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萍老师宜丰小学教师:人人都享有自主权。 人人都享有自主权 -— “认识你真好”剖析内容剖析:“认识你真好”是小学第一册《品德与生活》中第一单元的主题内容,本单元“认识你真好”中的“你”,不仅指老师和同学,也指校园、国旗和小学生活。这单元以“认识你真好”为题,编排了4个主题活动《拉拉手 交朋友》《我们的校园》《我也想当升旗手》《小学生活开始啦》,旨在引导学生体验小学生活的愉快,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特点剖析:根据新课标要求,本单元“认识你真好”的学习重在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学习学校生活中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培育和发展主体意识,为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下面,让我针对教材以“儿童”为主角谈谈对第一单元“认识你真好”的认识观。 一、 让每个儿童都得到他人的尊重。 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教育氛围,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如:本单元教材中的第一课《拉拉手 交朋友》旨在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关注儿童生活,尊重儿童感情,主动与儿童交流、对话,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朋友式关系。通过拉拉钩、拍拍手、交换名片等,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得以肯定,得以师与生、生与生的相互尊重。又如:第二课《我们的校园》中学生在表达校园中自己最喜欢的地方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提示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剪一剪、贴一贴、摆一摆,让学生选择,也可跟同伴合作完成,既体现教学的选择性,更尊重了学生富有个性的表现。 二、 让每个儿童都享有活动的机会。 《标准》指出:儿童对产生于自己生活中的问题非常感兴趣,而兴趣越强烈,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活动就越有广度和深度。本单元根据不同课型,采用不同角色的变换,现场调查、教学游戏、讲故事等,让每个儿童都有机会获得不同角色的体验,让儿童在活动中动手动脑,感受生活、参与生活,完成自主的建构。如:本单元中的第一课中的两个游戏“找朋友”和“网小鱼”,一个活动“红黄蓝绿大行动”,在游戏、活动中扩大儿童交往的范围,培养学生乐于交往的意识,营造了良好的儿童交往的氛围,再通过游戏中的“自我介绍”“小组介绍”,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交往的技能,养成了懂规则、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又如:第二课《我们的校园》开展“参观校园”的游戏,通过分组活动、参观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作记录,在小组内交流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小组汇报[注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汇报],通过学生享有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熟悉校园、感受到校园生活的方便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和爱护校园设施的责任意识。 通过这些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体验中,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内化的道德意识。 三、 让每个儿童都有了对生活的追求。 陶行知先生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力量是有的,藏在每个人的心里。散开来,如同一点点的小雨,连渴也不能止;合起来,便如尼加拉瀑布,能产生1600万匹马力,推得动世界上所有发明的伟大的机器。”在本单元第4课《小学生活开始啦》,通过活动调查,听了自己最喜欢感兴趣的卡通人物“康康熊、乐乐猴、创创鼠、爱爱鸽”参与的故事“小熊上学”、分组扮演童话中的角色等为儿童确立了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方向,体验小学生活的乐趣,确立学生对小学生活的认识。最后以儿歌配乐朗诵《上学》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补白”,让学生尽情地发现、创造,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完善学生对小学生活的追求。又如:第二课《我们的校园》在学生表达校园中自己最喜欢的地方时,学生画、写、说、剪、贴、摆的方式完成后,教师根据对教材资源的开发,提出质疑问题,在本课活动的基础上延续生成新的活动,引导学生怎样用自己的双手打扮校园,美化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 让每个儿童都体验生活的欢乐和成功。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