感情变化,正是说明了他宁可自己受苦,也不愿占用儿子的学习时间,对子之爱多深沉啊!这是一对多么令人敬佩的父子啊,他们是那样执着地爱着对方,他们的心灵是那样美好而崇高,学生从中探寻到了美,受到了美的熏陶。
<教研工作>佚名老师作品创造情境如何为教学服务-《小抄写员》反思。 蒋红君老师高塍小学教师:四年级科学教案设计《小车的运动》。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2、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收集证据。3、能够通过测量收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科学知识:1、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知道“控制变量”是一种收集证据的重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2、意识到科学方法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二、教学重点、难点: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使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三、教学准备:秒表、小车、尺子、垫圈、细线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物体有哪几种运动方式?你能不能将你所知道的运动方式向同学们展示一下。(同学们将自带的学具上台表演)2、 师启动教室的吊扇,一个快,一个慢。提问:吊扇的运动属于什么运动?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个转得快、一个转得慢?3、 师拿出两辆小汽车在讲台上运动让学生判断小车的运动属于什么运动?(学生说出:小车的运动属于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的结合)4、刚才同学们发现一辆小汽车运动得快,一辆小汽车运动得慢,你们能不能找一找其中的原因?(二)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车的运动,并板书:4、小车的运动1、 同学们,刚才我们发现一辆汽车运动得快,另一辆汽车运动得慢,凭我们的眼睛就能看出来。平时马路上行使的汽车,你能判断他们行驶得快慢吗?2、 同学们,请回忆一下,我们学校举行运动会的时候,田赛的规则是什么?(同学们回答:应该定一个起点和终点,用秒表测试起点到终点的时间) (教师将已准备好的实验器材发给学生)3、 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让学生对各种问题作出各种假设,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三)开展验证性实验研究 设计实验方案1、 问题: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2、假设:与拉力大小有关。拉力越大,走得越快;拉力越小,走得越慢。保持不变的是: 需要改变的是3、实验设计与记录: 拉力 (垫圈数) 实验结果(厘米) 最后结果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4、结论: 要求实验做三次以上,取平均值注意:(1)在设计方案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控制实验的变量。比如:在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实验中,保持不变的条件有:小车的重量、距离。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拉力的大小(即第一次2个垫圈,第二次5个垫圈…….)(2)在小车实验中,表面越光滑小车走得越快,但实际生活中路面太光滑反而会打滑。课上规定学生不可以改变桌面的光滑度。在规定时间内测定小车行驶多长的距离,从而得出小车的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5、卡通人提出:“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轮子的多少有没有关系?”让学生做一做这个实验并进行验证。(结果当然没有关系)五、本课小结:本节课我们用小车做实验验证了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关系,拉力越大,走得越快。拉力越小,走得越慢。六、作业把你的实验设计与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书后p74 1、2 两题七、板书设计: 4、小车的运动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有关。拉力越大,走得越快。拉力越小,走得越慢。 <<工作动态分析>>蒋红君老师高塍小学教师的文章四年级科学教案设计《小车的运动》。 陈艳老师阳羡小学教师:《第八次》教学片段及评析。 师:看到蜘蛛结网的这一幕,王子再也忍不住了,他感动极了,他 —— 生:(指读)他猛地跳起来,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 师:我想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布鲁斯的“感动”! 生:(再读。) 师:我想从你的朗读中听出布鲁斯的信心! 生:(再读。) 师:老师还很想看到布鲁斯在喊的时候,是什么表情?做了什么动作? 生:(再读。) 师:恩。这才叫做“有感情地朗读”!你经过了四次努力,才有了“感情”。看,读得那么棒,这都是你努力的成果啊! (点评:新课程强调课堂上要多激励赏识,少批评指责,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一味地、毫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马卡连柯曾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但也要尽可能多地提出坚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在这个片段中,当教师发现学生朗读中的不足时,通过了四次巧妙明确而又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朗读渐也入佳境,使教与学达到更高的境界。) 师:来,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当一回布鲁斯,读读这段话。 生:(带着丰富的表情和动作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布鲁斯是这样说的,他是怎样做的呢?请大家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师:假如现在你就是布鲁斯王子,现在要动员你的军队和人民起来与你一起抵抗外国侵略者。你会怎样动员他们?想一想:他们可是和你一样,一连失败了七次,也几乎失去了信心啊!你该怎样说服他们?激励他们?振奋他们?请你拿起笔,写一份简短有力的动员书。可以这样开头:苏格兰的父老乡亲们、亲爱的同胞们:…… 生:(动笔书写。) 师:谁愿意来发布自己的动员书?注意,发布动员书的同学现在就是布鲁斯王子,而其他同学现在就是苏格兰的人民。你听了这位王子的动员,会愿意参加抵抗吗?如果愿意,在他读完之后,振臂欢呼。不愿意参加抵抗的就默默不语,给王子留点面子吧。……(生笑) 生:(发布动员书。)苏格兰的父老乡亲们、亲爱的同胞们,现在我们的祖国陷入了危难之中,我们应该起来坚决抵抗外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已经一连失败了七次,几乎要失去了信心。当我也和大家一样快泄气的时候,受伤的我躺在磨房里,却看到了一只小小的蜘蛛在结网。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蜘蛛呢?网刚结好,就被大风吹断了,可蜘蛛毫不放弃,还是坚持努力,就这样,一连失败了七次,终于在第八次结网的时候成功了。同胞们,我们难道还不如一只小小的蜘蛛吗?只要我们象蜘蛛那样,不怕失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的。父老乡亲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参加战斗吗?父老乡亲们,同胞们,起来参加战斗吧! 师:你们愿意参加战斗吗? 生:(振臂欢呼!)愿意,愿意! (点评:阅读心理告诉我们要使语言文字升华为自我感受,必先将语言文字具体内化为可感形象,然后借助形象感悟进行理性提升。小学生更是借助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战争中遭遇七战七败的布鲁斯如何受到蜘蛛结网的启发,又如何鼓舞激励鼓舞失去信心的士兵的经历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非常遥远、模糊。如何让三年级的小学生走入文本,与课文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呢?本教学环节开放了教学时空,让学生当布鲁斯动笔书写战争动员书,然后在课堂上发布。动笔书写和发布的过程都使学生原本对课文模模糊糊的认识一下子变得清晰明朗起来,对课文有了真真切切的感受。) 师:英勇的布鲁斯王子,且慢,我是您手下的一名大将军,虽然群情沸腾,但我却认为这次战斗结果不容乐观! 生:(惊奇。) 师:布鲁斯王子,您想想看,咱们为什么会七战七败呢?我们不是不勇敢,主要是咱们的武器装备不如敌人啊!同学们,布鲁斯王子会怎样回答大将军的问题呢? 生:大将军,咱们的武器装备是不如敌人。但是,你有没有听说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呢?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师:布鲁斯王子,还有一个问题,咱们快弹尽粮绝了! 生:大将军,那我们更要赶在弹尽粮绝之前取得胜利!战士们,冲啊!为苏格兰而战! 师:战士们,愿意参加战斗吗? 生:(齐)愿意! 师:祝贺英勇不屈的布鲁斯王子,你所带领的苏格兰军队一定会大获全胜。下面让带着我们的感受来读一读这一段。 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点评:信息量越丰富,感悟的条件就越充分。这就需要教师依据课文的重点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对课文进行适度的补充,给学生充分感悟提供支点。而障碍是思考的导火线,思考是以障碍为起点。本课的关键内容“布鲁斯动员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抗战”写得十分简要,信息量表面看起来有限,怎么办?根据课文,适度拓展,并设置一些恰当的障碍。巧设障碍,使学生养成反复多思的好习惯,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师:蜘蛛结网的故事启发了失败中的布鲁斯,使他带领他的军队在第八次抗战中获得了成功。国家电视台的记者知道了王子凯旋而归时,采访了布鲁斯王子。 师(扮记者):尊敬的王子,首先祝贺您带领我们的军队取得的胜利。但王子殿下,我更想知道您怎么能在七战七败的情况下,还鼓起信心?现在,面对全国人民,您想说些什么呢? 生:在我七战七败的时候,是蜘蛛结网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象那只蜘蛛学习。 师:尊敬的王子,如果面对一位失败者,您会怎样鼓励他们呢? (交流名言) 生1:我会告诉他——有志者,事竟成。 生2:我会告诉他——失败是成功之母。 生3:我会告诉他——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师:多么具有启迪意义的话呀!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遇到困难,但我们一定要记得:失败是暂时的,挫折是难免的。只要我们心中留有信心,鼓起勇气,坚持不懈,就一定会取得成功!祝福我们每一个同学! (点评: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以采访这一活动形式,目的是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本、带入人物,让他们用自己的心去碰撞人物的心,把自己的情融入人物的情,亲身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学生乐于接受,学习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同时,这一环节最后设计运用名言来对这篇课文的主题作总结和提炼。学生通过名言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课文的内容也促进了学生对名言的感悟,既巩固了“内涵”又拓展了“外延”。) 总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的方法,在甲地是鲜花,在乙地可能是毒草。也就是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都有其适应性和局限性,只有在适应的条件下,才能显示其效果和威力,否则,便会黯淡无光。 本课重在引导学生体会布鲁斯王子屡败屡战,不屈不挠的精神,关键词句有的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有的在角角落落。因此,加强对全文的整体感悟、或是局部内容的感悟,都十分必要的。本片段记录了教学高潮部分,教者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确立了明确的感悟要点,使感悟的内容更集中、内涵更鲜明,加大了感悟的深度和广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工作动态分析>>陈艳老师阳羡小学教师的文章《第八次》教学片段及评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