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反思
由两章教学想到的关于整合教材
马莲渠中学 马艳芸
关于九年级数学丄册中《旋转》一章中的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我认为直接从作图开始教学,通过学生在教师规范的作图方法的指导下进行画图,可以更容易突破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方法是先从点的旋转再到线段的旋转、三角形的旋转和四边形的旋转。在这几种图形的旋转中,分别把它们的旋转中心放到图形内部、图形上和图形外部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进行旋转。
在作图中,让学生明确题目的叙述,最好能板书出来。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 ,教师要求要明确、言简意赅;二,作图要规范,步骤要分明;三,引领学生作图时要注意调控和组织学生的听和画的节奏,并善于使用彩色粉笔,以便突显对应点、对应点连线及旋转角等元素的组合和摆放。在每个图形结束后,都用几何符号和字母表示它们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达到数与型的完美结合。
通过这一动手操作过程,学生自然而然的感知了旋转的概念和它的性质,其它相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认为这样的教学设计要比按照教材上的教法要高效许多,虽然过程慢一点但却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有助于几何图形的直观与想象的思维融合。也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一元二次方程》一章的教学。教材中针对每一种解法都是先引用实际问题得到一种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然后再去讲其相应的解法。这种编排对于我们农村学生来说有一种越讲越纠结的感觉。我认为不如将这一章分为两大块,第一大块就是方程,即方程的相关概念然后专攻此方程的五种解法;第二大块就是专攻此方程的实际应用,从设未知数到列出方程再到解方程和实际问题的解答。
为什么要这样教学,我认为按部就班于教材中的编排,就会让学生有一种处处碰钉子,不知抓那一头的畏难情绪。因为由实际问题能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一个难点了,却又被如何解这个方程这只“拦路虎”档住了“去路”,到最后又要根据实际问题选择答案解答,这本身又是一个难点。试想一节课的难点如此之多不仅老师教的累而且学生学的也累,一节课确实有一种上“肿”了的感觉,那“高效”又从何谈起呢?与其这样不如先让学生好好学习解法,再去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更好些。其实这一点认识和做法很多老师都有同感并且也付之于本章教学中。我想学生学通了就是最好的有力的证明。
其实这两个教学案例引发的问题就是如何灵活的“整合教材”的问题,特别是现在课改所关注的热点如何实现“高效课堂”的问题。怎样才算是高效,怎样才能做到“高效”,通俗的解释就是用最短的时间采用学生最易接受的方式让学生乐学、学会、会学,这就是高效。调整教材是教师的权利,那么补充和开发教材的前提是尽可能“吃透”并“利用”现有的教材。“吃透”教材之后,教师就可以“整合”教材,或是变换教材中各个教学单元的顺序或是改变知识点的另一种呈现。前提是要保持教材的总量不变和知识的不混乱。使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照应,融合为新的主题。
总之要想实现高效课堂,就要在在教材整合上下功夫!教材整合科学了而且有实效了,那我们的教学犹如搭上了高速“动车”,快捷而大容量的实现一个又一个教学目标。那么我们无疑也会是一个有“课程智慧”的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