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作者:dyhqzjj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误区一:教学开放过度
实例 这是一节公开课。老师一上课就提出问题,问大家知道做吗?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汇报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是让学生自己说,不作任何讲解、评价、示范。练习巩固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未掌握新知。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必须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思考余地。然而,审视这节课,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轰轰烈烈”,可是学生却并没有获得知识。在开放式教学中,我们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的把握,特别是忽略了对学生参与的实际可能性的分析,以为只要给学生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掌握知识,忘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帮助者、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放开手脚,当点拨时还需点拨,当讲授处还需讲授。
误区二:合作流于形式
实例 这是一节参赛课。课堂上,教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便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学生代表发言,“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
反思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上述片段中,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其次,“交流”应涵养二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而上述片段中的交流过程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将会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缺少对求知事物的猜想、试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
误区三:评价滥用失真
实例 这是一节观摩课。课堂上,一位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表扬他!”其余学生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
反思 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因此,现在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赞扬,经常能听到“啪、啪、啪”的表扬的掌声,回答好的学生额头上有的甚至能贴上几颗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学生也能意外地得到教师翘起的大拇指。
其实,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在上述片段中,教师用的赞赏实在是太多太滥了,这样的鼓励已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长期下去,也只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学生的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励,学生错误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
误区四:手段成为束缚
实例 这是一节公开课。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把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突然,教师操作出现了错误,多媒体课件无法正常运行了。顿时,学生鸦雀无声。教师抛出求救的目光,专职电脑老师赶紧跑上去,摆弄着鼠标。不一会儿,一切又恢复了正常,课仍是热热闹闹地进行下去。
反思 现在的课,离开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成了一堂低品位的课。在时尚、热闹的背后,教师、学生跟着电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走,实际上和跟着教师设计的问题一步一步走有何区别?教师只是把自己的“满堂灌”交给了电脑,而自己则退到了幕后。看似学生学得相当主动,其实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操纵。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千万不能为之所困,更不能成为它们的“奴隶”。我们要增进课件的交互性,使课件能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意调度,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只有这样,先进教学手段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进而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教研工作>文中老师作品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佚名:小学数学教学日记二则。 教学日记二则 (一) 你举的例子真精彩! 2004年9月6日星期一 今天,我在五(1)班上“小数乘法”这一课。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安排了一道学生自主探究的题目:13.5×0.7=,不少学生都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计算出结果是9.45。这时有一位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这里的积还要比被乘数小呢?肯定结果错了。这个问题一提出,全班同学都怔住了:是呀!这是为什么呢? 很显然,学生是受了原来学的整数乘法知识的影响。而这个小数乘法的计算“秘密”我打算下节课再让学生发现和探究。怎么办?这时,班上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抢着站起来。他叫罗盾,是大家眼里的“后进生”,他急切地说:“我知道,我知道,我家卖水果,如果是13.5元一斤,一个人只买0.7斤,不够一斤,所以就不到13.5元,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多精彩的例子!我一下子就像发现了金子一样,喜不自禁地表扬了他。顺势让学生明白了:小数乘法中,积有可能会比其中的乘数小。并且布置了一个课后探究题:一个数乘什么样的数,积会比这个数大?一个数乘什么样的数,积会比这个数小?让学生自己先去探究。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两句话。 一句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生活即教育。 另一句是:发现每一个孩子! (二) 巧妙运用学生的错误 2004年10月15日星期五 今天,我上课的内容是“相遇问题”的应用题。 在练习设计环节,我照样安排了一些具有层次性的练习,以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有一题是这样的:“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地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出。甲车平均每小时行44.5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38.5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其中有一部分同学受“方向相反”条件的影响,做成了44.5×3-38.5×3。 学生出现这样一个错误,说真的我开始在备课时没有想到。如果仅仅简单地让学生订正了答案就完事,学生肯定不会理解得很透彻。所以我临时改变继续做下一个练习题的决定。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不是44.5×3-38.5×3,而是44.5×3+38.5×3?首先,请2名学生上台表演,明确两辆汽车的运动状态。通过实际观察,真正懂得其中的道理,运动方向虽然相反,但实际是求两车的路程之和。接着,我让学生探讨:假如算式是44.5×3-38.5×3,题目应如何改变?经过讨论得出方案:①问题改变,改成“甲车比乙车多行多少千米?”②改变条件,改成“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地方向相同的方向开出。”这样的改变,就变成了求两车的路程之差。 经过这样的辨析,不少学生都会心地点了点头。巧妙运用学生的错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精彩源于生成!
<教研工作>佚名老师作品小学数学教学日记二则。 丁亚新老师鲸塘小学教师:以读为本,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语文新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 以读为本,以读代讲。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句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 在最近所听得一些课中,我切实感受到了“以读为本”教学模式的落实与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做到以读代讲,以读激情,以问带读,以读促思。如我校一位教师在上《雨中》一课时,先让学生读课题后质疑 :在雨中发生了什么事?再带着疑问读,通过初读,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思路:"撒苹果--捡苹果--捡完苹果"。在品析比喻句时,教师把讲解和朗读有机结合,做到讲中有读,读中有讲。碰上部分学生不理解,她便启发学生边读边联系课文进行想象,通过一读再读,让学生在读中自悟,在读培养语感,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在一节课的教学里,教师能引导学生重点部分精读,关键之处细读,特别之处品读,达到句句顺口,领其义,悟其理,让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二、以读为本,以读激情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写的一篇语言优美、感情纯真的游记散文,我校一位教师在上《鸟的天堂》一课时,就通过“以读代讲、以读激情、以读悟情”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领会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1、以境助读,境中生情 她课前先在黑板上出示了一幅图:茂密茁壮的榕树卧在平静的水面上,数不清的小鸟在林中跳跃。课伊始,教师富有激情的复述课文,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教师轻轻的播放了鸟叫的录音。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感受到了那广阔无边的水面上一株大榕树上的一只只小鸟,教师不失时机地提问:“你们眼前看到了什么。”一下子就唤起学生学生对美景的向往,使学生初步体会了文章的情感,诱发了学生的情感意识。 2、以读促读,读中激情 她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时,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读好每一句话来领会课文主旨。为了让学生对“百鸟归林”有整体的感知,教师请学生个别读课文后谈体会。学生根据理解读出情、读出意。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刚才那些句子还没有读出鸟都的特点,我来读一读”“他没有读出……”此时的教师仿佛成为了旁观者,与学生共同欣赏自然的风光。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再读课文,从读中感悟课文意境的美。我提问激趣:“你们想不想再读一读。”老师的话激发了学生表现美的欲望,个个信心十足地回答:“能!”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教师则摆出一副欣赏美景的姿态。读完后,一双双眼睛看着老师,期待着对他们的肯定。是的,大部分学生已在反复诵读过程中感悟到了榕树的美,显得那么轻松愉快。三、以读为本,以读悟情 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进入情境后,以读代讲,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播放一段鸟儿们在林间嬉戏的录像,鸟儿们在树上自由自在地飞翔,地上到处是鸟蛋,简直是鸟的天堂。教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小鸟图片贴在黑板的榕树上,说一两句话。整幅美丽的景象如在眼前,使学生身临其境。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品,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以此形成课文所需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在听读中受到美的熏陶,进入课文意境,感受语言的感染力,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由衷的赞叹,从而懂得要保护鸟类。 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朗读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果单纯停留在齐读、个别读的形式上,则显得单一、乏味。为了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与热情,教师能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朗读。如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竞赛读、仿读、表演读等。其中评读是让学生对教师或同学的朗读内容作出评价,指出优点或不足之处。既评朗读的情感,又评朗读技巧,让学生在自评或他评中找到朗读的感觉,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读意识。 在朗读技巧上,教师也给予了具体的指导,使学生知道重音、停顿、快慢、高低在朗读中如何随着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变化。如“轻轻地”“悄悄地”语调放轻、语速放慢;“雷声轰隆”“震耳欲聋”“惊涛拍岸”语调要加重;“笑着唱着”要脸带笑容读;“可爱的大熊猫,顽皮的猴子,美丽的锦鸡和天鹅”读出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根据需要,教师还用美的声音,借助美的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把情感体验直接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跟读中领会文意,体验情感,同时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 其次,我认为朗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相当大的作用。 1、训练说话。不断地训练学生朗读课文,使学生对一篇课文的朗读达到“使其言皆若 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语速缓急停转适当,语调高低轻重皆宜,语气惟妙惟肖入耳,不是说,胜似说。例如,我在教《小露珠》一课时,我这样说:“同学们一定认识小露珠吧,谁能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呢?”同学们有的说小露珠是大水珠;有的说小露珠很好看;还有的说小露珠被太阳一晒,它就化了……虽能说,但说得简单。我就说:“大家说得都很不错,下面让我们看一篇课文,看人家是怎么说的?各自朗读课文,学习学习。”从这一角度看,朗读是在练说话。 2、积累语言。初读,会唤醒大家记住一些词语;细读,会唤醒读者自己知识经验,生活经验与课文中具体形象,生动鲜活语句的沟通,形成鲜明的”内心现象”,并自觉或不自觉地积累。杨再隋教授讲:“这些语言留在学生的脑海里,即使现在不完全懂,但记住了,到一定的时候,就懂了,就会脱口而出。”这揭示了儿童语言习得,理解,应用的规律。 3、寻找语感。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语感训练。对孩子们的语感训练从何做起?是要学生看到“绿”字就能想到“新绿”,就能想到欣欣向荣,就能想到充满生机吗?这样的要求太高了,要从孩子们的实际出发,起点低一点。如果,读好一处课文后能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有了喜欢,就有了感觉)并记住就很好。如,学生反复练读《小露珠》第6、7自然段后,争先恐后地讲:生1:我喜欢这句: “小露珠反射着霞光,所有的植物都变得格外精神,连那些衰老的花草。树木也都显现出生机。”生2:我喜欢“渐渐地,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生3:我喜欢“大家多么想把小露珠留住呀!” 生4:我喜欢“他感到一股热气袭来。”生5::我喜欢“小露珠向大伙一一告别,她笑盈盈地说:“我明天还会再来的。” …… 学生的回答代表着各自不同的感觉层次。在读中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感觉:前者是他们读中的感受;后者是他们读中的觉察。教师的责任是在他们原有的喜好上提升新的定位,让孩子们喜欢得更深刻、宽泛,不拘泥于个人见解。 4、训练思维。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抓儿童朗读能力形成与发展,能促进思维训练。首先,这一篇篇课文,都是作者思维的结晶,这一结晶蕴含作者多种思维形式。“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从这一角度看,让学生朗读课文,正是悄悄地让他们跟着作者练习思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良好的朗读课文训练,还是在组织儿童练习直觉思维(靠形象直觉思维唤醒逻辑思维),引发第六感觉,对课文有所领悟,这是综合性很强的思维训练,是在小语教学中培养儿童创新能力不可忽略的。 5、陶冶情操。学生练习朗读课文,使其受到课文语言文字蕴含的思想感情的潜移默化,诱发情感的波涛,并自然而然地流露;反之,这种情感流露又会引发学生思维的涟漪,理解课文。如此反复,达到读好课文。如,反复练读《小露珠》,学生自然能流露出对小露珠的热爱、赞美之情;反复朗读《在大海中永生》,学生自然能流露出悲痛与爱戴之情…… 6、养成习惯。情有独中地让学生口诵心维,反复练读课文,从一年级抓起,锲而不舍。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会渐渐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受益终身。 而有声的读书往往追求读的形式、课堂的热闹氛围,同时将必要的思维训练当成可以随意修剪的“减法思维”,使当前很多课堂的学生浮躁不堪,思维浅薄,语文的底气明显不足。默读,正好弥补了朗读的误区,使学生静下新来,潜心会文,学会思考,“读进去”再“读出来”,从而在语言文字中走一个来回。 。 <<工作动态分析>>丁亚新老师鲸塘小学教师的文章以读为本,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周丽琴老师阳羡小学教师:废电池与环保。活动目的:安排了一次调查活动,了解电池的用途和销售情况、群众大概对废电池危害的认识,消费者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会与人交往和记录调查情况。 调查内容:电池用途、商店一个月干电池的销售量、废电池危害的初步认识、对废干电池的处理方法 调查对象:学生家长、商店服务员,随机调查人群。 调查提纲:哪些方面用到电池? 你们商店一个月干电池的销售量是多少? 你知道废电池有哪些危害? 你如何处理废干电池? 调查小组成员: 组长 记录员 二、通过做实验和查资料,了解废干电池的危害。 活动目的:安排一些实验,让学生了解废干电池污染物对动物、植物的影响,让学生学会与人分工合作、设计实验、做观察记录。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废干电池的危害。 ★实验一:废干电池污染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植物生长离不开它的自然环境,如土壤、水、阳光、温度等,自然环境受到污染,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枯死。让我们看看被废干电池污染的水对植物生长的情况如何? 实验分为“鲜花、吊兰”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废干电池浸泡液定期浇灌。对照组:用清水定期浇灌。 被污染的水:取2节1号干电池,用铁钉在电池上戳几个洞,在水中浸泡24小时。 两盆生机勃勃的鲜花、吊兰,在阳光、温度、湿度相同的条件下,一盆用清水定期浇灌,一盆用废干电池浸泡液定期浇灌。观察,记下观察日记,完成调查表。 观察时间:半个月 观察情况:把每天观察到的鲜花和吊兰情况记录下来。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第八天 第九天 第十天 第十一天 第十二天 第十三天 第十四天 第十五天 实验组 比较组
★实验二:废干电池污染物对水生动物生长的影响 水生动物是河水水质的标志,河水的质量直接影响水生动物(特别是鱼类)的生长情况,废干电池经过河水长时间的浸泡,污染物四处扩散,河水变质。废干电池污染物对鱼类有什么影响呢? 模拟被污染的河水:取2节1号干电池,用铁钉戳几个洞,在清水中浸泡24小时备用。 选择实验用水生动物:金鱼、鲤鱼等常见的水生动物; 实验对象个体的大小、生存现状要基本相同。 实验分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河水被污染;对照组,河水未被污染。 观察记录:填好记录表 观察时间:半个月 观察水质、动物体色、行动状况、生存状况。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第八天 第九天 第十天 十一天 十二天 十三天 十四天 十五天 实验组 比较组
★相关链接: 1、电池的种类:电池主要有一次性电池、二次电池和汽车电池。一次性电池包括纽扣电池、普通锌锰干电池和碱电池,一次性电池多含汞。二次电池主要指充电电池,其中含有重金属镉。汽车废电池中含有酸和重金属铅。 2、一节干电池埋入土壤可以使一平方米土地颗粒无收;干电池投入河中,污染物四处扩散,导致水质变坏,水生物体内沉积大量的有毒物质。人类食用被污染的食物,会引发多种疾病,废干电池污染物对人类的健康潜在极大的威胁, 3、废电池的危害:废弃在自然界电池中的汞会慢慢从电池中溢出来,进入土壤或水源,再通过农作物进入人体,损伤人的肾脏。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无机汞可以转化成甲基汞,聚集在鱼类的身体里,人食用了这种鱼后,甲基汞会进入人的大脑细胞,使人的神经系统受到严重破坏,重者会发疯致死。著名的日本水俣病就是甲基汞所致。镉渗出污染土地和水体,最终进入人体使人的肝和肾受损,也会引起骨质松软,重者造成骨骼变形。汽车废电池中含有酸和重金属铅泄漏到自然界可引起土壤和水源污染,最终对人造成危害。 4、你知道“痛痛病”吗?““痛痛病”和“水俣病”都是在日本发生的工业公害病。这是由于含有镉或汞的工业废水污染了土壤和水源,进入了人类的食物链。“水俣病”是汞中毒,患者由于体内大量积蓄甲基汞而发生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损害,轻者手足麻痹,重者死亡。“痛痛病”是镉中毒,患者手足疼痛,全身各处都很易发生骨折。得这种病的人都一直喊着“痛啊!痛啊!”,直到死去,所以被叫做“痛痛病”。由于普通干电池里都含有这两种有毒元素,所以说电池从生产到废弃,时刻都潜伏着污染。 三、出谋划策,正确处理废电池 ★国内回收废电池的案例 199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田桂荣从报纸上发现废旧电池危害极大,于是开始自费回收废旧电池。并多次到有关部门和学校,进行环保宣传。在她的不懈努力下,不少新乡市民和大学生也加入到回收废旧电池的行列。短短的两三年时间,田桂荣回收的废旧电池达到60多吨。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废旧电池一直被堆放在田桂荣的老家及另外两处临时仓库。由于屋子里堆满了废旧电池,至使田桂荣儿子的婚期被一再推迟。为此,河南省环保局在新郑建成了一个300多平方米、可暂时存放几千吨废旧电池的仓库。这个仓库接纳的第一批“货物”就是田桂荣的这65吨废旧电池。省环保局污控处工作人员在新乡市、新乡县环保局的配合下,分别从新乡县合河镇范陵村田桂荣老家的新房内及另外两地,将堆放在那里的废旧电池装车运走。65吨废旧电池,装满了两辆加长的载重卡车。 省环保局污控处副处长韩晓晗介绍说,这批废旧电池将被运到省环保局投资几十万元在新郑市建成的临时仓库暂时存放。待河南一个正在审批的利用废旧电池生产的项目投产后,再运至该企业处理。 ★发达国家的政策 美国、日本、欧盟等地区未把群众日常生活使用的普通干电池作为危险废物对待,也没有强制单独收集处理普通干电池的法律。少数发达国家的电池(子)工业协会、个别城市曾经组织过普通干电池收集活动,现在开展这类活动的地方已经很少了。日本、瑞士各有1个废电池再利用工厂,原来主要处理含汞普通废电池,现在则主要处理可充电电池。由于废电池总量较小,设施的生产能力有一部分闲置。德国把收集上来的废电池放置在废弃的矿坑中。 在电池管理政策上,发达国家的政策可以概括为两类。 第一类是针对普通干电池的。政府要求制造商逐步降低电池中的汞含量,最终禁止向电池中添加汞。 第二类政策是针对可充电电池的。通过立法要求制造商逐步淘汰含镉电池。目前,镍氢电池、锂电池正在逐步取代镍镉电池。一些国家的电子制造商协会开展了可充电电池回收利用工作,效果也比较显著。 ★国内的政策和进展 1997年底,中国轻工总会、国家经贸委等9部门联合发出《关于限制电池汞含量的规定》,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要求国内电池制造企业逐步降低电池汞含量,2002年国内销售的电池要达到低汞水平,2006年达到无汞水平。 从实际进展来看,国内电池制造业基本按照“规定”要求逐步削减电池汞含量。据中国电池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我国电池年产量为180亿只,出口约100亿只,国内年消费量约80亿只,都已达到低汞标准(汞含量小于电池重量的0.025%)。其中约有20亿只达到无汞标准(汞含量低于电池重量的0.0001%)。 但据消费者反映,市场上有些假冒伪劣电池汞含量可能达不到低汞标准。至于市场上假冒伪劣电池的销售总量有多少,无法估计。 ★废干电池再利用 1、取2节废干电池,用电珠实验,说明电池已经废旧无用。我们想些办法,让电珠重新亮起来。让废干电池在猛烈的太阳下曝晒,再用电珠试试看。 2、用铁钉在电池上部凿几个小孔,深度为电池的4/5,注意不要凿透电池。用吸管吸取盐酸,将吸管尖端插入小孔内,然后慢慢将盐酸加入,最后用点着的蜡烛斜接,滴上蜡烛油封口,再用小电珠实验,会亮吗? 3、制取锌粒:取若干个电池,将锌壳剥下洗刷牙干净、剪碎。将锌片放在坩埚中用酒精喷灯加热,锌片熔融成液体,除去上面的浮渣,用小铁勺舀锌液,一滴一滴地滴入水中,便得圆粒状的锌粒。 4、提取二氧化锰和氯化铵:将废干电池的黑色填充物取出,除去纸屑、棉纱等杂物,放入烧杯里,再加水并搅拌几分钟,用细纱布过滤。将滤渣放在铁坩埚内灼热至不冒火星为止,以除去有机物和炭得到的黑色残渣便是二氧化锰。将滤液放到蒸发皿中蒸发,可得氯化铵晶体。 5、回收铜片:将废干电池炭棒上的铜帽取下,将其锤成扁平,放入烧杯内,加入稀硫酸后煮沸,可得些紫红色铜片。 6、选取电极:取出废干电池的炭棒,用水洗净、晾干,可用作电极。 四、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 活动目的:废干电池浑身都是宝,让我们行动起来,变废为宝吧!让学生设计制作小报和废干电池回收箱,提出倡议让全社会的人积极行动起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让我们制作一份宣传小报!贴在校园、社会的橱窗里,倡议全社会的公民积极行动起来:购买低汞或无汞电池;废干电池不要乱扔。 设计一个废干电池回收箱。 废干电池回收箱放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 贴好倡议书,安装好废干电池回收箱。 自编自导小品、相声、收集环报歌曲、戏曲,在班队课上表演。 五、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让大家一起说。 活动目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学生学会品味自己的果实,反思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态度,评价研究成果的优劣。 活动内容:汇报课 活动总结: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保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让我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正确宣传、处理废电池,为环境出一份力。 <<工作动态分析>>周丽琴老师阳羡小学教师的文章废电池与环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